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地铁车站悬臂基坑监测方案.docx
《某城市地铁车站悬臂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城市地铁车站悬臂基坑监测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地铁车站土建工程监测方案XXXXX年X月1工程概况12监测依据及目的12.1 监测依据12.2 监测目的23监测范围及内容23.1 监测范围23.2 监测内容24监测设施方案44.1 监测设备及符号规定44.2 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和校核54.3 现场巡视94.4 桩顶沉降及水平位移104.5 支撑轴力124.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144.7 建筑物变形监测174.8 地表沉降184.9 管线监测184.10 地下水位监测194.11 隧道变形214.12 监测周期与频率224.13 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分析235监测成果反馈及报警制度255.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255.2 报警265.
2、3 下达报警指令265.4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275.5 消警276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报告提交286.1 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286.2 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286.3 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286.4 监测资料的整编296.5 监测成果的分析306.6 监测成果的提交306.7 监测报告内容327人员安排338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338.1 质量保证措施338.2 安全保证措施341工程概况XXXXX1.1 工程地质概况建场地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坡降较缓,地面高程一般在25.526米左右,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11I级阶地剥蚀堆积城岗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1-1杂填土,1-2素
3、填土,6-2粉质黏土,10-1黏土,13-1黏土,13-3红黏土,17C强风化硅质岩、泥岩,17e石灰岩,18b石灰岩。附属地下一层部分基坑深度约ll13m,地下二层深16.3m,联络线基坑深度约20.525m,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有1-1填土层、10-1黏土、13-1黏土、13-3红黏土,地下一层坑底10-1层,地下二层及联络线坑底基本位于13-1黏土层中。1.2 水文地质概况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层间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四种类型。2监测依据及目的2.1 监测依据适合本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依据有:(1)设计图纸(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ZT503
4、08-201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9)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10)国家其它监测、测量规范和强制性标准。2.2 监测目的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1)按照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在基坑开挖的不同时期对施工区域、公路隧道、地
5、铁隧道及周边建筑物进行认真全面的监测,为施工方提供及时、可靠、详实的监测数据。(2)全面收集地质、施工进度资料,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每道工序对监测对象的影响程度,做好监测数据变化的成因分析。(3)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工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保隙业主及相关方利益。(4)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施工方案的调整提出参考建议。(5)确保基坑支护结构、隧道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6)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利用相关数据对施工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通过借鉴。3监测范围及内容3.1 监测范围XX地铁车站土建工程包括联络线由明
6、挖段和暗挖段。本次监测范围包括明挖段和暗挖段,以及周边建筑物、管线、道路等。3.2 监测内容根据设计文件与规范的要求,做到关键部位重点监测,并兼顾全面的原则,我方根据设计文件统计了监控量测的内容。相关监测项目的工作内容统计见表Io具体实施过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1监测内容统计表编号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原则测试元件测点数量一基坑监测编号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原则测试元件测点数量1.1桩顶沉降钻孔桩上端部间距约IOm高精度水准仪201.2桩顶水平位移钻孔桩上端部间距约IOm高精度全站仪201.3桩主筋应力对应地下一、二层中部的内侧及第二道支撑和中板、底板位置的钻孔桩外侧沿车站间距30
7、40m设一组钢筋计301.4钻孔桩测斜钻孔桩内部间距约20m测斜管、测斜仪291.5支撑轴力钢支撑端部、混凝土支撑中部每层支撑设、间距约20m应变计、弦式读数仪13轴力计、弦式读数仪91.6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坑内间距约30m水位管、电测水位计141.7土体测斜基坑周边土体间距1520m测斜管、测斜仪251.8地表沉降观测周边地表依具体情况而定高精度水准仪401.9周边建筑物倾斜、裂缝观测周边建筑物依具体情况而定高精度全站仪、游标卡尺51.10周边建筑物、管线沉降观测周边建筑物、管线依具体情况而定高精度水准仪181.11巡视检查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表二隧道监测2.1地表下沉隧道上部地面根据设计图
8、纸542.2洞周收敛隧道根据设计图纸6编号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原则测试元件测点数量2.3拱顶下沉隧道根据设计图纸62.4洞内外观察隧道及地表4监测设施方案4.1 监测设备及符号规定4.1.1 监测仪器本项目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如表2所示。表2仪器设备统计表序号仪器设备技术指标生产厂家用途1Leica电子水准仪0.3mmkm瑞士保卡监测桩顶、建筑物、隧道、地面等的沉降2Leica全站仪lmm+lppm*D,1瑞士袜卡监测桩顶水平位移、隧道收敛3振弦式读数仪0.5%FS北京基康监测支撑轴力、钢筋应力4CX-3C测斜仪0.02mm0.5m武汉基深监测桩及土体深层沉降5电测水位计lmm金源土木监测地
9、下水位6锢钢尺与水准仪配套徒卡与水准仪配套7棱镜和反射片与全站仪配套彳来卡与全站仪配套8轴力计1%F.S.金源土木监测钢支撑轴力9钢筋计1%F.S.金源土木监测钢筋应力10应变计1%F.S.金源土木监测混凝土支撑轴力11对讲机国产短距离通讯12照相机日本巡视检查13笔记本电脑联想数据处理和分析14打印机打印报告4.1.2 符号规定为了方便进行数据计算和资料分析,需要对变形和应变等进行方向和符号规定。沉降以下沉为正,反正为负。水平位移以向基坑方向变形为正,反之为负。深层水平位移以测斜孔底部为0,往上累加,以向基坑方向变形为正,反之为负。轴力和钢筋应力等以受拉为正,反之为负。水位监测以孔口为0,测
10、量水位离孔口的距离。4.2 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和校核4.2.1 一般规定变形监测网主要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基准点以本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采用附合或闭合导线和水准路线形式,起始并闭合于本工程精密导线和水准点上。平面控制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高程控制点数量不少于3个,基准点不应受工程施工、降水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应设置在位移和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保存的位置,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基准点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测量控制点。若无法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可选择较稳定位置自行制作,如下图
11、。图1水准点埋设图(岩石地层)UnsozBs700- SWOWKO-图2水准点埋设图(土层中)岩石地层混凝I:保护地7e高,2保护盖JOZ70z0870e-图3平面控制点埋设图(岩石地层)图4平面控制点埋设图(土层中)工作基点应选择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平面工作基点一般在施工围挡内制作观测墩,观测墩的布置按如下要求进行:首先孔内埋设25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尺寸为:长X宽X高=300x300xl5(X)mm,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并刻十字丝,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测点不受破坏(详见图5)0高程工作基点直接选用工程影
12、响范围外的基准点。定期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使用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工作基点进行监测时,需在测前重新从基准点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工作基点坐标或高程,检验是否存在异常;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图5工作基点观测墩为将监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监测精度的目的。量测过程中尽量使仪器设备额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工作时段等)下工作。对于同一监测项目宜按照下列要求执行:1)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5)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且至少连
13、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4.2.2 工作基点联测为确保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与基准点(一般采用本工程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基准点)联测并及时修正坐标成果。基准网的稳定性判别如下:设两期基准网平差后的坐标(高程)中误差为m11m2,则坐标(高程)较差的中误差m较=Im;+耐Oa.取坐标(高程)较差中误差的2倍为最大测量误差,坐标(高程)较差小于最大误差时,认为基准点在两个周期内没用变动或变动不明显;b.对三期以上变形观测成果,虽然坐标(或高程)较差小于最大测量误差,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变动。1)平面工作基点联测为了保证控制网稳定可靠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我部选用LeiCa
14、MS50高精度全站仪(测角1)对平面控制网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二级精密导线测量精度控制(详见表3)每1个月进行1次检核测量,若发现某些点有较大偏差,应及时对平面位移监测成果进行修正处理或停止使用。表3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m)闭合环或附合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边长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I级全站仪H级全站仪I、n级全站仪往返测353441/600002.546距各25a1/35008O测回O注: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2、附合导线路
15、线超过时,宣布设结点民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3、全站仪分级标准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附录A中表A.0.7的规定。2)高程控制点联测为了保证控制网的稳定可靠性在基坑施工期间选用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O3O8-2OO8)中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详见表4)每1个月进行1次复核测量,若发现某些点有较大偏差,应及时对进行修正处理或停止使用。表4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偶然中误差全中误M差Mw(K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
16、或环线闭合差(mm).等:1235-45DSl锢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4Z二等2424DSl锢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VZ注:a、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b、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相同。4.3 现场巡视4.3.1 基坑现场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在基坑开挖前或降水施工前对基坑周边道路、地面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重点是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周边堆载、地表积水、地下水位等。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地表积水等情况
17、进行影像资料的存档。2)日常巡视内容:围护结构体系有无裂缝、倾斜渗水、坍塌;支护体系施作的及时性;基坑周围堆载情况;地层情况;地下水控制情况;地表积水情况。巡视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听从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发现基坑围护结构、支撑或锚杆周围土体大范围坍落、抽水及时出砂、周边地表明显沉陷、支撑明显扭曲变形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4.3.2 建(构)筑物现场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建筑物有无裂缝,如有裂缝可标明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2)日常巡视:建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及既有裂缝的发展情况,如有新增裂缝可标明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
18、发展趋势;既有裂缝发展时应跟踪裂缝发展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4.3.3 地下管线现场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在施工前对所要巡视的地下管线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地下管线现状,巡视该管线周围有无地面裂缝、渗水及沉陷等情况、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井内有无积水或积水的深度等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井内有积水的要记录积水的深度及积水的来源。对在施工影响前已出现的地面裂缝、井内积水等异常情况,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影像资料存档。2)日常巡视:巡视的内容包括:管线沿线地面开裂、渗水及塌陷情况;检查
19、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井内有无积水的深度等情况等。对在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宽度及与初始宽度进行现场比较。发现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检查井内出现开裂及进水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拍照存档。4.4 桩顶沉降及水平位移4.4.1 桩顶沉降根据现场情况基坑呈较不规则,监测点的设置应在能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位置,并有所侧重。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在合适的位置处打入带十字丝的专用测钉(与水平位移共点),其埋设方法如下图6、图7;图6埋设墙顶点图7埋设完毕的墙顶沉降及位移点在冠梁顶上埋设沉降测点时,首先布设工作基点墩,在建立好工作基点墩后,将仪器架设在工作基点墩上,沿基坑边布设观测点墩,观测点位
20、置必须选择在通视处,要避开基坑边的安全栏杆,一般情况下,离基坑30Omm比较合适,既可避开安全栏杆,又不会影响施工,也便于保护。沉降监测利用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如图8所示)安装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及平差处理。两次高差相减即为沉降量。图8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图9LeicaMS50全站仪4.4.2 墙顶水平位移(1)水平位移基点及工作基点观测方案水平位移基点观测利用LeiCaMS50高精度全站仪(如图9所示)采用前方交会法,工作基点墩的稳定性检查采用后方交会法。(2)水平位移监测点观测方案根据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条件,水平位移监测极坐标法进行:如图10所示,通过测量控制点到
21、观测点的距离,以及两已知控制点与观测点的夹角,然后计算得到观测点的坐标。观测值减去基准值可以得到观测点的偏离,将偏离转化为沿基坑方向的偏离,这个偏离即是水平位移。图10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B-、=arctan(-g-;-)-B-A测定角度和边长BC,根据公式计算BC方位角:aBC=aBA+计算C点坐标:Xc=Xb+SCOS(ac)Yc=Yb+SSINGbc)4.5 支撑轴力4.5.1 测点布置原则对于设置内支撑的基坑工程,一般是选择部分典型支撑进行轴力变化观测,以掌握支撑系统的正常受力。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测点布置原则为:支撑轴力监测宜选择基坑中部、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地铁 车站 悬臂 基坑 监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9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