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2023).docx
《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202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谣妄管理专家共识(2023)1引言疼痛、躁动、澹妄的评估与处理是急诊患者综合救治的重要内容,其中被称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川的疼痛在急诊非常普遍2,有报道高达60%-90%的急诊患者存在疼痛3-5,超过一半的急诊患者以疼痛为主诉4。焦虑、疾病引发的躁动会带来不适,急诊介入检查和操作还会造成医源性疼痛6,然而不恰当的评估和镇痛镇静可能导致治疗不足或延迟7-10。此外,疼痛、躁动和不恰当的镇痛镇静都可能诱发澹妄,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约8%-10%的急诊老年患者发生澹妄11,12,而澹妄在急诊经常被忽视,急诊医护发现澹妄的敏感度仅为35%13-15澹妄也会导致患
2、者住院时间延长,出院后生活能力下降、认知能力加速下降、抑郁,并增加病死率15-17。因此,合理的镇痛、镇静和澹妄处理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由于急诊患者病情的多样性,现有的镇痛、镇静、澹妄指南或共识并不一定适用。目前,国内外也没有综合性的急诊疼痛、躁动、澹妄评估与处理的指南或共识15,18-20,国内急诊医护人员对镇痛、镇静和澹妄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21,镇痛、镇静和澹妄的实施与处理也不理想22。因此,本共识针对急诊成人患者在院前急救、急诊诊室、抢救室、留观室、急诊病房、院内转运/检查、院际转诊中等环境下(除外ICU),可能遇到的疼痛、躁动、澹妄评估与处理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急诊医
3、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与指导。2方法学来自全国的急诊医学、麻醉学、药学、精神医学、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工作组,参与本共识的制定和撰写。工作组分为:(1)共识指导组,负责整体设计、组织专家、计划监督等;(2)共识专家组,确定临床问题,确定文献纳入人群、干预措施、对照和结局,并为初稿的撰写提供意见等;(3)方法学组,负责方法学质控、文献检索、证据整理、质量评价等;(4)执笔者,进行共识文章的撰写;(5)共识秘书组,负责专家联络、整体执行等。工作组所有专家共同拟定共识计划书,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调研,基于疼痛、躁动、澹妄的临床实践和急诊规范诊疗,经过多次会议的方式确定了明确需
4、要解答的17个关键问题。共识通过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guidelineRegistrationforTransparency,PREPARE)进行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3CN627o方法学组联合共识秘书组共同制定文献检索策略,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镇静、镇痛、澹妄、急诊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nalgesia、sedation、delirium、emergency等。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外数据库,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选择MedlinexEmbase和Cochranelibrary,检索
5、时间截止2022年06月30日。检索完成后方法学组进行文献筛查和文献阅读,纳入急诊镇痛、镇静、澹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汇总。根据美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centreforevidence-basedmedicine)的证据分级水平及推荐依据对共识意见进行分级23:1级,来自多个随机试验或Meta分析的数据;2级,来自单个随机试验或大样本非随机研究的数据;3级,来自回顾性研究、个案研究的数据;4级,专家意见(包括描述性综述)。采用共识会议法24,基于文献获得的国内外镇痛、镇静、澹妄临床诊治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组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我国国情,通过线上会议、现场讨论、投票
6、等方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得出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推荐意见。按照专家推荐的程度划分为强烈推荐、中等强度推荐、弱推荐三个维度,最终达成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澹妄管理专家共识。3共识推荐3.1 疼痛与镇痛问题1:急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哪些?推荐意见1:能言语表达且无认知障碍的急诊成人患者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ratingscale,NRS);无法言语或有认知障碍的成人清醒患者建议采用FLACC(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FLACC)量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建议采用疼痛量表(behavioralpainscale,BPS(2级,强烈推荐)推荐理由:
7、在选择疼痛评估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条件,包括认知、情感、语言和文化背景等等25。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数字评分法(NRS,附表1),FLACC量表(附表2),BPS量表(附表31对于无认知障碍的成人患者采用NRS,该量表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要求患者根据0今无疼痛法IJIO分(可想象的最严重疼痛以寸疼痛强度进行评分26-28。轻度疼痛的评分为1-3分,中度疼痛评分为4-6分,重度疼痛评分7分29oNRS相较于其他量表更容易让患者理解,并且评估快速有效,不需要患者提供其他复杂的信息26,但是语言以及文化背景可能会对评估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无法言语表达或有认知障碍的成人,FLACC量表评估可
8、能更有效30,31。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BPS是最有效和可靠的疼痛评估方法32,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会受到面部表情、肢体运动、肌张力、机械通气及外部声音等因素的影响33,34。除了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之外,还可以根据交感神经兴奋的体征(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等)协助疼痛的评估。问题2:哪些急诊患者需要镇痛?推荐意见2:疼痛在急诊患者中很常见,当患者存在疼痛时,应结合主诉和疼痛评分结果,给予恰当的镇痛治疗。(3级,强烈推荐)推荐理由:疼痛在急诊患者中非常普遍,约60%-90%的患者存在疼痛3-5o根据疼痛原因不同,可分为外伤痛、癌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操作性疼痛等。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可分
9、为头颈痛、胸背痛、腹痛、腰痛、四肢关节痛等。传统观点认为:在疼痛原因未明确之前使用镇痛剂,可能会掩盖病情、改变体征,影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准确判断,甚至可能导致误诊、误治。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早期、正确地使用阿片类镇痛剂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感受,且不会对诊断的准确性产生影响35,美国医师协会建议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即开始实施镇痛36。因此,在接诊不同原因导致疼痛的患者时,应该进行快速准确的初步评估及诊断,以便及时进行适当的疼痛管理。当NRS1FLACC1或BPS4时提示患者存在疼痛,应结合患者本人主诉和镇痛需求,给予合理的镇痛。此外,不同疾病的镇痛方式也存在
10、一定差异,对于结石等疼痛剧烈且诊断较为确切、无生命危险或者病情可能会急剧变化的疾病,应当早期镇痛后再完善辅助检查;对于急腹症患者,在初步问诊和查体后进行适当止痛是合理的37。任何患者的疼痛处理都应遵循病情评估-镇痛-再评估的原则。问题3:急诊患者如何实施镇痛?推荐意见3.1:对于需要镇痛的急诊患者,建议在处理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非药物和/或药物镇痛。(4级,中等强度推荐)推荐理由:急诊患者的疼痛通常与原发疾病相关,因此在诊治原发疾病的同时,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给予适当的镇痛,并考虑个体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合理选择非药物和/或药物措施19。(1)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诱导放松、冷热疗
11、法和情感支持等,以及骨折的外固定、牵引、支撑等。(2)药物治疗:非笛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z包括布洛芬、塞来昔布、口引珠美辛、氟比诺酚酯、帕瑞昔布钠等;阿片类:如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氢吗啡酮、纳布啡、喷他佐辛、地佐辛、布托啡诺、可待因、曲马多等;其他类别,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氯胺酮、艾司氯胺酮等;局部麻醉药类,包括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外用止痛制剂,包括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气雾剂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应用中医镇痛38,39。推荐意见3.2:对于轻度疼痛(NRS/FLACC1-3分、B
12、PS4-6分),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非苗体类抗炎药;对于中度疼痛(NRS/FLACC4-6分、BPS7-9分),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如疼痛无缓解,可以联用非笛体类、口服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NRS/FLACC7-10分;BPSIO-12分),首选静脉使用短效阿片类,或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2级,中等强度推荐)推荐理由对于疼痛的药物治疗,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方法40和欧洲疼痛指南口9疼痛的程度,按照轻、中、重进行疼痛分级并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对于轻度疼痛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软组织疼痛在受伤后24h内可采用休息、冷敷、抬高等物理措施止痛41。非药物治疗
13、还包括光照疗法、超声波疗法、体外冲击波治疗,以及中医疗法如推拿、针灸等42。非药物治疗的镇痛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给予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所有类型患者的止痛,已显示出与NSAIDs相当的镇痛作用,并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对后者的需求43-45。NSAlDS常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疼痛,特别是有炎症反应的疼痛46,但这类药物有导致胃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老年和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应短时间、低剂量使用47。此外,NSAIDs具有公认的天花板效应,超出最大效应后无法再增强镇痛作用48。对于中度疼痛,仍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如效果欠佳可考虑联用NSAIDS或口服阿片类。
14、吸入镇痛已在不少国家的急救领域应用,是控制急诊患者焦虑和疼痛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49。中度疼痛患者,可考虑吸入笑气(N2O)作为镇痛过程中的快速过渡措施,但国内急诊多无笑气设置。吸入后只需3040s即可产生镇痛作用,显著镇痛持续15-2Omin(NRS3)50,51。重度疼痛首选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应考虑多模式镇痛52,可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NSAlDS。多模式镇痛策略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改善镇痛效果和患者预后。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与阿片类药物一起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小剂量氯胺酮可作为阿片类药物的辅助药物,用于急诊疼痛的管理53。阿片类药物的选择和给药
15、途径取决于疼痛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病情和基础情况40。阿片类药物有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镇静、呼吸抑制、瘙痒和类过敏反应以及成瘾性。因此,尽可能选择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以免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对于呼吸功能不全、急性精神状态不稳定或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并发症的患者,以及由于成瘾而寻求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54,55。推荐意见3.3:对于局部的创伤性疼痛或清创缝合、穿刺等操作时的镇痛,建议进行充分的局部麻醉(2级,强烈推荐X推荐意见3.4:对于上下肢骨折、关节脱位或关节脱位的复位等,建议适当采用
16、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Qlnerveblockade,PNB)、骼筋膜间隙阻滞(fasciailiacacompartmentblock,FlCB)等方式镇痛(3级,中等强度推荐I推荐理由:局部麻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给药后起效快、无耐药性可重复使用,相对安全。对于局部的疼痛或操作时的疼痛推荐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骨折的疼痛较剧烈,对阿片类药物使用过度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从而导致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可采用替代的疼痛控制策略,如外周神经阻滞(PNB)、骼筋膜间隙阻滞(FlCB),有可能减少医疗成本和阿片类相关并发症56。研究发现,在老年骸部骨折的病例中,与传统的疼
17、痛治疗策略相比,FICB已被证明在减少疼痛和谣妄方面都有效57,58。注意事项:对于不同病因、不同疾病、不同患者群体进行镇痛时,需要根据患者疾病或器官功能状态选择阵痛药物及剂量:(1)急腹症:需要区分腹痛是否为痉挛性疼痛即绞痛,通常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的疼痛多为绞痛。绞痛常见病因包括肠梗阻、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胆结石等,可给予解痉药59。(2)头痛:注意鉴别需要紧急处理的颅内高压、脑血管意外等器质性病变。成人急性原发性头痛,应优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此时阿片类药物效果有限60。对于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不推荐使用巴比妥类药物61。(3)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会影响大部分镇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而镇
18、痛药物的使用也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62z63o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制定合适的镇痛方案,定期监测肝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镇痛药物选择详见附表6。(4)肾功能不全:镇痛药物多由肾脏排出,部分具有肾毒性,创伤、感染、脓毒症等多种疾病均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定期监测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镇痛药物选择详见附表7(5)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退,重要器官功能的储备下降,影响药物代谢和药效62,64,不良反应增多65,66。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优先选择外用镇痛药物67,使用口服或静脉镇痛药物时需要调整剂量。老年患者常用镇痛药物的代谢特点和推
19、荐详见附表8o(6)哺乳期妇女:吗啡在乳汁中分泌极少,口服不会对2个月以上婴儿造成不利的影响;芬太尼半衰期短,在母乳中浓度极低甚至检测不到,在哺乳期用药安全;哌替贷的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咤可引起婴儿惊厥;可待因进入乳汁较少,但新生儿对此药比较敏感,可造成新生儿呼吸暂停,美国儿科学会(AAP)将其归类为哺乳期可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在乳汁中分泌极少,在乳儿尿液中未发现原形药物或代谢产物,故哺乳期安全可用。(7)妊娠妇女: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相对最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他非宙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基本禁用;孕早期和孕中期可以酌情使用布洛芬和塞来昔布;孕中晚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复方制剂(如酚麻
20、美敏片)68问题4:急诊患者的镇痛目标?推荐意见4.1:急诊患者镇痛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原发疾病的积极处理、合理的疼痛评估和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3级,强烈推荐)推荐意见4.2:对于急诊患者镇痛的具体疼痛评分目标值,没有明确的分值推荐。推荐理由:对患者进行合理镇痛是急诊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有效地缓解原发疾病引起的疼痛本身就是治疗目标之一,对疼痛缺乏合适的管理会对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包括发展为慢性疼痛、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和增加再住院率等7。有效镇痛的目标包括:(1)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急
21、诊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谴妄,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如挣扎)以避免干扰治疗。(4X等低患者的代谢率、减少氧耗减轻各器官的负担69。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为原发疾病的处理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最终达到降低病死率、住院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口8o虽然大多数疼痛可以缓解,但某些疾病如癌症、外伤骨折等无法完全缓解,而且疼痛的主观因素个体差异大,患者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无法确认每位患者镇痛的具体疼痛评分目标值。问题5:急诊患者镇痛治疗期间如何监测?推荐意见5.1:建议对实施药物镇痛治疗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评估和监测,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并建议医护共同关注和参与。(3级
22、,强烈推荐)推荐意见5.2:建议初次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进行疼痛复评,之后每隔2h进行评估,病情有变化时随时评估。(4级,中等强度推荐)推荐理由:应用镇痛药物后需要常规评估和监测,阿片类药物可能引发嗜睡和呼吸抑制,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下列指标:(1)意识状态:包括患者反应或其他形式的双向交流;(2)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评估患者的通气和氧合;(3)循环功能:包括血压、心率、心电监测。脉搏血氧仪可以有效监测使用镇痛药物患者的脉氧饱和度70。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减少低氧血症事件(即氧饱和度低于95%)的发生率71,72。观察性研究也表
23、明,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镇痛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室性早搏和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73。注意事项:急诊患者常常在急诊区域停留的时间较短,最终的去向包括住院、离院等。因此,为保证疼痛治疗的连贯性和安全性,对于住院患者需要继续执行标准的疼痛和镇痛评估;对于病情好转且符合离院标准、但仍存在疼痛且需要镇痛的患者,建议离院前进行镇痛的全面评估,包括镇痛效果、出院带药等,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需要及时复诊的情况。问题6:急诊镇痛有哪些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推荐意见6.1: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功能损伤,每日摄入量不超过4g,长期服用的患者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g。非宙体类抗炎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对于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急诊 成人 镇痛 镇静 谵妄 管理 专家 共识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1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