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孔子儒家思想研究.docx
《论文:浅谈孔子儒家思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孔子儒家思想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浅谈孔子儒家思想研究摘要: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关键词:儒家;生态思想;生态伦理。儒家重人道,但是,儒家所讲的人道不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与天道相统一的。所以,儒家又重视天,重视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本文着重论述儒家的生态思想,以期对今天建立新的生态观有所启迪。1“与天地参”的人道论。先秦的道家讲“天人合一二老子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
2、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天人合一”最终合于自然之道。儒家也讲“天人合一”,其出发点在于人,为了人,但是,人又是天地之中的人,必须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与自然相互和谐,这就是“与天地参二礼记中的中庸为战国初儒家思孟学派的重要著作,其中说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J这段论述旨在阐释天地自然万物之本性与人之本性的一致,表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这里所谓的“赞天地之化育”,就是要依照自然规律以助天地之变化;至于“与天地参”,朱熹注日:“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1也就是
3、说,人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则可以与天地和谐并立,这就是“与天地参”;“参”,即为天、地、人三者并立和谐。中庸还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这里的“律天时、袭水土”,就是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以达到“天人合一”,也就是“与天地参二儒家“与天地参”的思想在战国末期的荀子那里有了进一步的说明。荀子天论说:“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在荀子看来,自然界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不可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强加于自然界,但是,人可以按照自然规律而“有其治”,这就是
4、“能参”,也就是天、地、人三者各行其职,和谐共处。儒家的“与天地参”在易传那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了天、地、人三者统一的“三才之道易传是战国末期儒家对易经的诠释。易传乾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传系辞上传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士敦乎仁,故能爱。”认为圣人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与天地、日月、四时“合”,与天地万物和谐一致。易传系辞下传还在诠释易经卦象的六爻时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
5、道也J所谓“三才”,就是天、地、人;在卦象的六爻中,上两爻为天道,下两爻为地道,中间两爻为人道;“三才之道”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易传说卦传还进一步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J易传认为,在易经卦象的中,天道的阴与阳、地道的柔与刚和人道的仁与义都统一于六爻的卦象之中,天道、地道与人道是相互统一的。2阴阳五行的结构论。先秦的阴阳家讲阴阳五行,儒家也讲阴阳五行。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在与学生讨论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问题时,提出天地自然的阴阳五行结构。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所载,曾子说:“参尝闻之夫子日
6、:天道日圆,地道日方;方日幽而圆日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日神,阴之精气日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尽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圣人立五体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之乐以导民气,合五味之调已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五谷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孔子之后的思孟学派较为明确地讲阴阳五行。荀子在所撰荀子非十二子中曾指责子思、孟轲“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二关于思孟讲阴阳五行,郭沫若先生还
7、有过详尽的论证。2当今学者李学勤先生也认为,思孟在五行中所言“五行”仁、义、礼、智、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联系。3汉代大儒郑玄在注礼记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时说:“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士神则知。”4在郑玄看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密切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儒家讲阴阳五行与阴阳家有一定的关系。汉书艺文志在论及阴阳家时说:“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J然而,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也有“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说
8、法。这两段叙述如出一辙,很能说明尧典与阴阳家的密切关系。而且,尧典中的其它部分还明显有五行说的迹象,其中讲到五典、五端、五礼、五玉、五器、五品、五教、五刑、五服、五流、五宅等等。虽然尧典没有直接讲金、木、水、火、士“五行”,但是,与尧典同属尚书的洪范则是阐释古代五行说的重要文献。洪范说:“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士爰稼嵇。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嵇作甘。”这段论述几乎成了古代五行说的经典表述。关于尧典和洪范,郭沫若先生认为,它们都是战国时的儒者所依托,并且就是思孟这一派人。5无论尧典和洪范最初是否属于思孟学派的作品
9、,但毕竟在后来成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可见儒家与五行说的密切关系。最能反映儒家阴阳五行自然观的,当属礼记月令。月令较为完整地建构了儒家的阴阳五行自然观。在月令中,按照五行,有相应的五季、五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五数、五味、五臭、五祀、五祭、五居、五色、五食、五德等等,并且一一相互对应,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框架。可以整理列表如下:礼记月令的阴阳五行说。日帝神虫音数味臭祀祭居色食德。春甲乙太睥句芒鳞角八酸藕户脾青阳青麦与羊木。夏丙丁炎帝祝融羽徵七苦焦灶肺明堂赤菽与鸡火。中央戊己黄帝后土保宫五甘香中雷心大庙黄稷与牛土。秋庚辛少般薄收毛商九辛腥门肝总章白麻与犬金。冬壬癸颛顼玄冥介羽六咸朽行肾玄堂黑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浅谈 孔子 儒家思想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8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