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吴太伯世家-WPSOffice.docx
《11.吴太伯世家-WPSOffi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吴太伯世家-WPSOffice.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吴太伯世家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司马迁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出发,把各诸侯国看做辅佐中央政权的地方政治力量,希望他们能“忠信行道”,来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他创立世家体例的目的:“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幅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J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传,故名世家。后人总结为“公侯传国则为世家”(后汉书班彪传),“世家以纪侯国”(赵翼廿二史札记)。但司马迁并不局限于仅用世家记载开国传家的诸侯,例如陈涉身死国除而且无后,但因“
2、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也确曾号为陈王,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所以司马迁为他写了陈涉世家。表明了司马迁为了真实反映历史现实,而灵活运用世家这一体例的现实主义精神。世家的叙事方法,大体与本纪相同,即以编年之体记载列国诸侯之事。因此刘知几说:“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J关于世家一体是否为司马迁所创,以前学者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以为司马迁是“因袭前人”,如清代秦嘉谟说:“按太史公书宗世本,其创立篇目,如本纪,如世家,如列传,皆因世本”(世本辑补诸书论述)。另一种认为司马迁是“凿空独创”,如宋
3、代晁公武说:“史记一百三十篇,汉太史公续其父谈书,创为义例,起黄帝迄汉武获麟之岁,撰成十二本纪以叙帝王,十表以贯岁月,八书以纪政事,三二世家以叙公侯。”我们认为,司马迁所立世家一体,既非纯然“仿袭前人”,也不可能“凿空独创”,而是在前人史书体例的基础上,加以融汇贯通因革损益,创立了世家之体。正如梁启超所说:“其世家、列传,既综雅记,亦采琐语,则左传、国语之遗规也”,但“太史公首创纪传体,为史界不桃之祖”(中国历史研究法)。世家一体,由于符合我国古代社会裂土封侯世袭不替的现实,所以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汉书以下曾有些纪传体史著取消世家改为列传,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传者,传一人之生平也;王侯开国
4、,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今改作传,而其子孙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体矣。(赵翼廿二史札记)所以世家一体,后代史书也屡屡采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就撰有世家十卷,而宋史亦有世家六卷。有的虽改名目,其体例依然,如晋书之载记、辽史之外记。正如清代王鸣盛所言:“考世家之名,晋书改称载记,要皆不过小小立异,大指总在司马氏牢笼中”(十七史商榷)。可见世家一体的重要影响。本篇名为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
5、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l酷。在本篇中,司马迁用“皮里阳秋”的史笔,寓论断于叙事之中,歌颂了吴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权力避位让国的高风亮节,无疑是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一种嘲讽和反拨。同时,通过描绘公子光弑王僚的历史场面,正面揭露和鞭挞了吴国王族成员之间同室操戈以谋王位的残忍行径。并且,通过对伍子胥尽忠报国反遭赐死的具体史实的生动描述,愤慨地批判了吴王夫差的昏暗不明,抒发了对专制社会中正直贤能之士“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人生悲剧无限的同情和不平。本篇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太史公从历史现实的真实出发,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是平
6、面的概念演绎,而是有血有肉瑕瑜互见的多重性格立体组合。例如公子光这个形象,一方面司马迁写出了他的深沉有大志及精明干练:他善于择人,擢用了孙武、子胥这样的贤臣良将;他用人不疑,信任尊重敌国的亡臣如子胥、伯懿等人。一方面又写出了他的阴鹫残忍,为了夺取王位不惜牺牲专诸去杀死自己的骨肉弟兄。又如夫差的形象,一方面写出他誓报国仇家恨的执着精神和西破强楚、南降於越、北威齐晋、称霸中原的巨大业绩,一方面又写出他好大喜功、拒谏饰非、暴戾寡恩的怪僻个性。二者都是很成功的艺术形象。本篇艺术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史笔的成功运用。中国史传叙事以简洁为上。本来有关吴国的史实,在左传及国语吴语越语中记载很多,有些言论连篇累牍。
7、作为断代史这样写或还可以,但史记作为通史必然不能容纳这么庞杂的内容。因此,司马迁以“博采”为基础,而以“善择”为主导,选取那些最生动最能反映吴国基本历史面貌的言论和事实,经过去粗取精的理解消化和艺术再创造,变为言约意赅的简洁叙述和传神对话,使全篇叙述不蔓不枝线索清晰,人物语言如从口出无不毕肖。譬如黄池之会晋吴争长一节,司马迁不但删去国语中吴王以甲兵三万围困晋军之事,而且高度压缩了吴王、晋公的对话。国语中吴王原话为:“天子有命,周室卑约,贡献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振也,徒遽来告。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亿负晋众庶,不式诸戎、狄、秦、楚;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
8、。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今会日薄矣,恐事之不及,以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为使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而司马迁却抓住要害,一言以蔽之,改为“于周室我为长!”言既简练而又得其神髓,可见出太史公运用语言的高度能力。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译文:吴太伯与其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是周王季历的哥哥。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译文:季历十分贤能,季厉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为储君以便传位给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译文: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便
9、离开周国前往荆蛮之地,与当地蛮人一样在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自己不能再继承王位,以此来避让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g6u)吴。译文:季历最终继位,即周王季,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译文:荆蛮人认为太伯很有节义,追随附顺太伯的有一千余户,荆蛮人尊立他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译文:太伯去世,因为没有儿子太伯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仲雍,即吴仲雍。仲雍去世,其子季简继位。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译文:季简去世,
10、其子叔达继位。叔达去世,其子周章继位。周章在位期间正值周武王取得讨伐殷商战争的胜利,武王派人寻访太伯、仲雍的后代,最终找到了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译文:此时周章已经是吴国的君主,于是武王就正式将吴地册封给了周章。武王还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国北边的夏都故址,即虞国国君虞仲,位列诸侯。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译文:周章去世,其子熊遂继位。熊遂去世,其子柯相继位。柯相去世,其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译文:强鸠夷去世,其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去世,他的儿子柯卢继位。柯卢卒,子
11、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译文:柯卢去世,其子周繇继位。周繇去世,其子屈羽继位。屈羽去世,其子夷吾继位。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译文:夷吾去世,其子禽处继位。禽处去世,其子转继位。转去世,其子颇高继位。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译文:颇高去世,其子句卑继位。句卑在位期间晋献公攻灭了周室北边的虞国,虞国灭亡的原因是虞公借道给晋国讨伐虢国。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译文:句卑去世,其子去齐继位。去齐去世,其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以后吴国开始强大,吴国国家开始称王。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
12、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译文:吴王寿梦二年(前584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因为与楚国将领子反有嫌隙,申公巫臣便离开楚国投奔晋国,然后又从晋国出使吴国;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吴伐楚。译文:申公巫臣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还安排自己的儿子做吴国主管接待国宾的行人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有了交往。后来,吴国开始出兵征伐楚国。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译文:吴王梦寿十六年(前570年),楚共王率兵征伐吴国,攻至衡山。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Zhai),次日余昧,次日季札。译文:吴王梦寿二十五年(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
13、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译文:季札最贤,寿梦生前也曾想让季扎继位,但季札避让不愿意继承王位,于是吴王梦寿立长子诸樊为储君,总理国内诸事务,代理执掌国政。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译文:吴王诸樊元年(前560年),诸樊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准备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谢日:“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译文:季札推辞说:“曹宣公去世的时候,各国诸侯和曹国贵族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道义,都计划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知道后便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
14、论子臧的做法说他能遵守节义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译文:大王作为长子本来就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多言呢!当国君不是臣应有之节。臣虽没有什么才能,也愿效仿子臧那样的义举。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译文:吴国的贵族们坚持要立季札,季扎抛家弃室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拥立季札的打算。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译文:秋天,吴国出兵入侵楚国,结果被楚国打败。吴王诸樊四年(前557年),晋国晋平公继位。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译文:吴王诸樊十三年(前548年),吴王诸樊去世,并留下遗命,遗名把君位传给弟弟余祭,吴
15、王诸樊传位给弟弟的目的是想按兄终弟及的次序,最后能把王位传至季札为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译文:以此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宗室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宗室兄弟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逐步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日延陵季子。译文: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译文:吴王余祭三年(前545年),齐国相庆封获罪于齐,从齐逃亡到吴国来。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译文: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庆封作为奉邑,还把吴国宗室公主许配给庆封,这也使得庆封比原先在齐国时还要富有。四
16、年,吴使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为歌周南召南。译文: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吴王派季札出访鲁国,季札请求观赏鲁国保留的周室礼乐。鲁国的乐师为季札演唱周南召南。日: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译文:季札说:“歌曲真优美啊,创业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然而却唱出了百姓勤劳,而对统治者没有怨言。歌邨庸K卫。日:“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译文:乐师又演唱了邺风庸B风卫风。季札说:“歌曲真优美啊,曲调深沉,具有忧患意识又不使人困惑。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是这样的,乐师奏唱的是卫风吗?歌王。日:“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译
17、文:乐师又奏唱了王风。季札说:歌曲真优美啊,深思却没有惧意,这应该是周王室东迁之后的乐曲吧?歌郑。日:“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译文:乐师又演唱了郑风。季札说:”这首曲子的情调过于细弱,反映了百姓不堪忍受烦琐的政令,这大概是郑国要灭亡的先兆吧?”歌齐。日: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译文:乐师演唱了齐风。季札说道:这首乐曲真美啊,气势恢宏有大国的风度。像那宽阔的东海一样,这大概是姜太公的遗风吧?这个国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啊。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译文:乐师演唱了豳风。季札说:“歌曲真优美啊,曲子气势浩荡,欢快而又不失度,这应该是反映周公东
18、征的乐曲吧?“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译文:乐师演唱了秦风。季札说:这就是所谓的夏朝的歌声。能够追慕华夏就会弘大,是弘大的极致,这大概是周王室旧地的乐曲吧?歌魏。曰:美哉,汹汉i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译文:乐师奏唱了魏风。季札说:乐曲真美,乐声婉转悠扬,气势弘大宽厚,简练而易行,再以德教为辅,魏国国君可以做盟主了。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译文:乐师演唱了唐风。季札说:这首曲子表现出的是思虑深远啊,这有陶唐氏的遗风吧?不然,为何忧患意识如此深远呢?如果不是具备盛德的先王之后,谁能如此!歌陈。
19、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郊以下,无讥焉。译文:乐师又奏唱了陈风。季札说:一个国家没有贤明的君主,还能长远吗?“接下来乐师演唱的是郊风,从这以后的演奏,季札就再没有发表评论。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也。译文:乐师演唱小雅后。季札评论说:“这首乐曲真优美,有忧患意识而没有二心,心存怨恨但是没有直接表露,这可能就是周德衰微的表现吧?但是还有些先王遗风的留存啊。歌大雅。日: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译文:乐师又演唱了大雅。季札说:这首乐曲气势宽广弘大,融洽和乐,婉转柔缓而又有正直刚强之处,这反映的可能就是周文王的大德吧?歌颂。日:至矣哉,直而不倨
20、,曲而不讪,近而不逼,远而不携;译文:乐师又演唱了颂。季札说:优美至极啊,曲调刚劲而不傲慢,婉转而不卑屈,紧密却不紧迫,舒缓但不散漫;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译文:节奏多变而不混乱,曲调反复而不厌烦,哀伤而不忧愁,欢快而不荒谬,广用智慧而不匮乏,宽宏而不张扬;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译文:施惠但不浪费,求取但不贪婪,乐停而余音仍在回荡,音符变动而不随波逐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译文:五声和诣,八音协调,节奏遵循法度,旋律符合规则,与盛德之人一样。见舞象韵南籥者,日:美哉,犹有感。译文:季札听完诗经的奏唱后又观赏了鲁国
21、保留下来周王室的舞蹈,观赏完象韵南籥舞后季札说:“这两支舞蹈真优美啊,但是还有少许遣憾之处。”见舞大武,日: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译文:观赏完大武舞后季札说:这支舞蹈真美妙啊,这支舞蹈表现出周王室的盛德大概就是如此吧?见舞韶护者,日:“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译文:观赏完韶护舞后季札说:圣人那么伟大,还为自己的德行感到惭愧,可见要成为圣人实在是困难呀!”见舞大夏,日: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及之?译文:观赏完大夏舞后季札说:这支舞蹈真美啊,表现出君主勤劳于民事而不居功自傲!这除了大禹还有谁能做到呢?见舞招韵,日:“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煮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译文:季札又观赏了
22、招前舞,观赏完后季札说道:美德修行至此可以说是极致了,真是太伟大了,就像上天一样没有覆盖不到的地方;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译文:就像大地一样没有承载不到之物,盛德已经达到极点,再无以复加了。观赏礼乐心满意足了,即使有其他礼乐,我也不敢再要求观赏其他歌舞了。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日:“子速纳邑与政。译文:季札离开鲁国后,又出使到齐国。季札劝晏平仲说:“我劝大人还是赶快交出封地和权力。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译文:没有了封地和权力,大人才能免除灾难。齐国的政权很快就发生更迭了,在不能确定齐国归入谁手之时,灾难是不会停止的。故晏子因陈桓子
23、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译文: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将自己的封地和权力全部交出,所以宴子才在栾氏、高氏两大豪门的权力斗争中幸免于难。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译文:季札离开齐国后,又出使到郑国。季札见到子产,季札说感觉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译文:季札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荒淫奢侈,这样发展下去郑国宗室的灾祸即将到来,到时候郑国的政权一定会落入先生的手中。一旦先生主政,一定要谨慎地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译文:否则郑国必定会衰败。季札离开郑国后前往卫国。说遽(qu)谖、史狗、史纵、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吴太伯 世家 WPSOffice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7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