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docx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知识要点】财政学是研究公共经济活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公共经济活动是以解决公共经济问题与困境为目的的。虽然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问题是古来就有的经济现象,但用公共需求、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公共经济活动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特别是在经历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扩张之后,从市场与政府对比角度来认识财政活动的基本规律才成为一种主流。因此,了解公共需求、公共产品、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共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与现实公共经济问题是分析当代公共财政职能的前提。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特别强调了经济调节职能,尤其是“二战”后。但发达国家的危机经历也提醒我们,对这些职能的内涵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反思与认识
2、。本章将对这些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介绍。【引导案例】大数据是指海量且类型复杂的数据,具有种类多、流量大、容量大、有价值等特点,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的“石油大数据不仅产生于政府内部,更多的是产生于政府外部的市场,但80%以上的社会数据资源为政府所拥有。现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公共信息和政府数据开放的浪潮,许多政府赋予了开放数据的制度约束,如美国政府的信息自由法案开放政府指令,英国政府的信息自由保护法案,加拿大的信息获取法等。可以说政府公共领域信息及政府开放数据的供给不仅是政府开放度和透明度的趋势体现,更是公共需求,是实现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社会监督,提升政府绩效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条件。但结合我国
3、政府数据开放的制约因素,存在政策层面、法律层面、许可层面和政府网站信息管理层面的多种因素制约。政府开放数据、公共领域信息与大数据关联如图1-1所示。图1-1政府开放数据公共领域信息与大数据关联试分析:1 .政府公布公共领域信息及政府开放数据的必要性。2 .结合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制约因素,分析应如何优化公共信息及政府数据开放的环境。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市场的作用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尽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市场机制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困境仍然无处不在,并不时挑战着人们的市场经济信仰。事实上,我们身边被称为市场失灵的公共经济问题与公共经济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众所
4、周知的“公地”问题、环境卫生问题、邻居喧哗带来的噪声问题、河流湖泊污染治理问题等。究竟什么是市场失灵,其表现如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一系列相关问题正是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而产生的市场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一种状态。市场失灵是相对市场效率而言的。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导致的市场效率不高或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状态,统称为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状态。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
5、现实情况,市场失灵状态是经常性的。市场失灵通常表现为贫富差距拉大、失业问题严重、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各方面。市场失灵与市场成功相对应。市场成功是市场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状态。理论界认为,TU场失灵是政府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和原动力。(二)市场失灵的原因1 .公共物品社会生产的物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私人物品;二是公共物品;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如食品、住宅、服装等。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任何称之为公共物品的产品都具备两个条件,即消费过程中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
6、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非排他性的形成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即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他成本高于排他收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无法排他。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或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这类公共物品很多,如国防、治安、航标灯、路灯等。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物品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是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相矛盾的,市场主体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物品的,但公共物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同时它的提供水平和满足状况等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所以这类公共物品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实践证明,相对于社会成员
7、及经济发展需要而言,公共物品生产的滞后性是十分明显的。2 .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垄断或完全垄断可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通常情况下,垄断会阻碍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垄断会削弱竞争程度,使竞争作用下降。产生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有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业兼并等,对这种状态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3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实质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或一群主体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好坏之分,故有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之别。外部负效应是产生市场失灵的一大重要因素。外部负效应指的是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也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由生产
8、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而产生的。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例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力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以便降低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但这会给环境保护、其他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4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由于经济活动的各方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由此就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
9、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5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逻辑与效率原则,目标是追求效应的最大化。从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来看,资本集聚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收入与财富也越集中。另外,由于制度缺位和执行制度质量偏低,为资本所有者或雇主对其雇员进行剥夺提供了空间,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的拉大会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市场失灵的表现和产生原因还有许多,如公共资源过度使用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失业问题等都会
10、导致市场失灵。正确认识市场失灵的表现和产生原因,便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理论是以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但这一前提下的市场机制,由于在实践中受到19291933年的大萧条及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来自发达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家,甚至是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怀疑市场机制的功能,并试图让政府来取代市场的配置资源职能。但是,由于缺乏政府活动与市场经济各自有效的活动领域的划分,各司其职的专业化分工未能在宏观领域被大家认可,而福利经济学与结构主义的流行又为政府越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依赖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发展战略的最终失败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二、政府与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含义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
11、混合经济,政府和市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政府与市场在混合经济中应各司其职。政府在其职能的范围内,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等手段作用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不总是有效的,也存在政府干预失败,即政府失灵。政府活动范围无外乎非公共物品市场和公共物品市场两个领域。政府失灵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二是政府对公共物品配置缺乏公开、公平和公正,而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其结果是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政府失灵的核心是政府的活动或干预
12、措施缺乏效率。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主要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做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政府决策是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从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
13、失误主要体现在短缺或过剩、信息不足、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等各个方面。(2)政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政府缺乏竞争压力,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因为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另外,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有无限透支的可能性。(3)监督信息不完备。从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再加上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4)政府的寻租。寻租是投票人
14、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再分配。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会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社会成本。这些社会成本包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寻租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5)政府的扩张。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
15、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财政幻觉导致扩张。正因如此,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对西方现行民主制度和国家政府深表怀疑。政府失灵的衡量尺度并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明确,因为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不是为了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为了争取动态的公平和效率。(二)政府失灵的原因实践证明,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其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
16、预的无效率。1 .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在政府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力,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他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
17、好程度。(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拥有政治权势背景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游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使政
18、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2 .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1)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地工作。其次是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
19、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更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3 .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
20、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政府究竟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还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关键在于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它都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它是如何去做这些事情的。正如20世纪5080年代东亚的成功与南美的失败一样既不能说明国家或政府是一个发展的障碍,也无法证实它是一个发展成功的保障。这些事实能够说明的仅仅是,政府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是离不开政府的。政府效率并不是一个在市场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有可无的变量。第二节
21、公共物品与公共需求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及其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马斯格雷夫(RiChardA.Musgrave)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2009)的发展,学术界逐渐接受了根据物品本身的特征来划分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做法。他们认为,私人物品是严格符合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排他性使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物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受该种商品或劳务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物品大都具有竞争性。例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
22、,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二)公共物品及其种类立足制度经济学视角,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的技术与制度条件下,因为物品的外部性特征或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而使得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大于界定产权之后带来的收益的物品。在这个定义中,公共物品是以其特性来区分的,该定义不强调物品需求与消费的公共性,但强调物品的公共性会因为技术条件与制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为这些条件的改变会影响产权界定的技术与成本,从而使外部性特征有所变化。公共物品按其特性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两种。1 .纯公共物品纯公
23、共物品是严格满足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非竞争性意味着一种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这意味着存在共享消费的可能性,即一个个体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个体可获得的消费量。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将这种物品据为己有,而排除他人在消费之外,也意味着不能或很难对人们消费这种物品收费。严格满足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很少,具体包括国防、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2 .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部分物品。准公共物品,有的教材中也称混合物品。具体包括以下两类。一是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例如,教育就属于这一类。教育是具有非排他性的。
24、因为,对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来说,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听课。也就是说,甲在消费教育物品时并不排斥乙的消费,也不排斥乙获得利益。但是,教育物品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因为在一个班级内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方需要的课桌椅也相应增加。随着学生人数增加,老师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加重,成本增加,故增加边际人数的教育成本并不为零,若学校的在校生超过某一限度,学校还必须进一步增加班级数和教师编制,成本会进一步增加。因而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由于这类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费竞争性,因而称为准公共物品。二是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桥梁就属于这种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公共财政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8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