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UnreliableNarratorsNarrativeEnginesofPuzzleFilmsandMindGamesFilms.docx
《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UnreliableNarratorsNarrativeEnginesofPuzzleFilmsandMindGamesFilm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UnreliableNarratorsNarrativeEnginesofPuzzleFilmsandMindGamesFilms.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UnreliableNarrators:NarrativeEnginesofPuzzleFilmsandMindGamesFilms作者:姚睿作者简介:姚睿,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原文出处:当代电影(京)2022年第202211期第22-29页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融合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研究路径,审视了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及其叙述机制。本文认为,不可靠叙述者是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感官缺陷与精神病态是谜题电影不可靠叙述者的常见征候;在宏观层面,不可靠叙述者为谜题电影建构多层级的“可能世界”提供视点,通过“可能世
2、界”的彼此渗透、嵌套、跃迁与“再中心化”推动了不可靠叙述的动态变化;在微观层面,不可靠叙述者通过在事实/事件轴、价值/伦理轴与知识/感知轴上与隐含作者意图的背离推动了谜题的生成、延宕、悬置与翻转,并通过误导、邀请解谜与参与互动等姿态,更新了受众和谜题电影的互动关系。在认知叙事学的视角下,网络影评空间也为当下审视不可靠叙述者提供了重要参照。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23年02期关键词:电影/叙事/不可靠/叙述/谜题/心智游戏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世纪中国系列电影的叙事与营销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BC054)的阶段性成果。21世纪以来,互联网文化与媒介技术的兴起重塑了
3、受众对世界的感知。量子纠缠、平行宇宙等现代科学理论频繁出现在动漫、游戏与电影等流行文化领域,催生出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源代码等大量谜题电影(PUZZIeFilm)与心智游戏电影(Mind-GameFiIm)体文统称谜题电影)。近年来也诞生出了记忆大师无双误杀等优秀的华语谜题电影作品。这些电影通过叙事内容的切割与缝合,时空的倒错与重组形成了多线叙事、网状叙事、模块叙事与数据库叙事等复杂叙事样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谜题电影的研究成果中,对不可靠叙述者(UnreliableNarTator)的讨论并不多见。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具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构建谜题与心智游戏的故事世界,形成世界内部的复杂
4、叙事机制起到何种作用?本文尝试分别采用修辞叙事学派与认知叙事学派的理论路径,从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的角度出发审视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重点梳理以人物叙述者形态出现的不可靠叙述者的类型、功能与特点。同时,本文试图融合修辞叙事学派与认知叙事学派的研究立场,完善谜题电影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一、电影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一)研究立场:修辞叙事学VS.认知叙事学在媒介融合时代,采用复杂叙事的谜题电影借助科幻、悬疑与恐怖等类型外壳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激活了对电影叙事研究框架和路径的重新思考。在当下,我们需要借助何种电影叙事研究框架和路径来进一步审视谜题电影并对其细化?
5、在后经典叙事学中,不可靠叙述者是重要的理论概念。它也作为叙事技巧大量出现在涉及时间旅行、平行宇宙与采用网状叙事、模块叙事的谜题电影之中,在宏观层面为谜题电影建构出多层级的可能世界(PossibleWorld),在微观层面驱动了故事世界内部谜题的生成、延宕、发展与翻转,并通过误导、邀请解谜与参与互动等姿态推动了受众与电影的互动关系。同时,不可靠叙述者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通过审视它与隐含作者和受众构成的叙事交流系统,能够对叙事活动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对叙事现象和叙事效果进行评估。因此,以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对其叙事技巧与研究路径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界定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及其
6、范畴,需要借助叙事学领域的概念、立场与主张。修辞叙事学派将不可靠叙述者界定为与隐含作者思想规范产生距离的叙述者。美国修辞叙事学派的代表学者韦恩布斯在1961年提出:当叙述者的讲述或行动与作品的思想规范(即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相一致时,即是可靠叙述,反之则是不可靠叙述.”布斯将隐含作者看成真实作者”理想的、文学的、创造出来的替身”。学者申丹将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的关系定位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在特定写作状态中的关系,将隐含作者视作创作者在进入创作状态时的“第二自我”。与修辞叙事学派的立场相悖,认知叙事学派从接受语境出发,将读者/受众的认知作为衡量可靠性的标准。认知叙事学派的代表学者戴维赫
7、尔曼(DaVidHerman)将虚构的故事世界视为由阐释者(接受者)依据叙述者提供的信息形成的心理建构。他指出:故事世界不仅仅是被重构的时间线与存在物的清单,还是在精神与情感层面被投射出的环境,阐释者被召唤进入这个环境,演绎认知与想象反应的复杂融合。两者的差异包括但不限于:L修辞叙事学派将隐含作者视为故事生产者、叙事编码者与权威建构者,认为其在作者、文本与受众的叙事交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认知叙事学派则将解读权威赋予受众,强调受众并非被动的“受述者(Addressee),而是在叙事建构与意义生产中扮演最重要角色。2.修辞叙事学派强调文本内的叙述者、文本外的隐含作者与受众形成的叙事交流系统;认知叙
8、事学派强调文本外的语境与充满差异的个体受众对文本进行的认知建构。3.修辞叙事学派将文本内叙述者偏离文本外隐含作者意图的叙述视作不可靠叙述;认知叙事学派则将处于具体语境中的受众因先验直觉与后天经验对叙述者产生的不可靠判断视作不可靠叙述。本文认为,认知叙事学过分强调读者/受众认知对可靠性建构的决定性作用,容易使不可靠叙述者的讨论坠入没有参照坐标的相对主义陷阱。相较之下,修辞叙事学吸纳了认知叙事学的批评,经过西摩查特曼(SymOUrChatman)、詹姆斯费伦(JamesPhelan)与申丹等学者的不断修正,将叙述行为视作经由隐含作者、叙述者与受众编码与解码”的交流系统,具有较强的框架操作性与理论阐
9、释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修辞学派的立场,通过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来界定不可靠叙述者,并将不可靠叙述者放置于隐含作者T述者一受众的交流框架中,考察谜题电影如何通过不可靠叙述来传递误导性信息。与此同时,考虑到谜题电影常在叙事世界内部建构多重可能世界,并通过模糊边界与互相渗透等方式加剧解谜”的难度,因此,本文也吸纳了部分认知叙事学的视角,将“具有一般鉴赏力的真实受众群体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认知判断纳入谜题电影不可靠叙述者的评价体系。(二)理论引渡:从文学到电影的隐含作者与不可靠叙述者电影叙事学只有成功引渡(文学)叙事学的概念与框架,并依据电影的媒介/物质特性建构出属于电影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型与话语体
10、系,才能对电影叙事研究形成具有理论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因此,对电影叙事进行研究,必须注重电影背后的视听叙述机制及其媒介特性。电影的不可靠叙述者也同样需要借助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等概念来确立。电影的隐含作者是谁?与大多数文学作品具有唯一作者不同,电影无法独立创作,一般是在导演的统筹运作下,由掌控故事与内容的创作者(编剧、导演、剪辑等),掌控画面与视觉形式的创作者(摄影部门、美术部门、服装/化妆/道具、特效部门等),掌握声音与听觉的创作者(声音部门、音乐部门等),进度与预算的制定者和制作协调者(出品方、发行方、监制、制片部门等)共同创作/制作的成果。因此,根据修辞叙事学对隐含作者的定义,电影的隐含作者是
11、由电影创作部门的总和构成的、处于创作状态下的分身。它既是电影文本外部的权威编码者,又是电影受众从文本内部解码出的作者形象。那么,叙述者/叙述代理人在电影文本中是否存在?这个叙述者是谁?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根据理论俭省”的原则,认为电影叙述者(隐含作者)是个多余的概念。但他的理念遭到了若斯特、查特曼等大多数电影叙事学者研究者的反对。这些学者认为电影文本内部也存在叙述者。它并非电影的隐含作者,而是隐含作者在作品内部的叙述代理人。随后,学者阿贝尔拉费根据电影的视听媒介特性,将该叙述代理人赋名为“大影像师(GrandImagier)z将其视作隐含作者在画面领域的分身/代理人与电影画面的叙述策源地。大
12、影像师通过景别、色彩、光线等电影中的一切视觉元素,控制着电影的视觉叙事交流系统。“大影像师”的概念得到了戈德罗、若斯特等学者的认可,并获得了广泛的理论扩充与运用。不过,拉费忽视了电影声音的重要叙事功能。学者彼得菲尔斯特拉滕提出听觉叙述者(AuditiveNarrator)的概念,将其视作旁白、对话、语音、音乐和所有其他形式声音的叙述代理人。无独有偶,学者郭钟安也在拉费的“大影像师与申丹的叙事交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声音师(GrandSoUndier)与人物叙述者,将其分别作为电影声音的叙述策源地与电影人物的叙述策源地,从而补充了电影声音领域与人物领域的叙述交流机制。由此,作为隐含作者叙述代理
13、人的电影叙述者便包含了三重分身:大影像师大声音师与人物叙述者。这三个叙述者分别通过画面、声音与电影人物表达隐含作者的观念与情感。从这三个叙述者形成的叙事机制来看,在传递隐含作者意图的叙事交流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叙述者背离隐含作者的意图,或其叙述机制呈现的叙述活动与受众群体(具有一般鉴赏力的受众群体)的审美经验/接受逻辑相违背时,就出现了不可靠叙述。此时的叙述者也就成为了不可靠叙述者。延用该逻辑,电影中便包含了不可靠的“大影像师、不可靠的大声音师与不可靠的人物叙述者这三类不可靠叙述者。在这三个电影叙述者之中,人物叙述者是从文学叙事学引渡到电影叙述学的概念,但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说书人或寥寥几笔勾
14、勒出的人物叙述者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叙述者必须依靠大影像师和大声音师”组织的视听材料并借由演员的表演才能在银幕显影,进而与受众进行叙事交流。在大影像师与大声音师”的共同作用下,人物叙述者通过在可靠与不可靠两极之间进行滑动,成为建构多层级可能世界,孕育、驱动谜题纵深发展的叙事引擎,为电影制造出错综复杂、扣人心弦的谜题与心智游戏。二、作为征候的不可靠叙述者与可能世界”的生成在谜题电影中,以人物形态出现的不可靠叙述者总是伴随着外在的感官缺陷与内在的精神病态。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在心智游戏电影一文中提出“生产性病态(ProductivePathOIOgieS)概念,认为主人公的困境/病态激发了意识重
15、启感官系统的表现形式,并有力地敞开了对身份、他人认同、主体性等当代普遍问题的讨论。(11)这些带有感官缺陷、精神分裂与认知障碍的人物角色正是生成谜题与心智游戏的理想的不可靠叙述者。罹患感官缺失精神分裂症妄想症与失忆症等征候的角色是谜题电影最常见的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常借助这类征候人物的不可靠叙述来模糊历史与记忆、真实与梦境的边界,使其具备了讨论记忆、心智与精神领域的可能性,并对电影媒介的叙事机制进行自反式省思。感官缺失者”是指身体感官功能残缺人物叙述者。谜题电影常依靠感官缺失者形成限知视角,通过叙事信息的掩蔽与不对称为受众营造迷惑感与谜题性。调音师盲探再生号等影片中的盲人与聋哑人角色获得的信
16、息显然与受众不对称,受众在大影像师与大声音师”的操控下,能够看到盲人或聋哑人等角色因视听感官缺失而无法察觉的危险,进而为角色的命运担忧。其次,感官是否真的缺失以及能否再生等问题,也使角色具备了在可靠与不可靠之间滑动的不平衡性,具有传递误导信息的潜能。精神分裂症”常见于思维与意识产生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的人物叙述者。这些不可靠叙述者为影片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分析气质。在美丽心灵搏击俱乐部黑天鹅等影片中,人物叙述者往往分裂出多个形象(多重人物叙述者),彼此嵌套、相互竞争。被分裂出的次生角色往往象征被压抑的本我。它通过与原先的自我或超我进行争斗,争夺叙述的话语权从而彰显其可靠性地位。这些影片依靠多重叙述者
17、的身份转化与襁定性迷惑受众,从而形成不可靠叙述。“妄想症与失忆症”侧重于展现因心智创伤而出现的幻觉、记忆缺失与植入。这些征候成为构建雅克范多梅尔导演的小英雄托托与无姓之人,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等大量谜题电影的人物征候,能够通过回忆与梦境等多重时空的嵌套与交叠形成不可靠叙述。生理/感官与心理/精神的病态征候为人物赋予了不可靠叙述的天赋,使其在宏观上具备了为谜题电影形成多层级可能世界”的触发、建构与持续驱动,这也是谜题电影有别于一般悬疑电影的最重要特质之一。叙事学者玛丽劳尔-瑞恩在1991年提出了可能世界叙事理论。她按照从外至内的顺序,将处于最外层的真实作者和真实受众生活的世界称为现实世界(TheA
18、ctualWorld,简称AW),将隐含作者建构出的文本世界称为文本现实世界(TeXtUalActualWorld,简称TAW),将文本为真实受众展现的那一部分世界称之为文本指涉世界(TeXtUalReferenceWorld,简称TRW),Q2)将人物叙述者(角色)对文本参考世界的描述称之为叙述者现实世界(NalTatOrialActualWorld,简称NAW)等,并进而提出:虚构的文本代表着可能的世界,叙事是在文本空间范围内的旅行。(13)同时,瑞恩将文本视作宇宙的隐喻,认为原有的行星世界与卫星世界之间可通过不断渗透与嵌套,进而实现各自“虚构的再中心化(FictiOnalReCenter
19、ing)并生产出新的可能世界及其关联。Q4)谜题电影是检视可能世界”叙事理论的有效实践场域。在查理考夫曼导演的纽约提喻法改编剧本、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和韦家辉导演的再生号等大量谜题电影中,带有生理/感官与心理/精神征候的人物叙述者通过作家、导演、心理医生、催眠师、盗梦者的外部职业身份,暗示出文本内部将次生出这些人物创造的多层级卫星世界。生理/感官缺失与心理/精神缺陷使这些人物叙述者徘徊于可靠和不可靠之间,其视点建构的可能世界也疑点重重。以谜题电影再生号为例,在这部电影的TRW(世界1)中,主角汤乐儿一家人惨遭车祸,父亲去世,留下眼盲的汤乐儿与弟弟、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缓解忧
20、伤,眼盲的汤乐儿(存疑的人物叙述者)开始通过盲文创作小说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她创作的小说世界(世界2)与现实相反:在小说中,汤乐儿、母亲和弟弟死于车祸,唯一幸存者是双目失明的父亲,他在菲佣的照料下生活。汤乐儿小说(世界2)中的父亲(存疑的人物叙述者)为了寄托家人的思念,也开始创作小说(世界3)。在父亲的小说中,车祸“似乎”没有发生,一家人的重聚与其乐融融带来无尽希望。此刻,TRW(世界1)再度发生悲剧,母亲和弟弟在外出时死于建筑塌陷,只剩下精神崩溃的汤乐儿。于是,在汤乐儿笔下替代性的可能世界(世界2)中,父亲身边的菲佣代替母亲和弟弟在意外中死去。眼盲的父亲也陷入精神崩溃与极度绝望,并将绝望投射
21、在他创作的小说(世界3)中。在再生号中,如果将世界Ih视作行星世界,那么世界2和世界3无疑是从世界中裂变并次生出的卫星世界。汤乐JL与父亲既是“世界1(TRW)的人物,又是世界2与世界3的生产者。感官缺失(眼盲)、精神创伤(失去亲人的悲痛)与小说创作者的外在身份,使汤乐与父亲两人成为徘徊于可靠/不可靠之间的存疑的人物叙述者。后来,TRW中母亲和弟弟的意外死亡加剧了汤乐儿的精神创伤,使她将创伤投射在“世界2”中的父亲身上;在“世界2中,父亲也因唯一照顾自己的菲佣意外去世,使其创作出的世界3呈现出不稳定的特质。同时,世界2和世界3”的边界也开始互相渗透和瓦解。“世界3中,作为鬼魂的母亲不忍心看到父
22、亲绝望而穿越到世界2中,代替死去的菲佣照顾眼盲的父亲。不仅如此,作为卫星世界的“世界2和世界3开始挑战世界1(TRW)的权威、逻辑性与可靠性。人物叙述者汤乐与父亲在“世界2与世界3中生成了大量彼此矛盾的支线,从而导向更多卫星化的、不可靠的可能世界。这些可能世界”无疑带来了谜题与心智游戏,模糊了受众的价值判断。但由于这些卫星世界与片头字幕的爱,让死去的灵魂在思念中再生这个隐含作者的主题意图相统一,从而最终成为可靠叙述并取代了TRW(行星世界)的逻辑与运作法则。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带有感官/精神征候的不可靠叙述者通过其视点触发了多层级可能世界,通过行星世界与卫星世界的相互嵌套、跨层跃迁与不断的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可靠 叙述者 电影 心智 游戏 叙事 引擎 UnreliableNarratorsNarrativeEnginesofPuzzleFilmsandMindGamesFilm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