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讲义.ppt.ppt
《8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讲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讲义.ppt.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2,提 要,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3,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根据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4,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传染疾病的媒介(vehicle)食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pathogenic agents)食物中的病原体临床特征(syndromes)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5,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
2、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其他或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6,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细菌及其毒素: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斯特菌,以及新发现的阪崎肠杆菌等。病毒和立克次体:包括甲型、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沃克病毒、与疯牛病有关的阮病毒等。,7,真菌及其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菌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杂色曲霉毒素等。寄生虫和原虫:包括囊虫蚴(绦虫)、棘球属、毛线虫(旋毛虫)属,以及其他一些寄生虫。生物中的天然毒素:包括鱼体毒素、有毒贝类、毒蘑菇、苦
3、杏仁及木薯、粗制棉籽油等。,8,化学性致病因素污染、混入食品或加工贮存中产生,包括金属、类金属、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亚硝酸盐、二恶因、盐酸克仑特罗、毒鼠强、氯丙醇、丙烯酰胺、苯并芘、多氯联苯、甲醇、甲醛等。物理性致病因素如:131碘、90锶、89锶、137铯等放射性核素污染。,9,三、食源性疾病分类,按发病因素分类1、内因性食源性疾病2、外因性食源性疾病3、诱发性食源性疾病,10,按疾病类型分类1、食物中毒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3、食源性寄生虫病4、其他,11,按发病机制分1、食源性感染2、食源性中毒3、食源性毒素介质型感染,12,四、食源性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1、环境2
4、、食品生产贮运3、社会4、生活方式改变5、食品贸易全球化6、其他,13,五、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1、同源或点源暴发(common-source or point-source outbreak)。这种暴发流行的所有病例同时来源于一个共同的感染或中毒源。流行曲线为一个陡然升起的并伴随一个明显下降的曲线。2、续源暴发流行(continual-source outbreak)。这种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是由一个连续受到污染的源而引起。流行曲线为一多峰的曲线。,14,3、蔓延或人与人的暴发流行(propagated-source outbreak or person to person outbreak)
5、。这类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是通过一个人向其他人的传播,流行曲线为一个相对缓慢、逐渐升起并持续多个潜伏期的曲线。4、散发性食源性疾病(sporadic cases)。这种食源性疾病流行在时间、地点、人群之间缺乏联系。,15,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分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可能存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确定的食源性疾病暴发。2、环境及食物调查。3、实验室检测。,16,食物中毒,17,一、食物中毒概念,1994年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000年卫生
6、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2009年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8,从概念可见:共同点:摄食或误食;急性、或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不包括以下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19,二、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因分),中毒食品包括五类:1、细菌性中毒食品
7、2、真菌性中毒食品 3、动物性中毒食品 4、植物性中毒食品 5、化学性中毒食品,食物中毒常分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20,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中毒患者具有进食中毒食品的经历,发病与食用中毒食品有明显的因果关系;2、潜伏期短,发病集中,潜伏期一般在数分钟至48小时内;3、患者的中毒表现基本相同或相似;4、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21,四、各类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在各类原因的食物中毒中最高;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沙门菌、副溶
8、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通常较高,为20%100%。,22,夏季发病率高,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绝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暖湿的510月。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是畜肉类、水产品等禽、奶、蛋类占一定比例。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菜、米糕、米粉等曾引起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食物中毒。家庭自制豆类及面粉类经厌氧条件下的发酵制品可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23,(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与摄入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有关。潜伏期短,最
9、短的仅10分钟。病情重,可出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全年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剩余食品或呕吐物、胃内容物可检出毒物。,24,(三)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特点,特定的食物品种,如野蘑菇、霉变麦类、玉米等谷物(赤霉病)、霉变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3-硝基丙酸)。毒素耐热,一般加热不能被破坏。毒素没有传染性,也不产生抗体。,25,(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特点,有明确的有毒动、植物食物史。临床表现、预后与所摄食的有毒物质有关。植物性食物中毒多散发,并多见于家庭。,26,五、食物中毒报告,向谁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那些内容: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接到报告后如何做:做好记录,填写食物中毒
10、报告登记表,报告领导后,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7,报告时限和程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28,卫生行政部门,1、组织医疗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2、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相应措施;3、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处理;4、发布相关信息。,29,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单位1、立即停止其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性疾病 食物中毒 应急 处置 讲义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70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