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docx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术备课(四年级下册)学校:年级:四年级姓名:时间:第二学期个案修改课题:聚聚散散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学准备:各种美术工具、课件、优秀作品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发现作品中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二、探
2、索新知1、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2、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一一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3、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
3、们的作品进行对比。三、示范引领1、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师生讨论交流。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4、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四、创作体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五、展评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
4、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板书设计1聚聚散散点线结合札记:“聚”与“散”教后反思: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小圆点
5、的魅力二、探索新知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一)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
6、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相互吸引感相互排斥感。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主体物一苹果,具有下落感)(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 .直线、曲线的感觉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
7、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 .移动的感觉: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出示课件-火车图片三、三)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一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
8、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四、示范引领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
9、件图片和播放声音: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五、创作体验1 .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 .要美观。3.更需要创意。(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六、展评交流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师评各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七、拓展延伸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板书设计第2课小圆
10、点的魅力直线形式: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形式:折线、曲线直线、曲线的特点教后反思:第3课“五谷”作画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教学准备:镣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
11、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二、探索新知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三、示范引领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四、创作体验(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
12、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五、展评交流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六、拓展延伸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
13、。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板书设计第3课“五谷”作画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五谷丰登、国泰
14、民安教后反思:第4课主体与背景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绘画工具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一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二、探索新知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
15、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三、示范引领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1、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2、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3、小组讨论分工问题。4、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四、创作体验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
16、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五、展评交流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你喜欢谁的画?六、拓展延伸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板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范画课上范画教后反思: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教学重点、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教学准备:绘画
17、工具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2 .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3 .学生反馈4 .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5 .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6 .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
18、,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7 .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二、探索新知1 .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2 .媒体板书调配方法: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明色一一加白色使色彩变亮。暗色一一加黑色使色彩变暗。3 .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三、示范引领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4 .出示未涂色的画面:5 .师提出作业要求:6 )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7 )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8 )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四、创作体验
19、(媒体出示板书)红、黄、蓝是三原色。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媒体出示板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五、展评交流1 .展示作业。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2 .自我评价:3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六、拓展延伸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板书设计色彩的明
20、与暗明色和暗色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教后反思:第6课色彩的渐变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发现微小的事物,注重细节的养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教学难点: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教学准备:教具:颜料毛笔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学具:作业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间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 .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
21、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二、探索新知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3 .学生讨沦。三、示范引领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四、创作体验1 .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2 .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3 .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4 .布置作业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
22、搭配适当。五、展评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六、拓展延伸色谱制作板书设计第6课色彩的渐变图案填色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教后反思:第7课色彩的情感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备课人:时间:2022年2月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表现思想与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色彩情感的认知、运用色彩练习来表达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丙烯颜料、油画笔、调色盘、水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美术 下册 教学 设计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0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