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EA《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docx
《T/CNEA《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NEA《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团体标准T/CNEAXXXXXXXX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AccidentManagementStrategiesforNuclearPowerPlan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23.9.30)XXXX-XX- XX 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其他类型的核电厂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2、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AF103-2022核动力厂调试和运行安全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安全功能safetyfunction为了保证设施或活动能够预防和缓解核动力厂正常运行、预计运行瞬态和事故工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保证安全而应达到的特定目的。4. 2事故工况accidentconditions偏离正常运行,预计运行事件发生频率低但更严重的工况。事故工况包括设计基准事故和设计扩展工况。5. 3事故管理accidentmanagement事故管理是指在事故演变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动:a)防止升级为严重事故;b)
3、减轻严重事故后果;c)实现长期的安全稳定状态。6. 4应急运行规程emergencyoperatingprocedures(EOP)为缓解会造成核电厂状态超过反应堆保护系统整定值、专设安全系统动作整定值,或其他运行限值的事故和机组瞬态后果,直接指导核电厂操作员执行必要操作的文件。7. 5严重事故管理导则severeaccidentmanagementguidance用于进行严重事故管理的一套可执行的导则文件。8. 1基本目标核电厂应制定事故管理策略,用于指导和规范事故工况下场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从而实现终止事故进程,减轻事故后果,使核电厂达到长期安全稳定状态。8.2 范围4. 2.1事故管理策
4、略应涉及所有运行模式和状态以及所有燃料位置,包括乏燃料水池,并应考虑到可能导致事故的事件组合。事故管理策略应考虑比设计基准更严重的外部危害。5. 2.2应针对每个单独的威胁或电厂薄弱环节制定事故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应考虑电厂的能力和对事故现象的理解。6. 2.3事故管理策略应覆盖事故预防阶段和缓解阶段。在预防阶段,应制定策略,以保护基本安全功能,这些功能对于防止反应堆或燃料所在的其他位置的燃料损坏或放射性物质释放非常重要。在缓解阶段,应制定策略,以避免任何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8.3 形式4.3.1在预防阶段,燃料棒没有发生明显损伤之前,事故管理策略应采取规程的形式制定,通常称为应急运
5、行规程(EOP)。规程可基于事件导向或征兆导向诊断或恢复核动力厂状态。4.3.2在缓解阶段,当燃料棒即将或正在发生严重退化时,电厂状态、系统可用性以及行动的时间和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事故管理策略应采取导则的形式制定,通常称为严重事故管理导则(SAMG)。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应采取征兆导向的方法,使用表征核动力厂状态的参数,使操作人员在不需要事故诊断的情况下确定最佳恢复办法。4.4策略的优先级在确定事故管理策略的优先顺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a)对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屏障造出威胁的时限和严重性。b)支持功能的可用性及其恢复的可能性。c)电厂的初始运行模式。d)策略在不同阶段的充分性;有些策
6、略在预防阶段是足够的,但由于优先次序的变化,在缓解阶段没有那么重要。例如,当燃料完好无损且安全壳完好无损时,冷却燃料可能是首要任务,当安全壳打开或已损坏时,恢复安全壳的完整性或限制裂变产物的释放可能是首要任务。e)同时实施多个事故管理策略的困难。f)实施事故管理策略的长期影响或关注。4.5策略的验证和确认4.5.1应对事故管理策略进行验证利确认,以评估策略的技术准确性和充分性,以及人员遵守和实施策略的能力。4.5.2事故管理策略的验证和确认可以通过模拟机、桌面推演、现场演练核查等方式进行,验证和确认的内容应包括:a)策略中使用的设备和仪表与电厂实际情况的一致性;b)策略在电厂的实际执行的可行性
7、和有效性;c)执行策略的组织和人员的能力。5基本策略5.1 反应性控制5.1.1 事故工况下应确保堆芯反应性得到有效控制。应充分利用冗余的停堆系统实施有效的停堆。在事故处理中应避免堆芯重返临界。5.1.2 核电厂堆芯反应性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控制棒调节和化学毒物注入。5.2堆芯冷却5.2.1应建立将衰变热从堆芯或熔融堆芯碎片转移至最终热阱的路径,使堆芯恢复到稳定可控的状态。根据核电厂设计特征,最终热阱包含大气、河流和海水等。5.2.2应筛选带走衰变热至最终热阱的设备组合。针对各类设备组合,应根据其可靠性、排热能力进行排序。对于非能动设备组合,应具备较高优先级。5.2.3针对热阱丧失事故,应尽快切除
8、非必要热负荷并制定替代热阱策略。5.2.4核电厂堆芯冷却途径主要包括:a)通过强迫循环或自然循环的方式利用蒸汽发生器带走堆芯热量;b)通过余热排出系统带走堆芯热量;c)针对一回路破口事故,通过能动或非能动的安全注入系统冲排带走堆芯热量;d)对于堆芯长期冷却,通过安全注入系统再循环将堆芯热量传递至最终热阱;e)通过压力容器外部冷却带走堆芯热量。5.2.5应制定一回路卸压策略,以避免高压熔堆事故发生,并确保更多的低压注水途径实现堆芯冷却。5. 2.6应建立厂区水源获取途径及其优先级,包含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如含硼水、除盐水、生活水、消防水、湖水、河水、海水等。5.3放射性物质包容5. 3.1应维
9、持三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在燃料棒发生严重损伤之前,防止燃料损坏是第一要务。在燃料棒发生严重损伤之后,保持安全壳的完整性是最高优先事项,原则上优先考虑解决安全壳完整性面临的严重威胁以及避免重大安全壳旁路的可能性。6. 3.2为保持安全壳的完整性,应制定针对安全壳冷却、降压及可燃气体管理的有效策略,具体可包括:a)通过能动或非能动的安全壳喷淋控制安全壳压力;b)通过安全壳通风系统控制安全壳压力;c)通过安全壳过滤排放降低控制安全壳压力;d)通过点火器或非能动复合器降低可燃气体浓度;e)通过增加水蒸汽含量防止可燃气体燃烧。7. 3.3为缓解安全壳超压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可实施受控的安全壳排放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电厂事故管理策略 CNEA 核电厂 事故 管理 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