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婴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整个人生社会化的起点。关键词:依恋,婴儿期,特点,2周岁,1周岁,新生儿期,一、婴儿期的生理发展(03岁),1、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新生儿的惊人本领每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2.1模仿能力 2.2声音定向 2.3注视与追视 2.4先天神经性反射行为:,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http:/,3、动作发展,大运动(粗动作):行走跑跳等全身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手的动作的发展发展进程: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分化 整
2、个手臂拇指四指2、不随意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头部躯干脚;(2)近远原则:如上肢动作:上臂肘手腕手手指(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3.1 行走动作的发展(1)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3.2手的动作的发展前够摸动作(新生儿)顺向抓握(34个月)物品在双手里互换(45个月)钳形抓握(9个月左右)意义: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有间接性;多种感觉更加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3.3环境对动作发展的影响:1、家庭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放任自流2、户外活动
3、户外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新鲜的空气。3、交往行为 接触大龄儿童,互相模仿与学习。,二、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感知觉:婴儿通过感觉对外界刺激进行信息编码后传递到大脑,再通过知觉对感觉信息进行分类和理解。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世界)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味觉的发展嗅觉的发展触觉的发展,1.1 视觉的发展a.视觉集中:出生时,世界模糊不清 3周后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视距约26厘米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眼睛的距离 偏好有魅力的脸孔;b.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 c.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婴儿偏好红、蓝色,1.2 听觉的
4、发展在出生之前听觉就已经出现,出生后即有听觉反应。出生几天后,就可认识并且更加喜欢母亲的声音。,1.3 味觉、嗅觉、肤觉味:新生儿能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明他们对甜、酸、苦、咸有辨别力,更偏爱甜味嗅: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形成习惯化和嗅适应。一周后能辨别不同的气味,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肤觉:出生就有温觉反应,婴儿有痛觉,但微弱而迟钝(打针反应)。,1.4空间知觉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深度知觉: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明,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先上下,再前后;,(二)情绪发展,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婴儿最初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生理需要是否
5、满足直接相关,因此,它们是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类型:初级情绪:(0-6月)惊奇、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厌恶等;自我意识情绪:(6月-3岁)移情、嫉妒、尴尬等(1.5岁)自豪、愧疚、内疚等(2.5岁),1 笑 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自发性微笑(周)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周个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个月后),2、哭 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惟一方式。婴儿的哭自出生就有,且较早出现分化。生理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操作性哭泣(主动)社会性的哭(经验),3
6、、恐惧 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个体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分类:本能的恐惧:自出生就有的反射性反应。多半由于大的声响、突然位置变化以及疼痛等因素引起。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如被开水烫过、被猫抓过)所引起的惧怕反应。怕生:一种由于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反应,这种恐惧大约在婴儿68个月时出现。这种情绪也称为分离焦虑(最频繁)。预测性恐惧:一种由想像引起的恐惧,如害怕“狼外婆”。,4、社会参照 婴儿使用他人的反应作为标准或者参照,来指导个人的行为;2岁左右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
7、方面。如行动前“视察”母亲的情绪;,-婴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婴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婴儿与其最亲密的联系人之间的情感发展。,三、婴儿期社会性发展: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8-12周):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依恋形成的标志: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甚至病态的过度焦虑情绪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3岁):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
8、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依恋行为在2岁时候达到高峰。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摒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丝(M.D.Ainsworth)等1969年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了一个“陌生情境”,以测定每个婴儿的依恋反应和类型。,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1安全型依恋(占6570)(自信快乐)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母亲离开表现出明显的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2回避型依恋(占20),(对人疏远.冷
9、漠)对母亲是否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无焦虑紧张,母亲回来也不予理会。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占1015),(分离焦虑)亦称矛盾型依恋。母亲离开,警惕、哭闹、极度反抗甚至大喊大叫。母亲回来却又拒绝 爱抚。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三)依恋关系中父母的角色:婴儿的依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方式,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母亲的态度是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 人类 行为 社会环境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8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