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舒东路附属结构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舒东路附属结构监测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第五标段土建工程XX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公司2017年06第一章工程概况41.1工程概况4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1.2.1 1地形地貌41.2.2 地层岩性41.2.3 地质构造61.2.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61.2.5 水文地质71.3 周边建筑物调查和地下管线调查及改移7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82.1 设计要求82.1.1 监测技术要求82.1.2 监测布点、监测精度、预警值要求92.1.3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92.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102. 2.1基坑重要等级10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03. 1监测内容103.
2、2监控量测主要仪器表清单103.3各监测点布设方法113. 3.1地表沉降监测114. 3.2冠梁水平位移监测115. 3.3冠梁沉降监测126. 3.4支撑轴力监测137. 3.5桩体变形148. 3.6监测基准点153.4监测点清单16第四章监测频率169. 1各监测项目频率16第五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1710. 1确定预警值1711. 2险情预报18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1812. 1组织机构186.2主要工作人员简表196.3监测管理保证措施196.3.1质保规定196.3.2作业规范206.3.3报表内容206.3.4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216.3.5应急预案22第七
3、章安全生产规程22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XX站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与三环交汇以南路段上,车站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主体结构位于光谷大道东侧,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双层双跨(局部三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包总长350米;站台中心里程基坑深度约为19.4米,标准段基坑宽度约20.9米。XX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3个风亭,其中东侧附属分别为1号风亭及IV号出入口、III号出入口、3号风亭和消防水池,采用明挖顺做法进行施工;西侧设置2个暗挖出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依据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南延线工程勘查第四标段XX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
4、任公司)(2015年5月),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2.1地形地貌XX站地处长江南岸In级阶地,属剥蚀堆积岗状平原地貌类型。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略呈东高西低;地面标高19.6422.12m。场地北东部为早期弃土形成的不规则低丘,顶部标高超过23m,场地南东侧距车站主体结构约30m分布一小水塘,面积约15011f,水面标高20.37m,水深0.5L5m。1.2.2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场地表层分布人工填土层,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局部分布残坡积地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各时代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QD(1-1):灰色、黄
5、一一黄褐色、棕红等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砖渣、公路路基路面(碎石、碎碎块)等物质组成;土层结构松散,堆积时间1年以上,厚度一般0.2L2m,EQNJZO5THm-dsdl-47-l揭露该层最厚为4m,零星分布于场地表面。素填土(Qm,)(1-2):主要为褐红色、灰黄色粉质粘土、粘土,混杂少量砖渣、碎石、植物根茎等,堆积年限2年以上。埋深01.8m,厚度0.27.8Iib分布整个场地。淤泥质土(QM)(1-3):呈灰黑、灰褐色,为暗埋原湖、塘、沟内沉积物,含有机质及少量砖、瓦、碎石等杂质;以软一流塑状为主,后期经压填固结,部分具软塑一可塑特征。揭露厚度055.6In不等,场地内不连续分布。2)第四
6、系全新统冲积层(QJ)粉质粘土(6-1):浅黄色、灰黄色,局部顶部为灰色,微含有机制,可塑状。厚度0.74.2n,埋深0.75m,呈透镜状分布。粉质粘土(6-2):灰色、灰黄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厚度0.37.7m,埋深1.08.3m,场地连续分布,与粉质粘土(6-1)具渐变特点。砂质粘土(6-3):灰黄色,一般沙粒含量较高,局部相变为泥质粉细砂透镜体。底部局部分布有含粘土质砾、卵砾石、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硅质页岩等。该层厚度0.66.6m,埋深6.68.2m,分布较连续分布。3)第四系溶洞堆积层(Grl)根据钻孔揭露,溶洞堆积物多为棕红、棕黄色粘土或粘土夹碎石。充填物状态不一,呈可塑
7、状,少量呈硬塑状及软塑状。4)残坡积层(Qf粘土夹碎石(10-4):褐红色、褐黄色,夹灰绿色条带或团块,局部以灰绿色为主,硬塑状,裂隙较发育,裂面光滑。碎石分布不均一,含量5%30乐可见粒径I-IOcm,呈次圆一次棱角状。埋深8.5IL7m,厚度0.55.05ITb多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基岩顶板凹槽中。该层土体性状差异较大,一般含水量高,钻进中常出现垮孔、漏浆现象。5)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d)灰岩(16g):灰一深灰色,局部为褐灰色,微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单层厚度多在0.55.Om之间,轻击岩芯可沿层面断开呈片状。层面呈灰黑色,污手,主要为炭质;场地南端局部夹角砾状灰岩及泥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砾石主
8、要为灰色灰岩,粒径一般25cm,最大可达8cm,棱角状,红色泥、钙质胶结,其中钙质胶结较好。1.2.3地质构造车站场地位于黄家湖倒转向斜北翼偏核部。黄家湖倒转向斜为轴线呈北东东的紧密线状向斜,两翼岩层总体倾向北,场地范围倾角6575,未发现断层,裂隙发育较弱,多充填胶结方解石脉。1.2.4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D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地势平坦,无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M)薄层状微晶灰岩(16g),局部夹角砾状灰岩及泥质灰岩。灰岩中顺层为主的溶蚀裂隙发育,具上不密集向下渐少的特点。东侧场地内揭示溶洞6个,溶洞沿直高度0.23.9m,其中铅直高度大于3.3
9、m溶洞3个。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本场地岩溶中等发育。场地处于平原地区,地表未见岩溶塌陷、漏斗和岩溶洼地,未发现地下暗河、伏流等;相邻钻孔间无临空面,基岩面最大高差4.15m,串珠状溶洞发育深度一般小于27.3m,极少超过35.2叱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6条款第2表6.6.2对于岩溶发育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综合确定本地为岩溶中等发育。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11.3条第2款条文说明表11对岩溶发育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本场地为岩溶弱一中等发育。
10、据以上论述,综合判断本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2)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人工填土一般15.0m,局部厚达7.8m,主要由杂填土(IT)和素填土(1-2)组成。成分较复杂、结构松散,分布于表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场地分布的软土主要为淤泥质土(1-3),软塑状为主,厚度一般0.55.6m,其中EQJZO5HIm-dsdl60钻孔揭露度5.45.6m,最大埋深3.9m。12.5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场地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及水力学性质,划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分、密
11、实度、透水性、厚度等的部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据调查,本场地及其周边原地势较低,为原地表水汇集区,后期回填人工填土。因此,场地内人工填土层可能为周边上层滞水及池塘等地表水的汇集通道。(2)孔隙水:砂质粘土(6-3)的含粘土质砾、卵砾石透镜体与粘土夹碎石(10-4)含少量孔隙水,局部与下伏基岩含水层具水力联系。(3)岩溶水:主要赋存与场地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ld)灰岩溶洞、溶蚀裂隙中,具承压型。场地灰岩呈北东分布,距离长江等地表水系较远,车站以北及南侧秀湖站一带为近北东东向隔水岩层,顶板以上由粉质粘土(6-1)、粉质粘土(6-2)为相对隔水层,整体补给排泄不畅。2)、主要岩土层渗透性从室内渗
12、透试验结合场地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分析,粘土、粉质粘土一般具微一弱透水性,砂质粘土(6-3)具弱透水性,粘土夹碎石(10-4)中的粘土具微透水性。3)、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所取水样水质分析试验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112.2.5条,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论是在长期浸水情况下,还是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均具微腐蚀性。1.3周边建筑物调查和地下管线调查及改移本车站附属区域城市地下管线包括东湖燃机取水管、供水管,给排水管线等。一般埋设在道路下055米范围内。针对本车站附属区域地下管线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分别采
13、取物探、现场勘察和向产权单位核实的方式,对施工期间影响的管线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汇总,车站东侧附属区域管线现状调查表见表1.3.Io表1.3.1车站东侧附属区域管线现状调查表序号产权单位名称位置1宗关水厂DN300供水管车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外。2湖北光谷能源热力有限公司630热力车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外。3湖北能源东湖燃机有限公司500取水管车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外4管委会建设局水务科Dn100opvc污水管车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外。5管委会建设局水务科DN1200PVC500碎及300雨水管车站东侧附属围护结构外。6管委会建设局水务科2-BH4m*2.5m雨水箱涵车站主体结构顶部,东侧附属基坑外西
14、侧,现已临时废除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1 .1设计要求2 .1.1监测技术要求1、基坑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2、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3、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参照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I20-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4、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5、测试单位应能根据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地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
15、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和地表沉降等,并对施工措施提出相应建议。6、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7、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应及时提供对监测资料的判断,必要时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8、承担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拥有专业的测试队伍和设备,掌握先进的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及分析技术与软件,具有大型地下工程测试经验。2.L2监测布点、监测精度、预警值要求表2-1监测布点、监测精度、预警值要
16、求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范围测试精度1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水准仪周围一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0.01mm2冠梁沉降水准仪围护结构顶及冠梁顶0.01mm3柱顶水平位移全站仪冠梁测点1秒5桩体变形测斜仪桩体全高0.02mm0.5m6钢支撑轴力频率计盒钢支撑0.15%F.s7碎支撑轴力频率计盒碎支撑0.15%F.s2.L3监测方案编写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武汉地铁二号线第五标监控量测相关设计图纸;(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9;(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l1/489-2007;(5)建筑变
17、形测量规范JGJ8-200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9;(10)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13)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2. 2.1基坑重要等级车站m号、IV号出入口及1号、3号风
18、亭主体结构和消防水池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2m;基坑所在位置均为内部道路,东侧附属结构周边无建筑物。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规定判定:以上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2.1 监测内容结合设计要求和第二章中出的规范文件,考虑到本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特性和基坑的安全等级(二级),考虑到出入口基坑主要施工内容为土方开挖和出入口结构的浇筑,主要影响对象为对周边地表和基坑支护结构,确定本深基坑工程三期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2 .冠梁沉降;3 .冠梁水平位移监测;4 .支护桩体变
19、形监测(测斜监测);5 .钢支撑轴力监测;6 .碎支撑轴力监测;7 .管线沉降监测其中支护桩体变形、冠梁水平位移及沉降、地表沉降作为施工安全判别的标准。3. 2监控量测主要仪器表清单监控量测主要仪器表表3-1序号量测项目测试元件和仪器1沉降TrimbleDiNi电子水准仪,锢钢水准尺2位移NikonNivo1.Oc全站仪4碎支撑轴力SDP-Z振弦频率测定仪钢支撑轴力6测斜CX-06型测斜仪3.3各监测点布设方法监测点的布点原则,要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和相应的规范确定。3.3.1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地表沉降点沿车站纵向每25米左右进行布设,离基坑边
20、缘垂直距离为2m,5m,IOm的距离设置监测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并布设成断面形式,利于沉降数据分析。测点材质为S18钢筋,长度300mm,上部设有对中标志(只做沉降观测的话顶部磨圆即可),监测点应埋设在路面硬化层下方。地面监测点如图31。图3-1地面沉降监测点量测原理及计算: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竖立在基点与地表沉降监测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并与初始高差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该监测点的沉降值。沉降监测控制网布置成水准闭合环,并按照二级水准观测要求进行观测。测量仪器及精度:S03型电子水准仪与条码水准尺。水准测量按二级水准施测,水准测量误差V0.5mm,测量路线按实
21、际情况可取闭合或附合水准。3.3.2冠梁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墙按Iom左右间距布设,依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钢支撑分布桩情况可适当调整点位布设位置。测点埋设: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处的冠梁浇筑混凝土后,按照Iom间距布设监测点。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618mmX200mm钢质监测点,用钢锤打入孔中。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位移、沉降监测点如图3-2,沉降监测点如图3-2。图3-2位移、沉降
22、监测点(单位mm)图3-3沉降监测点(单位mm)量测原理及计算: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求出各点位的坐标,平差后推算得到桩顶水平位移值。测量仪器及精度:全站仪。精度:l+2PPm,最小读数0.1mm;水平距按一测回施测,读数较差V3mm。若布设导线控制网则按二级导线要求实施。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坐标观测法进行监测,按照二级变形观测精度进行观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W2mn,矢量位移点位中误差WL2mm。仪器采用1”级全站仪。3.3.3冠梁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兼做沉降观测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视情况等)进行适当的调整。量测原理及计算:利用水准仪提供
23、的水平视线,在竖立在基点与地表沉降监测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并与初始高差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该监测点的沉降值。测量仪器及精度:Sl水准仪与锢钢水准尺。DSl型水准仪精度Imm/Km,最小读数0.Imnio水准测量按二级水准施测,两次读数差VO.5mm,两次高差较差VO.7mm0测量路线按实际情况可取闭合或附合水准。3.3.4 支撑轴力监测该项测试主要用于了解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钢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结合围护体的位移测试对支护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出评估。测点布置:水平支撑采用表面应变计,同轴安装在水平支撑上。支撑每个测点由4个振弦式表面应变计组成,对称安装在钢管支撑中间部位
24、的上、下两侧与左、右两侧,见图34o图3-4钢支撑轴力计安装测点埋设:应变计须在施加预应力之前就焊在支撑上,支撑加上之后,测量其初读数。反力计在预先同轴安装在支撑的活动端。量测原理与计算:对于振弦式表面应变计由一根张拉并固定在两支座之间的钢弦,其自振频率F与钢弦应力。的关系式为:式中L钢弦的有效长度;P钢弦的材料密度。则作用在两支座之间的应变量为=(Z2-2)式中被测物体的应变量();K-标定系数(eHZ2);fi一在应变下的钢弦自振频率(HZ);fo一一无应变下的钢弦自振频率(HZ);3.3.5 桩体变形测点布置:在基坑围护结构内安装测斜管,沿基坑纵向每20m布设。深度等同围护结构长度。测斜
25、管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开始布设。测斜管材料为由70PVC管,管内设有测量槽,管外设有连接槽和连接件。将测斜管拼接后放入钢筋笼迎土侧,并按0.5m左右间距用扎丝或者扎带固定,顶底用盖子封堵,并保证测量槽与基坑边垂直。图3-5钻孔灌注桩测斜管安装量测原理与计算:测斜仪量测的原理:根据探头下滑动轮作用点相对于上滑动轮作用点的水平偏差可以通过仪器测得的倾角计算得到。图3-6测斜仪图37测斜仪工作照片测量仪器及精度:测斜仪器采用CX-06A型测斜仪,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竖向每Im量测一个点,每个监测点正反观测2次。测斜仪的观测数据利用软件CX-06A测斜仪数据处理程序进行
26、数据处理,计算出各点的位移量,并绘制测斜曲线图。测斜孔安装完成后,应测定初始值,初始值连续测定2次,取稳定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将测斜管口密封,防止泥沙和异物进入。如果测斜管内有泥沙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测量精度每50Omm测管0.02mm。3.3.6 监测基准点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0米外通视良好的位置。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在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对监测点的破坏和隐蔽。监测过程中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
27、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图3-8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大样图(单位Cm)各监测在布设完成后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各观测项目均观测2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起始数据。3.4监测点清单监测点清单表3-2监测项目布点数量型号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1518mm观测点2.围护结构变形(桩体测斜)1170mm测斜管3.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28套钢筋计、轴力计4.地面沉降监测1118mm观测点5.基准点联测425mm观测点第四章监测频率4.1各监测项目频率各监测周期表表47开挖期间监测频率开挖深度开挖深度
28、H5m5mH10m10mH15m监测频率1次/3天1次/2天1次/1天开挖完成后监测频率开挖完毕以后1-7天7T5天15-30天30天以后基坑监测频率1次/天1次/2天1次/3天1次/周情况出现异常时,增加监测频率。以上监测在基坑的施工期、维护期,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重点监测正在开挖区域的监测点,未开挖区域可减少监测次数,允许时也可减少某一项的监测,如遇到较大降雨时以及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监测加密。第五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5.1 确定预警值拟定合理的预警控制值是进行基坑安全性判别与控制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基坑形式、地质与周边环境的多样性、随机性,目前规范上对许多监测项
29、目的报警数值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是给出一些拟定预警值的原则与方法。从总体上而言,目前拟定监测预警值的原则主要有:(1)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大多是位移或变形控制值;(2)对于围护结构和支撑内力,不超过设计预估值;(3)根据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4)在满足监控和环境安全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等因素;(5)各项监测数据的允许最大变化量由设计方会同建设方、监理方等有关单位根据设计中考虑的安全储备度、工程重要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及地下管线主管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以及工程施工可行性要求,同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拟对各监测
30、对象提出报警值如表5-1。各监测对象报警值表5-1序号监测项目备注1基坑内外观察含地面的裂缝、塌陷、渗漏水、超载等。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面最大沉降量为30mm;警戒值为24mm03冠梁沉降地面最大沉降量为30mm;警戒值为24mm05冠梁位移及墙体变形最大水平位移为30mm;警戒值为24io6碎支撑轴力钢支撑轴力设计值的80%7管线监测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容许值见规范的有关规定注:监控量测警戒值为极限值的80虬由于本站基坑离周边建筑物较近,综合考虑以墙顶沉降、柱顶沉降、墙体变形、重要建筑物沉降及倾斜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5.2 险情预报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代表结构出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
31、施。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为此本项目将进一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结构安全性预测:(1)监测数据的时程分析,即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在时态散点图上分析结构变形、沉降、应力是收敛还是发散。(2)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安全性预测。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
32、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在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状况。(3)基于监测数据、理论分析模型、结构响应的联合分析预测。由于在本监测系统中埋设了侧土压力、水压力测点、地下水位测点,可以动态了解周围土体对地下连续桩的作用,因而可以利用实测的外力作用计算地下连续桩的变形与应力变化情况,同时可以将计算结果与预测结果、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地下连续桩实际性能,为分析地下连续桩的安全形态提供依据。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6.1 组织机构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和专业监测组,监测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主管组成,监测项目经理由具有相应资质并有类似工程经验的监测单位承担,
33、监测主管及人员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监测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工作在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并建立与设计、监理及业主的协调与联系,作到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确保施工安全。如图6-1组织机构图。(项目负责人:XX项目技术负责人:XX监测管理、数据分析员:XX沉降、位移监测组 J应力应变围护结构变形、土体侧向变形I 组 J图6-1组织机构图6.2 主要工作人员简表参加本项目主要工作人员简表表6-1序号姓名学历专业职称项目职务6.3监测管理保证措施6.3.1质保规定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
34、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2)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对仪器、监测元器件和设备工艺等进行连续性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安装记录。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3)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4)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5)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
35、检的方法;(6)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8)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室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9)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6.3.2作业规范(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2)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3)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4)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单程
36、观测,首次观测、控制网复测以及各周期观测中的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测应进行单程双测站观测。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6.3.3报表内容监测技术成果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正常情况下,监测报告当日内提交,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经过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6小时内提供正式报告。当日报表包括包括:1.天气情况;2.各监测项目本次测量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和累计值。必要时绘制变化曲线;3.巡视检查记录;4.对监测项目应有的正常、预警判断性结论,分析和建议;5.其他工程工况。阶段性报告包括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况、气象和周边环境概况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3)各项目监测数
37、据的整理、统计以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趋势5)设计和施工建议等总结报告包括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3)监测项目4)监测点布置图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6)监测频率7)监测报警值8)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9)监测工作结论和建议6.3.4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根据工程实际经验与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制定警戒控制标准F(设定:F=实测值/安全控制标准值)。安全控制标准值按设计提出为准则,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经专家研讨会结果确定。根据监测过程中F的变化,建立三级预警管理制度。HI级管理:FW0.7时,视为安全;H级管理:0.70.85时,为警戒
38、状态,并立即通知业主单位、甲方、监理单位、施工方,实施补救措施。当达到I级管理时,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同相关单位对于超过预警值所导致的结构受力变形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进行判断,并提出合理建议与措施。监控量测安全控制工作流程如图6-2所示。图6-2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图6.3.5应急预案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馈信息处于警戒状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拟设定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反馈一一通知业主、设计与监理等相关单位,组织专题讨论会;(2)人员配备一一1小时内监控量测人员到位,24小时现场值班,监控量测项目技术专家组提供指导;
39、(3)监控量测工作一一根据需要增设测点,对已有监控量测项目,加密监控量测频率;(4)成果报告一一提交监控量测数据报表,提交监控量测数据曲线分析;(5)技术支持一一参加专题讨论会,提交专题分析报告。第七章安全生产规程上班前,作业人员严禁喝酒。违者责令退出工地,处以20元的罚款并扣发当天工资、奖金。上班时,必须带安全帽,佩带上岗证及统一服饰,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违者处以20元罚款,并责令其按要求佩带整齐后再上班。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有违反者,罚款20元,如因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人身伤亡,责任自负,并对负责人处以100500元罚款。对直接现任责任者扣发全年奖金,并给予行政处罚,直到追究法律责任。严禁在操作现场吸烟,如因吸烟引起火灾,对当事人和负责人处以火灾损失的20%罚款,并给予行政处分。靠近机械作业时,要保持与该机械的距离,在其作业半径以外,确保人身安全。如因违反造成人身伤亡,责任自负,并对负责人处以100500元罚款。对直接现任责任者扣发全年奖金,并给予行政处罚,直到追究法律责任。附图:1、基坑监测点布置平面图2、测点布置横断面示意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9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