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ocx
《《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ECST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compositefloorwithintegratedbeamandslabelements(征求意见稿)XXXX出版社1总贝!l1.0.1为规范梁板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应用,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1.0.1本条主要阐明制订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控制和保证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在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梁板一体化装配式叠合楼盖
2、”首创基于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的组合模式,建立了设置非贯通竖缝的叠合框架梁和低可见性主次梁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同时解决了新型连接节点和大型预制构件制作、现场吊装、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具有“平面模块化”特征的梁板一体化装配式楼盖低成本快速建造;具有免撑免模的显著优势,可显著降低建造成本20%-30%,缩短工期15%-30%,减少建造过程的碳排放,实现绿色建造。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条文说明】1.0.2本规程适用于无特殊使用条件下的民用建筑和普通工业建筑中叠合楼板或屋面板的设计。当建筑处于特殊使用环
3、境,如高温高湿、腐蚀环境、动力荷载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设计。由于目前工程实践经验有限,本规程暂不包含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区叠合楼盖的应用。1.0.3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3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对于混凝土叠合板均有相应规定,
4、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制作、运榆、施工及验收尚应参照执行。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prefabricatedfloorwithintegratedprecastconcretebeamandslabcomponents由梁板体化构件、预制承托梁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组合形成的临时结构,在短暂工况下可以承担后浇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实现楼盖施工现场的免支撑、免模板;在临时结构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盖,简称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2.1.2 预制混凝土梁板一体化构件integratedprecastconcretebeamandslabc
5、omponent整体断面呈n型,长轴方向与架越方向一致,由左侧肋梁、右侧肋梁和平板组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其两侧肋梁均设置纵向钢筋和伸出预制构件顶面的箍筋,与框架柱相交的肋梁的纵向钢筋需锚入梁柱节点。简称梁板一体化构件。图2.1.2预制混凝土梁板一体化构件示意1一肋梁:2平板;3一肋梁箍筋:4桁架钢筋【条文说明】2.1.2预制构件加工图主要用于预制构件生产加工,除需完整保留原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外,尚需集成建筑、设备、装修等专业与生产、运输、安装等阶段的信息,经协调后在加工图中精确表达。2.1.3 预制承托框架梁prefabricatedsupportframebeam架越在框架柱间,用于承托多个
6、梁板-体化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钢梁。简称预制承托梁。图2L3预制混凝土承托框架梁示意1一抗剪键槽;2一纵向钢筋:3箍筋:4一承托预埋件2.1.4 联合叠合梁unitizedcompositebeam由相邻预制混凝土梁板体化构件的肋梁组合拼装后,在顶面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2.1.5 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concreteprecastslabwithlatticegirders设置钢筋桁架的预制混凝土板。简称桁架预制板。2.1.6 钢筋桁架latticegirders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电阻焊接成截面为倒“V”字形的钢筋焊接骨架。2.1.7 密拼式分离接
7、缝lipsplice钢筋桁架叠合板中,相邻预制板间采用密拼形式,能保证位移协调、无弯矩传递需求的一种接缝形式。2.1.8 混凝土粗糙面roughsurface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以实现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牢固结合。简称粗糙面。2.1.9 板格grid由梁、墙等支承构件围合的仅设置混凝土板的区域,是混凝土楼板设计的最小对象。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N轴向力设计值;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Jdv,f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
8、设计值;JdE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4叠合面以上混凝土受压区面积;Ah各剪跨区段的叠合面面积;Ad穿过水平接缝的钢筋面积;a抗剪钢筋与叠合面的夹角。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am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结构重要性系数;.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G与叠合面粗糙度相关的系数;2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人一最小配箍特征值。3基本规定3.0.1梁板体化叠合楼盖应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的原则。【
9、条文说明】3.0.1本条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应遵循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基本单元的标准化,以提高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这将非常有利于降低造价。3.0.2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3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大跨重载结构宜采用预应力配筋;4次梁宜进行单向布置。【条文说明】3.0.2装配式结构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国家标准混
10、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四章“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要求。本规程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是根据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自身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本规程对于高层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结构性能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整体性、延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等同的效果。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次梁单向
11、布置,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安装的工艺要求。次梁的问距不宜大于运输限宽,运输限宽应根据项目所在地情况,与生产、运输单位沟通确认。3.0.3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构件布置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梁板一体化构件应可靠架设在预制承托梁间;2应采取措施提高构件标准化程度,减少梁板一体化构件类型,必要时可在梁板一体化构件间设置桁架预制板;3梁板一体化构件可承托与其垂直的多个梁板一体化构件。【条文说明】3.0.3本条结合示意图阐述了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布置的基本特征和要求。(b)梁板一体化构件架设在梁板一体化构件间图3.0.3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示意1一梁板一体化构件;2预制承托梁;3框架柱:4叠合
12、框架梁3.0.4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应考虑构件安装便利。对计算时不考虑传递内力的连接,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条文说明】3.0.4在满足装配整体式结构受力的情况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考虑安装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不考虑传递内力的一般接头,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例如预制板、与支承构件的焊接、螺栓连接等。3.0.5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正式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分进行试生产、试安装。【条文说明】3.0.5当施工单位第一次从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施工或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时,为保证预制构件生产、运输、装配等施工过程的可靠,施工前可针对重点过程进
13、行试生产和试安装,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减少正式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缺陷。4材料4.1 混凝土4.1.1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4.1.2 梁板一体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现浇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条文说明】4.1.2将梁板一体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适当提高,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减少运输、吊装和混凝土浇筑阶段预制构件开裂的风险。4.1.3 梁板一体化构件所用混凝土,其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粗骨宜采用公称粒级为5mm
14、20mm的连续粒级碎石。【条文说明】4.1.3为提高梁板一体化构件的生产质量,对骨料做出要求。4.2 钢筋与钢材421普通钢筋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的规定。普通钢筋选用的牌号及公称直径宜符合表4.2.1的规定:表4.2.1普通钢筋选用的牌号及公称直径(单位:mm)钢筋名称钢筋选用牌号纵向钢筋HRB400,HRB500钢筋桁架上弦钢筋HRB400,CRB550下弦钢筋HRB4(X),CRB55O腹杆钢筋HPB3(X),HRB40(),CPB550【条文说明】4.2.1当梁板一体化构
15、件的平板和桁架预制板的受力钢筋在抗宸工况下没有特别的延性要求时,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强度高,可有效节约钢材,冷轧带肋钢筋的断后伸长率也可以保证叠合板塑性内力重分布。4.2.1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低松弛的钢绞线、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4.2.2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2.3为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生产效率,建议在梁板一体化构件、桁架预制板的生产中优先选用成品钢筋焊接网。4.2.3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也可
16、采用专用预埋吊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条文说明】4.2.4本条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850010-2010的第9.7.6条的规定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吊装可靠的目的,并避免外露金属件的锈蚀,预制构件的吊装方式宜优先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预留吊装孔。这些部件及配套的专用吊具等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选用。需要指出,对于桁架预制板宜优先采用钢筋桁架作为吊点。4.2.4 预埋件、锚固板等材料及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筋锚固板应用
17、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4.2.5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的层高、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不同的条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当建筑物层数较低时,通过钢筋锚固板、预埋件等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连接方式。其中,钢筋锚固板、预埋件和连接件,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2.5 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当结构构件处于外露情况和低温环境时,所使用的钢材性能尚应能满足耐大气腐蚀和避免低温冷脆的要求。【条文说明】4.2.
18、6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当结构构件处于外露情况和低温环境时,所使用的钢材性能尚应能满足耐大气腐蚀和避免低温冷脆的要求。4.2.6 梁板一体化构件中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条文说明】4.2.7梁板一体化构件中钢结构制作、安装、焊接、坡口形式和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以保证施工质量。4.2.7 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外露钢结构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2.6、4.2.8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
19、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3 连接材料4.3.1 梁板一体化构件的肋梁与预制承托梁节点处灌浆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4.3.2 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填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和防水抗渗性能。填缝材料可采用益胶泥或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表面可黏贴纤维网格布等柔性材料,填充前拼缝内应清理干净。【条文说明】4.3.2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处理主要影响梁底或板底的表面观感,不影响主体结构的承载力。因此,接缝处可采用的多样化处理策略,例如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接缝处位置可不处理;对学校、宿舍等表面
20、观感要求较高的,可采用柔性嵌缝材料益胶泥,也可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加表面黏贴抗裂纤维网格布。4.3.3 预制构件接缝嵌缝用益胶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益胶泥通用技术条件DB35/T516的相关规定。4.3.4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条文说明】43.4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各种形式。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钾钉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梁板体化叠合楼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进行设计。结构整体分析与现浇混凝土楼盖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法。【条文说明】5.1.1本规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以及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有关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本规程中的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按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6.3.1条的规定,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5.1.2 梁板一体化叠
22、合楼盖应按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进行设计,对地震设计状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段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5.1.3 短暂设计状况应包括混凝土脱模、预应力筋放张、预制构件吊装、堆放、运输、安装。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构件设计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OOK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IO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条文说明】5.1.3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梁板一体化构件验算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施工阶段梁板一体化预制构件的验算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5.1.4 承受均布荷载的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宜采用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设计值,并可对第二阶段荷载产生的支座弯矩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一体化 免模免撑 叠合 楼盖 结构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