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所见邯郸成语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策》所见邯郸成语典故.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所见脾僦吾三【摘要】战国策中有许多邯郸成语典故,因为赵国是纵横家的主要活动区域,处于山东六国的中心,是合纵连横的大本营。战国策中的邯郸成语典故涉及早期赵氏的活动;记录者赵国史重要人物和事件:包含有纵横家谋略与论辩技巧:反映了纵横家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当时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战国策中的邯郸成语典故,充分反映了赵国历史文化内涵。【关键词】战国策:邯郸;成语典故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其成语的形成与邯郸的各个辉煌历史时期有关。邯郸成语典故形成于先秦两汉的赵国,东汉建安时期、十六国、东魏北齐等时期的邺城,唐代魏博节度使和北宋所在的大名,直至明清时期的邯郸,其内容皆有覆盖。1(P219)在古代典籍里,无
2、论左传、国语,还是史记、战国策,对先秦晋国赵氏和以后的赵国记载较为丰富。如赵世家在史记中属于列国世家里最长的一篇。定都邯郸的战国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影响很大,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成语典故。邯郸成语典故的核心成语多在先秦赵国时期,故人云“邯郸成语多姓赵,笔者认为赵文化核心成语大概400条左右,多出自史记、战国策、荀子等传世文献。即便如此邯郸也无愧于“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本文就战国策中所见邯郸成语典故进行一些梳理分析。一、战国策中出现众多邯郸成语典故的缘由成语的形成源于上古时期书契不易,所以造句简朴,语言用词有力求整齐的特点。两汉赋兴,使用四六骈言,节奏铿锵、语句整齐,沉积为成语典故。古代的蒙学读
3、物多偏重四言,造成中国多成语的语境习惯。战国策骈语的运用程度很高,频繁地以骈语入散文的书写习惯。在战国策等作品中,“更是使用大量的四字格寓言故事来增强其形象性及说服力,从而成为成语的又一个源头J2(P64)战国策反映策士的思想言行,渲染他们的论辩技巧及凌厉的词锋,常用四字格的短语。这些短语逐渐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其中的邯郸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鹉蚌相争、前倨后恭”等多达几十条。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文史名著,是从战国到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C它主要记载了纵横家游说诸侯、纵横抻阖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为什么战国策中有许多邯郸成语典故呢?因为战国策涉及赵国的资料非常丰富,赵策有四篇,在其
4、它篇章里也颇多赵国的信息。赵国是纵横家的主要活动区域,司马迁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网(P2304)赵国作为“四战之国,不仅是纵横家的诞生地,而且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有学者对战国纵横家的地域分布进行过统计,按照赵国位于今山西省大部、陕西北部、河北中南及西北部、山东、河南、内蒙古的一部分这个范围,统计出赵国纵横家有20人,在战国各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秦国。4(P21)赵国处于“四达之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山东六国的中心,是合纵连横的大本营,是众多纵横家频繁活动的主要国家。战国后期,赵国成为合纵的中坚力量,故而一度出现了“天下之土合纵相聚于赵”的盛况。所以,战国策作为
5、战国纵横家书,有很多脍炙人口的邯郸成语典故是不足为怪的。二、赵文化是战国策中邯郸成语典故的主要内容(一)战国策涉及早期赵氏的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语出赵策一张孟谈协助赵襄子灭智氏,大功告成后,急流勇退,不贪名誉地位,断然向赵襄子提出辞呈,而且告诫对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P498)。还有成语漆身吞炭,出自赵策一,这是关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故事,既歌颂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土人品格,也肯定可作为赵国宗主赵襄子的大度。智伯的贪得无厌,使得与其联合灭赵氏的韩氏、魏氏被赵氏谋臣张孟谈说服,晋国韩、魏两家与赵氏共同对付智伯,智伯被赵襄子杀死。智伯曾待豫让如国土,故豫让发誓一定要杀赵襄子为主人报仇,几次
6、伺机刺杀都被赵襄子识破,赵襄子敬其对智氏的忠诚,释放了他。像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5(P501-502),不想让赵襄子认出自己,结果再次行刺时又被抓住,之后为忠于智伯自杀身亡。(二)战国策记录赵国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成语胡服骑射,出自赵策二0赵武灵王说“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5(P549)o这里也有“离世之功”这样的成语出现。胡服骑射作为赵国最大的军事改革,也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重大军事改革,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骑兵代替车战的开端。成语旷日持久出自赵策三。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70年),赵奢与田单讨战争
7、用兵人数,田单被折服。赵奢认为“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5(P571),说明用几十万大军尚且难免消耗战,何况兵力少呢?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是赵国著名的女政治家。成语“安然无恙、“舍本问末”语出齐策四5(P327-328)o齐国使者见赵威后,书信没有启封,赵威后问使者“岁、民”、“王”无恙耶?三问把民放在前,把王放到最后,引起使者不满。赵威后的本末观,反驳使者无言以对,从而阐述了其民生至上、民贵君轻、孝以教民等思想,这在战国时期难能可贵。不遗余力出自赵策三。公元前260年,秦赵战于长平,赵小有失利,赵孝成王听楼昌计要讲和,认为“秦不遗余力矣,
8、必破赵军”5(P594)o虞卿认为请和不如结交楚、魏,未被赵王听从,结果外交失误也是造成长平大败的原因之一。(三)战国策里关于纵横家谋略与论辩技巧的赵国成语典故纵横家机智善辩,制止战争,胜过百万大军。如鹤蚌相争,渔人得利”,出自燕策二。战国时;赵国欲攻打燕国,苏代就给赵惠文王讲了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寓言故事,认为“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5(P991)赵王听从了苏代的劝告,便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再如,南辕北辙,出自魏策四5(P791-792)0魏王欲攻邯郸,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之:你的方向错了!他却告诉我说他马好、费用多、车夫
9、驾车好,但是他这样走,只会距楚国越远而已:说魏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5(P792)o魏壬听了,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这里讲做事成功必须大方向正确,不要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交浅言深”这个成语出自赵策四5(P647),冯忌面对赵孝成王时,彼此缺乏了解,冯忌用孔子弟子宓子贱的故事,说明交情浅而谈话深入,乃是忠诚的表现,为他与赵孝成王的谈话作了铺垫,赵王从而乐意与冯忌共商国事。惊弓之鸟”出自楚策四5(P474)o公元前241年,楚、燕、韩、赵、魏合纵攻秦,赵使魏加用“惊弓之鸟”作比喻,说临武君是秦的手下败将,不能担当此任,春中君不
10、听,结果大败,楚国也被迫迁都。义不帝秦和排难解纷两个成语,出自赵策三5(P596-605)。长平之战后,秦围赵国邯郸。魏国派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认为秦必喜而罢兵。鲁仲连分析尊秦为帝的严重后果,加上魏公子无忌援兵赶到,秦退兵。鲁仲连义不帝秦,有为赵国排难解纷而无所取的高尚情操。攻难守易一词,出自赵策三。公元前256年,平原君在赵、魏、楚共同击退秦军后,想出兵攻燕,冯忌认为燕国守易,赵国攻难;认为长平之战后,秦围邯郸城没有攻下,这是“攻难而守易”的缘故5(P582)o平原君放弃了攻燕的计划。“三人成虎、十夫糅椎”、“不翼而飞”出自于战国策。这里有闻秦兵攻打邯郸,历时17个月还没攻下,秦国人庄建议秦
11、将王稽赏赐部下的重要性,王稽认为自己得到秦王的信任。庄说“三人成虎,十夫糅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5(P169),意思是“三个人说中有虎;十个人木棒已被拉弯,别人就会相信。众口一词地编造谎言,谎言就会满天飞。王稽未接受庄“三人成虎”的劝告,结果因军士诬告被秦昭王杀掉。三、邯郸成语典故反映了纵横家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当时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苏秦游说秦王上了10次的奏章,秦惠王以“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不予采纳。他狼狈地“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然后,发奋图强,“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通过努力,终于有机会,“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学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12、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日: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以李子之位尊而多金。5P62-71)秦策一中这段关于纵横家苏秦的活动记载,出现了众多邯郸成语,如:“羽毛未丰”、“引锥刺骨”、“清宫除道”、“侧目而视、“前倨后恭”等。另外,不可同日而语”,见赵策二。苏秦对赵王谈到合纵说“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5(P536。在史记中著名的成语“奇货可居,在秦策五: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13、。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5(P214-215)这就是史记中奇货可居”的资料来源。立国家之主比经商谋利更多,吕不韦既是商人,但也从事着纵横家的活动,从而当上秦国相国。源自战国策成语有160条之多6,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其中涉及邯郸成语典故多达三十条以上。我们从战国策中所见的邯郸成语典故,可窥见赵国历史文化内涵。参考文献: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一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2刘筠梅.从先秦文学探析成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64-67.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4苗润莲.论战国纵横家的地域分布及成因J.山西大学学报,2006,(5):20-23.5缪文远,缪伟,罗永莲.战国策M.北京:中华书局,201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