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风口眼斜诊疗.docx
《中医:伤风口眼斜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风口眼斜诊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风口眼斜诊疗伤风口眼咽斜是因外感风邪犯耳,痹阻脉络所致,以口眼咽斜为主要表现的耳病。又称外感口眼咽斜、中风口眼咽斜、风邪面瘫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于2040岁,男多于女。本病相当于西医贝尔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历代文献对本病论述颇多。如灵枢.经筋说:“足阳明之筋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金匮要略说:“咽僻不遂,邪在经络。”张氏医通卷1说:“李士材曰:凡中风须辨血脉脏腑,中血脉则口眼咽斜。”一般认为其病位在手足三阳经脉,其病因病理主要认为有三:一曰风,风为外来之风。如诸病源候论卷1说:“风邪
2、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咽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养生方云:夜卧,当耳勿令有孔,风入耳中,喜令口咽。”明.李梃医学入门说:“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急,以致口眼咽斜。”其二日痰,多与风兼,以痰随风动,痹阻经脉。其三曰虚。虚者多见于气血不足,或肝肾久亏之人。如明.秦景明医验大成说:“一少女素有带下症,经水愆期,此脾土不足也。秋初,忽患口眼咽斜于左,而深秋未愈,此正亏邪炽也。”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说:“口眼咽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于筋脉。”病因病理1 .风痰阻络:媵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风寒之邪夹痰,痹阻经脉,肌肉失用。2 .风热犯耳:外感风热邪毒,痹阻少阳、阳明经脉,肌
3、肉失用,发为本病。3 .血瘀耳窍:口眼咽斜日久,气血不足,血液运行不畅,瘀阻经脉,肌肉失用。西医认为,贝尔面瘫的病变主要是骨管内面神经水肿,8590%的患者能自愈。但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痉挛或病毒感染有关。如受凉风吹袭后,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小动脉痉挛,产生面神经缺血、水肿,亦可产生出血性梗塞或出血性渗出。临床表现与诊断1 .有受凉史或无明显诱因。2 .面瘫常突然发生,伴额弛睛露,口角歪斜。常为单侧,少数可为双侧先后发病,多在起床后发现或为旁人首先发现。3 .部分患者在面瘫前可能有耳后疼痛,其程度与持续时间,常与面瘫发展的程度成正比。4 .多有患侧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丧失,或口
4、中有金属味(鼓索神经受累)、短暂性眩晕等症。鉴别诊断应与耳源性面瘫(脓耳口眼咽斜)、耳部与腮腺肿瘤、先天性胆脂瘤、面神经纤维瘤、耳带状疱疹等所致的面神经麻痹鉴别。辨证论治1 .风痰阻络证主证:多在受凉后突发口眼咽斜,面部麻木,伴完骨处疼痛或压痛,头痛拘紧。舌苔薄,脉浮紧。治法:祛风散邪,化痰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合三蚣散四加减。加减:加羌活、独活、柴胡之类解表祛寒。2 .风热犯耳证主证:突发口眼咽斜,伴周身不适,发热,恶风,或有咽痛、咳嗽,舌质偏红,苔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热,化痰通络。方药:银翘散促附合牵正散2。”加减:加板兰根、大青叶之类抗病毒;兼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黄苓之类疏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伤风 口眼斜 诊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1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