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简介11.2 建设单位简介11.3 项目提出的理由21.4 编制依据及可行性研究范围21.5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5第三章建设条件8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83.2 项目场地情况8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94.1 项目研究范围94.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94.3 区级平台定位104.4 项目建设目标114.5 项目建设内容124.6 建设规模124.7 网络传输124.8 区级平台设计原则134.9 功能性能指标154.10 硬件平台254.11 软件平台274.12平台功能模块28第五章节能评价3
2、65.1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365.2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3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406.1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06.2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40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417.1 建设工期417.2 进度计划417.3 工程施工与管理42第八章项目工程招投标448.1 编制依据448.2 招标形式组织458.3 招标信息发布458.4 招投标工作组织46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79.1 影响安全的要素479.2 主要防范措施479.3 安全管理措施489.4 消防48第十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5010.1 投资估算内容5010.2 投资估算依据5010.3 投资估算说明50104投资估算结果5
3、1第十一章社会评价5311.1 社会影响分析5311.2 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5311.3 社会评价结论54第十二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512.1 编制依据5512.2 风险调查5512.3 风险识别5612.4 风险估计5712.5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5912.6 风险等级5912.7 风险分析结论60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6113.1 结论6113.2 建议61附件62第一章总论1.1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XX区智慧工地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XX市XX区建设委员会4、建设工期:XXX个月5、项目地点:XX省XX市XX区建设局6、建设规模:本工程为XX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本期项
4、目预计工地数量为五十个,分布于XX区内,每个工地按三路视频数据进行设计。7、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任务为建设监控中心子系统;该系统分为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两个部分。硬件平台由各类服务器、存储、大屏显示、监控工作站和移动终端等组建而成。软件平台对区级监控中心范围内所有监控站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需完成与市级软件平台的对接工作。8、投资估算:本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工程费X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XX万元,预备费XXX万元9、资金筹措:XX区城建资金。1.2 建设单位简介根据实际情况编制1.3 项目提出的理由XX区工地众多,管理实务繁重。通过本系统的建设,管理者可以了解到
5、现场的施工进度,可以远程监控现场的生产操作过程,可以远程监控现场材料的安全。由此实现项目的远程监管,可以加强工地的安全管理。1.4 编制依据及可行性研究范围1.4.1 编制单位及资质编制单位:资质等级:发证机关:证书编号:法定代表人:1.4.2 编制依据1、甲方提供的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2、XX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3、XX市推进“智慧工地”工作方案;4、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5、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标准规范。1.4.3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定员、项目实施
6、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项目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1.5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1、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本可研认为该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2、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监控系统,通过现有网络,部署硬件设备和软件完成对工地的安全管理,对环境无影响。3、本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工程费X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XX万元,预备费XXX万元。
7、资金筹措:XX区城建资金。4、社会影响评价。该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5、问题与建议。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快设计、招标工作进度。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80起、死亡人数减少94人,同比分别下降15.33%和14.51%。2015年,全国有32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10个地区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015年,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8、多起,伤亡多人,出事率和死亡率虽然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还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监管力度达不到是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建立长效机制,搭建有效地监管平台,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来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工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建设行业与信息化的充分结合,XX市开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等H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行动,其中推广“智慧工地”应用属于H个重点推进项目。所谓智慧工地是指充分利用传感网络、远程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的在线监控、自动监督、远程监管,实现违规事件及监管调度指挥等功能,提升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促
9、进建设工程科技创新。目前,XX市有数千工地,牵涉到多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建筑工地管理成为目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突出的管理难点,因此亟需创新管理手段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起来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途径,保障建筑工地的安全。2014年,XX联通“智慧工地”项目在XX市江岸区两个试点工地成功开通运行。江岸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兼顾了政府、工地业主、社会大众的三方需求,利用联通高速的4G无线移动网络,通过监控中心大屏幕、台式电脑、3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远程查看工地现场画面,实现全区联网、分级监管等功能,可整体上提升在建工地安全防范、管理水平和文
10、明规范施工水平。其核心功能包括视频监控、设施监控、人员监督、环境监测、动态预警、数据服务、在线执法、指挥调度八大应用。各级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在建工地的作业情况,形成移动巡检的监管闭环。较以往由执法人员定期上门抽检的方式,不仅能对安全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扫除死角,也大大减低了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人力、物力不足导致的监管难题。该系统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开放了工地视频监控、工地材料进出监控、RFlD考勤管理系统等十多项应用,可帮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提升信息化实操水平。工地业主可进入系统,实时看到工地全景、物料摆放、人员考勤等。社会大众通
11、过互联网,可实时查询小区附近工地的施工情况。比如,附近的工地噪音、粉尘较大,社会大众可实时查询是否超标。如果噪音、粉尘超标,可通过系统向政府相关部门发起投诉;执法部门可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智慧工地建设将成为各级管理者最重要的监管手段:据相关数据预测,2016年全国建筑施工项目数量将达到68万个,而每个建筑生命周期内,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XX做为全国工地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建工地不计其数而且分布广泛、现场环境恶劣,人员十分复杂、项目管理难度极大。一套有效的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2014年11月,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在江岸区成功试点,通过监测和分析,
12、采用智慧工地的试点项目较之未试点的项目,其施工风险得到较大程度保障,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幅减少。2)智慧工地建设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信息化一方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形态向更加创新、更加低碳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并为产业体系重构,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拓展了新的领域;在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对于提升城市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激励自主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机制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进一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探索出新的路径。3)智慧工地建设能有力推动行业及城市经济发展智慧工地以建筑服务为基本,针对建筑管
13、理问题,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城市建筑服务无缝对接,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智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于建筑行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智慧工地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城市规划还是政企发展而言,都举足轻重。综上所述,XX区智慧工地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急迫和必要的。第三章建设条件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1 社会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3.1.2 自然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3.1.3 建设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3.2 项目场地情况本项目系统的建设均在原信息中心机房内实施,无需重新选址。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4.1 项目研究范围1)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可行性与必
14、要性进行研究;2)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定区级平台构架和主要设备;3)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工程经济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其可行性;4.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XX市XX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规划设计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5)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15、;7)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1)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6292007);12)安全防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13)XX市“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14)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城建201690号)市城建委、市网信办关于做好2016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通知4.3 区级平台定位智慧工地系统采用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分层分布式结构。两级管理分
16、别是区级监控中心和市级监控中心,三级控制分别是工地级、区级和市级。工地视频、设备、环境等数据经过前端设备收集汇总,通过传输网络,在区级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权限分配,各监管部门通过权限分配调用和查看各自的权限内的资源。区级监控中心负责前端工地监控点信息的汇聚和视频的转发、存储等,并向市级监控中心发送各种信息资源。各区级监控中心配置综合管理平台和大屏幕显示设备等。区级平台为区内工地监控视频图像、设备、环境、人员等综合信息前端汇聚平台,是工地数字资源整合共享、控制管理和应用的基础和源头,需完成对工地全业务系统等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和录像备份存储。同时,区级平台还需与
17、市级平台实现对接。平台采用模块化部署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业务模块的增加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容,为今后系统的升级、扩建留有余地;为今后升级智慧城建、智慧城市各项功能提供扩展接口。在产品的容量与处理能力等设计时应留有冗余量,可对外提供标准的开放接口,方便扩展其它深度应用。根据上述设计原则,XX区智慧工地工程区级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4.4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对XX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建设,将所有工地业务数据进行有序的管理,建成包括视频、设备、环境、人员等全面的工地综合业务监控服务管理平台,并将各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全面管理所有数据,满足建筑工地各级用户的要求。建成后的智慧工地区级平台
18、作为提高整个XX区建筑工地内部治安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建设的力度、程度、广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系统的管理、快速反应以及安全保卫的科技水平。4.5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区级监控中心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分为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两个部分。硬件平台由各类服务器、存储、大屏显示、监控工作站和移动终端等组建而成软件平台对区级监控中心范围内所有监控站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需完成与市级软件平台的对接工作。4.6 建设规模本工程为XX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本期项目预计工地数量为五十个,分布于XX区内,每个工地按三路视频数据进行设计。4.7 网络传输网络传输子系统是整个视频监控信息
19、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各项业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本项目建设中各监控站点相对分散,因此合理选择视频监控的信号传输方式将是构建整个系统网络传输的关键。传输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现场环境和管理工作的要求。本工程拟通过运营商网络,租用一定带宽专线,采用专线传输模式。选用的传输方式应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准确、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线、施工、检验和维修,可靠性要求高或布线便利的系统,应优先选用有线传输方式,最好是选用专线传输方式。传输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应满足系统设计总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线径较细、容易施工的线缆,报警
20、信号传输线的耐压应不低于AC250V,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了满足现场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存储以及客户端预览的需求,工地数据传输到区级监控中心需租用IOM上行带宽专线50条,区机房至客户端数据传输需租用100M下行带宽专线1条.4.8 区级平台设计原则建设的平台需要达到不间断运行、大容量、高稳定性、可靠性。平台在现有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遵循和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易使用性等,保证平台不落后国内相应领域技术水平,并留足相应的接口以保证后续和区级政务信息平台及其他信息系统对接。智慧工地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D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系统的开发
21、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先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与框架下分步开发建设。要求开发人员站在整体的高度,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以及后继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设计好与相互之间的信息接口,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与交互接口,减少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达到系统之间能方便解耦的功能。系统的软件建设首先是符合标准的,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开放并易于集成的。各子系统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平台在进行各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遵循“总体分析与设计”,以确保系统的整体性。2)高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实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的紧密,是否具有严格的业务针对性,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22、因此,要求提交的系统都是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是对监管工作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精简后完善的。适应性是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平台从最开始就以适应于多种运行环境、具有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变化的环境作为开发标准。3)先进性与发展性平台采用领域模型、流程管理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全面量化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全国领先的信息系统,极高的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发展性。4)标准化与开放性在计算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中,所有软件产品的选择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平台的数据规范、指标代码体系、接口标准都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平台在外部边界协议采用国际上开放的标准或技术,充
23、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接口需求,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功能接口。5)安全与保密平台具有高可靠性,并对使用信息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在技术上,采用严格的安全与保密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为此,在设计与软件开发中采用安全保密措施。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本软件可以通过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采用单点登录等方式,以统一的规划保证系统安全的压力和强度。6)易用性系统通过统一界面操作风格、友好的用户体验、完善的录入控制、人性化操作设计,使得其中大部分的操作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7)易维护性平台具有操作界面友好、方便易掌握、日常维护简单、容易管理,以及支持用户二次开发等功能特点。平台的部署应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工地 管理 平台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3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