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docx
《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古建筑安全防范的基本要求、防护区域和部位、安全防范要求、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安全防范工程施工与验收及安全防范系统运行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安全防范,其它古建筑安全防范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基本要求4.1 管理使用单位应加强古建筑安全的人力防范、实体防范、电子防范及安全防范体系建设。4.2 安全防范应坚持对古建筑最小干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的原则;应充分考虑古建筑保护的特殊性,确保文物不受损害。4.3 安全防范系统建设
2、、运行与维护应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包括人员、经费、制度和技术支撑在内的保障体系。4.4 应综合考虑古建筑规模、文物价值和安全防范需求,合理规划防护区域和部位,确定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内容。4.5 安全防范系统使用的设备、材料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应与古建筑的整体风貌、建(构)筑物特点和材料工艺特性等相协调。4.6 安全防范系统的信息传输应采用专用网络。4.7 安全防范系统中涉及个人信息的,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4.8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应制定专项安全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4.9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举办期间,应结合安全防范需求,加强人力防范、
3、实体防范或电子防范措施。5防护区域和部位5.1 重点防护区域和部位古建筑安全防范重点防护区域和部位包括:a)周界;b)周界出入口;c)人员密集场所:d)古建筑本体;C)点灯、燃香区域;f)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库房;g)彩画、壁画、塑像、雕刻、题名、题记及其他重要文物保护目标;h)对外服务窗口;D供电、供气、通信等设备间;j)安防监控中心/安防专用设备间;k)其他经评估应重点防护的区域和部位。5.2 一般防护区域和部位古建筑一般防护区域和部位包括:a)行政办公区;b)商品服务区;c)生活区;d)机动车停车库(场)、非机动车集中存放区;e)其他经评估应防护的区域和部位。6安全防范要求6.1 人力
4、防范6.1.1 应配备满足安全防范需求的安全防范人员,并配备执行任务所必须的装备。6.1.2 1.2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防范工作相适应的值机守护、巡查处警、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制度。6.1.3 应明确安全防范人员岗位要求和职责分工。系统值机、现场守护、巡查处警等人员应24h在岗值守。6.1.4 安全防范人员应具备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实战操作能力。6.1.5 应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模拟演练,每季度应至少演练1次,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整改措施。6.2 实体防范6 .2.1周界宜具有连续闭合的实体防范措施。7 .2.2周界车辆出入口宜具有防冲撞设施,防冲撞设施
5、应满足GA/T1343相关要求。6.2.3进行安全检查的出入口、通道等部位,应设置安全检查区,并布设安检引导、指示标识,地面标识应清晰、耐磨。候检区隔离栏杆、软质导流围栏等隔离疏导设施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要求。6.2.4对外服务窗口、游客入口及易造成人员聚集的公众活动区,宜设置隔离栏杆或软质导流围栏等隔离疏导设施,并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要求。6.2.5彩画、壁画、塑像、雕刻、题名、题记及古建筑本体不宜触碰部位,宜设置隔离设施。隔离设施的类型、材质材料、规格尺寸、结构强度、固定方式等应满足防护要求,并与现场文物环境风貌相协调。6.2.6安防监控中心/安防专用设备间及供水、供电、供气、供
6、热、通信等设备间的出入口应设置防盗安全门,其防盗安全等级应不低于GB17565规定的3级防盗安全级别。6.2.7具有锐利边缘、触碰时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防护设施,应在其安装区域设置警示标识。6.3电子防范6. 3.1重点防护区域和部位防护要求7. 3.1.1周界防护应具有入侵探测、视频图像采集等功能,可具有声音复核功能,视频图像采集宜具有入侵检测、目标跟踪等功能。入侵探测的防护范围应完整封闭,不应有盲区。周界的防区划分应有利于报警时准确定位,不同方向应为不同防区,同方向单个防区应不大于100m。用于周界防护的室外控制器、设备箱/柜应设置在周界防护范围内,并采取防拆、防破坏措施。8. 3.1.2周
7、界出入口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宜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具有声音复核功能。周界游客出入口防护应具有紧急报警、有线/无线通讯等功能,宜进行人证核验;周界车辆出入口视频图像采集宜具有车牌识别功能。根据安全管理需要,可设置安全检查系统。9. 3.1.3人员密集场所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宜具有人员密度监测、运动行为识别、目标跟踪等功能。10. 3.1.4古建筑本体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对外的门、窗、管道口等防护应具有入侵探测功能。11. 3.1.5点灯、燃香区域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宜具有烟火识别功能。12. 3.1.6可移动文物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库房等场所防护,应满足GA27
8、和GB/T16571相关要求。13. 3.1.7保存有彩画、壁画、塑像、雕刻、题名、题记及其他重要文物保护目标的防护部位,应具有入侵探测、视频图像采集等功能。对公众开放部位防护应具有紧急报警功能。14. 3.1.8对外服务窗口外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售票处内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声音复核、紧急报警、有线/无线通讯等功能。15. 3.1.9供电、供气、通信等设备间防护应具有入侵探测功能,宜具有报警复核功能。16. 3.1.10安防监控中心/安防专用设备间防护应具有出入口控制、视频图像采集等功能,监控中心内防护应具有紧急报警、有线/无线通信、视频图像采集等功能。17. 3.1.11应结合重
9、点区域和部位分布情况,规划电子巡查路线、确定电子巡查点位。18. .2一般防护区域和部位防护要求6.3.2.1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可具有出入口控制功能。6.3.2.2商品服务区防护应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宜具有入侵探测功能。6.3.2.3机动车停车库(场)、非机动车集中存放区出入口和内部防护宜具有视频图像采集功能。6.3.2.4其他经评估应防范的区域和部位,根据安全防范管理需要采取相应的电子防范措施。6.3.2.5应结合一般防护区域和部位分布情况,规划电子巡查路线、确定电子巡查点位。7安全防范系统7.1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7.1.1 入侵探测的技术类型应与现场环境相适
10、应。7.1.2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能准确探测入侵和紧急事件,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s0系统报警后,应具有声、光指示功能,并能准确指示发生报警的位置。7.1.3 系统应能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联动。7.1.4 系统应能对布防、撤防、故障和报警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且不可更改。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80cl,7.1.5 前端设备应具备防拆、开路、短路等报警功能。系统应具备自检功能和故障报警、断电报警等功能。7.1.6系统其他要求应符合GB/T32581、GB55029相关规定。7.2视频监控系统7.2.1系统应能对监控区域和目标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采集和监视,对视频采集设备及其信息进行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建筑 安全 防范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0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