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 .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 .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3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大意。2 .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 .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7
2、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4 .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 .出示学习要求。(I)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2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 .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4 .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
3、词语。5 .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豁然开
4、朗,个个笑逐颜开。6 .朗读全诗。四、指导朗读,总结全诗1 .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2 .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难点)一、歌曲导入,烘托氛围1.课件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学生认真欣赏。4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艰难
5、险阻,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所饱含的精神气概。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5 .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6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精读诗歌,体会感情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 .研读诗句
6、,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师: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指名读,齐读。教师小结: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给全诗奠定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句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征艰难?(指名答)师:红军战士们害怕吗?(不害怕)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腾细浪、走泥丸)思考:绵延几千公里的五岭、翻越几千米高的乌蒙山,在红
7、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英勇无畏、乐观)小结:这句诗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这句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云崖、铁索)(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泸定桥。师: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呢?(暖)教师引导: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男女生互读)小结:作者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4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师:那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默读诗歌。思考: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翻过雪山,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齐读)小结: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队伍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四、读菩萨蛮大柏地,感受豪迈1.出示资料: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14日,毛主席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
9、人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首词是毛主席重经大柏地时所作。2 .全班齐读,再一次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 .配乐齐背七律长征。教学板书5七律长征远征难f只等闲(总超万水千山五岭、乌蒙山、金沙江、 大度河、岷山(分述):藐视困难、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三军过后f尽开颜(总结)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诗句,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的学习兴
10、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 .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豪迈、不屈”等词语。2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 .能列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重点)一、了解背景,初
11、识壮士1.齐读课题。3 .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1)指名读第1自然段。(2)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资源,理解“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意思。(3)重点指导书写“寇”的“支”部分,这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二4 .提问: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五壮士分别指哪五位?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5 .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6 .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
12、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三、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1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第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2 .默读课文,批画重点语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结合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第一个句子中,“斩钉截铁”,体会到马宝玉说话时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走”,感受到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热血沸腾”
13、,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预设2:第二个句子中,“抢前一步”“夺过”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猛地举起”“砸”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3 .深入文本,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4 .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及感悟。第2课时课时目标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难点)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从而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二、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1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句子中
14、具体描写每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种对个体的聚焦,我们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点”。2 .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谈发现。(这是对五位战士的概括描写,描写了一个团队战斗的群像场面。)3 .小结:开头对五位战士和对战斗场面的概括描写就是一个面。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也就是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4 .交流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就好像拍电影似的,镜头从远到近,从整体到个人,有一定的顺序。人物的形象很鲜明,读了让人肃然起敬。)5 .小结:是啊,从群体的全景再到个体的特写,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显了人物的特点,使我们对每个人物都有了具体的印象。三、观看视频,再谈壮士1
15、 .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片段,交流感受。2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壮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3 .带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学生再读课题和五位壮士的名字。4 .课堂小结: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教学板书6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引上绝路/3瓜:喜薄虽、接受任务/男于牺牲),走马宝玉砸一点一面、跳多点罗列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背景资料,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先以
16、概括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再深入五战士“痛击敌人”这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五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体会将群体与个体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续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仍需加强。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检阅”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3 .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
17、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2.初读课文,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重点)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教师相机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 .出示学习要求。(1
18、)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2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 .指名交流自学成果。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举行典礼是全文的重点。)2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三
19、部分(第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3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4 .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2 .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3 .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一、
20、影片导入,烘托氛围1 .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的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2 .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1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2 .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
21、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与爱戴。3 .体会重点语句。(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3)课件出示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人民的
22、心一齐欢跃起来。(从其反复的表达手法中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
23、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4 .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三、总结全文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教学板书7开国大典会场情景一盛大典礼盛况一隆重点面结合阅兵式一威武,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群众游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5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