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简讲钟博士讲解.docx
《朱子治家格言简讲钟博士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子治家格言简讲钟博士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朱子治家格言】这篇文章我们在过去曾经用二十个小时将它讲解了一遍,比较详细,这个光盘出来之后,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欢喜,在国内也流通得很广。有的同仁就希望我将这篇文章再简讲一遍,对一些非常忙碌的人,又想很快速的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的,希望我能够用两个小时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过一遍,我觉得也很好,所以我们今天做一次简讲。首先我们介绍一下题目。朱子是人,是作者,他不是南宋朱熹,而是明末清初的朱用纯,也叫朱柏庐。朱柏庐先生的父亲因为在抵御清军的时候遇难,这是对他心灵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朱柏庐先生虽然很有学识和才华,但是他坚持民族气节,他没有出来在清朝做
2、官,而是在自己的故里侍奉老母和哺育弟妹,另外是潜心治学。他的学问提倡的是知行并进,尤其注重躬行实践,他在临终的时候留给他弟子们的遗嘱是,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这篇行台家格言L又称为朱子家训,是朱柏庐先生的家训,这里面讲求的是道德仁义,帮助我们通过修身来齐家。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篇格言虽然是讲治家格言,也就是齐家的格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通篇讲的都是修身之道。因为齐家在修身,我们这一身修好了,自然家也就能够齐,国也能治,天下也太平了。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使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所以这篇文章对我们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格言,格是有大学里面讲的格物的意思,格物是什么?是
3、修身之始。格好比是格斗;物是什么?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跟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做斗争,这就是格物。这篇文章就教我们如何降伏习气烦恼,回归本性本善。格言,我们讲真理,真理自古至今是不变的,古今中外都适用。这篇格言它总共有五十四句,只有五百二十四个字,篇幅很短,但是可以说是字字珠矶,读起来朗朗上口,字字能入心,对我们修身养性是一个绝妙的好文章。我们现在开始看格言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是讲到我们每天应该早起,天刚蒙蒙亮就应该起床,古人所谓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人能够早起,他的精神面貌就能够振奋,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能够早起,他这一天也能够过得非常的充实。古人早上起
4、来之后,洗漱完毕,就要!洒扫庭除L庭除就是庭院,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这家里有了正气。弟子规上讲,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一个人的心正,屋里屋外他的住宅的环境都会正,都会整洁。这句是格言的首句,自古以来首句都是提纲挈领,它是全文的总纲领。这句首句似乎讲的是非常平常的生活小事,怎么能够做为提纲挈领?其实我们认真看一下,这一句里面有三部分,r黎明即起J教我们早起,人能够早起,他就能够自强不息。易经上讲,I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地,跟天地运作是同步的,天亮了就要早起,晚上就得休息,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在这样规律的、有序的生活当中,就能练就自己自强不息的品性
5、。所以人生活如果有规律,他自然就能够长久,他的事业、学业都能有成。洒扫庭除,这是教我们要勤劳,勤俭持家,持家两大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一个是勤,一个是俭。勤怎么培养?打扫卫生做家务就是培养勤劳,小孩自小就应该养成勤劳,多劳务、多工作的这样一个好习惯。通过打扫卫生做事情,炼我们的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恭敬心就在这个工作当中培养起来。要内外整洁J,这是我们的环境要清净,环境清净会影响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也能够清净;反过来,我们的心清净,也会影响环境。实际上心和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里讲的内外整洁,内是对心而言的,外是我们的环境,心内要整洁。怎么整洁?心里头不要有恶念,不要有烦恼,不要有妄想,你的内就整
6、洁。内整洁了,必然感召外整洁。所以内外整洁,它的意思非常深,学者能够从这个字里行间去体会里头的道理,你会觉得这一篇格言每句话实际上都是奥义无穷。现在我们提倡和谐世界,这是外整洁,而外整洁取决于内整洁。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从哪做起?从我们内心做起,先要心内整洁,外面的国土、天下自然也就整洁。这是古圣先贤教学的大道,也是我们的修学总纲。大学通篇告诉我们,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在正其心、在诚其意、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教我们内整洁,然后你就身修、家齐,国也治了,天下也太平了,这就是外整洁。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既是已经,已经到了晚上,我们就应该休息,休息之
7、前要关锁好门户,而且必须亲自检查。这是什么?谨防盗贼。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到晚上,天已经休息了,我们也要休息,与天同步,生活是清净有规律的,人就能健康。而这里面有一个深层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什么?!1既昏便息J,是教我们知止,我们的心也要这时候收回来,不能够老散在外面,人要常常懂得收心。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这是既昏便息的一个深意。关锁门户谨防盗贼,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心中要谨防恶念,恶念不就是盗贼吗?所以古人讲的防心离过,我们的正气的门常常要关好,不要露出门缝让那些恶念、烦恼乘虚而入,这是关锁好门户的意思。要亲自检点J,这是我们每天做反省的功夫,曾子所
8、谓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检点自己,到底这一天有什么过错?有过必须把它改过来,改了就是进步。所谓大学里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说一天没有过失可改,那这一天就没有进步,这一天也就荒废了。所以学问要做到真实处,没有别的,就是每天检点改过而己。第三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教我们节俭、惜福,对一顿饭、一碗粥,我们都要想到它来之不易,半根丝、半条线,都要常常想到这些物质生产的艰难。确实,我们所用的、吃的、穿的,都是来自于工人、农民以及销售渠道里面很多的服务人员他们辛勤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受用。而尤其是,我们现在看到世界粮食大幅减产,这是由于气候反常的缘故,世界银
9、行公布的数字,说我们这个世界现在仍有十亿人口在挨饿。假如我们要是浪费粮食,这又于心何忍?我们来看第四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未雨绸缪,在表面的文字上来讲,还没有下雨,就得先将我们的房屋、门窗都得补好,看看有什么漏的,不要等下了雨我们补漏就迟了。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及早做好准备的意思,古人讲的凡事豫则立,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必须预先做好准备。毋临渴而掘井也是这样,不要到口渴了你才去挖井,那己经来不及了,要预先挖好,你渴的时候才有井水可以用。不能够遇到事情再临时抱佛脚,人有远见,能够事事提早一步想,这个人是有智慧的,他的事业、学业都能够成功,做人也能够做得成功。而我们现在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安
10、定的日子里,但是也要未雨而绸缪,那是什么?古人讲的居安思危。现在虽然是安乐,但是你要知道,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可能会遇到挫折,可能遇到困境。那我们现在在安逸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困境的时候如何?人生我们有多少福分,可以说就像银行里面的存款一样,你要是不断的去使用,它就愈用愈少,聪明的人在用的时候,他会想到要不断的往存款账户里面加钱,使得我们的存款一直都保持丰足,就不至于到口渴了就没有水喝。所以人在安逸的时候应该多修福,人有福,无论在什么困境当中,他都能够绝处逢生,所谓是化险为夷。修福就是要多帮助人,使得我们的福分增加。试想想我们帮助人的时候,人家对我们就生起感恩的心,这分感恩的心就带有能量
11、,就给我们在我们的福分的银行账户里头加钱。第五句:【自奉必须俭约。】这是讲自己的生活上必须要节约、要节俭,古人讲!俭以养德,又说骄奢者败亡。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凡是骄奢淫逸者必定亡国,像夏朝的杰、商朝的纣等等,他们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致于亡国。凡是生活能节俭的,往往他的德行也会很好,好比宋朝时候的范仲淹先生,他德行学问都堪称一流,虽然自己是出将入相几十年,但是生活一直保持非常节俭,多余的俸禄都拿来布施周济那些穷苦的亲邻,甚至到他最后往生的时候,因为他的家里面把所有钱财都布施了,所以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而他真正成就一代圣贤的风范。人如果骄奢淫逸,欲望的增长必定会使到我们的天理丧亡。朱熹朱夫子所
12、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如何使得我们的天理彰显出来?天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天良,人人本有的,但是现在它不能彰显出来。大学讲的明明德,明德就是我们本来具有的那个天良、那种德行,可是现在不明了。如何使我们的明德显明出来?没有别的,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减少、再减少,到最后把欲望完全断除,于是明德就显明,天理就大彰。第六句:【宴客切勿留连C宴客,是跟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招待客人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这是讲到交往一定以淡泊为美,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小人之交,以酒肉来做为一个结交的手段,所以好像看起来打得火热,可是交情不长;而君子之交,虽然是淡泊,但是一定是长久的。这里面深刻的
13、意义,是教导我们待人处事接物都应该用理智,不能够用感情,用感情通常都是可以打得很火热,但是很快就完结了,用理智大家才能够长长久久。真正君子的朋友,也绝不会计较你用什么饭菜来招待他。第七句:【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保。】瓦缶是讲瓦质的这些器皿,珍像是珍奇精美的食品。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餐具器皿质朴、干净这就好,即使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这是什么?人能够节俭,他的生活很简单,不奢侈,心是安的。饮食J也是如此,饮食约是节约,节约但是也是讲求精美,这个精美是讲营养还是要全面的。园蔬是讲素食,在田园里面种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确实在饮食上我们要懂得要清淡,天天吃山珍海
14、味,一定会吃出三高来,这个身体都会吃坏。人是一个适合素食的动物,我们的肠子长度是身高的四到五倍,这种身体结构适合素食,而不适合肉食,因为吃进去的东西要留存体内时间比较久,吃下去至少三天才能排出来。如果是吃肉的话,在体内积存的时间久了,一定会产生病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我们应该以素食为好。诸葛亮在他的诫子文当中曾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生活应该淡泊,人能够淡泊,他的志向就能够明朗,他的生活能够宁静,他所思虑的就能够长远。所以静,清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身之道。我们真正深入圣学,把我们的快乐应该定位在读书之乐上,论语所谓的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喜悦从哪来?从我们学习当中得来。这个乐是从我们内心中涌出来的法乐,这个法乐比起世间五欲之乐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真正深入进去,没尝到这种法乐,你也不可能得到。像颜回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可以不改其乐,我们就知道这个乐,真的,非世欲之乐可以同日而语的。第八句:【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是讲不要去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去图谋良好的田园,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我们的生活愈简单愈好。因为如果我们住华屋,很漂亮的大别箜,要知道住这样的房子实际上是很累的,你打扫卫生一天恐怕要花很多时间。人,刚才讲到的,福报是有一定的,假如我们花在自己享乐上的这个福太多
16、,那我们就把福很快享尽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把自己的福分给一切大众共同享用。要知道,你即使是有r华屋千间,r良田万顷,你到死的时候也是一样带不去,为什么不把这些财物多分出一点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这真正是给自己积福,给子孙积福。司马光他在家训中就讲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你把钱留给子孙,子孙能不能守得住?他也要有福他才能够守得住。这个福怎么来的?要你替他去积。我们常看到很多富不过三代,这是历史上富很少过三代;那现在,我们看富很少过三十年的。司马光又说,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你藏书给他们,他们未必能看。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这才是智慧的人。第九:【三姑六婆。实淫
17、盗之媒。】三姑六婆是泛指社会上不正派的人,当然这里(姑和婆是专指女人,实际上也可以泛指一切的不正派的人,这些人往往是邪淫和盗窃的媒介。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见到不正派的人,我们要敬而远之。孔子讲I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更何况跟这些淫盗之媒J交朋友?实际上你交什么人,跟你自己是什么人是息息相关的。这里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做正派人,你的心正、行正,自自然然不会跟这些邪缘凑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要防范淫盗之媒,最重要的是在内心里头防范淫念、防范盗念,这才是根本的修法。第十句:【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美丽的婢女、娇艳的妻妾,这并不是家庭的幸福,为什么?因为婢美妾娇往往会令外
18、人生出邪思来,往往是邪淫的一个增上缘。真正的君子他是好德不好色,像三国时代的诸葛亮,那真正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贤人,你看他娶的太太黄月英,是一位黄头发、黑皮肤,长得很丑陋的人,一般人看,她怎么能跟诸葛亮匹配?诸葛亮也是位美男子。但是诸葛亮重德不重色,因为黄月英她知识广博,也是一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之人,她的韬略智慧可以说是跟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亮在南阳的时候,听说这样的一位女子很贤德,所以就去迎娶她。这是什么?真正有智裁,在这个重德不重色的家里面,自自然然正气就能兴起。如果是重色,那就很难重德。下面第十一句:【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这句跟上面一句是非常的相似,讲到家童、r奴仆J,不应
19、该雇用那些英俊美貌的、风流倜傥的,这些人往往会出问题。家里的I1妻妾j,古时候可能有妻有妾,现在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讲夫人,不可以有艳丽的妆饰。为什么?因为这种美貌、这种艳丽,就好像一个招摇在外的花朵,会引来一些不良用心的蝴蝶。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定去防范,不可滋长家人的那种骄奢淫逸、专务外表的行为,这都是防微杜渐。第十二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一个家庭能够常常r祭祀祖先,这家里有孝悌之风。你想想,假如遥远的祖先我们都能够诚意的去每年祭祀他们,那眼前的父母长辈,我们岂能够不孝顺?所以祭祀是一个很好的孝道的教育,应该大力的提倡。曾子在论语里面讲,I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所以祭祀是养我们仁厚的
20、存心,能祭祀的人,他心是厚道的。如果社会中有祭祀的这些好的风气,这个社会民心必定淳朴,社会也能够和谐。第十三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子孙虽然愚笨,但是儒释道的这些圣贤经书一定要读,为什么?读书才能够明理,才能够开智慧。所以古人重视所谓耕读传家,要读书又要耕种。耕种是我们去力行,读书是明理,弟子规上讲的要学文和力行并重。说老实话,人本性本善、本性本觉,本来就没有什么智、愚、贤、不肖的这种分别,在本性上讲人人平等。只是什么?每个人的那个本性的障蔽不一样,好比我们的一个宝镜,现在上面有灰尘,灰尘厚薄不一样,所以就反应出来有智、愚、贤、不肖。读书实际上是帮助恢&我们的本性,在读书当中我们就能明
21、理,就能够将圣贤的道理用在我们生活当中,这是等于去除我们本性上的障碍。三字经讲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是不善的,要把它去除,去除了不善,那个本性本善就能够现前。所以经书岂能够不读?这里讲的经书是讲圣贤的经书,不是一般世间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书籍,那些书籍确实应该慎重的去选择,不能够污染我们子孙的心性,包括网络、电视的节目,这都是要大人去监督,要谨慎选择。第十四句:【居身务期质朴。】r居身Il就是持身,期就是期待,就是希望。质朴,是我们为人笃实朴素,这里面包括我们人品要厚道,生活要节俭,这都是质朴的意思,质朴表现在外面是朴实无华。如果人虚华,他就不能够质朴,论语上讲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孔子戒除我们虚
22、华的习气。第十五句:【训子要有义方门义方J就是做人的正道,我们教导子孙应该用正道去教他们。家庭能不能够出人才,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古人讲的至要莫若教子教导子女应该用什么?伦理、道德、因果,特别是因果的教育,让孩子们自小就能够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儒家尚书讲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的道理,孔子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讲到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因果的教育,尤其重要。能够很好的教导孩子,这是做父母的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孩子教好了,你将来后半生就会非常的甜美幸福。你想想,你的工作是有一定的期限的,做到退休的日子你就不干了,可是你的孩子一直会陪伴到你闭上眼睛、蹬了腿
23、为止,所以教子是非常的重要。教子,在教子女当中,教女又更为重要,祖师、古德都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说教女是齐家治国之本。所谓女子有德的话,她能够帮助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贤女将来才能有贤妻,有贤妻才会有贤母,有贤母才能有贤子。所以现在亦希望能够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女德的教育就要大力的提倡。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必须要有贤母,伟大的领袖都是贤母养大的、教出来的,圣人也是由贤母教出来的。像孔母、像孟母,这些都是贤母,世上如果没有这些贤母,国家也就没有良民。所以教子教女都要有义方。下面第十六句:【勿贪意外之财。】这是不要贪不义之财,不属于你的财富,不要生贪念,生起贪心这就不吉祥,古人有所谓的取非义之财
24、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所以君子见财富能够做到见得思义,想想应不应该得到这个财富?不应该的话,这个贪求的念头都不能有。要从自己内心隐微处,把自己的贪、盗的念斩除干净,这才做出真君子来。第十七句:【莫饮过量之酒。】不要喝过量酒,不要喝醉,饮酒对身体有很多不好的方面,过量的饮酒往往会造成不少的疾病。弟子规上讲,I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我们在跟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假如饮到酩酊大醉,酒后失态,往往会乐极生悲。或者是因为酒后失言造成了怨恨,或者是因为酒后驾车导致丧生,或者是饮酒误事,甚至会有违法犯罪的行为,这些无量的过恶。我们确实要把酒断除掉,酒是乱性的,饮酒之人,失智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家 格言 简讲钟 博士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8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