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风波中的解放区文艺走向-TheLiteraryTrendofShowIncidentintheLiberatedAreas.docx
《“大戏”风波中的解放区文艺走向-TheLiteraryTrendofShowIncidentintheLiberatedArea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戏”风波中的解放区文艺走向-TheLiteraryTrendofShowIncidentintheLiberatedAreas.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戏”风波中的解放区文艺走向TheLiteraryTrendofShowIncidentintheLiberatedAreas作者:陈培浩作者简介: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原文出处:粤海风(广州)2012年第4期第66-69页期刊名称:舞台艺术(戏典、戏剧)复印期号:2012年06期按照德国不莱梅大学彼得比格尔教授在文学体制与现代化中认为,所谓文学体制的界定,并不意指特定时期的文学实践的总体性,它不过是指显现出以下特征的实践活动:文学体制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中具有一些特殊的目标;它发展形成了一种审美的符号,起到反对其他文学实践的边界功能;它宣称某种无限的有效性(这就是一种体制,它决定了在特定时
2、期什么才被视为文学)。这种规范的水平正是这里所限定的体制概念的核心,因为它既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接受者的行为模式。口他并不试图阐释某种“文学体制是什么,而去阐释这种“文学体制压抑什么。文学体制”正是通过压抑某些对象而产生边界功能,并最终界定了什么是文学,形塑了某个时期的主流文学想象。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样意义上来理解1941年前后席卷解放区的一次演大戏运动。阮章竞1937年到太行山参加共产党革命,曾先后担任太行边区文联领导下的太行山剧团政治指导员兼艺术指导员、团长等职。期间他负责编剧、导演等工作,他在写于1986年的异乡岁月(第二部):太行山中谈到太行山剧团的演大戏”风波:从1941年
3、7月7日开始,在延安和前方都掀起了一个演大戏的热潮。前方鲁艺演钦差大臣,先锋剧团抽调各旅的文工团,共同演出日出和北京人,朱光、李伯钊都对演大戏倾注了充分的热情。我去党校的时候,曾建议太行山剧团演点苏俄名著。正好洪流从延安鲁艺到了太行山剧团当导演,从上海来的周沛然主持音乐,太行山剧团也算人才济济了。在前方鲁艺拥有从大地方来的教师、先锋剧团有大量的旅级文工团成员的情况下,太行山剧团调来五个分区的太行山剧团分团到总团,在咚峪演陈白尘所著的魔窟。洪流导演风格拖沓,加之团员不熟悉剧中的生活,演出以后,效果很不好,便有人写信向我诉苦。彭德怀同时看了咚峪上演的各剧团的大戏后,很不高兴,说大戏是吊膀子戏,是城
4、里人看的戏,剧团排大戏,战士便遭殃,战士看不到戏了。因此排演大戏受了批评。2事实上,太行山剧团演大戏”是当时大戏热潮中的一朵小浪花,这是一个在19401941年席卷延安及各根据地的演出趋势,关于大戏引发了大量的争论。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大戏”问题概括为普及三是高”的矛盾。在毛泽东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和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之后,“大戏”的争论便自然结束。所谓“演大戏,是指当时从延安到根据地各剧团竞相上演中外经典名剧的热潮,大戏区别于抗战之初的独幕剧、街头剧、活报剧的单线叙事、简单剧情和艺术粗糙,一度被认为可以大大提高革命文艺的戏剧“技术。1940年,鲁艺实验剧团上演了婚
5、事、求婚、纪念日、蠢货、神手、三人小组,这些作品已经跟如火如荼的抗日事业和边区生活没有直接联系。1941年,鲁艺上演了日出,延安其他剧团上演了雷雨、启蒙者、钦差大臣等等“大戏.“大戏热在1940年开始出现,并非偶然。抗战开始之后,出于宣传抗日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独幕剧、活报剧、秧歌剧,这些作品是艰苦环境和流动演出条件下的产物,在艺术上较为粗糙。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延安鲁艺筹备已过两年,如何突破以往活报剧、独幕剧艺术上的粗糙,创造一批革命文艺精品,成了当时延安革命戏剧面临的问题。事实上这确实是后来毛泽东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但是,在普及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则有不同的思路和立场。一种典型的知识分
6、子思路是:普及是一种现实需要,而提高才是艺术追求。艰苦环境下的艺术“普及”所带来的粗糙,在艺术机构开始建立、相对稳定之后,必须走向“正规化。大戏热正是艺术“正规化”呼声的表现,事实上,直到1941年,还有根据地把演大戏所体现的正规化趋势作为重要的成绩来宣传。1941年5月由晋察冀边区第二届艺术节筹委会撰写的晋察冀边区第二届艺术节宣传大纲中有这样的总结:这一年间,显然的边区艺术工作,是比较走入正规化了这一年间,向伟大作家和优秀作家的学习工作也比较注意,几个剧社出演了母亲、婚事、日出、雷雨、巡按等;这一年间,联大文艺学院又培养了成群的新艺术战士。3宣传中正是以“正规化作为工作亮点的,而正规化”的证
7、明就是演大戏”。周扬后来在延安鲁艺整风总结中也是从所谓片面追求“正规化”的角度来反思的:我们提倡“专门化与正规化,就是为了执行这个错误的提高方针。教学制度的正规化,结束了早期鲁艺教育行政和教学程序总是被不断举行的晚会所支配所紊乱的那种不正常的状态,在这一点上,应当算是一个进步吧,但是我现在痛感到,为克服抗战初期延安学校的游击作风,我们不知不觉地反而把那个时期由于受战争风暴第一阵冲击,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精神也给克服掉了。离开反映当前生活和斗争,离开应用,于是轻视小形式,一心想写长篇中篇,写大合唱,演大戏的现象发生了。4大戏所需巨额成本跟解放区艰苦的环境很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演大戏”很快就引起了很
8、多人的抵触情绪,阮章竞就提到彭德怀对大戏的批评。一篇发表于1942年4月谷雨上的文章代表了某种反对观点,这是一种从经济成本出发的朴素立场:这种为演大剧而演大剧的精神,能从T立向我来借剧本的朋友话里看到,他说抗战剧本演腻了,要换换口味,至少要三四幕的,于是乎,大戏便这样驾轻就熟地接连演出来了,演大姗口大戏本身都不是坏事,但目的却应该认清。在这荒山脊土贫困的境域上,动辄花万千元,购置堂皇的布景,这种技术上的炫耀,是提高了观众的眼光呢,还是提高了戏剧工作的本领?有时不能不感到有些惶惑了。各方对演大戏的批评使鲁艺院长沙可夫早在1941年底就做出了反应:今年正月间在庆祝边区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的连续演出母
9、亲、婚事、日出等剧以后,发生了所谓“演大戏”问题。剧协当时曾召开一个座谈会,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边区戏剧工作者,注意防止“演大戏”的倾向。6沙可夫并没有对演大戏一棍子打死,他说:这里所谓要克服演大戏”的倾向,不是说根本不要再演大戏,而是说,我们应以更大力量给戏剧深入群众的工作,给产生大量反映边区斗争与生活的大众化的剧本,这也就是今后我们在戏剧上努力的方向。7但是,大戏热潮显然已经引起了密切关注革命文艺动态的领袖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专门提到的“普及三是高正是针对“大戏热潮的。毛泽东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和辨证思维指出: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提高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8普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戏 风波 中的 解放区 文艺 走向 TheLiteraryTrendofShowIncidentintheLiberatedArea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