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和评估方法进展2023.docx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和评估方法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和评估方法进展2023.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和评估方法进展2023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作用有限。本文对相关机制和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生机制的认识,强调对其进行准确评价的重要性,探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乃至延缓或逆转肺功能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导致活动受限、生活质量降低及病死率增加。美国初级保健机构的数据显示,45%的慢阻肺患者存在呼吸困难,20%的患
2、者存在中重度呼吸困难(改良版英国MRC呼吸困难问卷得分23分)lo英国初级保健机构的数据显示,即便接受了双支扩吸入剂(LABA+LAMA)治疗,仍有47%的慢阻肺患者存在中重度呼吸困难2。而是否存在劳力性呼吸困难与以FEVl占预计值所反映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动态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呼吸中枢驱动增强及骨骼肌功能障碍等与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和感知相关。对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生机制的确认理解有助于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个性化准确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慢阻肺劳力性呼吸困难的主要发生机制和评估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一、慢阻肺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机制1.动态过度充气:肺气肿时肺的顺应性增加,
3、同时,气道阻塞导致呼气流速受限,两者均可引起肺排空时间延长,呼气末肺容积(end-expiratoryIungvolume,EELV)增加。运动时机体的通气需求增加,呼吸频率因此增加,导致呼气时间减少,气体无法充分从肺中呼出,部分气体陷闭在肺泡中。因此,在运动过程中,EELV会暂时性增加,并且在静息值以上变化,随着运动不断增加,直至更加接近肺总量,即动态过度充气(dynamichyperinflation,DH),并最终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3。健康个体在静息和运动时,潮气量均位于肺压力容积曲线的线性部分的中间位置,此时较小的吸气压力变化即可产生较大的潮气量变化。而对于存在DH的慢阻肺患者,运动时
4、EELV不断增加,深吸气量逐渐减少,潮气量上移到肺压力容积曲线上接近肺总量的非线性部分,这时需要较大的吸气压才能达到与静息状态下相同的潮气量变化3o接近肺总量的呼吸意味着吸气肌缩短,功能减弱,吸气肌固有的弹性机械负荷和吸气阈值(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增加。静息深吸气量和补吸气容积(inspiratoryreservevolume,IRV),潮气量达到拐点或平台以及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之前的时间越短。当潮气量/深吸气量的比值达到0.7时,,呼吸中枢驱动和潮气量反应之间的不协调性显著增加4。呼吸中枢驱动持续增强,而潮气量增加受限并最终固定,代表着严重神经机械分离的开始,此时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显著增加,
5、呼吸困难的性质(或特征)发生改变,最初应为气流受限所造成的“呼吸用力或费力”感,被无法充分呼吸的“空气饥饿感或吸气不足感”所取代,成为呼吸困难感受的主要描述。2 .气体交换异常:静息时肺脏能以与外周。2需求相称的速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同时清除代谢产生的C02,通气/灌注(VerltiIatiOn/perfusion,V/Q)匹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生理基础。然而,慢阻肺导致低氧血症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V/Q失衡:在慢阻肺患者肺脏的不同区域,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气道病变,可导致通气减少,V/Q降低,肺内分流增加;而肺气肿破坏肺泡壁,毛细血管断裂,导致血流灌注减少,V/Q增加,死腔通气增加,V/Q
6、升高和降低的情况混合存在。V/Q失衡除了导致低氧血症,并进而引起通气量增加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引起劳力性呼吸困难:(1)持续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和(或)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DLCO降低5o(2)低氧血症导致脑血管对C02的反应降低,使得C02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增加。(3)机体向外周输送02减少,外周肌肉感受器过度活化,刺激通气,早期即出现无氧代谢,乳酸堆积。3 .呼吸中枢驱动增强:呼吸中枢驱动增强是呼吸困难发生的中心环节。来自气道、肺、胸壁及呼吸肌的各种传入信号向躯体感觉皮层提供精确的反馈,呼吸中枢驱动增强致使运动指令输出增加,呼吸肌做功增加,呼吸肌克服呼气时增加的
7、阻力或弹性回缩力下降,出现呼吸用力或费力的感觉。导致慢阻肺患者运动期间呼吸中枢驱动增强的因素包括:高碳酸血症6、代谢性酸中毒7、低氧血症、C02调节阈值降低8及肌肉薄髓鞘上行感觉传入信号增强。4 .骨骼肌功能障碍:导致慢阻肺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肌少症9和肌肉脂肪变性10,肌肉的数量减少、质量变差,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死亡风险增加。导致慢阻肺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因素包括:机械因素、代谢因素、去适应、全身炎症反应11及营养不良等。二、慢阻肺劳力性呼吸困难与病理生理的关系研究报道,约65%85%的重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运动后深吸气量下降11,12,13,14,15,部分重度
8、/极重度患者出现运动后深吸气量增加的情况深吸气量=(0.100.15)L14o曾有学者根据是否存在DH将慢阻肺的亚组命名为“过度充气者”和“非过度充气者”,“非过度充气者”通过减少呼气末腹部容积而增加潮气量。深吸气量与静息深吸气量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气流受限程度相同的患者,肺气肿表型(DLCO降低)更易出现DH120Lin等16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纳入了18例重度/极重度慢阻肺、35例轻度/中度慢阻肺及14名健康对照者,测量了心肺运动试验运动峰值时的VE/最大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重度/极重度慢阻肺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慢阻肺(89.5217.70v
9、s69.1712.67)及健康对照者(89.5217.7vs53.2912.04),以运动峰值时的潮气量/肺总量0.27作为判断存在DH的标准17,重度/极重度慢阻肺在运动过程中DH为阳性结果,而轻度/中度慢阻肺为阴性结果。Lin等18对95例慢阻肺患者(FEVl占预计值:56.7021.89)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肺气肿表型的肺功能下降速度快于支气管炎表型(AFEVl:44.8ml/年vs34.8ml/年,FVC:38ml/年VS13.4ml/年),DH更加严重(深吸气量:-18OmlVSIOmI),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更短(380.4107.2)mvs(404.487.3)m,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阻塞 疾病 劳力 呼吸 困难 发生 机制 评估 方法 进展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1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