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与中国电影史研究-ChineseFilmHistoryand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docx
《《中国电影发展史》与中国电影史研究-ChineseFilmHistoryand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发展史》与中国电影史研究-ChineseFilmHistoryand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与中国电影史研究ChineseFilmHistoryand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作者:饶曙光/刘婿作者简介:饶曙光,重庆黔江人,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刘靖,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66)o原文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2022年第20226期第158T69页内容提要:对于中国电影历史的记录和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经开始,当下中国电影史的著述也蔚为大观,但中国电影发展史无疑是其中的里程碑。因写作于特殊年代,该书所关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有尚需
2、进一步厘清和说明的地方。该书虽深受当时政治生态的影响,但以“潜在写作”和“集体写作”的方式,用时代和集体之思丰富着电影史研究。与此同时,书籍所采用的历史文献、理论体制、史学文体和研究范式,仍然影响深远。重新品读这本皇皇巨著,客观公正地思考其于时代、于创作集体、于电影史研究的价值,有助于有序拓展并优化中国电影史研究,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提供新的思考路径。searlyasthe1920s,therecordingandstudiesoftheChineseFilmHistoryhadalreadyappeared.Nowadays,theliteratureofChinesefilmhi
3、storyalsopresentsaflourishingsituation,amongwhichtheChineseFilmHistoryisundoubtedlyamilestone.Becausethisbookwascreatedinaspecialage,therearesomeaspectsaboutthehistoricaleventsandcharactersdescribedinthebookneedingtobefurtherclarifiedandexplained.Itisalsoimportanttonotethatalthoughthebookwasdeeplyin
4、fluencedbythepoliticalecologyofthetime,itenrichedthestudiesoffilmhistorywiththeeraandcollectivethinkingintheformofpotentialwritingandcollectivewriting”.Inaddition,thehistoricalliterature,theoreticalsystem,historiographystyleandresearchparadigmusedinhebookstillhavefar-reachinginfluence.Therefore,itis
5、necessarytore-readthisgreatbrilliantworkandtothinkaboutitsvaluetotheera,creativecollectives,andfilmhistorystudiesobjectivelyandimpartially.Inthisway,itnotonlyhelpstoexpandandoptimizethe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inanorderlyway,butalsoprovidesanewwayofthinkingfortheestablishmentoffilmdiscoursesystemw
6、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23年03期关键词:中国电影史/话语体系/历史观念/ChinCSefi中history/discourseSySteIn/historicalCOnCePt中图分类号:J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22)06-0158-12DOL10.15983ki.sxss.2022.11151963年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程季华主编,李少白和邢祖文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在该书出版近60年的当下,重新品读这本经典史著,仍然可以从其历史文献、理论体制、史学文体和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值得关注的
7、是,该书持久的影响力得益于集体的努力,诸位参与者在特殊时代下的辛勤付出和坚守,必须得到致敬。此外,该书的写作和出版都面临过复杂的历史语境,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同样是关键。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落后的研究条件,该书不免有自己的掣肘之处。随着当下新史料的涌现,书中的疏忽和错误之处都应得到补充和校正。凡此种种都对建构开放的电影史观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时代与中国电影发展史编著者之一李少白坦言,”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作出贡献的不光是我,也不光是程季华,而是参与这本书,为这本书作出贡献的所有人,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不仅包括参与资料收集整理、执
8、笔写作的人,也包括当时在电影界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权威的领导者们,如时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艺术处处长陈波儿、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蔡楚生以及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中国电影发展史虽然出版于1963年,但实际上,有关中国电影史”的整理和写作工作早已开始。新中国建立初期f国家决定建立专业的电影学校,陈波儿在筹办学校时却发现,中国还没有对自己的电影历史进行整理,没有教材开展课程。作为中国电影历史的亲历者,陈波儿决定自己教授这门课程,并由程季华辅助教学。因此,程季华根据陈波儿的意见设计课程大纲。与此同时,前苏联第2版大百科全书设置了词条“中国电影,程季华又协助陈波儿整理出了一
9、份具有中国电影简史性质的资料,还根据前苏联的要求梳理了十几个电影人物。虽然陈波儿在1951年便离世了,但有关中国电影史”的整理工作延续了下来。为收集相关资料,文化部电影局发公函给各地文化局,要求广泛收集资料后寄回。公函发出去不久便有了反馈,四间大屋子里全是书架,排满了资料,甚至有些还有副本口353。而项目组成员自行到各地文化机构或者旧书店寻找资料,亦是另一种路径。至于如何获取影片资源,程季华透露,曾主要有3种方式:可以公开放映的影片,就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资源;没有公映的影片,需到资料馆观看;涉及保密的新闻纪录片,则在新影厂里观摩。除此之外,阳翰笙、田汉、阿英、袁文殊、于伶、陈鲤庭也都为资料搜
10、集提供过帮助和建议。除了搜集书面资料,程季华也开展了早期影人的口述实录工作。蔡楚生对此给予了大力肯定和支持,成为了北京地区首位被访问的对象。蔡楚生曾在明星、联华、昆仑等重要制片机构工作过,导演了新女性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知名影片,无疑对中国电影历史如数家珍。在程季华的记忆里,”蔡老在北京,口述实录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蔡老很耐心,讲得很仔细,边想边说2。早期影人的口述实录后得以在中国电影杂志(电影艺术前身)的“昨日银幕”栏目刊出。部分早期电影艺术家应邀撰写的回忆录,如王汉伦的感慨话当年、鲁思的影评忆旧、田汉的影事追怀录、欧阳予倩的电影半路出家记以及梅兰芳的我的电影生活等也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资
11、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1955年告一段落,程季华进行了一次总结,起草了一份中国电影史写作大纲,还在次年的中国电影创刊号上发表了长篇史学论文我国电影萌芽时期简述Q899-1921).而1958年的一系列事件正式推动着中国电影发展史进入具体规划阶段。彼时正值大跃进时期,也是国家第2个五年计划的第1年,文化部还提出了一个从1958持续到1967年“艺术科研十年规划”的设想,其中“影协规划的“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艺术研究工作项目中包含“电影史和年鉴两个重点,前者由程季华负责,后者由季洪把控。3程季华曾将拟定的写作大纲送请蔡楚生审阅,但蔡楚生则建议他向夏衍汇报。不同于蔡楚生,夏衍在上世纪30年代便接受了党
12、的领导,通过电影创作与批评来揭露尖锐的民族危机并激发大众的进步思想。在创作方面,他参与编剧的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等影片无不饱含着反抗侵略和追求进步的理念,并且十分成功。至于批评领域,他组织成立了影评人小组,在上海各大报的副刊发表专业影评,反响热烈。夏衍的个人经历使黑E常明确电影总是教育人民的工具,电影工作者总必须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电影总是要成为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4808。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夏衍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一名资历深厚且德高望重的业务型、专家型领导,被尊称为“夏公.因此,其更能精准把握大纲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当程季华与夏衍取得联系后,夏衍认为大纲太长,需要另行计划时间
13、进行细致交流。1958年,程季华在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向夏衍和蔡楚生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口头汇报。汇报结束后夏衍答复:我听起来,觉得中国电影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你讲得有根有据中国电影历史还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你是在进行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现在能写作出这样一份基本上反映了历史真实的大纲来,我看就十分难能可贵了。5在这次汇报中,夏衍还谈及了中国电影史分期的关键问题,认为大纲没有照搬国外形式,符合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文化发展的分期原则。这份大纲”也就顺理成章地作为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历史分期和章节撰写的参考模本。在程季华和邢祖文看来,夏公他们在那个时候从事左翼电影工作,首先是党组织派给他的使命,然后
14、才是他作为一个剧作家、翻译家以及作为一个具体的领导人做了怎样的工作。698-99即使已经有了可参考的模本,但在李少白记忆里,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写作直到1960年才走上正轨,继而于1961年完成初稿,1962年定稿。在书籍的定稿和出版阶段,陈荒煤发挥了关键作用。程季华完成了修改和清样工作后,原本要将定稿交予夏衍审核,但由于夏衍工作忙碌,就委托陈荒煤执行。程季华提到,陈荒煤主要是提出一些疑问,因为他20世纪30年代也在上海待过,有些事情他也都经历过,他有疑问的地方就提出来,我们共同修正。他更多的意见是关于对电影人和艺术家的评价问题,需要更好的拿捏和平衡。5这一点也可以在陈荒煤的叙述里得到佐证,因全书
15、一些有关的重要章节,经30年代的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夏衍、蔡楚生等同志看过,并都同意本书的一些基本观点。我又亲自通读了全书,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就决定以初稿的方式公开出版。7322书籍决定出版后,陈荒煤又将打印稿送请田汉、阳翰笙、阿英等审阅,进一步征求意见。实际上,陈荒煤早在1953年开始担任电影局副局长,便支持着电影史资料工作的继续开展。他还曾冒着政治风险将郭安仁从武汉调至北京,使得郭安仁与程季华相识,间接促进着中国电影发展史写作任务的开展。在书籍面世之际,他又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如特意安排郭安仁按照其编辑笔记,以“立尼”为笔名在1962年的电影艺术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影的战斗道路和革命传统
16、的文章,高度赞扬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开创性价值。这T故法,在当时实属“开天辟地”式的,并且完成得十分严谨。从中国电影家协会信息资源部现存的资料来看,陈荒煤还曾和袁文殊一起,以中国电影家协会的名义发函,准备推动各地召开有关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座谈会,尤其是首先在上海这一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开展。然而,这一设想最终遭到了反对,原因是座谈内容讨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在对抗”写十三年Q9491962)社会主义文艺。当代文学史上曾有“潜在写作的特殊现象,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些作家的作品并不会在写作时公开呈现,待文革结束后才出版发表。这些作品既是写作者在特殊环境下的严肃思考,也能展现出多元的时代问题。“潜在
17、写作”与公开发表的作品一起,拼凑出了当代文学史的全貌。梳理中国电影发展史从征集史料到任务细分再到具体撰写的历程,可以发现,除了程季华、李少白和邢祖文等实际编著者,还有着夏衍、蔡楚生和陈荒煤等人的“潜在写作”。与文学史中的现象稍有不同,夏衍、蔡楚生和陈荒煤的“潜在写作发生于文革之前,但也囿于大环境和个人身份的特殊性,其对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诸多构想并不能一公开发表和推行。而且,他们“写作”的并不是个人作品,而是合力推动着一部史学巨著诞生。此外,他们潜在的重点,落在了为中国电影发展史提供诸多自身对电影史中人物、事件和现象的个人经验和深刻思考,以及引导着该书遵循时代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趋势。无论是夏衍信仰的
18、以电影为革命事业,还是陈荒煤所认可的解放区的人民电影,解放后的社会主义电影,都仍然是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继续“都在强调,中国电影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20世纪40年代的进步电影是中国电影必须继承的宝贵的光荣传统,这是中国电影不同于其他国家电影的关键因素9330。由此可见,这个基本思想和理念是夏衍、陈荒煤一代人的集体性认识,是无可质疑的。更重要的是,这是研究中国电影历史的人必须首先要明白的。这一因素也推动着全书在章节规划和影片评论上更偏向于左翼和进步电影。编著者早已意识到:我们必须尊重当时某些领导的意图和意识形态来写674,绝不可能存在个人意志和风格。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全书所运
19、用的史料源于多方的支持,尤其是影人们提供的口述实录和回忆录弥补了资料短缺的遗憾,这也是集体努力的成果。综合可见,虽然刊印于书籍上的编著者只有3个人,但参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是一个集体。该书以“潜在写作和“集体写作”的方式,让中国电影历史在有限的条件下呈现出了超乎想象的丰富性。与此同时,集体思考的结晶沉淀于论述之中,既彰显了电影界核心领导层的意志,又尊重了其他影人的严肃思考。书籍撰写过程中,编著者们在以史料为基础,并遵循各位领导者的意见后,自觉融入当时的理论思想。尤其是在电影历史的分期上,就更可见对时代的呼应。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关近代中国历史分期的标准阐释问题,就引发了阶级矛盾说、主要矛
20、盾说和社会经济说等论争。这场对于中国近代史不同阶段分期标准的阐述,重申了1949年前创造的革命叙事,也强调了历史研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上的一门科学”8口35。而中国电影发展史除了参照大环境下确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重视革命叙事,还有着其他理论来源:其基础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围绕两种围剿(反动派对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和“两种深入(农村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深入)的论述;其次便是陆定在1956年根据双百”方针对20世纪30年代进步电影传统给予肯定的讲话;第三就是夏衍在1955-1957年对20世纪30年代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奠定了中国电影的传统。此外,还有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21、讲话。9157在借鉴外国电影研究方法方面,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电影艺术丛书中,翻译的外国电影史研究著作多为苏联H.列别杰夫编党论电影、日本共产党中央指导部电影政策委员会编日本电影的发展与繁荣的道路、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局编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道路、德国S.许伐布等德国进步电影在新道路上等由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阵营撰写的书籍,具有较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因此,中国电影发展史将中国电影历史划分为萌芽和发展时期(1896-1931年)”党领导了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时期(1931-1937年)”“进步电影运动的新阶段和人民电影的兴起时期(1937-1949年)”等3个大的时期,并详细论述
22、了1921年、1927年、1931年和1937年这4个重要历史节点。该书的其他细节,也可见其立场。如界定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成立的伪满映、伪华北、伪中联、伪华影”等生产的影片都不属于中国电影。小城之春也被认定为灰色电影,没有任何价值。这些论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评价。孟犁野认为,”史观较褊狭,大体上是一部左翼与进步电影史。它更多的是以政治划线,而并不是以文化含量的多少、艺术上成就的大小、观众的多少来划线。639陈山进一步指出:革命史观决定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沉浮。它缺乏包容,忽视了中国电影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吸取部分,这样造成了对电影史上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和传统的否定,这对正确认
23、识中国电影史本身是不利的。口0更有观点认为,由于历史观及相应的电影史观的巨大娉变,中国电影发展史已经失去了继续发挥其电影史学价值的基本依据”11。当下,虽然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著述不断涌现,却大多仍囿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史学框架,而未见根本性的突破”12o这是因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依托国家力量,广泛收集资料,散落各地的影片、报刊、剧照、海报和说明书等都被发掘出来,在电影史研究并未成体系的年代,这种方式创立了一种电影史的规范一以史料为基础,在当时具有抢救史料的意义10。该书的影片附录,记录了从1905年开始的千余部影片,皆是编著者从繁琐的资料中一部部梳理出来的,也奠定了后世开展电影史研究的基础。200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 发展史 研究 ChineseFilmHistoryandStudiesofChineseFilmHistory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