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国风·周南·桃夭.docx
《20180423国风·周南·桃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423国风·周南·桃夭.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风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藁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理】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M(fe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即簧簧。藁(zhe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
2、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
3、,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天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
4、:“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天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天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桃天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天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
5、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癖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
6、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僧),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
7、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僧)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天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0423 国风 周南 桃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7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