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过关练(解析版).docx
《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过关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过关练(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一5、,号士:位“二3万全力僚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十二)记叙文阅读过关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知识入门】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二、题型及答题方式: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者主要事件怎么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
2、、结果等。2、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一句不离段一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3、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3、。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4、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6、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
4、表达效果?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特别说明:要与说明文区别,说明文答题全部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是准确具体:作比较是突出强调;下定义是科学严I一5、,号士:位“二3万全力僚万,密地揭示;分类别是条理清晰地)而记叙文一定是“表现了或者表达了”7、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套修辞作用)
5、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
6、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8、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注意一定要紧扣文本,从文章中心思想出发)9、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10、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
7、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
8、某某意思。14、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15、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学科网Hl品频道全力推荐突出强调;(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16、设悬念有什么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2)暗示情节发展;(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17、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句式整齐,增强气势;(2)抒发
9、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实题练习】(一)闻起来像妈妈一样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一一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
10、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一一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还有
11、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泰迪昔日桀瞥不驯的眼睛里嗡满了泪水。泰迪完全变了。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爱您的泰迪”。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爱您的泰迪。”“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参
12、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亲爱的史密斯小姐:下周二将是我结婚的日子,如您能光临,我将”“亲爱的史密斯小姐”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1.文章第自然段,写到妈妈生重病后泰迪的神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是、O段中侧面描写妈妈去世后泰迪变化的句子是2 .第自然段写史密斯小姐接受孩子们的圣诞礼物。试设想一下:当史密斯小姐一件件打开那些礼物时,泰迪会想些什么?3 .第自然段写泰迪,用了描写和肖像神态描写的方法。段中语句“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鹫不驯的眼睛里嗨满了泪水”与第段中“
13、”形成前后照应,表现了泰迪的“变”。4 .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作为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学科网Hl品频道全力推荐5.文章第至自然段用泰迪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来表明泰迪的进步与成功,印证第自然段中的变。行文从第五封短信起省略了内容,请你发挥想象,试着补写第五封信。【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第段写泰迪的神态,用了“神思恍惚、心不在焉”两个四字短语,“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侧面表现了妈妈去世后泰迪的变化。第2题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泰迪的生活遭遇来揣摩其心理活动,合乎情理即可。第3题可答:“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第4题“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14、”这个题目,好在将文中的关键语句化为题目,使中心事件鲜明突出;好文题本身饱含深情,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好在文题带有悬念,能吸引读者深入地进行阅读;好在文题形象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记叙类文体的特色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5题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开放性题目,既要全面理解材料,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答题时要扣住“不断进步与成功”,在表达上应该得体、简明、符合原文的表达特点。解答记叙阅读题时,对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味,要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或对某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要
15、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时,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述。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地阅读选文。如,看材料是股性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消息、通讯之类广义的记叙文。从表达目的的角度,看材料是以记事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或者是以绘景为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辨读材料中的表达方式。看材料是否明确地体现了记叙的要素,看材料大致表现出种什么样的记叙的顺序,看材料中有没有表现其结构顺序的语言标志。其次,在熟悉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注意对“题目”的理解一一它主要包括两个
16、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题型的类型及题目中含有的考点。二是揣摩题目的检测意图。然后在准确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有序、完整地答题。【常见失误】记叙文阅读常见的答题失误有: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2.不能分析文中的线索。3.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中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4.不能概括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5.不能辨识新闻报道的结构。6.文段内容概括有误。7.不能品析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的含义。8.对词、句、文段的表达作用把握不准。9.对文章行文中的技巧,如对比、照应等不能进行判断。10.不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
17、二)致网虫儿子赵芹亲爱的儿子: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命令时,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己经瘦得像根“内存条”,你却亳不领情。
18、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学科网Hl品频道全力推荐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信息(还画个小企鹅)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
19、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我的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做母亲的这颗心吗?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mIloveyou”病毒,无药可救了。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
20、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祝你重装成功!爱你的母亲X年X月乂日1 .找出第四段中出现的电脑术语。2 .你能用同义词替换下列句子中引用的电脑术语吗?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3 .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4 .在母亲看来,儿子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5 .细读下
21、面两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你对文中母子关系的理解。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在我的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6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评析。【解析】第1、2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应用,须根据上下文意来填写或更换。1 .系统剪切内存条主板粘贴2 .包容,相处糟相抄袭淘汰学科网Hl品频道全力推荐3 .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也须根据文本的内容与语境来解读。我担心你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我不想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每天板着个面孔对着你。4
22、.此题评析写作手法,主要从语言运用别具匠心这一角度来谈。本文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与儿子交心谈心,亲切诚恳,可谓披肝沥胆,感人肺腑;尤其是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电脑名词,基本上是用电脑术语连缀而成,语言诙谐幽默,谐中寓庄。这样的文字,那个沉迷于网络的儿子读来一定会感觉兴味盎然,易于接受。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规劝儿子,足见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5 .此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写作时,除注意书信的书写格式外,还要注意与原文保持同样的语言风格。此题具有开放性,所以不设标准答案。(三)三顾茅庐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
23、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己。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又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知识 梳理 记叙文 阅读 过关 解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1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