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促进纤维素酶解规律研究.docx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促进纤维素酶解规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促进纤维素酶解规律研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促进纤维素酶解规律研究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如何更好的破坏木质纤维素外面致密的网状结构,降低纤维素结晶的结晶度,提高纤维素的酶解率。前期大量研究致力于NaOH结合臭氧预处理后秸秆纤维素酶解效果,发现秸秆于2%Na0H溶液中在80C下处理2h结合初始Ph9下臭氧浓度78mgmL处理25min后纤维素酶解率最高。本文在最优预处理条件基础上设置处理时间梯度,分析达到最优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去除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纤维素酶解转化率;采用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建立预处理对纤维素酶解影响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现为在NaOH处理120min和臭氧处理25min的过程中,随
2、着木质素含量的下降和纤维素含量的上升,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呈上升趋势,NaOH处理12Omin时木质素去除率最高为86.66%,纤维素含量最高为65.63%,此时的纤维酶解效果最好,酶解转化率达90.11%。最优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解动力学研究表明,根据所测数据推导的模型可以成功应用于预处理促进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设计预测中,均方根误差百分比为0.351%。关键词:臭氧;协同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素AbstractThepurposeofthisexperimentistoexplorehowtobetterdestroythedensenetworkstructureoflign
3、ocellulose,reducethecrystallinityofcellulosecrystals,andincreasetheenzymatichydrolysisrateofcellulose.AlargenumberofpreviousstudiesfocusedonthecelluloseenzymatichydrolysiseffectofNaOHcombinedwithozonepretreatment.Itwasfoundthatthestrawwastreatedin2%NaOHsolutionat80for2hoursandtheinitialPh9ozoneconce
4、ntrationat78mg/mLfor25minutesaftercellulasedigestion.Thehighestrate.Inthispaper,theprocessingtimegradientissetonthebasisoftheoptimalpretreatmentconditions,andtheligninremovalrate,thecelluloseandhemicellulosecontentchanges,andtheenzymatichydrolysisconversionrateofthecelluloseduringtheoptimalpretreatm
5、entprocessareanalyzed;theneuralnetworkbackpropagationalgorithmisadopted.Akineticmathematicalmodelfortheeffectofpretreatmentontheenzymatichydrolysisofcellulosewasestablishe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edthatduringtheNaOHtreatmentfor120minandtheozonetreatmentfor25min,withthedecreaseoflignincontentandth
6、eincreaseofcellulosecontent,theenzymatichydrolysisconversionrateofcelluloseshowedanupwardtrend,andtheligninremovalratewasthehighestat120minafterNaOHtreatment.86.66%,thehighestcellulosecontentwas65.63%.Atthistime,thebestenzymolysisefficiencywasachieved,andtheenzymolysisconversionratewas90.11%.Cellula
7、sedigestionkineticsofoptimalalkali-bondedozonepretreatmentofcornstovershowedthatthemodelderivedfromthemeasureddatacanbesuccessfullyappliedtothedesignpredictionofpretreatmentforpromotingtheenzymatichydrolysisrateofcellulose,andtherootmeansquareerrorpercentageis0.351%.Keywords:Ozone;Combinedpretreatme
8、nt;Enzymatichydrolysisofcellulose;Lignocellulose目录1引言11.1 木质纤维素三种主要成分的定义11.1.1 纤维素11.1.2 半纤维素21.1.3 木质素21.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31.2.1 物理法预处理31.2.2 化学法预处理41.2.3 生物法预处理51.2.4 混合法预处理51.3 臭氧处理木质纤维素技术研究进展61.4 目的及意义62.材料与方法62.1 材料62.2 实验方法72.2.1 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测定72.2.2 HPLC法测定单糖及预处理降解副产物82.2.3 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计算:92.
9、2.4 预处理方法92.2.5 酶解方法102.2.6 预处理产物测定103结果与讨论103.1 预处理玉米秸秆质量损失率分析103.2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NaOH处理玉米秸秆质量损失率分析103.3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臭氧处理玉米秸秆质量损失率分析113.4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条件对秸秆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影响113.4.1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NaOH处理条件对秸秆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影响.123.4.2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臭氧处理条件对秸秆纤维素酶解转化率的影响123.5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33.5.1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NaOH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
10、33.5.2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臭氧处理条件对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43.6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条件对秸秆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53.6.1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NaOH处理条件对秸秆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53.6.2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臭氧处理条件对秸秆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153.7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条件对秸秆脱木质素率的影响163.7.1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NaOH处理条件对秸秆脱木质素率的影响163.7.2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中臭氧处理条件对秸秆脱木质木质素率的影响173.8 碱结合臭氧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动力学研究183.8.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93.8.2 非线性拟合图203.8.3 模型的应用
11、204.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言1.1 木质纤维素三种主要成分的定义木质纤维素是天然可再生木材经过化学处理、机械法加工得到的有机絮状纤维物质,无毒、无味、无污染、无放射性。木质纤维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等各类生物方式转化而来,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广、品种多,其来源主要包括树木、农作物稻杆、植被、草类等。木质纤维素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复合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其中大部分纤维素以结晶态纤丝的形式存在,被包裹于半纤维素、木质素通过共价键连接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中。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木质纤维生物质对相关的降解酶类具有较强的抗性,导致其酶水解效率低下,限制木
12、质纤维素资源的利用。1.1.1 纤维素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D-葡萄糖单元p-1,4-糖苜键结合而成的链状高聚体,其分子由碳(44.44%)、氢(6.17%)、氧(49.39%)三种元素构成,化学结构实验分子式为(C6Ho5)n,其中n为纤维素聚合度。在纤维素分子中,纤维素的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位含仲醇羟基,C6含伯醇羟基,除游离羟基外,这些羟基形成了纤维素分子内或者分子间氢键,在碱性溶液中,大量低分子量纤维素会发生润胀及溶解网。部分纤维素分子链规则平行排列且定向良好,表现出晶体特性,即形成了纤维素结晶区;而部分纤维素分子链无序排列,形成了纤维素无定形区(图1)。结晶区之间的连
13、接部分为无定形区,两者无明显的界限,彼此间的过渡是渐变的。即纤维素是同质多晶的大分子化合物,是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交错联结构成的二相体系。现已知的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有纤维素1(天然纤维素)、纤维素11(水化纤维素)、纤维素III、纤维素IV以及纤维素V五种。纤维素I的结晶结构存在三斜晶系Ia(triclinic)和单斜晶系I(monoclinic)两种变体,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菌及藻类中,后者主要存在于木材及高等植物中。纤维素通过水解可得到葡萄糖和低聚物,这些葡萄糖和低聚物可作为食品和饲料,也可作为原料进一步生产乙醇等其他物质网。纤维素也是一种相对吸湿材料,但不溶于水,由于纤维素链的亲水特性一般在水中只
14、是发生润胀,目前,常用的溶解纤维的体系主要有磷酸、氧氧化钠/尿素等。图1纤维素结构1.1.2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植物纤维原料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多糖,与纤维素不同,半纤维素是无定形的带有支链的不均一聚糖,由多种单糖和糖醛酸组成。组成半纤维素的单糖有D-木糖、D-甘露糖、D-半乳糖、D-葡萄糖、L-岩藻糖、L-鼠李糖和L-阿拉伯糖;糖醛酸有D-半乳糖醛酸、4-0-甲基-D-葡萄糖醛酸及D-葡萄糖醛酸。通常,半纤维素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葡萄糖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木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4-0-甲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葡聚糖及木糖葡聚糖。通常,依据植物纤维原料的种类、地理位置、取材部位、处
15、理方法的不同,半纤维素结构各不相同。针叶木中半纤维素主要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和阿拉伯糖半乳聚糖,阔叶木中半纤维素主要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和葡萄糖甘露聚糖,禾本科植物中半纤维素主要为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通常,碳水化合物(主要为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交联形成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在禾本科原料中,半纤维素还与木质素通过半纤维素-酯键-阿魏酸-酸键-木质素的形式相连接,而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附着在纤维素表面,因此也将半纤维素比作填充在纤维细胞壁间的“粘合剂”。与纤维素相比,半纤维素易于被水解成单糖。在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中,半纤维素是对热化学最为敏感的组分口纥1.1.3 木质素木质素是植物
16、纤维原料中第三大高分子聚合物,它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赋予纤维原料刚性、防渗、抗微生物攻击及氧化应激等性能UL木质素的基本单体愈创木基苯丙烷(G)、紫丁香基苯丙烷(三)及对羟基苯丙烷(三)组成了其基本结构单元。每种木质素结构单元含量的差异及结构单元间形成的连接键的多样性,使得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木质素结构也表现出不均一性。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木质素的含量及组成也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针叶木主要由G型单元组成,木质素含量为25-35%;阔叶木由G型和S型单元组成,木质素含量为20-25%;而禾本科植物木质素由G型、S型和H型三种单元组成,木质素含量为15-25%,21o木质素结构单元间的联接方式主要为碳
17、碳键和酸键,其中,酸键联接是最主要的联接方式,大约占60%-70%,主要有二芳基酸键、二烷基醛键及烷基芳基酸键口比碳碳键的联接方式有-5-l5-5,及p,等。此外,木质素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基,如甲氧基、羟基和陵基等。其中,甲氧基是木质素最有特征的功能基,一般比较稳定;羟基是木质素重要功能基之一,对木质素的化学性质影响较大。羟基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苯环上的酚羟基,另一种是侧链上的脂肪族羟基。1.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由于不同植被的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不同,降解时采用的预处理条件也不同,例如:生物质复杂的空间结构,意味着要高效充分地利用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必须先进行预处理,打
18、散其紧密结构。即利用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解除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封闭、瓦解纤维素的晶体结构、消减纤维素与木质素间的强结合键”41,提高酶的可及性,提升转化效率(图2)。目前,纤维素预处理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图2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结构的影响1.2.1 物理法预处理物理预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机械力作用等处理木质纤维素,使其纤维素微粉碎化。物理预处理方法可以增加酶与底物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1)粉碎预处理秸秆等生物质通过粉碎可减小粒径大小,进而增加原料的比表面积,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以此来促进后续的酶解或其他的处理进程。有研究表明,球磨预处理稻草和甘蔗秸秆60
19、min后,它们的纤维素酶解率分别提高到89.4%和63.6%。然而,通过球磨获得小粒径纤维原料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大约要消耗掉整个工艺能耗的l3o因此,粉碎预处理往往不被单独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而是与其他预处理方法结合起来。(2)蒸汽爆破预处理蒸汽爆破也称为自水解过程,是在一定压力下,过饱和蒸汽充分浸润到秸秆的纤维组织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减压,蒸汽快速释放,使秸秆发生爆破,严重破坏木质纤维结构,从而达到促进秸秆降解和转化的目的。这个过程常见的温度为16027(C,压力为25MPa,无化学试剂的添加,处理时间是几秒到几分钟“明但蒸汽爆破可能会促进纤维素非结晶区结晶,这
20、会降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酶解效率。(3)高温水热预处理水热预处理又称为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是一种与蒸汽爆破很相似的方法,处理温度为14022(C,当温度升高时压力将水保持在液态,该方法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适合草本植物、木本植物。郭晓亚126)等人的研究表明,高温水热处理玉米芯时,当温度超过160,纤维素无定型区域的链结构开始断裂,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到180。(2,纤维素聚合度(DP)急剧下降,同时木质素去除率达到31.6%,结果还表明:水热预处理能够破坏纤维素糖昔键,使纤维素I转化为纤维素II。如果为了增加纤维素的接触比表面积和降解能力,则需要较高的处理温度,因此水热预处理有时能耗较大。(4)辐
21、射预处理辐射预处理是利用微波、超声波、Y射线或高速离子等高能射线对生物质原料进行一定时间处理的预处理方式,这会引发原料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增加纤维素的反应活性。JaCkoWiak等口对麦秸和柳枝稷的微波预处理表明:微波预处理的产气效果会因生物质原料不同而有所不同。辐射预处理污染小、工艺时间短,但成本相对昂贵,这限制了其在工业化中的应用。1.2.2 化学法预处理(1)酸法预处理在有机酸或无机酸等的作用下,纤维素与半纤维素之间的糖苜键会发生断裂,产生低聚糖或单糖,从更易于后续的微生物发酵或酶解。根据酸浓度的大小,酸处理分为低温浓酸处理和高温稀酸处理。浓酸处理效果好,但腐蚀性强、危险性大。稀
22、酸处理反应速度快,且酸液不需回收,适合连续生产,但木质素多数不溶于酸,故稀酸处理对木质素作用较弱。MOnlaU等在170。C对向日葵进行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处理,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甲烷产气量从195mLg增长到了289mLg1,91o(2)碱预处理碱预处理是利用碱性物质,如NaOH、Ca(OH)2H2O2或氨水等处理木质纤维生物质,断裂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交链,对连接半纤维素和其它组分的分子间酯键起到皂化作用,胀润木质纤维材料,有效地去除木质素,2,增加纤维原料的多孔性和内部的比表面积,使酶可以更有效地接触和降解纤维原料,同时一定程度上破坏木质素的结构,增强多聚糖的反应性,进而提高纤维素转
23、化率。(3)氧化预处理湿氧化法倒是通过加热、高压、碱性环境、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处理纤维原料,降解木素和半纤维素,膨化纤维素,有利于提高水解效率或增加生物质液化适应性的预处理技术。如臭氧预处理、Fenton预处理囚】。房桂干对杨木废弃物进行湿氧化预处理,发现处理后分离液中木糖含量较高,并含有单糖降解产物如乙酸、甲酸和糠醛等,同时显示:湿氧化能较大幅度地降解或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改变原料的结晶结构,增加可酶解性,提高物料纤维素转化率。但湿氧化预处理过程中的高温高压会导致较高的投资和成本。1.2.3 生物法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是生物质厌氧发酵中常见的预处理方式,利用白腐真菌、褐腐菌、软腐菌等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合 臭氧 预处理 玉米 秸秆 促进 纤维素酶 规律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5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