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中的情感表现与方式.docx
《论民族声乐中的情感表现与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族声乐中的情感表现与方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民族声乐的界定与发展简述2()eKjit*t*t*t*t*t*t*2()万;fiJ展.4二、情感体验在民族声乐歌唱中的作用6(一)加强歌唱表现力6(二)准确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唱风格7(三)准确表达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8三、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方法9()IiA74专1青*()IiA月仝r111()41青13Trj*13参考文献致谢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方式藏庆东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品。欣赏和学习民族声乐对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国的民族声乐内涵丰富,在演唱中尤其注重情感的表达。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民族声乐的灵魂,是决定民族声乐生命力的关
2、键。关键词:民族声乐情感表现方法绪论在演唱技巧和演唱方法等方面,演唱者的表现可能会趋于同质化,但是在演唱中情感的投入却千差万别,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声乐作品也是一样,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理解的不同,所以演唱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各有特色。正因为如此,情感表现不仅仅是提升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演唱者本身的一种风格,也是演唱时最能打动听众的因素。如果缺乏合理的情感表达,哪怕一个歌者有再高超的技巧,其演唱也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是没有说服力的。本文以民族声乐为对象,研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希望对民族声乐的爱好者和学习者能有一定的帮助。一、民族声乐的界定与
3、发展简述(一)民族声乐的界定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经过了几代艺术家、教育家们的艰辛努力,走过了一段充满探索的道路,刻印着中华文化精髓的传统声乐艺术在与西洋声乐艺术的互相沟通、借鉴、融合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然而目前对“民族声乐的界定,尚有不同的看法,期待作出科学合理的界定,以求达成共识,更利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I目前,国内关于民族声乐的界定有几种主要的观点。如从广义和狭义方面入手对民族声乐进行界定。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一书中这样界定民族声乐:“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
4、和西洋唱I黄琦.对中国民族声乐界定的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2).法民族化的演唱等。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刘辉认为:狭义上讲,“民族声乐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3还有一些学者将戏曲、曲艺和民歌演唱从民族声乐中剔除,将其内涵进一步缩小,如王瑞江在2005年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说:“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4这
5、种定义方式将民族声乐简单归结为“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削减了民族声乐本身多元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当然,也有人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丰富的内涵对民族声乐进行界定。如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中说:“中国的民族声乐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容纳了民歌、说唱、戏曲,以及近现代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可分为民间歌唱、民间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5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近,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日趋频繁,中国民族声乐也在这种环境影响之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目前来看,如果单从唱法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界定,
6、这样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胸襟,用历史的、现实的、多元的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民族声乐艺术。所以,不管是继承传统、民间的演唱方法,还是借鉴美声的演唱方法,不管是原生态唱法,还是学院派唱法,只要是具有民族文化神韵、浓郁地域特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脉的演唱都应纳入,中国民族声乐的范畴。6笔者还认为:中国民族声乐是在中国语言(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表达中华民族的生活和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作品既包括传统的民歌、曲艺、说唱,也包括现代的改编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页.3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
7、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1).4王瑞江.大力发展民族声乐在2005年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发言J.中国音乐,2005(4).S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11页.6黄琦.对中国民族声乐界定的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2).和创作歌曲。这样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使民族声乐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和提高。(二)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没有独立的声乐形式,歌、舞、乐是三位一体的,歌唱的内容一般都与生产劳动和自然斗争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原始社会的歌曲曲调都很简
8、单,有的歌词只有短短几个字,但节奏却比较突出,这也证明了声乐产生与生产劳动之说。如上古黄帝时期的弹歌,歌词尽管只有短短八个字却生动反映了当时狩猎的场景。涂山氏盼望大禹归来而唱的候人歌歌词只有短短四字,却表现了涂山氏对大禹的思念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开始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学校。它是世界上最早有关音乐的专门机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尽管乐谱已经失传,只是简单的文字记载,但是这也证明了此时的民歌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性。战国后期出现了将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说唱音乐,这种表演形式是在说和唱的基础之上加上动作表演来叙述故事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9、,反映社会生活。儒家哲学家荀况的成相篇就是说唱音乐的最早的代表。“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先秦时期,出现空前的“文景之治”,这时的音乐也进入空前繁荣的景象。短暂秦朝统一,结束了中国奴隶制,将历史推入了封建社会。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声乐、民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当时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中集聚音乐家达IO(M)余人,专门从事民歌收集和歌曲创作,演奏和乐器制作。当时乐府中的李延年就是著名的作曲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乐府”时期就进入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7此时已经出现了“相和歌相和歌起初是没有伴奏的清唱,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一人唱,众人和,并且有乐器伴奏的复杂声乐形式。在相和
10、歌的基础上到汉魏时期出现了三段式的歌舞结构相和大曲。由此可见中国的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到此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汉朝当时出了叙事歌体,这可以说是声乐艺术上一个极大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音乐大融合的一个时期,汉朝的相和歌辗转南北,到此时演变成为清商乐。西域和佛教音乐开始大量传入中原地区,7陈君凡.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一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进J.美与时代,2007年7月.佛曲盛行一时。当时僧人宏亮的声音,婉转的曲调以及经久耐用的嗓音对后来的歌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时的声乐教学也有积极的启示。隋唐时期,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了极其辉煌的阶段。此时出
11、现的将声乐、器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的歌舞大曲,由多段结构构成,结构庞大、节奏复杂、速度多变,是隋唐音乐的最高形式。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此外,由于唐朝统治者对音乐的喜爱和提倡,成立了专门的声乐培训机构梨园,这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支配的作用,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许和子、张红红、刘采春、丽音等。他们为中国古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宋元时期是文人音乐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音乐文化出现了巨大的转折,社会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入民间,服务对象也由贵族阶层为主转向社会平民大众。社会主流音乐的性质也渐由文化统治工具向商品化方向转
12、变;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则由汉代以来的歌舞大曲,通过说唱换入戏曲。”8宋时期歌舞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戏曲和曲艺开始兴起,城镇音乐机构迅速发展,出现了风行一时的“勾栏瓦舍此时也出现了将歌唱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声乐形式宋杂剧,它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到了元朝,音乐出现了很大的转折,元杂剧开始盛行,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新的阶段。此外,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新的发展,出版了如燕南芝庵的唱论等关于演唱技巧的论著。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词曲结构和演唱表演上也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大量的唱腔如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等,行当分工也更为明确,尤其像京剧已出现了生、旦、净、
13、末、丑五个行当。除戏剧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以外,明清的歌曲极为丰富,特别是民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冯梦龙的桂枝儿、民歌搜集了歌词八百多首,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国情的变化,出现了大量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新民歌。新民歌是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并以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人的思想状态以及新的社会矛盾。20世纪初许多青年志士纷纷走出国门,到西方学习他们的作曲理论和演唱技巧。作曲家们运用中国的五声调式,借鉴西洋的作曲技法、和声理论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为民族声乐开创了一条8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4、7年第171页.新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革命斗争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涌现出许多的优秀革命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建国后,群众歌曲受到了重视和提倡,合唱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关于唱法上“土洋之争”,通过这次讨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文革”十年,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一切文化艺术都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语录”歌和革命样板戏大行其事,“高、快、响、硬”成为“文革”时期音乐的唯一审美标准。这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使民族声乐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的
15、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获得新生的音乐工作者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去,创作了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牡丹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一大批充满时代气息、突出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声乐作品,也涌现出一批个性鲜明、技巧高超、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歌唱家,如李谷一、阎维文、宋祖英、彭丽媛、蒋大为、关牧村、殷秀梅、德德玛等。二、情感体验在民族声乐歌唱中的作用(一)加强歌唱表现力表现力是指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所显示自身潜在能力特点的凸显和流露。歌唱的表现力就是指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歌唱能力自然流露并把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传递给听众的一
16、种能力。通俗的讲,歌唱表现力就是演唱者表达声乐作品的能力,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再创作的直接体现,也是演唱者审美心理、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以及审美心理的充分展示。那么,如何才能加强歌唱的表现力呢?笔者认为,一个歌唱者要培养良好的歌唱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方能实现。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演唱技巧。情感的表达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声音基础之上,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控制和调节也需要足够的舞台经验,所以,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就要将歌唱的技巧与表现力相结合,将演唱的技巧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情感融汇于心,才能将内心的真情实感充分的表露出来。其次,要有丰富的音乐知
17、识和文化修养。歌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要经历一个认识、理解和处理的过程,如果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特点都没有深入了解的话,是很难把握作品的精髓的。正如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所说:“如果对此一无所知,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所以,良好生动的表现力一定是建立深厚的文化修养之上,因为只有在广博的文化修养之上,才可能真正领会歌曲的内涵,真正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美感,从而引起和激发表演的热情和欲望,在演唱的过程中打动听众,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次,熟练、准确读谱,深入了解作
18、品内涵。法国著名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说过:“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音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歌唱活动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即演唱者通过乐谱、了解歌词的含义以及表情记号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乐谱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声的,但却蕴藏着作曲家个人的情感,所以,只有在准确、熟练的了解乐谱,才能充分发掘作品丰富的感情因素,熟练的掌握歌曲的风格,激发歌唱的热情,从而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最后,对作品的整体布局。一般来说,演唱一首歌需要对整部作品进行布局,不能整首歌单单使用一种声音,而应当根据内容的需要,对音色、旋律的起伏变化、歌曲的高潮及结尾、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面进行
19、整体的构思、设计,并选择最佳的方式来表现作品,力求使作品富有层次,声音生动感人。(一)准确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唱风格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因素以及民族性格等的差异,而形成了自己本地方、本民族独特的歌唱风格,如江南民歌音调婉转、音色清秀,陕北民歌则粗犷、高亢;东北的民歌活泼、泼辣,而西南民歌则有很强的节奏性和细腻柔和的音色。又如维吾尔族民歌的“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热烈活泼,鲜明的可舞性;蒙古族长调的悠长舒展、意境开阔的旋律、极富表现力的装饰音展现出蒙古人民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放声高歌的情景;藏族民歌自由的节奏以及高亢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 声乐 中的 情感 表现 方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5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