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滦河故事》第十集.docx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滦河故事》第十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滦河故事》第十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滦河故事第十集解说词稿解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而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滦河,汇集燕山、七老图山、阴山东端水流500多条。以水量充沛,源远流长,水质优良著称北方。随着文明的进步,滦河一直最大程度地发挥着作用。滦河常年水深流稳,自古舟楫之利。在运输工具不发达的过去,水运较之人挑、畜驮,车运是一种省力、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运输途径。滦河的早期利用,当推东汉末年,曹操为北征乌桓的军事需要,大开运渠。建安十一年,沟通了黄河与海滦河各水系,进行水路运输,这些运渠在统一北方的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代,两都制形成后,每年4至9月,忽必烈率领百官到上都清暑理政,上都的粮秣供
2、应成为元朝的要政,滦河漕运随之突出起来。至元十九年,忽必烈敕令在平滦等地造船,史载“造大小船两千艘至元二十八年,令大臣姚演“疏浚滦河,漕运上都J河运连接海运,漕运之际,帆橘如林,百货云集,市肆栉比。主持人:滦河水甜物美和便利的水利交通是各族人民交融的物质基础,中原封建文明正是通过滦河这一枢纽使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历史的飞跃。解说:水运上起承德下板城,下到滦河入海口,全长247公里。下板城、洒河桥、破城,滦州是滦河历史上最有名的四大码头。滦州码头即现任的滦县县城所在地,因詹天佑设计修建的铁路大桥名冠一时。滦河水运与铁路运输在这里形成控扼关内外的咽喉要道。下板城自有漕运以来,一直是关内外商品集
3、散中心和军事重镇。享有“拉不完的八沟,填不满的下板城”之誉。一直到1966年,唐山运输公司在这里还设有航运站,管理航运。同期声:承德县下板城农民这个地方是原来的老码头,这个船哪,最多的停过有100来只,最少的30、20、10个、8个的不断,船都拉啥呢,往下装粮食,回来呢,打那边儿往这拉木粉,木粉就是做香那个,到这儿装火车往东北,再个就是拉枣、葡萄干、栗子,这都是从下边儿往上拉,上到这再装火车,多少个栈房,就这儿下板城、木粉栈房啊,其它的栈房,在栈房装备好了装火车,在下边儿画的玩意儿。八沟来的粮食在这儿装船往下去,进口(关内),小水走的慢,要是长大水,船打这儿下去一天就能到滦县。解说:滦河水运自
4、东汉建安十一年到1978年,前后活跃了近1800年。尽管滦河水运便利了商品流通,但商粮北运却是历代统治者的经济负担。在滦河下游屯田,垦殖耕地,发展农田水利也就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元代,曾设永平屯田总管府;明代,选择永平垦田三万九千余亩;清代,在滦州营田。四十年代,侵华日军也曾利用滦河水源建滦县农场。解放后,滦河流域农田水利事业有了重大发展。水库工程建设自1958年始高潮叠起,先后建成了庙宫、闪电河、黄土梁、钓鱼台、大庆、窟窿山、老虎沟、水胡同、房官营等大中型水库。六十年代后期,华北地区连续干旱,河道干涸。进入七十年代,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天津市水源几
5、近枯竭,全市数百万人民和工农业生产面临无水可取的严峻局面;生活用水的氯化物含量高达250毫克/升以上,全市日用水量由原来的110万吨低指标缩减到60万吨,数百家工业停产,天津港内河港区五个5000吨级泊位停用;水源短缺迫使人们超量抽取地下水,结果造成地面以年均80毫米的惊人速度沉降。为了缓解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天津市水源危机,国家决定修建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并以其为源头,兴建引滦工程,把滦河水分别引向天津市和唐山市。根据1973年4月水电部关于推迟张坊水库,加快进行引滦工程,统一规划京津供水问题的报告,滦河大黑汀水库,潘家口水库于1973年到1975年先后开工,分别于1986年和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滦河故事 电视 专题片 解说词 滦河 故事 第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4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