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4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顾茅庐一、谈话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2 .品读语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 .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初读感知一一理情节跳读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看标题思疑问找答案,浏览阅
2、读提示筛信息。整体感知“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干请到了孔明出山。明确: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过渡: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故事,在此之前。资料链接:1.司马徽
3、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一一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4 .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5 .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6 .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一一隐者形象)7 .二顾茅庐(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一一感叹世无英雄,赞赏独善其身:渲染诸葛亮求之不易。追问:三顾时一帆风顺吗?遇到了哪些波折?继续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明确:小结:(看阅读提示)出场前刘备屡次寻访诸葛亮不遇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铺垫渲染”);而后面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史称“隆中对),则是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集中体
4、现(“详略得当生动曲折的故事层层烘托(“情节曲折”)使诸葛亮和刘备形象便呼之欲出。写法一:铺垫渲染,详略得当,情节曲折。四、精读细品析人物过渡:从上文的波折中你看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分析得出的?明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方法:1、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2、紧扣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3、其他人的衬托、作者的评价。下面我们默读全文,运用上面的方法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分析诸葛亮的形象。提示:1、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2、紧扣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3、其他人的衬托、作者的评价。图片小结:(写法见上)三顾茅庐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描写方法的多样性,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顾茅庐 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9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