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痛.ppt.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腹痛,腹痛概述,腹痛(abdominal pai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几乎涉及各科疾病。既可以是腹内脏器病变,也可以是腹外病变;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内科疾患,也可以是外科疾患,甚至最初为内科疾患,以后病情发展而以外科情况为主,少数还可为妇产科疾病。在治疗方法上,有些腹痛急需手术,有些腹痛则不需要手术;有些腹痛最初保守治疗,之后需手术治疗。急需手术治疗者,若误诊、漏诊延误手术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反之不需要手术者,施行不必要的手术,则不但增加病人痛苦,甚或加重病情。所以对于小儿的腹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十分重视。,小儿腹痛的临床特点,
2、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新生儿机体反应差,腹痛表现不典型,虽有严重的腹内脏器病变,但往往不表现腹痛,而仅出现顽固性腹胀和频繁的呕吐。婴幼儿多无自述腹痛能力,更不能确切陈述腹痛的性质、部位及其演变过程,仅以其表现可被家长及医生理解为腹痛,如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哭吵,两下肢蜷曲,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拒食甚或精神萎靡。年长儿腹痛时可有典型表现,常哭闹或转辗不安,双下肢向腹部屈曲,并以手护腹部,而对腹痛性质、经过常常描述不确切,定位能力差。对腹痛病儿的正确诊断,则有赖于医生详询病史,耐心观察腹痛情况,仔细全面地进行检查,方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一)儿内科疾病,1腹内疾病急性胃炎、
3、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性绞痛、肠及胆道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各种胰腺炎、各种腹膜炎、肝脓肿、膈下脓肿、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等。,(一)儿内科疾病,2腹外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瘢、荨麻疹、哮喘)、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症、尿毒症、卟啉病)、传染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败血症、带状疱疹、铅中毒等。,(二)儿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肠扭
4、转、回肠憩室炎并发穿孔,梗阻、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嵌顿性腹股沟疝、泌尿道结石、肾盂积水、肝破裂、脾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睾丸蒂扭转、髂窝脓肿等。,从年龄上分,年龄不同年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如3个月以下的幼婴:多见肠痉挛,常由于喂养不当或吞咽空气过多所致。两岁内小儿:肠套叠、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多见.年长儿多见: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以。,腹痛发生的急缓,起病急缓对鉴别诊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套叠及腹股沟疝嵌顿等。发病
5、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及病毒性肝炎等,但要注意有时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这是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其性质发生变化所致,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在合并穿孔时即为急腹症。故对原有慢性腹痛者,如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腹痛的性质,腹痛可为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或轻度隐痛。阵发性疼痛或绞痛可能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按或热敷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空腔脏器的痉挛;持续腹痛加剧多见于胃肠穿孔;持续性钝痛,改变体位时加剧、拒按,常为腹腔脏器炎症、包膜牵张,肿瘤以及腹膜脏层受到刺激所致。隐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放射性疼痛为一个局部
6、病灶通过神经或邻近器官而波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大叶性肺炎引起同侧上腹部疼痛。腹痛伴排粪或排尿困难,可能为粪块堵塞或尿路感染、结石。总之,腹部器质性病变的疼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局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肠鸣音异常。,腹痛的部位,一般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相一致。如右上腹痛常见胆道蛔虫症、病毒性肝炎以及同侧的胸膜病变或大叶性肺炎。剑下疼痛见于消化性溃疡。右下腹痛以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可能性最大。左下腹痛要想到便秘或菌痢的可能性。脐部疼痛以肠蛔虫症及急性肠炎为多见。全腹剧烈疼痛,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多提示原发性腹膜炎。沿输尿管部位的绞痛,伴腰痛者,应多考虑尿路结石的可能。但有的疾
7、病,起病时的疾病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不同,如阑尾炎最早可在脐周、中上腹痛,6-12小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痛。,(三)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和大小便常规检查,有时可提供有诊断价值的资料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逐渐下降,须警惕内出血的存在。白细胞总数升高常提示炎症性病变。观察粪便性质有助于肠道感染和肠套叠的诊断。尿内有较多红细胞或脓细胞提示尿路感染。需检测血和尿的胰淀粉酶等。,(三)辅助检查,2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胸膜及心脏病变。腹部透视和摄片检查,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穿孔;肠内有梯形液体平面,肠腔内充气较多,提示肠梗阻。若疑及肠
8、套叠可作空气灌肠以协助诊断和复位治疗,但疑有内脏穿孔者禁用。疑有尿路病变可摄腹部平片或作静脉肾盂造影,疑有溃疡需做消化道造影。,(三)辅助检查,3B型超声及其他检查疑有胆石症、肝脓肿、膈下脓肿时作腹部B型超声检查。疑腹腔有积液或出血,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取液体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性质。,检 查,4 13C 呼气检查:幽门螺杆菌监测、胃排空试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5 必要时行胃镜检查,食道测压,胃食管PH监测,腹痛中医辨证分型,食积腹痛消积导滞-保和散(茯苓、半夏、神曲、山药、连翘、陈皮、莱菔子)虚寒腹痛-温中补虚-小健中汤(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炙)、饴糖)气滞血
9、瘀-理气化瘀少腹逐淤汤(小茴、肉桂、川芎、赤芍、元胡、没药、蒲黄、当归、灵脂,腹部中寒温中散寒 理气止痛-养脏散(木香 丁香 香附 当归 川芎 吴茱萸 肉桂),慢性胃炎辨证,肝胃不和疏肝和胃-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陈皮、芍药、甘草)脾胃湿热清热化湿芩连平胃散(黄芩、黄连、苍术、厚朴、陈皮、薏苡仁、藿香、砂仁、蒲公英、冬瓜子、甘草)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六君子汤(陈皮、半夏、人参、半夏、茯苓、甘草)胃阴不足-益胃养阴益胃汤(麦冬、生地、沙参、玉竹、冰糖)胃络淤血活血化瘀丹参饮合失笑散(丹参、檀香、砂仁 五灵脂、蒲黄、酽醋、温酒),辨证分型(一)食滞胃肠主证:胃脘按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吐
10、后痛缓,不思饮食,大便秽臭。舌苔厚,脉实有力。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楂9g 神曲6g 半夏6g 茯苓9g 陈皮6g 连翘9g 莱菔子9g,(二)脾胃虚寒 主证:胃脘反复作痛,时轻时重,痛时喜按,得温则减,口吐清涎,纳少,神疲头晕,手足欠温。舌质微红,苔白,脉细。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10g 白芍10g 桂枝5g 炙甘草6g 生姜6g 大枣6g 饴糖24g,(三)胃气壅滞主证:胃脘上腹作痛有灼热感,胸闷不舒,不饥纳少,口渴喜冷饮,食入易痛,口苦吞酸,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和胃通降,理气化滞方药:加味香苏饮加减 香附6g 苏 梗9g
11、橘皮9g 枳壳6g 大腹皮9g 香橼皮9g 厚朴9g,(四)肝胃郁热 主证:胃脘胀痛或伴灼痛,好动易烦,胸闷嗳气喜叹息,两肋作胀,吐酸偶作,咽干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治法:舒肝清热,和胃理气方药:左金丸加减 黄 连6g 吴茱萸6g 白芍10g 川楝子10g 陈 皮6g 栀 子9g 焦 楂10g,(五)胃络血瘀主证:胃痛较重,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不思饮食,大便色黑或呈柏油便,舌质紫暗,苔白,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青紫汤加减 青 黛3g 紫草10g 丁香2g 小茴香6g 草蔻10g 建曲10g 丹 参10g 焦楂10g,中药治疗:辩证:脾虚胃弱 胃阴不足 胃络淤血治剂: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急性期:清热化淤止血,理气和中止痛恢复期:健脾益气 和胃化滞常用中药:青黛 紫草 伏龙肝 小茴香 藿香 建曲或加黄芪 黄 精 白芨等,常用中成药介绍1.清利湿热和胃止痛:胃康、小儿肠胃康、香砂枳术丸、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冲剂、四磨汤口服液。2.温中行气止痛:宝宝乐、温胃合剂、温胃舒、养胃舒。启脾口服液。3.健胃消食类:健儿消食片、小儿康、化积口服液、加味保和丸等。4.健脾调中止泻类: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醒脾养儿冲剂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8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