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总论中药无味专题教案培训PPT.ppt
《中药总论中药无味专题教案培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总论中药无味专题教案培训PPT.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五 味,一、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此外,一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只五种,但古代医家认为涩为酸味之变味,其作用与酸味相同,而淡为甘之余味,可附于甘中,故仍称五味 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等,第二节 五 味,二、确定依据1、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淮南子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甲乙经说:“上古神农,始尝百草而知百味”。可见自神农始,口尝辨药,区分五味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五味学说形成的一个侧面 随着用药知识的积累,逐步发现辛味与发散、甘味与
2、补虚、酸味与收涩之间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便以药物滋味来表示这些相关的作用特点,并形成了早期的五味理论,由于药物品种的增多,药物功用的拓展,有的药物具有某种滋味,却并无其相应的作用特点:而另一些药物具有相同的作用的特点,又没有相应的滋味。如早期的五味理论认为辛味药的作用特点是发散,酸味药的作用特点是收敛。麻黄虽有较强的发散作用,但其滋味却无明显的辛味;山楂的滋味虽有浓烈的酸味,却不具有收涩的作用特点。因此,便在麻黄的“味”中,增加辛味以反映其能散的功效性质;或保留山楂的酸味,只用以反映其实际滋味。这样一来,对于各种药物五味的确定,便主要存在滋味和作用两大依据,因而出现一些分歧,而且这些分歧现象
3、甚于其他性能。由于多数药物的真实滋味和上述味的作用特点是一致的,仅有部分药物后面所标定的味或只表示作用特点,或只表示真实滋味。本课程一般只要求认识和掌握属于性能内容的五味,作为性状的滋味主要用于药材鉴别,因此,各药之后的味,并不一定与其滋味相同,2、以作用确定药味 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五味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对疾病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从而加以总结的。也就是说,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因此本草书籍的记载中有许多药物的味与口尝味道不相符,三、五味的作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用
4、于表证、气滞证、血瘀证。包括能发散表邪的解表药,消散气滞血瘀的行气药和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标以辛味,还有一些气味芳香辛辣的药物,如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及若干祛风湿药 2.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如补虚药(包括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健脾、生津、润燥等)及具有缓急止痛、缓和毒烈药性,并可调和药味的甘草、蜂蜜等药,都标以甘味。某些甘药可以解药食之毒:甘草、绿豆:甘能解毒之说3.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各种滑脱证。尚能生津,合甘味以化阴,4.涩: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但部分不具有酸生津、安蛔作用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用于瘿瘤瘰疬、
5、癥瘕痞块、便秘,如海藻、昆布等,实际上各论中药物后的咸味,更多用以反映动物药、海洋药的滋味特征 6.淡:能渗、能利,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如猪苓、茯苓等,7.苦:泄、燥、坚 泄的含义:一是降泄,使壅逆向上之气下降而复常。如杏仁、葶苈子能降壅遏上逆的肺气而止咳平喘;枇杷叶、代赭石能降上逆的胃气而止呕吐呃逆。二是指通泄,能通便泻下,如大黄。三是与寒性相结合,表示清泄,能清除火热邪气,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 燥是指燥湿,若干苦味药能祛湿邪,治疗湿证。燥湿作用又有苦温燥湿和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之分。所以,止咳平喘药、止呕逆药、攻下药、清热药及燥湿药,一般标以苦味。此外,还有“苦能坚”
6、或“苦以坚阴”的说法。其意思是苦寒药通过清热作用,消除热邪,有利于阴液的保存。其与苦寒药能清泄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只是习惯上多用于表示知母、黄柏等药物治疗肾阴亏虚、相火亢旺的作用特点,四、五味的临床意义 在认识药物的功效以前,如果掌握了该药的五味特点,可以增强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咳逆上气”(即咳嗽喘急)的药物有20余种,却并未指明这些药物以什么样的作用治疗咳逆上气。而认识这些药的五味之后,就可能用辛散者去治疗外邪郁闭引起的咳逆上气,用甘补者去治疗肺虚引起的咳逆上气,用酸收者去治疗肺气不敛引起的咳逆上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药的盲目性。随着药物功效认识的深入,原来由五味表示
7、的药物作用特点,可以通过功效直接认识,如上述药物的宣肺平喘、降逆止咳、补肺、敛肺等。从而使五味理论的指导价值降低。但五味理论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至今在反映药物特征,概括治法及配伍组方等实践中,仍有其特殊的意义,五、气与味的关系 四气五味为论述药性的重要依据,一药之中,既有气也有味,所以气与味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的气味相同,则具有类似的作用,气味不同,则作用各异 如:麻黄、桂枝、细辛等药辛温,具有发散风寒作用 黄芩、黄连、黄柏等药苦寒,具有清热燥湿作用 天冬、麦冬、石斛等药甘寒,具有养阴生津作用 1.气相同而味不同 如同是温性,麻黄辛温发汗,杏仁苦温降气,乌梅酸温收敛,大枣甘
8、温补脾温,蛤蚧咸温补脾 2.味相同而气不同 同是辛味,薄荷辛凉解表,石膏辛寒除热,砂仁辛温行气,附子辛热助阳 另外,有的药物有数味,则标志其治疗范围的扩大。如:当归,辛、甘、温,有补血、活血作用 由此可见,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要气味合参,结合药物具体功效学习,第三节 升降浮沉,一、含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 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沉:既向内收敛、泄利二便,趋向于内 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药有升降浮沉趋向的思想萌芽很早,但一直不系统,
9、亦未能与具体药物相联系。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升降浮沉代表不同的药性,其中升与浮作用相近,沉与降作用类同 升浮药、沉降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药性,代表着不同的药物作用趋向,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浮药:主上行、向外具有解表、升阳、散寒、涌吐、开窍、祛风、温阳益气等作用 沉降药:主下行、向内具有潜阳、降逆、清热、渗湿、泻下、安神、止汗、收敛、止咳等作用 有的药物升降浮沉不明显:南瓜子杀虫 有的具有两向性:麻黄发汗解表又利水消肿,二、确定依据1.药物效用 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就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针对
10、这些表现,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就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2.药物性味 温热、辛、甘之品,多主升浮;寒凉,苦、酸、咸之品多主沉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3.药物质地 花叶及质轻药物多主升浮,果实、矿石、介类等质重药物,多主沉降 有些药有特殊性,如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苍耳子是果实,但功能发表散寒、通窍止痛,药性升浮而不沉降。故有“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三、影响因素 1.炮制:药物的炮制可以影响转变其升降浮沉的性能,有些药物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2.配伍:药物的升降浮沉通过配伍也可发生不同的转变。一般来讲少量升
11、浮药在很多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少量沉降药在很多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四、临床应用 目前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二:其一,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之恢复正常。如胃气上逆者,可用降胃止呕药治疗 其二,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如饮食过多,胃腑拒纳而欲作呕者,可用涌吐药,助胃上逆,吐出食物,避免宿食伤胃,顺其病位:病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则应选择麻黄、桂枝等升浮药以发汗解表散寒;病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大便秘结,则应选择大黄、芒硝等沉降药以泻热通便 逆其病势:(1)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则应选用石决明、
12、代赭石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2)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则应选择黄芪、升麻等升浮药来升阳举陷,注:由于药物作用的多样性,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不明显,如消食药及外用的攻毒杀虫药等。而有些药物有二向性,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牛蒡子等发散风热药,其解表是升浮的,而清泄里热却是沉降的。祛风湿药中,兼能利尿或清热的防己等;以及补阳药中,兼能固精或止泻的益智仁等,亦是二向性的。也由于作用趋向不明显及二向性的药物较多,趋向性很典型的药物又可直接从功效中认识其升降浮沉的性能。所以,目前的中药学中已不再逐一标明其作用的趋向性,第四节 归 经,一、含义 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归有归属的
13、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及所属部位的概称 所谓某药归某经或某几经,则表明该药的有关功效对这一(或这些)脏腑或经络具有明显作用,而对其余部位的作用则不明显,或者没有作用,归经理论中所指的脏腑,是中医学中特有的定位概念,其与解剖上的实际脏器有较大的区别,不能与之混淆。对于药物归经的理解,也不一定是指药物有效成分实际到达的部位,而主要是药物产生效应的部位所在,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总结而成,它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辩证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药物自身特点密不可分 性味等其他性能相同,且功效亦相同的药物,存在作用部位的差异,将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总论 无味 专题 教案 培训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6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