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docx
《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盛的后现代主义科学模式以系统论取代机械论,以建构论取代还原论,这对心理治疗元理论及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体现在治疗范式转向上的变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也同样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精神分析界内部涌现出许多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取向和流派,如关系取向、主体间性流派等。家庭治疗界,既存在着秉持精神分析传统的流派,如鲍恩理论、心理动力取向家庭治疗、情境治疗等流派,也有与精神分析传统截然不同的结构派、策略派、系统派等流派。20世纪70年代,随着结构派、策略派、系统派等模型作为主要流派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家庭治疗界一度出现与精神分析划清界限的局面,
2、认为家庭治疗作为一个年轻的领域需要更多“独立”的发展,最好不要受其他流派的影响。相应地,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和代际模型等最初带有整合思想的模型的影响力便逐渐式微。进入80年代后,随着家庭治疗的发展日渐成熟,许多家庭治疗师开始重新考虑个体过程的重要性,重新将“自我”的概念引入到“系统”概念中,并进一步发展出叙事疗法、合作对话疗法等更具后现代理念的流派。在后现代范式的转向上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有诸多彼此呼应之处,这为双方在半个世纪之后回归对话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也为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取向在当代的进一步理论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我国,家庭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三大主要治疗流派在三十年间得到蓬勃发
3、展,但不同心理治疗流派之间依然界限分明,缺少对话沟通。在心理治疗整合方面,我国心理从业者多以技术折衷的应用为主,缺乏基于理论的跨流派整合。心理治疗整合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CNKl上以“心理治疗整合”为关键字进行检索,仅有79篇相关文献,其中期刊文献47篇,国际会议12篇。从1989年首篇介绍西方心理治疗整合运动的文献起,前20年的文献以综述类为主,引入了心理治疗整合的概念;2011-2021年间的文献则以临床实证类居多,侧重整合式心理治疗对于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整体而言,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仍处于考察“疗效”的阶段,并呈现出在多元文化方面的整合视角,但在理论比较和整合上有待深入。在精神
4、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研究方面,文献检索发现,关键词共同包含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文献只有2篇,并且这两篇文献本身并未涉及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理论整合,而是分别从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角度出发对某一现象的探讨。鉴于此,本文着重梳理了国外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整合方面的理论发展,为推进我国心理治疗整合提供思路和启发。1当代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在后现代视域下回归对话随着心理治疗整合的发展,治疗师们开始对整合的可行性和深入性问题提出了质疑和反思。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师也开始放下理论上的成见,鼓励围绕临床实践的学术对话与合作。1980年代末,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家庭治疗界出现了精神分析的复兴潮流。以FlaSkaS8为代
5、表的一批治疗师努力促进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对话,主张在系统家庭治疗中借鉴和吸纳精神分析中诸如潜意识、反移情、投射性认同、依恋理论、情绪容器等核心概念。事实上,潜意识概念在家庭治疗理论中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作为家庭治疗理论的前提假设出现在不同的概念中,如家庭神话、家庭秘密、家庭遗产等。FlaSkaS同时也列举了影响系统家庭治疗师回归精神分析观点的因素,如社会建构论对其他的认识方式的包容、系统工作中重新强调情绪体验和治疗关系之间的关联、当代精神分析对关系的强调越来越突出。系统家庭治疗与精神分析观点再次联合的趋势体现在家庭治疗界出现精神分析视角的复兴,而在精神分析界也出现叙事一系统视
6、角的转向。20世纪末21世纪初再度出现倡导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重归于好”的呼声。与此同时,有学者对现代系统理论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之间是否真的如此不同提出疑问。如,系统家庭治疗师强调治疗师要保持好奇心,这与精神分析强调在精神分析中要不带私念和欲望地与患者相遇如出一辙。再有,米兰小组强调治疗师的中立态度对于理解系统的必要性,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悬浮注意”观点类似。事实上,鉴于当前心理治疗领域出现的关系范式和叙事范式,要在当代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是不切实际的。近几十年间,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取长补短、彼此借鉴,在理论整合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整合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理论模型家庭治疗的整
7、合开始于家庭治疗内部不同模型的整合,之后扩展到跨领域的整合,尤其是个体治疗与家庭治疗的整合。在与精神分析的整合方面,家庭治疗早期的心理动力模型和代际模型就综合了精神分析的传统与家庭治疗的优势,同时处理人格内部组织、家庭动力、社会系统3个层面。从第一代心理动力客体关系模型,到第二代客体关系与系统理论,再到当今的依恋理论与关系家庭治疗模型,乃至以“整合性问题中心治疗”为代表的跨流派多维度模型,无论在理论融合的深度上,还是临床应用的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 客体关系与系统理论的整合客体关系理论,作为从单人心理学向双人心理学范式过渡的重要理论流派,不仅成为精神分析界用于理解婴儿早期发展的一般理
8、论框架,而且也是家庭治疗与精神分析之间重要的理论桥接点。在第一代家庭治疗心理动力模型、代际模型中都能看到客体关系理论的痕迹。尤其突出的是以Scharff夫妇为代表的客观关系家庭治疗,是一种基于客体关系理论将精神分析、系统理论、发展心理学进行整合的治疗取向。该取向关注潜意识、移情-反移情,把投射性认同概念应用于伴侣和家庭系统中。可以说,SCharff的理论模型是客体关系理论在家庭治疗框架中的应用,其治疗范式仍以精神分析为主导,以系统治疗为辅。2.1.1 Slipp对客体关系与家庭治疗的整合在Scharff的基础上,第二代客体关系取向家庭治疗师Slipp试图将个体内在心理、个体间人际以及家庭作为整
9、体功能三者进行整合。他认为,尤其针对在家庭边界与分离个体化方面有问题的家庭动力方面,客体关系理论可以为理解家庭动力提供一个有效的框架。在具体操作上,SIiPP将分裂、投射性认同、否认、理想化等来自客体关系理论的防御扩展到家庭动力中,根据不同形式的防御区分了不同的家庭类型。对比第一代客体关系取向模型全盘应用客体关系的治疗框架,Slipp的整合模型更好地融合了客体关系与家庭治疗的理论观念。如果说客体关系理论开启了自体与被投射或内射的客体之间的主观联结,那么Slipp用一般系统理论的框架扩展了对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根据一般系统理论,外在现实被看作是通过正反馈而被内化的可区分的组织以促进
10、个体的适应。通常情况下,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通过正向反馈而趋于接近;如果家庭内的外在现实与幼儿的内在幻想之间是平行关系,就出现发展的固着,无法区分幻想与外在现实;在发展固着之后,幼儿通过投射性认同来塑造外在现实,如果塑造成功,那么外在现实又被作为负向反馈环路而被内化,从而维持了发展固着。例如,如果家庭害怕攻击,把攻击看成是破坏性的,那么儿童全能幻想中攻击的破坏性就被强化了。可见,负反馈环路维持了儿童内在的客体世界,而儿童的参与也维持了现有的家庭互动。正是在这个层面上,SIiPP认为内在心理与外在家庭动力具有同构性。2.1.2 Schwartz的内在家庭系统(IFS)模型在内在心理与外在家庭动力具
11、有同构性的基础上,家庭治疗师Schwartz结合临床实践的个案经验,提出了一种整合个体内在与外在系统的理论模型,即IFS治疗。如果说以Scharff为代表的客体关系模型将客体关系理论应用于家庭情境中,那么SChWartZ的IFS模型则是系统理论在个体心理内部的应用。通过把个体内在心理过程看作一个系统,IFS模型将系统思维和心理多元化两个范式进行新的综合,使治疗师可以用相同的系统概念和方法连接内在心理、家庭、社会、文化等不同人类系统。IFS将家庭治疗结构派、策略派、叙事和鲍恩流派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人格的内在世界,整合了不同家庭治疗流派的理念和技术,如结构派的设立边界技术、策略派的理解互动序列技术
12、、鲍恩派关于自我分化和代际传递的概念以及萨提亚对人格不同部分关注。IFS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心灵可以被细分为不确定的次人格或部分,这是心灵的特质之一。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自我,这个自我可以并且应该领导个人的内在系统。每个部分自我具有的意图都是积极的,并不存在“坏的”部分,治疗的目的不是消除部分自我,而是帮助它们找到非极端的角色。随着心理发展,部分自我不断成长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因此,系统理论可以应用于心理内在系统。当内在系统被重新组织,就会促进部分自我的快速改变。内在心理系统的改变将影响外部人际系统的更改,反之亦然,这意味着应该同时对内在和外在系统进行评估。由于这些内在的部分自我作为一个系
13、统发挥功能,因此治疗师可以采用对待家庭成员一样的原则来对待个体自我的不同部分。IFS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那些阻碍自我领导力的内在和外在的限制J;在不同部分自我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和谐的关系,促进部分自我之间的理解与合作,重新建立部分自我对核心自我的信任。在治疗理念上,IFS模型具有人本主义的特质,相信个体具有朝向自我健康福祉的智慧和内在动力。个体心理系统不仅仅具有机械系统类似的反馈环路,而且还具有机械系统不具备的创造力和对亲密的渴望。换言之,每个人的核心自我都具有平衡、和谐、领导、发展的潜力以及自我保护的意图。IFS模型与其他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不仅关注个体不同的内在部分,而且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分析 家庭治疗 整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5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