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标准(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2016.11)(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1)(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
2、5-2012)(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Il)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1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2基础资料(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3)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E标准分区1号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10(4)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E标准分区二期路网工程管网综合
3、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10(5)水土云计算片区地形管线测量(补测)【重庆市勘测院2021.036 6)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一期道路工程(一号路)【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06(7)水土高新园悦港纵一路道路工程(二标段)(变更)【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09(8)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13L486K2+340段道路工程)【重庆市勘测院2019.10(9)重庆市主城区悦来组团D标准分区部分和水土组团E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07(10)业主提供的轨道六号线支线二期相关设计资料(Il)本项目排水管网、道路专业设计资料(1
4、2)现场调查的其余相关资料。(图号S-07)。(2)本次设计道路海绵城市指标未达标上位规划指标要求,说明中“建议增强片区公共海绵设施建设,缺口由片区公共海绵设施统一考虑”,周边用地是否有条件消纳此部分指标?本项目位于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海绵城市示范区,项目需针对海绵城市内容进行评估验收,建议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具相关意见。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采用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的形式,海绵指标满足要求。详见海绵城市设计说明6.1.5章节,控制指标计算表,根据专家意见补充海绵城市建设评估验收要求:“根据渝建人居202025号文,为全面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建设
5、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对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专项评估,且应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出具专项评估意见。”详见“10.2验收”章节。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针对北侧不可控车行道,能否考虑设置环保雨水口,对初期雨水进行控制,提升海绵指标?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经复核计算,环保雨水口的调蓄容积较小,根据与建设单位沟通,本次设计考虑采用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的形式,调整后,海绵指标满足要求,详见海绵城市设计说明6.L5章节,控制指标计算表。2、人行道透水铺装下,透水DN50横管,按5m间距布置是否太密?与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检查并是否有交叉,影响后期布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
6、修改,DN50横管按约Iom距离布置,根据水土导则透水铺装结构做法,透水盲管位于透水铺装以下约30cm,与排水管线、二、项目概况及范围本次设计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全长326.935m,起点与在建悦港纵一路和1号路平交口相接,向东延伸与纵一路平交,终点与太山二路和纵二路交叉口平交,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22m,双向四车道。本次设计范围为道路范围内低影响开发相关设计。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目标及设施类型根据两江新区海绵城市近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次设计道路所在区域未在规划近建区范围内。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
7、0-T-292-2018)第4.2节设计标准,本项目道路路侧比为3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为50%O本项目为市政道路项目类型,道路总宽度为22m,路幅分配为北侧2m人行道、南侧为5m宽人行道,南侧设置2.75宽生物滞留带。经前期同建设单位、规划部门等沟通同意为满足海绵指标,北侧人行道红线后退外侧设置2.2m宽生物滞留带。人行道均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四、现状情况分析本次设计范围内均为现状地形,现状暂无相关海绵城市设施内容。五、上阶段审查意见及回复情况初设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道路路口补充综合管网预留过街管道,减少路面二次开挖。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综合管网预
8、留过街管道,详见排水管线平面分图(4)管网防渗应有专门措施。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中补充轨道保护线范围内的防渗措施。施工图与初设不一致地方特殊说明:根据2022年9月6日,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在公司206会议室主持召开了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的施工图内部审查会。根据会议相关要求初设与施工图有如下变化:根据会议要求: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道路北侧设置2.2m生物滞留带,满足海绵指标。通信管线调整至右侧人行道下,预留管位;电力管位位于北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离路缘石3.0m。最终北侧道路红线后退2.2m,南侧道路红线后退2m。由于设计工期紧张,根据建设单位
9、意见,先出具施工图,后期由建设单位完善相应的报规、报建等程序。六、设计内容6.1 总体设计7 .1.1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车行道路面上的降雨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系统,人行道透水铺装负责收集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电力管线、给水管线未冲突。由于燃气、通信管线后期基于道路施工图进行设计,已在
10、排水设计说明“11.13存在问题及建议”章节说明:后期燃气、通信管线设计时,需避开已设计的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透水盲管等设施。现场实施时,盲管的敷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3、按两江新区要求,本次排水检查并是否考虑使用装配式检查井?回复I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本次设计排水检查并采用混凝土现浇检查井。4、电力通信基本布置同一标高,复核检查井处平面位置是否错开?建议增大间距?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电力管线土建在本次设计范围内,通信管线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单位另外委托设计,通信管线设计基于道路施工图进行设计,已在设计说明中建议:建议后期通信
11、管线设计时,避开道路已设计电力管线及检查井,检查井平面位置错开布置,建议通信管线与本项目与同步实施。详见排水设计说明“11.13存在问题及建议”章节。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第11.5.4节中核实“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220LCapd”计算?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核实平均日综合用水定额。(2)补充内窥检测的说明要求及市建委相关文件要求等。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内窥检测的说明要求及市建委相关文件要求等。(3)补充海绵城市相关评估要求。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海绵城市相关评估要求。12.718.121.926.833.46.1.5LlD设施方案(1)本次LlD设施方案为针对市政
12、道路的配套工程,经分析,生物滞留沟为较为合适的LID设施。(2)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IJ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沟、渗透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拄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it.%)ffi果景效集落利用雨水减值果削峰流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lit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16.相对集中维护费用透水时傩装OOQOO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OOGQOOO高中80-90透水沥声混凝土OOOOOOOJ高中80-90绿色屋顶OOOOOOOJ俞中70-80好下沉式除地OOOOOO7低低一般简场型生物滞
13、用设施OOGOOO7低低好攵杂型生物滞留设施OO中低70-95好湾透塘OO中中70-80一般灌井OO低低湿墉OO而中50-80好雨水湿地O*O*而中50-80好蓄水池O目O中80-90雨水域OO低低80-90调节城OOQOO中.股调节池OOOOOO中装输型植草沟OOOO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00O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OOOOO中低好/管/集00OOO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OOOOO低低50-75.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OOOO低中10-60(5)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6.1.
14、2场地下垫面分析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车行道径流系数取0.85,人行道透水铺装径流系数按0.2设计,生物滞留带自身直接接收降雨面径流系数1。经加权平均,本次设计道路总径流系数见下表:设计下垫面分析表序号名称面积(m2)面积占比径流系数1人行道116016%0.202生物滞留设施140419%1.003车行道513370%0.85I合计7696100%0.786.L3设计目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通过下垫面自然下渗以及LID设施的处理流程,包括回用处理和污染控制的雨水量占降雨量的比例),要求区域内达到270船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8.Imo(2)城市面
15、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以悬浮物TSS计)250%(面源污染的削减通过污染物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来实现)。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本次设计道路总控制率目标为70%,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目标为50%。6.1.4设计参数本工程年径流控制率指标为70%o不同年径流总量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60%I70%I75%I80%I85%算,可控车行道及生物滞留设施的年径流控制率为80%,人行道的年径流控制率为80%;生物滞留沟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70%95%,本次设计取85%;透水铺装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80%90%,本次设计取85%。道路范围内指标计算如下表:表卜
16、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污染物去除率Pw(%)年径流污染去除率SS(%)生物滞留设施14040.80.850.68车行道可控部分48480.80.850.68人行道透水砖铺装11600.80.850.68不受控车行道部分285000.00合计76960.770.65经计算,本次设计道路年径流总控制率为77%,污染物去除率为65%;满足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污染物去除率50%的要求。表6-2指标完成情况表目标值设iHI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70
17、5077656.2LID设施设计6.2.1流程道路雨水经过雨水口收集,雨水口连接管转输流入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6.2.2平面布置在道路南侧人行道靠近路绿石一侧新建宽度为2.75m(净宽2.6In)生物单项设诙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朱所利用用水削减*三tt流量净化水转输径流峰值径流染分敢相对第中维护费用人工土填注造0O00裔中75-95好注:l,.cfG较SO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
18、enterFoijWatershedProtection,CP)的研究数据.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注透技术透水质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OOO透水沥青混凝土O绿色屋顶0O0下沉式嫌地简物型生物滞用设施*G史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透透塘OO淮井*G*O储存技术湿嫡雨水湿地蓄水池OOOO雨水辐*OOO调节技术调节地调节池OGOO转输型植草沟*转输技术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O港管/集*O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南水奔流设施O人工土壤海茂O本次设计道路南侧人行道宽度为5.0m,北侧人行道宽度为2m,因此本次道路LlD设计考虑采
19、用生物滞留沟、人行道透水铺装作为海绵城市设施。仅在南侧布置2.75m宽生物滞留沟,在北侧道路红线外布置2.2m宽生物滞留沟。(3)总体控制指标计算本次设计选用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混凝土这两种LID设施,经计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6.2.5设计计算表6-3生物滞留带计算表序号服务面积(m2)下整面类型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盘控制率设计降雨量mm所需要控制容lm5)滞留带有效面积(m2)2h下(ms)蓄水容枳(m3)蓄水深度Vs,因此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能达到设计要求。(2)雨水豁口流量校核表6-4豁口(路绿石开孔)间距计算表路段il;:长度(m)重:现期P(年)汇流时间(min)单幅路宽(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分区 配套 路网 道路 工程 号路东 延伸 海绵 城市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8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