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东北老工业基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期主题:东北老工业基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期主题: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及奉献老工业基地,要紧是指在建国前与20世纪50、60年代(部分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对全国经济进展做出较大奉献的工业基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东北成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为建立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奉献。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一)恢复进展与布局调整阶段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开展较早。1949年IO月1952年末,前苏联向我国提供的42个援建项目,其中有30个设于东北。其重点是: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军事工业与铁路交通运输业。由于当时国际环境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2、有些企业由华东上海与与朝鲜接壤的丹东与沈阳等地迁移到黑龙江与吉林两省。产业布局的调整,对加强地区加工工业与轻工业比重,发挥了积极作用。(二)“一五”期间57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一五”时期(1953T957年),国家确定东北为重点建设地区,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东北占57项,为全国总投资的37.3%。其中辽宁24项,黑龙江22项,吉林11项。这些项目大多数为新建项目,有的是依靠原有的老厂进行改建、扩建。在重型加工工业分布上,以沈阳为中心,包含了辽宁省的大连、鞍山、本溪、抚顺、阜新;吉林省的长春、吉林、辽源、通化矿区;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鹤岗、双鸭山等,基本形成了沿哈大线几个
3、要紧城市为中心摆布重工业的地域格局。表1:“一五”时期东北地区前苏联援建项目省份数量要紧项目辽宁24(1)鞍山钢铁公司。(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6)阜新新丘竖井。(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21)杨家杖子铜矿。(
4、22)一一二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23)四一OFo(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与扩建改建工程。吉林11(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及自备电厂。(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3)吉林染料厂。(4)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5)吉林化肥厂。(6)吉林铁合金厂。(7)铝铁生产部分。(8)通化湾沟工井。(9)丰满发电厂。(10)吉林电石厂。(11)辽源矿区西安竖井厂。黑龙江22(1)哈尔滨电机厂。(2)哈尔滨汽轮机厂。(3)哈尔滨锅炉厂。(4)哈尔滨轴承厂。(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9)电碳厂。(1
5、0)电表仪器厂。(11)阿城继电器厂。(12)佳木斯造纸厂。(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15)鹤岗东山1号立井。(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20)双鸭山洗煤厂。(21)友谊农场。(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合计57(三)后续重大项目建设在“一五”与“二五”期间,中央各部委与省区也安排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包含,以大庆油田开发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石油化学工业基地、黑色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与森工企业的建设,其产品满足了东北需要,并大量地支援了国家建设。通过二十几年的进展,
6、东北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骨干企业与战略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步建立了起来。到1978年,东北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为16.56%,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利税总额占全国百分比分别为20.45%、20.43%;要紧工业品如原煤、原油、钢、水泥占全国同类产品比重分别为16.29%、53.83乐29.06%、13.84%。二、历史性奉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国家经济进展战略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重化工业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巩固了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及其经济基础。老工业基地建立之后,
7、作为“共与国长子”的东北三省为国家经济社会进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要紧表现在:高比例物资调出。从50年代老工业基地建立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东北三省生产的钢材、煤炭、石油能源、机械产品等物资以高比例、低价格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用于全国各地经济建设。财政上缴与无形利润转移。50多年来,仅辽宁省净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就达1780亿元,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全省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的2倍多,能够兴建相当于两个辽宁的工业基地,能够建设50个大型石油化纤企业。东北三省长期的利税上缴形成了巨大的无形利润的转移。大量的人才与技术输出。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1978年间,沈阳向全国各地输送技术人员
8、I09万人,鞍山支援全国建设人才5.1万左右,在全国众多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几乎都有鞍钢支援的工程技术人员。客观地说,东北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支撑了国家经济。东北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成套的工业设备、娴熟的技术工人,与丰富的资源,使得东北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奉献。转轨时期衰退及逆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工业,不再是国家的投资重点,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惯性,东北的进展步伐开始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在经济大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了以产业老化、产品缺乏竞争
9、力、市场萎缩、企业停产半停产为要紧特征的结构性衰退。其一,经济增长乏力。自80年代以来,东北GDP平均增速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低3-5个百分点。其二,经济效益全面下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下降,企业大幅度亏损。其三,经济地位下降,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间,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经济进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日益扩大,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9年13.09%下降到2001年的9.14%。1978年,辽宁、黑龙江与吉林的人均GDP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但2001年在全国的排位却下降到第8、10与14位。在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
10、地区生产总值是广东的两倍,而2004年,广东(16039.46亿元)是辽宁(6872.65亿元)的两倍多;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东部六省市的平均值相当,2004年,只相当于其44.4%,人均GDP更是仅相当于上海的1/3。二、面临的逆境(一)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重视国有经济与大型企业,忽视非国有经济与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三省对经济结构也进行了多年的调整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高。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目前也不尽合理。重工业与加工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民营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进展缓慢。(二)市场化
11、程度低,国企进展艰难,经济进展缺乏内在活力东北地区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深,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据有关数据说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较弱。东北国企的改革大多是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企改革后,一是依靠集体的社会基础无法维持了,能够替代集体的形态还没有产生,使人们产生了盲目与无助,这样使政府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一个有效支持其存在与进展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缺乏内在动力,缺乏积极性。二是普遍缺乏赢利能力。养老、冗员等问题导致企业亏损,政府就务必给予有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以政策性优惠与补贴
12、,从而形成了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不断向政府要保护、补贴来弥补其亏损,其管理不当、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也就不可避免。(三)资源面临枯竭,接续产业进展缓慢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但是通过半个多世纪无克制的大量开采与粗放经营,东北地区的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特别是煤炭、黑色金属、石油、木材等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2003年,辽宁省煤炭产量已经下降到全国第9位,阜新、北票煤矿已经整体破产,抚顺、南票煤矿的部分矿井已经关闭。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也已经关闭了许多井口。占全国石油产量50%的大庆油田可开采储量也只剩下30双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的16个林业局中已有12个无木可采,能
13、够开采的林业局可采的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东北地区以依靠资源而建立的城市比较多,资源日益枯竭,接续产业的进展却很缓慢。(四)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不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关、停、并、转,下岗失业职工增多,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其它经济成份进展缓慢,社会财力难以满足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支出。据调查,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全国相比:一是享受保障的人数多;二是集中度高;三是基金缺口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进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战略决策。一
14、、振兴战略实施过程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与地区进展接续产业(简称“两个支持”战略)。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方略。2003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市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次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进展。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ll号文件),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文件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
15、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文件中明确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类扶持政策,包含减债卸负、财政税收支持、项目投融资与就业、社保等。以此为标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正式启动。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构成立,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要紧职能部门作为领导小构成员单位。2004年3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4年要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二是大力推进产业
16、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四是切实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2005年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2004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会议明确2005年要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统筹协调城乡进展。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换。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展开放型经济。五是统筹人与自然与谐进展。六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战略,加强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七是注重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005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17、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提出:一是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快体制与机制创新。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重点行业与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着力提升服务业的进展水平。四是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健康进展。五是营造良好的进展环境,为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保障。2006年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200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保持良好态势。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
18、推进。会议提出,2006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努力进展现代化的大农业。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加快振兴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六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二、国家振兴政策落实情况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制定实施了一些系列的有关政策。(一)财税政策增值税转型。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财税字2004156号)与2004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启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增值税转型工作。从2004年7月1日起,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
19、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等8大行业的增值税通常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与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所含进项税金,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当年没有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或者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抵扣。2004年下半年,东北地区共认定增值税转型试点企业40306户,占东北地区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总户数的32.24%,占工业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总户数的60.87%东北地区转型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发生额15.76亿元,实际抵退税额12.58亿元。2005年3月,财政部、
20、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8号),进一步明确了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及实施步骤等有关问题。2005年,东北地区共有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41168户,占东北地区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总户数的31.35%,占工业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总户数的59.89%,同意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发生额57.24亿元,实际抵退税额32.36亿元。从一年半的运行情况来看,增值税转型没有造成税收收入的大幅下降。从长期来看,增值税转型将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起到了鼓励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企业所得税优惠。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
21、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者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出通知,明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仅限于东北三省一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此外,国家还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与规模。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
22、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良种等直接补贴达53.1亿元。国家还决定,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给予豁免。对东北地区的低丰度油田与衰竭期矿山,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能够在不超过30%的幅度内降低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二)金融政策同意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与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减免表外欠息与核销呆坏账的工作在2004年已经展开。国务院已批准同意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3家政策性银行对四级可疑类贷款与表外欠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减免的条件、标准、时限、权限及企业的偿债方式。截至2004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
23、在东北三省一市的分支机构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共核销缺失类资产340亿元,剥离可疑类贷款近500亿元。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东北地区共核销了600亿元不良资产,加大了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试点资金支持,推进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妥善处理了鞍钢证券与辽宁证券公司问题。2005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并增加50亿元用于全国农村扶贫贷款,重点向东北地区倾斜。(三)国债资金与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专项为支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国家发改委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与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专项。2003年推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第一批100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其中银行贷
24、款317亿元,企业自筹293亿元。这些项目的国债资金补贴将执行统一政策,即按照项目贷款额年息的6%贴息3年。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但假如企业在3年内提早完工,提早时期段的国债贴息资金将返给企业。2004年,第二批国债资金197个项目,加上2003年改造的100个项目,总投资达1089亿元。同时,2003年国家还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专项60个项目,总投资56亿元。截止2004年底,国家共下达国债项目贴息资金8亿元,安排东北高新技术项目118项。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又下达了2005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第一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在下达的63个项目中
25、,东北地区有40个项目,其中辽宁省19项,吉林省8项,黑龙江省9项,大连市3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1项。6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8.97亿元,国债资金5.8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安排国债资金4.29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额的73.8%o(四)国有企业改革2004年,国家启动了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3家中央直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移交中小学729所,移交公检法机构512个,涉及在职职工70069人,离退休教师23717人。2005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由财政部、国资委与劳动保障部联合上报的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批准成立由财政部、
26、国资委、劳动保障部、振兴东北办负责同志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启动了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将移交中小学与公检法机构1560个,涉及在职职工与离退休教师8万多人。第二批实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单位的经费补助在2005-2007年三年过渡期内,由中央财政与企业共同承担,并根据企业20012003年年均利润情况将承担比例划分为四类,区别对待。过渡期结束后,经费补助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五)社会保障试点从2004年起,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国家拿3.75%,用人单位拿1.25%,按5%比例做实个人账户。2004年,中央财政对黑龙江
27、、吉林两省社保中“并轨”与“做实”共给予补助45.7亿元。2005年,两省将按6%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六)沉陷区治理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明确提出,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中央对东北三省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0%。目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了对煤炭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东北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其中黑龙江4个,吉林4个,辽宁7个。(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东北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研究制定了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中长期进展规划(20042020)。东北地区公路水路建设
28、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等也正在制定论证之中。铁道部与东北三省签署了协议,将共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利条件老工业基地衰退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通常经济现象,已经被发达国家工业基地的进展历程所印证,各国大都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体制转型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符合区域经济进展的通常规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就业,保障社会稳固。同时,东北振兴也有其有利条件。一、东
29、北振兴自身比较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矿产资源、地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假如政府、企业能够较快地转变观念,认真汲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能够凭借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在较短的时间赶上国内其它发达地区。(一)具备振兴的基础与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至今仍具有产业优势、科研优势与产业技术人才优势。通过多年的建设与进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了1.5万亿元的庞大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6%。在农业与生态资源方面,东北经济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达14%,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区。长白山、大小兴
30、安岭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在交通方面,东北地区铁路与公路的密度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水陆空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二)具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调整与转移的能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亟需重工业装备的支持,东北地区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基地,具有特殊的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更紧密。这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二、东北振兴国际国内环境“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经济进展的“战略机遇期”。这又与相对与平的国际环境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对经济
31、进展极为有利的条件。(一)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O美元后,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这将构成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条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与升级,将使重化工业更快增长。目前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上升到60%以上,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包含重要原材料、技术装备在内的重化工业是老工业基地的强项。重化工业快速进展为老工业基地发挥比较优势、调动存量资产潜力、加快技术改造,制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三)国家提出区域协调进展战略在东南沿海部
32、分地区率先进展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进展问题提上了日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舆论环境已经形成,国家较大的政策与资金投入将为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提供机遇。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描绘了蓝图。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的局面,使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路更加开阔。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将进一步激活老工业基地生产要素存量与增长潜力。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经验借鉴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世界各国的老工业基地都经历了一个从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到振兴期的过程。这种演变是由科技进步、市场变化、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美国的底特律与费城、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英国的曼彻斯特等产业基地,随着经济进展,都经历了产业进展的周
33、期性演变。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上正处于从衰退到振兴的过程之中,尚未摆脱衰退的影响。老工业基地衰退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定通过的阶段。工业发达国家较早地遇到了传统产业衰退的问题,因此,各国都采取了措施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在援助传统产业转型方面积存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制定法律法规。1945年,英国制定了工业分布法,解决传统工业基地经济再振兴问题。1969年,英国还制定了地方就业法,解决传统工业基地就业问题。原联邦德国在1969年制定了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设立了共同任务资金,对传统工业基地与边远地区提供投资津贴与财政资助。美国在1961年制定了地区重新开发法,1965年修订为公共工
34、程与经济开发法,规定政府每年要拿出一笔经费用于萧条地区公共工程、开发、技术援助等方面的补助与贷款。日本针对北九州传统工业基地煤炭业的衰落,1955年颁布了煤矿业合理化临时措施法,授权政府收买低效率的矿山与对高效率的矿山发放合理化资金。1983年又制定了特定产业结构改善临时措施法,解决日本经济面临增长率下降与以基础材料为中心的产业与有关地区长期萧条的问题。建立专门机构。美国政府于1961年在商务部内设置了地区重新开发管理署(1965年改为经济开发署)。法国政府专门设立一个工业转型部,选任洛林地区行政长官担任部长,在每个转型地区,国家都专门设置一个领导班子,班子直接由国家来领导,从事地方转型工作。
35、日本通产省与建设省合作于1962年设立了产煤地区振兴事业团,并在九州设置了派出机构。增加资金投入。一是设立政府专项资金。二是建立政府基金、银行与风险资本公司。三是中央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四是政府确定指定的资金投向。要紧包含加强资源型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型地区企业提供投资津贴与贷款、为资源型地区提供产业调整补贴、扶植资源型地区企业的技术开发等措施。实行倾斜政策。把资源型地区视为“特殊地区:英国政府在1934年就把以煤田为基础的老重工业地区划定为特殊地区,后来又称之为开发地区,开发区,增长区域。美国把老工业基地与落后地区称之重新开发地区。对传统工业衰退地区实行税收减免政策。1967年,英国政府
36、为了把劳动力从服务业转向制造业,实行了“选择性就业税”,但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服务业却免征这种税。原联邦德国为了促进鲁尔煤炭工业进展,也采取了减少烧煤发电厂投资税的政策。日本政府对迁入北九州产煤地区的企业,在产煤地区新设与扩大设备能力企业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的企业,减少甚至免除其负担的地方税与法人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策建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与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精神,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全面振兴,当前应着重采取下列几方面的政策措施。一、制定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从各国的经验看,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务必先行。至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个综合性的东北地区等老
37、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由于缺乏高层次的总体规划的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制定的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很容易从局部利益出发而忽视全局利益,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问题也亟待解决。由此,建议由国务院东北办牵头,组织国家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长短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编制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明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实施阶段、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水利、科技、教育、人才、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等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重视居民的参与。此外,还应加强东
38、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律与规章制度。二、区别对待不一致类型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紧有四种类型:一是原材料工业基地,如鞍山、大庆等;二是单一资源型基地,如阜新、鸡西等;三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如齐齐哈尔等;四是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如沈阳、哈尔滨等。关于不一致的老工业基地,应该采取不一致的策略,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比如,关于单一资源型基地与原材料老工业基地,要重点解决资源枯竭与接续产业的进展问题,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养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关于以装备制造业为中心的老工业基地,应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进展后劲上面;关于综合性老工业
39、基地,要重点进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三、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与重组,积极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布局调整。首先,关于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应采取股份制、拍卖、租赁、破产等多种途径,通过产权多元化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的退出。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与非公有资本进入。其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动钢铁、汽车等重点行业进行跨区域性重组。同时,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尽快研究制定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东北三省先行试点。第三,
40、妥善解决好下岗分流职工的就业安置。继续推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四、进一步加大国家财税支持力度国家的财税支持应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要紧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首先,加大对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扶持力度,取消增量抵扣方式,扩大享受增值税转型政策的行业范围。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对东北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与支持范围;加大对东北三省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搞好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与中低产田改造。在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国家在重大项目安排、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倾斜。其次,对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
41、助政策。考虑对煤炭、森工、有色金属等资源性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重点放在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矿井关闭与有关产业的援助上。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者者产业退出准备金,要紧用于退出人员的安置、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与冲销呆坏账。该资金的来源应由地方、企业与社会等多方面筹措,中央财政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第三,应设立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金。专项用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的退出、接续产业的培养、就业安置与职工培训等。该项基金由中央财政提供,但省级财政与老工业基地城市应各提供15%20%的配套资金。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首先,要加强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与信用保护
42、体系,打造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完备、权威的信用信息服务,加大执法监督与打击逃废债务力度,健全失信处罚与守信奖励制度。其次,要加大对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对事实上已缺失的政策性不良贷款,能够采取专项核销、集中核销等办法予以处置,力争在短时间内使东北地区的平均不良贷款率降到15%下列,为下一步深化改革铺平道路。同时,要尽快卸掉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包袱。当前能够考虑比照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解决东北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问题。第三,加快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与不良资产处置。六、整合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打破条块分割
43、,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优化资源、有序竞争”的原则,通过培养要素市场,完善区域协作网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健全服务体系,推动东北地区各类资源的重组与优化配置,构建跨行政区的一体化公共平台,为东北产业振兴制造良好条件。首先,培养区域要素市场。按照市场化运行原则,建立东北区域产权交易市场与资产评估市场。其次,完善区域协作网络。按照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面向东北的一体化的区域协作网络。第三,构筑一体化的公共平台。依托现有高新区与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快东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打造东北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围绕石化、冶金、能源、大型装备及汽车制造等领域,开展对重
44、大关键技术与公用技术的联合攻关,着力打造以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与公共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东北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以产权交易市场与投资信息网络为载体,打造面向东北的一体化投资与产权交易平台。资料链接入2003年-2005年东北三省国民经济要紧指标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辽吉黑辽吉J4辽吉黑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02.52522.64430.06872.72958.25303.08005.03614.955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14258932911612162971093213897189651331014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2076.4969.01166.2297
45、9.61169.11430.84204.41802.01794.2地方财政收入(亿元)447.0154.0248.9529.6166.3289.4674.0207.1318.2地方财政支出(亿元)784.4409.2564.9931.4507.8697.61182.3631.178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715.9814.81363.12255.7994.31619.63007.41200.8216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5434.72161.43342.46408.52508.43585.76950.22888.540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30.81110.31376.52642.81252.61555.42999.01460.81760.1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19.339.724.6344.167.967.9410.165.395.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28.21.93.254.11.93.435.96.6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241700566798008784174719108869182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93425302509330730003005369032643221职工平均工资阮)13008110811103814921124311332417331144091445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3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