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docx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生命科学系(部)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园林教研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093024B专业选修课教研室名称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型授课教师职称授课计划授课时间:2月2L日至4月亚日(共_1周)计划制定时间:2022年2月20日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程编号093024B总学32学时讲课:32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学时学分数2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任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1905/1906班植物方向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参考资料:1、园林植物遗传学2、园林植物育种学教学进程时间(周)教学内容章节)学时分配I第一章绪论2I第二章遗传学概述12
2、2第二章遗传学概述222第三章花发育遗传23第四章花色的遗传23第五章重游性的遗传24第六章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24第七章种质资源25第八章引种驯化25第九章选挣育种26第十章有性杂交育种26第十一章杂种优势育种27第十二章诱变育种27第十r章倍性育种2g第卜四章分子育种28第十五章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2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TheGeneticsandBreedingofGardenPlants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园林树木学,花卉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园林开课系:生命科学系参考书:1、园林植物遗传学2、园林植物育种学3、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
3、导4、实验园艺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手段。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2 .了解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和课程思政要点教学重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与特征。教学难点:品种与种、变种的关系。课程思政:介绍国内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展示我国园林植物育种领域在历史上的辉煌和近代的衰落,搜集我国当代园林植物育种家研究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生努力学习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四
4、、教学内容I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 研究的对象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点是繁殖,有了繁殖就有遗传变异。遗传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其名称是英国的贝特生(W.BateSon)1909年提出的。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heredity):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VariatiOn):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和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相异性。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
5、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而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研究生物必须密切联系其环境“1.2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即运用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使之成为改造生物的有力武器。2遗传学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由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拉马克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学说,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
6、因.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承认了获得性状遗传,并提出了泛生子假说”,认为动物的每个器官都普遍存在微小的泛生粒,他们能够分裂繁殖,并能在体内流动,聚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魏斯曼(1843-1914)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首创者,提出了种质连续论,认为多细胞的生物体是由体质(其他组织)和种质(生殖组织)两部分所组成。体质由种质产生,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但他著名的若干代小鼠斩尾实验以及其他实验否定了达尔文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自然同时也否定了达尔文的“泛生子假说二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是完全接受并继承了。基于魏斯曼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完
7、全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的存在,不妥协地强调自然选择,从而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可以说,魏斯曼是19世纪中在达尔文之后对进化论贡献最大的人。真正有分析地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是从孟德尔开始的。在孟德尔之前,对于遗传的认识是一种混合的遗传概念,好像白水加墨水,如至今仍然称为混血儿就是一个例证。我们把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高度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2.1 遗传学的奠基阶段奥地利人孟德尔(18221884)是一名修道士,孟德尔从1856年开始,经过8年的专心研究,写成一篇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然而,孟德尔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竟被当时人们所忽视和遗忘,被埋没达35年之久。1900年对孟德尔盖棺
8、后成名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有三人几乎同时重新做出了孟德尔那样的发现。第-个是德弗里斯,他于1900年3月26日发表了同孟德尔的发现相同的论文;第二个人是科仑斯,收到他论文的时间是1900年4月24日;第三个人是丘歇马克,收到他论文的时间为1900年6月20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35年前就由孟德尔做过了。因此,1900年被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年。这一阶段的工作意义在于用实验证明了亲代传给子代的不是现成的性状本身,而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推翻了混合遗传的观念,建立了颗粒遗传的观点。2.2 染色体理论和基因概念的确立(经典
9、遗传学)1903年首先发现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的行为的-致性,从而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并且认为生物个体的性状远远超过其染色体的数量,因此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Johanssen)创用了基因(gene)-词,代替了遗传因子,同一时期贝特升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美国的摩尔根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都发现了连锁遗传的现象。这一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把遗传学的研究与细胞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确立了基因作为功能单位、交换单位和突变单位三位一体的概念。2.3 现代遗传学阶段(分子遗传学)1944年,美国学者埃弗里等首先在肺
10、炎双球菌中证实了转化因子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阐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953年,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一发现常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学的真正开端。按照-个基因一种酶假设,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中心问题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信息究竟以什么形式储存在DNA分子结构中,这些信息又通过什么过程从DNA向蛋白质分子转移。前一问题是遗传密码问题,后一问题是蛋白质生物合成问题,这又涉及转录和翻译、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移核糖核酸(tRNA)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这些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形成的.2
11、0世纪70年代,己进入人工合成基因的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这一新领域。1977年人工合成人F丘脑激素抑制因子,42对碱基14个氨基酸的一个多肽,合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IOog细菌内产生35mg产品,相当于50万只绵羊中的提取量。目前,基因工程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开展在农业、工业、医学以及环保等方面。2001年1月6日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3000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谱也绘制成功。3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创造出具有
12、适应各种绿化功能要求的、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新类型。园林植物在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对园林植物的品种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花卉消费额以年均16%的速度在递增,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人们不仅需要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来发挥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要求它们在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以及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面作出贡献,还希望它们在绿化环境和美化环境的同时生产一些经济副产品。这就要求园
13、林植物要有足够多的种类,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园林植物是以美的形体奉献于世界,而营造美的基础就是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园林植物育种工作者不断地培育出新品种。目前育种目标主要有抗性育种: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耐盐碱等;重藩性、大花性、芳香性、早花和晚花期花期长、多花性以及新奇和艳丽的花色;高产和耐储运等。4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4.1我国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概况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些古老植物类群在我国仍有保存,如银杏、水杉、银杉、水松金钱松、琪桐、连香树、伯乐树和香果树等。在现今己知的30万种高等植
14、物中,我国约有3万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也是最大、最早的起源中心。我国花卉资源也相当丰富,既有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温带花卉,又有高山花卉、岩生花卉、沼泽生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无愧为世界园林之母之美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人民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应用不同的栽培方法,按照自己的需要、爱好和感官的判断,选择最好的、奇特的植株和类型留种,开始了原始的育种工作。他们不但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园林植物栽培品种,也总结出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这些宝贵的栽培经验随着园林植物一起流传于世.如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卉。另据西京杂记所我,当时所搜集的果树、花卉达
15、2000余种,其中梅花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胭脂梅等许多品种。这说明早在2000年前,我国就已开始了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大规模引种驯化试验。菊花自晋代开始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宋代,刘蒙泉等在菊谱中己记述了培育纯合的重瓣、并蒂、新型、大花的菊花品种的经验。牡丹是自魏晋南北朝时已有记载的名花,至唐代己有芽变选种的记录。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洛阳牡丹记中记载:潜溪绯者,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本是紫花,急于聚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其花绯红。新中国成立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首先,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方面做了大
16、量的调查、整理、研究工作。如对梅花不仅写出了中国梅花分类系统的专著而且对实生梅树的遗传变异、引种驯化进行了研究.对其他-些传统名花,如牡丹、山茶、杜鹃、桂花、菊花、芍药、水仙、荷花等的起源、品种、花型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引种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自1972年恢复重建后至1985年建园30年之际,就引种栽培植物约3000种及品种,温室植物1600种和品种。他们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协作,使梅花和水杉在北国安家落户。在选择育种方面,武汉市园林科研所等单位对天然授粉的荷花进行单株选择,选育出37个荷花品种。在杂交育种方面,南京林业大学已故叶培忠教授成功地进行了柳杉与杉木的属间杂交,并
17、选育了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堂楸的种间杂种。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在唐菖蒲和香味的仙客来育种上都有出色的成绩。上海植物园近年来在百合种间杂交育种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功。但是,在我国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中,现在栽培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却相当贫乏例如在上海,1979年调杳的14个市区公园,只有乔灌木141种(包括变种、变型);据重庆市各区及公园街道的调杳,共有栽培、野生植物300种,其中栽培的只有100种左右;再如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据1981年武汉绿地树种栽培名录中记载,也不过511种之多。至于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在全国更是屈指可数,且有严重退化与混杂。因此,在我国面临着丰富栽培园林植物种类的任务,这就要
18、求园林工作者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根据育种目标,不断地培育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优良园林植物新品种,以提高我国园林建设的质量。4.2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近况近年来,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发展动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以抗病为中心的育种目标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用量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己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园林植物育种上提出了选育抗多种病虫害品种的要求,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2)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国外对于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鉴定和保存,都有比较完美的体制。例如美国农业部约在21世纪初即设有植物引种局,负责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繁殖及编制档案等工作,进行种苗检疫,长期
19、保存种质资源,随时提供有关单位所需要资料与种苗、接硬。美国农业部近20年来搜集山茶属己有20个种,4个近缘属植物的71个引种材料。他们利用这批材料作为主要的杂交亲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全世界首次育成了抗寒和芳香的山茶新品种,并已正式繁殖推广,他们的国家植物园又已于1980年1月从我国弄到了世界珍稀植物金花茶(Cchrysomtha)的种子,并已成功地培育成4株幼苗。准备今后用它们作为重要亲本,与山茶栽培品种进行种间杂交,以期选育出全球前所未有的黄色系重箫大花山茶新品种。(3)实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原始材料的鉴定、杂种后代的筛选以及品种的比较,分析鉴定和栽培试验、区域试验等,由育种、
20、遗传、细胞、解剖、生理生化、植保土肥和栽培等学科的人员,以育种为中心,统一分工,协同研究。这种做法对于解决复杂的园林植物良种问题和加速良种进程,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如对育种材料的分析鉴定,国外多采用高效准确的测试仪进行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定性及定量),而对含量极少的成分也能进行快速分析,关于植物组织解剖的细胞学的性状观察,则多用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至亲本选配、配合力的测试手段等方法,大大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5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途径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是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引种、选择育种、人工创造新品种(如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体细胞杂交等)是新品种选
21、育的3个基本途径。在自然界,植物常常存在一些自然变异,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可迅速选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新品种。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以Y射线诱发悬铃木(又称法国梧桐),1979年选出了少毛单株,为进一步选育无毛悬铃木打下基础。牡丹、山茶、玫瑰、竹类、荷花、菊花、兰花等一些品种也是通过单纯选种而育成的。引进国内外己有的园林植物优良品种或类型,在本地区进行栽培,也是迅速丰富本地园林植物新类型的一种育种途径。现已广泛用于城市绿化的欧美杨、悬铃木,花卉中的郁金香、风信子等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利用有性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及基因转移等手段,诱发变异类型,再通过选择获得
22、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外选育花卉新品种的主要途径。育种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有性杂交。当前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百合、郁金香、牡丹、月季的大部分品种都是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培育而成的。对培育的优良品种,要做好良种的繁育工作,以便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地繁育优良种苗,以满足园林绿化、美化的需要,并在繁育推广过程中,不降低优良品种的种性。目前,世界园林植物育种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的趋向是“采用现代化分析方法,实行多学科协作,重视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广泛搜集研究品种资源,突出以抗性为中心的育种目标:随着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使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预见性日益加强,效率不断提高。而随着分子遗传学和遗
23、传工程学的发展,己成为人类能动地改变和控制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五、作业1 .园林植物育种在园林生产中有哪些作用?2 .目前国内外园林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六、主要参考资料1 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王名全等.北美树种在我国引种驯化的回顾与展望.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93,8:7-163 .bl安田齐著,傅玉兰译.花色的生理生物化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4 .蔡旭主编.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5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七、课后记八、板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 遗传 育种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7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