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
《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i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作者:张武军作者简介:张武军,西南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文艺争鸣(长春)2023年第20232期第41-52页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3年07期过去,学界一提及“延安鲁迅的生成,往往会从毛泽东的演讲论鲁迅说起,的确,这是毛泽东唯一的一篇鲁迅专论,怎么强调其意义都不为过。但值得追问的是,此前一直对鲁迅“生疏的毛泽东,是如何形成他的“鲁迅论?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情境中论鲁迅?193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刚成立的陕北公学
2、请来毛泽东演讲,奇怪的是,陕公居然没有留下正式的记录稿。后来,聆听过演讲的学员汪大漠到武汉,私自把他的听讲记录毛泽东论鲁迅,未经毛泽东审阅,投稿给胡风主编的七月。20世纪80年代,在党史研究者唐天然和诸多当事人的极力推动下,汪大漠的私人记录稿才正式被认可为毛泽东的著述,以论鲁迅为题,重新刊登在198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随后被收录到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演讲直接引用鲁迅文章和观点的地方很少,主张打落水狗出自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在一九三六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援引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但这篇文章由冯雪峰代笔,当然毛泽东和延安的很多人并不了解个中曲折,也可见毛泽东此时对鲁迅的确不很
3、熟悉。毛泽东演讲引用最多的当属鲁迅给萧军的信简,由此论证坚持革命斗争的必要,引文出自萧军整理的9封书信,即萧军为作家哀悼鲁迅先生特辑”整理而成的让他自己。萧军及其他鲁迅弟子推出的一些“纪念特辑,如作家译文中流很有可能被人带到延安,至少,刊载让他自己的作家2卷2号,毛泽东肯定有读到,而该期首页上萧军所写的本刊献词,毛泽东理应记忆深刻。本刊献词中萧军对鲁迅有明确定位,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最伟大的前进的文学家,并且是一位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最坚决和最英勇的战士;毛泽东的演讲T始就首先道明: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站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成
4、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本刊献词中萧军集中阐述鲁迅精神的实质就是斗争精神;毛泽东的论鲁迅是围绕着斗争精神”的详细阐发。比对毛泽东的论鲁迅和萧军的本刊献词,再结合毛泽东对让他自己.的大段征引,可以说,此前并不怎么熟悉也不怎么关注鲁迅的毛泽东,其“鲁迅论明显受鲁门弟子萧军的影响;或者说,他从萧军的革命鲁迅斗争精神”论说中找到了共鸣,也可以说,此时尚未来到延安的萧军已然参与到延安鲁迅形象的建构。鲁迅逝世周年的时刻,国共两党合作局面已彻底形成,党内很多人对斗争有所放弃,毛泽东陕公”鲁迅演讲的前后几天,他的主要言行,都是在批评党内工作放弃斗争和无原则地
5、迁就服从“统一战线。毛泽东凸显鲁迅斗争精神的演讲,延安报刊没有公开发表,反倒是鲁迅弟子们在武汉办的七月杂志率先刊载。可见,毛泽东此时不仅和鲁迅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和鲁门弟子也是息息相通的。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院的讲话,又一次谈论鲁迅,他强调说,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此时的延安,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论正大行其道,毛泽东越发注意到鲁迅“两个口号”中的立场,捋的独立自主的革命立场和斗争精神,并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论进一步系统阐发。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当爆续鲁迅革命精神的“鲁门弟子”萧军1940年6月再次抵达延安后,他和毛泽东很快就有了建立在
6、“鲁迅关系”上的密切往来,鲁迅也由此成为延安文艺场域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本文拟以“鲁门弟子”萧军和他的“鲁迅论为中介,探究鲁迅作为不在场的在场,是如何介入延安文艺的发展历程,如何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焦点话题,又是如何构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文本最终形成的核心元素。一、“鲁门弟子萧军和延安鲁迅”的契合与区隔1940年6月中旬,萧军第二次抵达延安,与之前的途经和短暂停留不同,这一次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以传播鲁迅、宣扬鲁迅为己任的萧军来延安后不久,就开始着手预备鲁迅逝世4周年纪念会,他提前两个月拟好纪念大会的演讲题目一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想参酌共产党员的修养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7、几篇文章来写主题是:鲁迅虽然不是一个党员,但是他却具备着革命的最高的品质和精神,想给那些卑俗的和机会主义的党员们一点警惕日记中,萧军详细列出鲁迅品质和精神的几个面相,如实践不苟学习战斗等。同时,结合自己两个月来对延安一些不良习气的感受,他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浅薄,浮夸,自以为革命,这是鲁迅所噌恶的;攀缘附会,不凭自己的能力这是鲁迅所憎恶的。鲁迅要用自己的能力、利益,帮助党,决(绝)不想借党的光,把自己伟大起来,以遂自己自私自利的企图。鲁迅的精神是每个人的精神,更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鲁迅的精神才是中国化了的精神。1940年10月19日,萧军撰写鲁迅逝世四周年延安各界纪念大会宣言,他印制了3
8、00份在纪念大会上散发,自己也作了大会发言。遗憾的是,他的发言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很有可能是即兴发言。据萧军日记记载,曾有一个“鲁艺学生来反对他,理由之一是萧军曾在鲁迅纪念会上说鲁迅和中国的孔子相象,这是不对的”。其实,把鲁迅和孔子比附恰恰是源自毛泽东的论鲁迅,毛泽东由此称赞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这再次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演讲稿,很长时间并不为延安的文艺青年所知,这也说明,作为早期七月杂志同人的萧军不仅穗毛泽东的“鲁迅论,而且到延安后有意靠拢毛泽东的“鲁迅论。更直接的证明材料就是萧军撰写的大会宣言,他把新民主主义带入到鲁迅的精神宣扬,甚至把百团大战光辉的业绩”作为鲁迅的“周年祭,政治
9、一我们正在实现着新民主主义军事一我们正在准备实现加紧地反攻文化一我们早就统一着枪和笔。宣言中,萧军强调鲁迅一生是为大众的:我们要坚决加紧开展大众文化运动Ql),也紧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鲁迅“大众化”方向的论述。显而易见,萧军纪念大会上散发的“宣言,以及他的即兴讲话,较之于他日记中的纪念活动构想,圆融了不少,他把鲁迅纳入延安文化、把自己融入延安生活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鲁迅逝世4周年大会之后,萧军继续不遗余力地在延安传播鲁迅、宣扬鲁迅革命精神,为此他做了很多具体而又实际的工作。例如,筹备和主持延安鲁迅研究会,召开座谈会,主编鲁迅研究丛刊和阿Q论集等。为了在延安更好地宣扬鲁迅,萧军的公开言说
10、,常把鲁迅和延安的伟人毛泽东、朱德并列起来,称赞他们各自的革命贡献和共同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我曾经看见过三位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者,那就是:鲁迅、朱德、毛泽东。他们出生的年代是相近的;背负着的历史底运命是相同的,最主要还是他们的共同的目的为民族、为人类一现实主义韧性的战斗法。他们有一面共同的旗帜一为民族、为人类一也有各自的旗帜,各自的队伍:一中国新文化底战斗者们;中国最革命的军队;中国最革命的党。Q2)尽管萧军有意贴合新民主主义视域下的“鲁迅论,有策略地把鲁迅、毛泽东、朱德并列起来,也的确和毛泽东有了“鲁迅关系”的亲密往来,但他和毛泽东有关鲁迅的论述,仍存有不小的分野,萧军的“鲁迅论和延安鲁迅仍有
11、较大的区隔。毛泽东对鲁迅革命斗争精神的肯定,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革命立场出发,认定鲁迅是革命阵营的自己人,是马克思主义化的,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而萧军到延安后一再声明,鲁迅绝不想借党的光,而是在帮助党。直到晚年,萧军虽已反思年轻时的“狂妄,也已更加钦佩毛泽东的论鲁迅,但他再次注释鲁迅给他和萧红的信时,涉及毛泽东论鲁迅中马克思主义化”的表述,专门在旁边加了边圈,并标注这是否过誉了呢?(13)由此可见,萧军并不想让鲁迅回收到延安的政治文化体系,相反,他是要用鲁迅精神来改造延安的思想、文化甚至政治。因为在萧军看来,不是党员的鲁迅却“具备着革命的最高品质和精神”,鲁迅的革命品质是教育和武装共产党
12、人的利器。萧军发起延安鲁迅研究会时就宣称:”使每个在延安在边区的党人和非党人,能够懂得鲁迅,承继起鲁迅的精神使他们自动地强健起自己,自动地把整个身心埋进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事业里。(14)日记中,萧军就更加直接大胆,把鲁迅视为革命的准绳和道统。1941年7月20日,萧军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前两天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他们是从鲁迅研究会的事以及鲁迅的事谈起,”接着是谈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萧军用比喻来说明鲁迅对他的影响,我好比一缸豆汁,鲁迅先生好比石膏或卤水,经过了他的指点,我才成了形,结了晶混水和清水分开萧军接着记录毛泽东的回应,彳尔这比方倒很妙啊!我们共同地笑了。”在谈到鲁迅先生底清苦生活,以
13、及一些战斗的故事,他的眼睛似乎有感动的泪!(15)自此之后,萧军和毛泽东开始频频聚谈或常有信往来。1942年2月10日,萧军在毛泽东家又一次畅谈后,他再次感受到相互理解”的快乐,体会着从鲁迅和毛泽东两位伟人那里获取力量的满足。“从鲁迅先生那里我学得了坚强,从毛这里我学得了柔韧。他们全是这个时代的精华,我应该承续这些长处。萧军在当天日记中总结他和毛泽东的确是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密切交往,每一次我们主要谈到鲁迅“,但下半句更有意味,我应该像一个使徒那样传布先生的影响(16)。后半句话经常被单独摘抄和征引,但整句结合起来分析更有意味,萧军所要传达的是他和毛泽东之间鲁迅关系”的真正所指,即传布先生的
14、影响,而非接受、阐释、印证既成的“鲁迅论。萧军的确是打心底敬佩毛泽东,认为他和鲁迅一样都是时代的精华,但两相比较,先生鲁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高、更神圣”些。他对鲁迅的崇拜圣化像宗教信徒一样虔诚,这是萧军和延安的圣化鲁迅看起来相似实则大不同的地方。正如他此前在周年祭中所说,不是宗教徒,但却似一个愚蠢的宗教徒似的虔诚,来瞻拜我们所尊敬的人底骸骨(17)。萧军也曾经坦诚“我从鲁迅那里懂得了宗教的感情,他常在日记里和鲁迅对话,简直就是与自己的神交谈一般,你是辐射形的光鲁迅是X集中的光(18)。但并非有的研究者所云,萧军是借“鲁迅弟子身份而在延安“获益良多沾鲁迅的光而在延安被“另眼相看(19),他不仅没
15、想着用“鲁迅弟子”的身份获利(他客观上也的确有所受益),而且常因“门徒和布道的使命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仍向毛泽东推荐鲁迅相关书籍和文章,希望他更深地理解文艺,理解鲁迅先生,这对于革命,他自己,文艺本身全有好处”(20)。再如,萧军曾受邀和陈云谈话,他似乎根本不明白和组织部长谈话意味着什么,简单讲自己的一些经历之后,”并讲了些鲁迅先生们(的)生活故事,价值,一般文艺作家对革命的价值”。接着萧军开始向陈云布道,你有工夫可以读一遍鲁迅全集吗,它对于你的工作一定有很大帮助,最好能每一个党人全能接受鲁迅的精神(21)萧军院安很敬佩徐特立,获悉他只是对中国
16、古典文学和苏联文化有兴趣,就力劝他读鲁迅,而且“答应帮他读鲁迅的书(22),后来还专门赠送徐特立鲁迅石膏像。萧军很真诚地认为,用鲁迅精神去影响和教育”这些高级负政治责任的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他理应承担的使命。萧军日记中记载了太多类似的布道”行径,他在日记中记下这些的时候,陶醉在其中,那种由心底而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尽显无遗。然而,这些行径在旁观者的眼中,却不免是简单幼稚不成熟狂妄等。二、鲁门弟子”萧军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根据王德芬的叙述,萧军曾向毛泽东建议,党应当制定一个文艺政策”(23),因而有学者据此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萧军应是始作俑者(24),但参加过座谈会的刘白羽、丁玲等
17、人,都否定某一个人建议,毛主席才决定开会”(25)的说法。不过,座谈会召开前夕,萧军是和毛泽东往来最密切、交谈最频繁的文艺界人士,因此,讨论有深远影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不能不从萧军和毛泽东的交往说起,而两人的交流又常基于“鲁迅关系,因而,延安文艺座谈会及其讲话也就与鲁迅有了深层关联。1941年7月18日,萧军第一次和毛泽东会面,围绕鲁迅话题畅谈的同时,他特意带去一本附有“施政纲领”的杂志,并询问道:根据施政纲领,组织的纪律与政府的法令抵触时,应该谁月艮从谁?”关于党内的一些事,党外人士可否批评?(26)施政纲领”即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党员应以此为准则,1941年5月起延安各报刊都
18、有刊载。因此,萧军很有可能基于“施政纲领”,进一步向毛泽东询问文艺界的方针政策和处事准则,他此举也是基于身边的具体事件,一是“边区文协”对洛男(27)的非法调动和动用组织关系的胁迫,二是文艺界李又然、高阳、张仃、杜矢甲等例子。所以,王德芬的叙述并非没有事实和逻辑依据。1941年8月12日,毛泽东邀请萧军、罗烽、舒群、艾青一起参加会谈。萧军当天日记载:由我们诉说了高阳、杜矢甲、张仃、陈布文等的经过和被迫害等事实”由我提议:制定文艺政策、建立文艺,出版文艺刊物,以至民意的日报,造成舆论。成立革命史料采集会”。萧军对此颇为自得,觉得这是鲁迅斗争和革命精神的体现,这是个有意义的斗争,也可说是胜利的斗争
19、,因此将要有多少被冤屈的人得以申诉,增加革命力量,校正革命路上的偏差,这将对于中国人民是有利的。(28)两天之后,毛泽东让人给萧军送来新民主主义论论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毛泽东救国言论选集。萧军细致阅读毛泽东论著的同时,参照鲁迅的作品,十七卷鲁迅全集中苏联文艺政策读了一些,准备制定中国文艺政策参考”(29)。由此可见,萧军和毛泽东基于鲁迅关系彳主来时,确有积极谈论延安该如何制定文艺政策,萧军也的确参照毛泽东和鲁迅的相关著述来思考和建言。1941年9月19日,萧军总结自己十年来我在中国做了什么,他对第二次延安时代的总结,提的最多的就是针对延安实际情况而展开的鲁迅纪念工作,用鲁迅精神批评和改造延安
20、的社会,第一次鲁迅先生纪念会上旨出延安的缺点”和毛泽东谈话,发动了他们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建立普遍检查制度”(30)。1942年3月11日,萧军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参加了解放日报召开的座谈会,博古有关报纸党性不强的检讨之后,萧军立刻站起来发问,什么是党的政策”和文艺政策,再次寻求延安文艺政策的制定。萧军认为文艺界内部政策不明晰,很多人不按文艺规律处事。当天日记中,萧军再次表态,我将以鲁迅全集和新旧约作我终身的读物,让它们洗炼我的灵魂(31)。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萧军为毛泽东提供了不少文艺界的材料,这是众所皆知的史实。5月2日,萧军在日记中称赞文艺座谈会,这还是延安从没有过的举
21、动,这也是自己这二年来,间接直接工作出来的结果,我可以如此说(32)。诚然,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萧军,日记中抬高和夸大自己的地方着实不少(33),但他之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贡献,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和鲁迅有莫大的关联。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讨论会,开场白也的确是从鲁迅而起。座谈会首先由毛泽东引言致辞,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34),这一形象生动而颇具风趣的开场白,给时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回忆座谈会时都有提及。胡乔木也特别解释道,当然后来正式发表时,还是改成了更有概括性的语言: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35)。但修改的缘由是否如胡乔木所说,只是语言概括性”
22、的考量,同样值得仔细考量。如前文所述,把鲁、朱、毛并置起来的说法,常见于萧军的论述,座谈会当天,萧军应该又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五个问题(36)后,首先点名萧军发言,萧军日记记载道:我第一个起立发言,约四十分钟。对于每个问题,我给了自己的说明,同时也阐明了政治,军事,文化应该如何彼此接近和理解。(37)萧军对自己发言判断大致是好的“,也很自得引起普遍注意凝神和欢腾”。耐人寻味的是,萧军日记中对座谈会发言的“自得,称赞毛泽东作了”一个值得欢喜的结论,这与其他人如胡乔木、朱德等人对他发言的强烈不满、针锋相对的批驳,以及毛泽东座谈会后对他的“冷淡,构成鲜明对比。而这一切,依然和鲁迅有关
23、,和萧军与毛泽东鲁迅论、与延安鲁迅的渊源和差异相关。在第一次发言的基础上,萧军迅即写成对当前文艺运动诸问题底我见,原本答应丁玲发在谷雨,后被解放日报编辑抢去,刊登在5月14日解放日报第4版,这是文艺座谈会上的内容和消息首次见刊,也是第一篇有关座谈会的讨论文章。颇有意味的是,刊登在萧军这篇文章前面的,正是由博古翻译的列宁经典理论文章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同时,整版加有编者按性质的告读者,本版决定将与此会有关诸材料,及各作家的意见,择要续刊于此,以供参考与讨论(38),可见意蕴之深。事实上,较之于萧军座谈会上的发言,解放日报上的我见,特别之处已经弱化了不少,文章基本上是贴着毛泽东提出的问题来展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在 在场 鲁迅 延安 文艺 座谈会 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 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