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docx
《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烧伤等意外创伤事件呈快速增长趋势,由此引起的慢性创伤后疼痛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创伤后出现的慢性疼痛多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创伤后疼痛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依据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整理了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多种治疗方案,旨在为慢性创伤后疼痛的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慢性创伤后疼痛慢性创伤后疼痛(CPTP)是组织损伤(包括烧伤在内的任何创伤)后发展或加重的慢性疼痛。疼痛既可局限于损伤区域,亦可投射到位于该区域的神经支配区;深部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后相应皮肤
2、区域可出现牵涉痛。任何创伤后都可能出现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临床上对CPTP认识不足,临床诊疗亟待规范。基于最新国际疾病分类-11将CPTP分为6类:慢性烧伤后疼痛(CPABI),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慢性脊髓损伤后疼痛、慢性脑损伤后疼痛、慢性挥鞭伤后疼痛和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后疼痛(CPAMSI)o慢性创伤后疼痛的分类诊断慢性烧伤后疼痛临床表现:烧伤后疼痛具有强度剧烈、种类多、周期长等特点。知烧伤创面、供皮区、植皮区等区域的疼痛、灼热、紧缩感等,往往伴瘙痒、焦虑、抑郁等。诊断:有烧伤病史,局部有创面瘢痕、畸形等,烧伤创面、供皮区、植皮区等区域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慢性
3、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临床表现: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针刺样、射击样等。常伴随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诊断: 有明确的周围神经创伤病史; 疼痛发作与创伤发生有明确的时间关联; 疼痛发生及感觉异常部位与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对应; 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慢性脊髓损伤后疼痛临床表现:慢性脊髓损伤后疼痛复杂,持久且难以控制,大多表现为受伤节段神经支配区及以下部位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烧灼痛是最常见的疼痛描述,下肢是最常见的疼痛部位。诊断: 有明确的脊髓损伤病史; 迟发性:多于脊髓损伤后几个月或几年后发生
4、,也有少数损伤后立即发生; 疼痛部位不确定:呈弥漫性,在感觉平面以下的麻痹部位范围内经常变化; 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频率,变化多端,且多为自发痛; 对常规止痛措施无反应或收效甚微,且易耐受、成瘾、复发等。慢性脑损伤后疼痛临床表现:慢性脑损伤后疼痛通常为中度疼痛,多为双侧,且局限于额部,最常见的头痛呈搏动性和压迫性。除头部疼痛外,其他常见的疼痛部位有背部疼痛、手臂、腿部、关节等,主要表现为肌肉骨骼疼痛。诊断:根据脑部创伤病史,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诊断。慢性挥鞭伤后疼痛临床表现:患者多在挥鞭伤后6小时内出现症状z少数人伤后初期症状轻微,几日后逐渐加重。常见症状主要有颈部疼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慢性 创伤 疼痛 诊疗 指南 2023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1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