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DBJT13-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T13-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意见联系人:穆艳娟;联系电话:18950117692;邮箱:90522448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llXXXX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ofFujian(征求意见稿)2020xxxx发布2020x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ofFujia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20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l*-2020主编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合立道
2、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部门: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20年*月*日刖百本标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第三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闽建科函201990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总结我省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省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区域特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协调、修改和专家审查后编制而成。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健康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
3、约;8.环境宜居;9.提高与创新。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 .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2 .调整了绿色建筑评价时间节点3 .增加了绿色建筑等级4 .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5 .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2号,邮编:361004)o本标准组织单位: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
4、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12术语43基本规定51.1 一般规定51.2 评价与等级划分74安全耐久134.1 控制项134.2 评分项185健康舒适255.1 控制项255.2 评分项316生活便利446.1 控制项446.2 评分项477资源节约627.1 控制项627.2 评分项688环境宜居878.1 控制项878.2 评分项909提高与创新1019.1 一般规定1019.2 加分项101本标准用词说明108引用标准名录109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12 Term43 BasicRequirements53.1 GeneralRequirements53
5、.2 AssessmentandRating74 SafetyandDurability134.1 PrerequisiteItems134.2 ScoringItems185 HealthandComfort255.1 PrerequisiteItems255.2 ScoringItems316 OccupantConvenience446.1 PrerequisiteItems4446.2 ScoringItems477 ResourcesSaving627.1 PrerequisiteItems627.2 ScoringItems688 EnvironmentLivability878.
6、1 PrerequisiteItems878.2 ScoringItems909 PromotionandInnovation1019.1 GeneralRequirements1019.2 BonusItems10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081.istofQuotedStandards10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091总则i.o.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福建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1.0.1本
7、条明确了本标准编制目的。福建省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10自发布实施以来,期间经历过一次修订形成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3-118-2014(以下简称“14版标准”)。自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实施以来,以该标准为依据已在我省实现了数百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对推动和规范我省绿色建筑的发展、保障绿色建筑质量发展、规范和引导我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省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筑等高新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并投入应用,而我省14版标
8、准对这些方向和技术并未体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考虑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已经发布并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为了增强国家标准在福建省实施的可操作性,适应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需要,亟需结合我省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福建省当前绿色建筑实践经脸和发展情况进行标准修编工作。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地方标准2014版进行了修订,在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对相关条文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1.0.2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工业用地项目中配套的民用建筑也可按本
9、标准进行评价。【条文说明】1.0.2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各类民用绿色建筑性能评价。对于工业用地项目中配套的民用建筑(如研发楼、办公楼、宿舍等),也可用本标准进行评价。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如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等),商业建筑(如商场、超市、金融建筑等),酒店建筑(如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如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讥、广播用房等)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如机场、车站等)等,均可用本标准进行评价。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532的规定,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所以对于某
10、些工艺性用房建筑,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筑、动力机房建筑、大型实脸室建筑等非“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可不用本标准进行评价。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条文说明】1.0.3本条规定了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也应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条件和特点。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依山傍海,气候同时包括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经济发展以轻工业、制造
11、业和旅游业为主,因此,绿色建筑应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省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评价标准。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用及最终的拆除,构成一个全寿命期。本标准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条文说明】1.0.4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要素,能够减少开发建设对场地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改变。从适应场地条件和气候特征入手
12、,优化建筑布局,有利于创造积极的室外环境。对场地风环境、光环境的组织和利用,可以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条件,提高场地舒适度:对场地热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热岛强度;对场地声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建筑室内外噪声。在对场地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例如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天然采光模拟分析、热岛强度模拟分析、室外噪声模拟分析等,模拟分析过程应符合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的要求。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5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
13、件。本标准重点在于对建筑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并未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故参与评价的建筑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限于篇幅,本条文说明不能逐一列出有关标准,仅列出部分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K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14、5001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及地方标准包括城乡规划、建筑节能、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如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305.福建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规范DBJ13-255、福建省绿色建筑工程脸收标准DBJ13-298福建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程DBJTI3-263等。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
15、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2.0.2绿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2.0.3全装修decorated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2.0.4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
16、0.5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2.0.6全龄化设计agingdesign指在各类建筑中充分考虑到各年龄层使用者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以满足其生活及出行需求。2.0.7调适commissioning通过在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阶段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保证建筑能够按照设计和用户要求,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和控制的工作程序和方法。2.0.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nnualrunoffvolumecaptureratio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人渗、滞蓄、调蓄
17、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条文说明】3.1.1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对象提出要求。建筑和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应符合法定详细规划,并应满足绿色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绿色建筑建设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控制要求,深化、细化技术措施。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临时建筑不得参评。单栋建筑应为完整的建筑,不得从中剔除部分区域。对于建
18、筑未交付使用时,应坚持本条原则,不对一栋建筑中的部分区域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但建筑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此情况可以灵活处理,首先仍应考虑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基本对象原则,鼓励其业主联合申请绿色建筑评价;如所有业主无法联合申请,但有业主有意愿单独申请时,可对建筑中部分区域进行评价,但是评价区域应有相对独立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设备系统,此区域的电、气、热、水耗也能独立计量,还应明确物业产权和运行管理涵盖的区域,涉及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仍应按照本条相关规定执行。建筑群指的是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相近)的两个及以上的单体建筑组成的群体。常见的建筑
19、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标准评分项和加分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还是建筑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致,一般以城市道路完整围合的最小用她面积为宜。如最小规模的城市居住区即城市道路围合的居住街坊(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规定的居住街坊规模),或城市道路围合、由公共建筑群构成的城市街坊。3.1.2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
20、价。【条文说明】3.1.2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阶段提出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等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我省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我省也拟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国家和地方的多项强有力举措使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绿色建筑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向强制性方向转变。据统计,极至2018年底,我省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255个,建筑面积超过3500万n但目前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还相对较少,占标识项目总量的比例为12%左右。绿色建筑未来
21、必然向注重运行实效方向发展。我省绿色建筑发展历经10年左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解决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关键途径之一则是重新定位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通过将绿色建筑评价定位在建筑物建成后的性能,也就是说将绿色建筑的性能评价放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能够更加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为了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证绿色性能实现,本条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其中竣工评价是在建筑竣工后,投入使用一年前的周期内开展;运行评价在建筑竣工备案且运行一年以后进行,这两种评价均可以作为绿色性能的认定。本条提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鼓励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
22、的关键节点可自行组织项目进行预评价,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预评价能够更早地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绿色性能,可以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作为设计评价的过渡。3.1.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条文说明】3.1.3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绿色建筑注重全寿命期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全寿
23、命期内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优化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选用,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体平衡,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涉及计算和测试的结果,应明确计算方法和测试方法。涉及检测检险报告的,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出具。涉及模拟报告的,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99进行相关模拟。申请评价方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特别注意,申请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绿色建筑评价,项目所提交的一切资料均应基于工程竣工资料,不得以申请预评价时的设计文件替代。3.1.4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JT13 福建省 绿色 建筑 评价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8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