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Practicecodeforapplicationofartificialsand(征求意见稿)I总则12术语、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53 基本规定64 技术要求75生产质量管理125.1 原材料选用125.2 生产管理125.3 质量控制146试验方法156.1 取样与缩分156.2 砂的筛分析试验166.3 砂的粉体含量试验(水筛法)196.4 砂的泥块含量试验206.5 含泥当量测算216.6 其他试验项目257检验规则278标志、储存运输299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3010混凝土、砂浆施工和验收3110.1 施工3110.2 验收31附录A泵送混凝土用
2、碎石时配合比参数33附录B人工砂测定类别方法(指导性实例)34附录C人工砂检验报告36规程用语说明37条文说明42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53 BasicProvision64 TechnicalRequirements75 ProductionQualityControl125.1 RawMaterialSelection125.2 ProductionManagement125.3 QualityControl146 TestMethod156.1 SamplingandSubdivi
3、sion156.2 ScreenAnalysisTestofSand166.3 SandPowderContentTest(WaterSieveMethod)196.4 SandLumpContentTest206.5 CalculationofMudEquivalent216.6 OtherTestItems257 TestRule278 Mark、StoreandTransport299 MixRatioDesignofConcreteandMortar3010 ConcreteandMorta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3110.1 Construction311
4、0.2 AcceptanceInspection31AppendixAMixRatioParametersforPumpingGravelforConcrete33AppendixBClassificationmethodfordeterminationofartificialsand(Instructiveexample)34AppendixCArtificialSandInspectionReport36SpecificationofProceduralLanguage37Specificationofarticle421总贝!)1.0.1为规范我省人工砂的生产和使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
5、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生产人工砂、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现场搅拌砂浆及其制品用人工砂。1.0.3在按本规程组织生产人工砂,应用人工砂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1.0.4本规范引用标准、规范和规程被更替后将执行更新后的版本。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机制砂(含加工碎石的尾矿石屑)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用机械破碎、筛分、除土制成,粒径(以下简称粒径)小于4.75mm岩石颗粒,其中包括粒径大于等于75m的颗粒小于75m的粉体。2.1.2 天
6、然砂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注: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2.1.3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或用河床砂、石经水洗破碎筛分而成的砂。2.1.4 人工砂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称。2.1.5 人工砂混凝土以人工砂为主要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2.1.6 人工砂砂浆以人工砂为主要细骨料配制而成的砂浆类产品。2.1.7 高性能混凝土以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绿色预拌
7、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2.1.8 粉体含量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2.1.9 含泥量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2.1.10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泡洗等处理后小于0.60mm的颗粒含量。2.1.11 含泥当量粒径04.75mm砂中,亚甲蓝MB测值相当于某一限定指标的基准粘性土含量()。2.1.12 石粉当量粒径04.75mm砂中,粒径小于75m的粉体含量()减去含泥当量()后的百分含量。2.1.13 亚甲蓝试验用于判定砂粉体中含泥当量和石粉当量
8、的试验。2.1.14 细度模数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2.1.15 表观密度砂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2.1.16 紧密密度砂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2.1.17 堆积密度砂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1.18 压碎指标人工砂抵抗压碎的能力。2.1.19 坚固性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坏能力。2.1.20 人工砂片状颗粒人工砂中粒径1.18mm以上的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2.1.21 轻物质人工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2.1.22 碱骨料反应人工砂中碱活性矿物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外
9、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2.2 符号t细度模数。Po表现密度(kg/n?)。pc紧密密度(kgm3)oPl堆积密度(kg/n?)。l砂筛析试验时在直径4.75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砂筛析试验时在直径2.36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8砂中粒径小于75um(075um粒级组分)的百分含量,即粉体含量()。含泥当量()。基准粘性土含量()。v基准石灰岩石粉含量(%)。MB亚甲蓝试验的MB测值(gkg)oMBiv02.36mm粒级砂中075um粒级类似基准石灰石粉的亚甲蓝MB值(gkg)o3基本规定3.0.1人工砂生产单位必须按
10、照(GB/T14684-)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含碱集料反应及氯化物含量检验),并向有关管理部门备案。3.0.2人工砂生产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3.0.1条规定的证明材料,按4.0.1分类、规格、适用等级分别分批检验的每批产品质量合格证。3.0.3上述证件不齐全或进厂(场)抽检项目不合格的人工砂不得使用。3.0.4人工砂生产、运输、存储、使用要有防止粉尘飞扬措施,符合环保规定。3.0.5人工砂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3.0.6人工砂混凝的力学性能和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3.0.7用于建筑工程的人
11、工砂、人工砂混凝土、人工砂砂浆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3.0.8石灰岩质人工砂混凝用于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时,混凝土应进行耐久性试验论证,并应满足设计要求。4技术要求4.0.1砂规格、类别、用途I规格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U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细度模数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粗砂:Uf=3.73.1中砂:f=3.0-23细砂:f=2.2-1.6特细砂:t=1.5-0.72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特级、I类、11类、III类。3用途特级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80的混凝土;I类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C80的混凝土;11类人工
12、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C3OC55的混凝土;川类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25的混凝土;制备建筑砂浆和有抗冻、抗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通过试验确定;制备C80以上混凝土采用I类人工砂应通过试验确定。4.0.2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筛边长应符合表4.0.2的规定。表4.0.2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公称直径与方孔箭箭边长尺寸砂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方孔筛筛孔边长5.00mm5.00mm4.75mm2.50mm2.50mm2.36mm1.25mm1.25mm1.18mm630m630m600m315m315m300m160m160m150m80m80m7
13、5m4.0.3除特细砂外,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可按直径630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表4.0.3-1)中的三个级配区,且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一区内,人工砂级配类别应符合表4.0.3-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0.3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5.00mm和630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表4.0.3/人工砂级配类别累计级配区方孔筛尺寸4.75mm236mm1.18rm600m300m150n1I(M)35565-3585-7195-80ldb5210*0250501070-419270100803I(M)15-0250
14、40-168555175表4.0.3-2人工砂级配类别对应表类别特级I类11类In类级配区2区1、2、3区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2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HI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4.0.4砂含泥当量、粉体含量控制指标见表4.0.4表404砂含泥当量、粉体含量控制指标类别亚甲蓝值(MB)含泥当量%粉体含量I类MBWO.50.915.00.5MB1.00.91.910.0l,0MB1.4或快速试验合格1.91.4或快速试验不合格2.71.0aII类MBWlO1.915.01.
15、0MBW1.4或快速试验合格1.91.4或快速法不合格2.73.0aIn类MBWI.4或快速试验合格2.715.0MB1.4或快速法不合格2.75.0a注:砂浆用人工砂的粉体含量不做限制。a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经试验验证,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特级、I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3.0%,11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5.0%,In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7.0%。4.0.5有害物质砂中云母、硫酸盐、轻物质、有机物等有害物含量应符合表4.0.5的规定表4.0.5有害物质含量项目指标特级I类II类In类轻物质(按质量计)%1.0云母(按质量计)%1.02.0硫化物和硫酸盐按折算成SoK
16、按0.5质量计)W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合格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注: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深于标准色时,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因砂有机物含量很少,一般不予考虑。4.0.6砂的坚固性采用压碎指标法和坚固性指标法进行试验,坚固性指标法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应符合表4.0.6-2的规定,坚固性指标应符合表4.0.6-Io人工砂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应大于44%o4.0.7人工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6566-)的规定。4.0.8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
17、要混凝土结构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的碱活性试验。经上述试验判断为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含碱量不超过3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当需方提出要求时,应出示膨胀率实测值及碱活性评定结果。5生产质量管理5.1 原材料选用5.1.1 机制砂应选择质地坚硬、洁净的料源,当料源为山体时,应避免选用覆盖土层较厚、夹层含泥较多、母岩强度低以及岩石分层成片状等质量差的料源。5.1.2 宜选择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凝灰岩、安山岩、石英岩、辉绿岩、砂岩和玄武岩等作为机制砂生产料源,也可选择河道里的卵石、矿山开采的碎石、尾矿作为料源,不宜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料源。5.
18、1.3 料源含泥(土)量较高时,应预先采取除泥(土)工艺。5.1.4 开采前应对原料进行材料基木性质和工艺性质试验。5.1.5 用于生产人工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表5.1.5人工砂母岩抗压强度指标火成岩I变质岩2沉积岩3母岩抗压强度(MPa)100280260注:1.常见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等。5.1.6 变质岩包括: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等。5.1.7 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5.2 生产管理5.3 2.1设备的选择1人工砂加工系统应由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除尘设备和输送设备组成。2设备选择和规格
19、确定,应考虑原料的物理性质、破碎产品规格、设计处理量、维护和使用成本等因素。3常用的破碎设备:a颗式破碎机和旋回式破碎机宜作为粗破碎机型,适用于破碎硬度大或中硬的原料,不适宜破碎潮湿和粘性矿石;b反击式破碎机宜作为粗、中、细碎机型,破碎比大,适用于中硬及以下的原料;c圆锥式破碎机宜作为中、细碎机型,适用于破碎硬度大或中硬的原料;d立式冲击破碎机出料细料多,针片状少,直用于机制石的整形和机制砂的生产。5.2.2加工工艺流程人工砂的加工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1干法加工宜按图5.2.2-1所列工艺流程布置。2湿法加工宜按图5.2.2-2所列工艺流程布置。3Ml5.3质量控制5.3.1 应建立质量检
20、验实验室,设置专职质检人员,配备检测设备。主要检测设备应包括:鼓风干燥箱、天平、压力试验机、砂石方孔筛、振筛机与片状规准仪、集料坚固性试验装置、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5.3.2 应建立人工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文件进行存档。5.3.3 人工砂应根据建设用砂(GB/T14684-)的要求,分别进行出厂检验和年度型式检验并按标准要求出具产品合格证。6试验方法6.1 取样与缩分6.1.1 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混合搅拌均匀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全断面定时随机抽取
21、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组成一组样品。6.1.2 取样数量6.1.2单项试验取样数量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kg1颗粒级配4.42粉体含量和亚甲蓝试验6.03泥块含量20.04含泥量4.45云母含量0.66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0.67有机物含量2.08氯化物含量4.49坚固性8.010压碎指标20.011片状颗粒含量4.412表观密度2.613堆积密度与空隙率5.014碱集料反应20.0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6L2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22、。6.1.3 试样缩分1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将其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2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样品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6.2 砂的筛分析试验6 .2.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7 .2.2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规格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山西 人工 生产 应用技术 规程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0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