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docx
《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1、吴江落日渡,潘岸绿柳垂;2、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语义:1、囚属杜秋娘被遣送赴京,她乘船渡江时,看到落日余辉下的吴江渡口,不由得心生一种失落之感;转眼到了京郊潘桥,她看到柳丝荡漾的盎然春色、帝都气派,仿佛又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等待她的,该是什么样的命运。两句诗,写出南北千里的地点变换,不同景色的鲜明对照,写景抒情,情由景生,杜秋娘内心感情,也表露得非常清楚。秋妃画像2、就像太阳出山时,要先在咸池中洗个澡一样,新皇登基了,要普天同庆;也像曹操死前分香给妻妾一样,老皇帝去世了,他的妃嫔也应预作安排,连用两典
2、故,分别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上位了,也包含老皇帝临死时对妃嫔的眷念,或预作后路安排。出处:1、杜牧杜秋娘诗并序;2、新、旧唐书后妃传;3、唐孟渠本事诗。参资:古诗文网杜秋娘诗赏析。二、杜秋娘诗媲美琵琶行杜牧的杜秋娘诗,为唐诗长篇名作,与白居易琵琶行媲美。诗人描写杜秋娘一生的升浮沉沦遭遇,表现了对一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的悲哀,同情她在权力斗争中任人摆布的境况,进而感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并借以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失意哀伤之情。这与白诗琵琶行感伤歌女,又自伤沦落,非常相似。限于中学语文教材限制,一般读者往往只知七言歌行琵琶行,而不知杜牧的这首长诗,实有补一课的必要。长诗杜秋娘诗,为五言古体。诗
3、前有小序,全诗112句,可分两大段,前段60句,描写杜秋娘的人生遭遇;后段52句,感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三、诗前小序,介绍写诗的缘起杜秋娘诗小序,介绍作诗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大和七年(733年)春天,诗人31岁,奉命出差扬州,他沿水路东下,经过镇江(唐时为润州,也叫金陵)时,专程采访了杜秋娘。这次米访,杜秋娘传奇的历史,坎坷的命途,极大地震撼了诗人。诗人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孤苦困穷的老媪,竟是他仰慕已久的女神般的杜秋娘!一时间,他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于是,奋笔疾书,通宵未眠,草成杜秋娘诗;原打算效仿长恨歌,写一篇“杜秋传奇”,然而笔随诗绪,却跟琵琶行一样,写成伤世叹己的诗篇。一一ps)
4、Be- Q 美 G-G吊 IaF1 n1*zll Uw在“ Q *%渔人 : 介区4 .pl才-G OSQiGe 00 3cisec 33 O3 Eo n 二*二* .i 和史 S 3raca 池州亦需桂塑Q 火1.禽可.1山就. 0.H歹J Q .彼如 ,外 看 eal)t就 /().% 4以九2啧4U* 2: 乂出粗4 ;c QZQ0 Q 以q出水自 ,AGty 尔 量几9池州杏花村杜牧塑像诗人采访得知,杜秋是一位镇江姑娘,称她“娘”者,兼有“姑娘、歌姬、娘娘、傅姆、大娘”之意。她15岁时,做了镇海诸侯李金奇的侍妾,因美貌善舞,很受宠爱。后来野心家李金奇叛乱被诛,杜秋籍没入宫,又受到宪宗宠
5、爱。穆宗即位后,敬重杜秋,任她为小儿李凑傅姆,负责教导与养育皇子。李凑渐长,封为漳王。当时,朝廷宦官当权,奸佞郑注诬告丞相宋申锡,说他阴谋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他的后台。于是,漳王李凑获罪,被废黜王号,削去封地,杜秋也被遣返故里。依据杜秋娘诗的前段描写,杜秋的人生,被动地接受了四个角色的转变。后面试作简介。四、前8句为一层,写杜秋受到李金奇宠爱,是一位美丽善舞、文采风流的热情奔放少妇。开头写,“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在山青水秀的镇江,有个杜秋姑娘,她天生丽质,美白如脂,又能歌善舞,风采动人,艳冠李金奇后院,深受他的宠爱。她手持玉杯劝酒,李金奇欣然承欢,又令之起舞,她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笔下 杜秋娘 悲剧 形象 及其 社会 意义 18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3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