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章:美感的心理要素.ppt
《[哲学]第六章:美感的心理要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六章:美感的心理要素.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美感的心理要素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及其复杂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产生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美感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是一系列心理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综合运动。它们包括知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研究审美的这些心理因素,已经成为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美学研究的主潮。我们在研究美感的心理因素时,既要吸收近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成果,又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局限性。,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及其作用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可以反映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如颜
2、色、线条、声音、气味等。例如,我们看到一朵红玫瑰,就会产生红的感觉。感觉是依赖于客观物质作用于人的大脑、依赖于感官的正常机能产生的。因此,五官的感觉构成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审美对象都具有可感的形式,这些可感的美学形象的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才能开始人的审美活动,所以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世界的第一个台阶。同时,美感活动始终不能离开感觉活动,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如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这些较高级的心理因素在审美活动中更是始终离不开感觉。关于感觉的两首歌:张惠妹感觉与苏芮跟着感觉走,1、知觉的概念 青年导演贾樟柯(代表作小武、站台、任逍遥)等说:更多的时
3、候我没有思想只有知觉。说明知觉对于艺术家的意义。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但又不同于感觉,它是对外部事物各种属性综合的、完整的反映。例如,我们看到一朵红玫瑰,不仅看到它的颜色,而且看到它的形状、花瓣的排列等,从而形成对红玫瑰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心理基础,也是美感的心理基础。美的事物都具有形象可感性,如果没有对美的对象的知觉,就不可能产生审美感受。在这种意义上,美感首先是通过知觉来实现的。,二、知 觉,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1)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 其一,在知觉中,大脑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在感觉
4、中,大脑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其二,知觉的产生必须通过各种感官的联合行动才能获得,是在多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感觉在客观事物单纯作用于人的某一感觉器官时也能产生,感觉直接产生于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接触。这是由于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性及其关系的完整反映。也就是说,第一点区别决定了第二点区别。(2)知觉与感觉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它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时,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3)知觉与感觉的联系 其一,
5、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客观事物总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所组成的,没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性的知觉就不存在。感觉是一切复杂认识的心理基础。知觉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为前提,如果没有对各种花的颜色、气味等个别属性的感觉,就不可能形成对花的整体性的知觉。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愈丰富、愈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愈完整、愈正确。其二,感觉往往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事物的个别属性总是离不开事物的整体属性而存在。人在实际生活活动中都是以知觉形式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知觉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其三,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心理活动,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感觉基础上意识到感
6、觉意义,与理解有密切联系。知觉虽然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不同于各种感觉因素、个别属性相加之和,知觉的内容与感觉的内容具有质的不同,不是用各种感觉所能取代的。,1、知觉在审美中的作用和特点 审美知觉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整体性虽然是知觉的一般特征,但在审美知觉中更加集中。审美知觉不是各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相加的总合,而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如把审美对象的知觉作为许多孤立的部分,那就不能感受和认知美的对象,引起美的活动。如听音乐时,我们的知觉是单纯的声音或孤立的一个个音符,那就不可能获得由音调、旋律、节奏等过程的音乐的整体美,就不能欣赏音乐的完整性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再如,我们欣
7、赏绘画时,我们只感到一块块的色彩,一个个的形体,而不能知觉色彩和形体所构成的完整形象和它的构图所表现的意境,则不能欣赏绘画的美。审美知觉不是零碎的、孤立的,而是构成一个完整性的有机形象,因此才能使人感受对象的美,才能真正地获得美感和审美享受。,维克托瓦萨雷利(Tridem K,Victor Vasarely)依靠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错觉)进行创作的OP艺术(Optical Art),(2)审美知觉的选择性 作为感官的客观事物是纷繁的、各式各样的。对许多感性事物,人不能同时接受,而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接受少数事物,这样知觉才会鲜明和清晰,才会体现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种选择性在审
8、美中是非常突出的。如我们在露天剧场看演出,尽管环境非常杂乱,我们可以专心知觉舞台上的形象与表演,而不去听环境的吵闹声,不去看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这种专心知觉舞台上的形象而不闻周围环境的吵闹的现象,就体现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再如,两个人欣赏同一幅山水画,有可能一个人特别注意构图技巧和意境,而另一个人则特别注意用笔用墨、线条和皴法。虽然两人都知觉山水画的完整形象的美,但注意点不同,所得到的美感也各异。这也体现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正因为人们的审美知觉有选择性,所以绘画要有画框,演戏要有舞台,使画家和戏剧家的选择性与欣赏者的选择性尽量一致起来,最大限度地产生共鸣。,这张匿名的德国的旧明信片(如本页面上部
9、所示)于1888年发行,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图片。在这个插图中,你看见的是一个老妇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们都存在在于插图中,但你不可能同时看见老妇人和少女。一旦你知觉到这两种图形轮廓,看一看你是否能够在这两种图形轮廓之间来回转换,高兴时感觉月色融融、夜静荷香的审美知觉,在人愁苦思乡时却可能变成月色清冷、寂寥惆怅的审美知觉。(下图),(3)审美知觉带有浓郁的情绪和感情色彩 同一个审美对象,往往因欣赏者的情绪或感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知觉。如高兴时感觉月色融融、夜静荷香的审美知觉,在人愁苦思乡时却可能变成月色清冷、寂寥惆怅的审美知觉。如下图所以审美知觉中是伴随着浓郁的情感的,它能够因此而触发人的
10、想象和理解,使审美心理活动得以进一步的展开,从而使人从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中产生更丰富的审美享受。(另见美学教学专用图库),我们知道,我们的感觉都是相互作用的,一种感觉具有唤起另一种感觉的作用。心理学上认为,统觉是一种感觉具有唤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绘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的对象物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到牧人在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对绘画作品中描绘的鸟鸣的样子、鲜花的形状色彩的感知,同样能唤起我们对鸟语花香的听觉、嗅觉甚至味觉的感知。当我们欣赏故宫
11、的建筑美时,不仅通过视觉看到了故宫建筑的外形、色彩搭配、质料等;而且我们还通过视觉所看到的故宫建筑结构的宽窄、高低、繁简等有规律的变化,以及门窗、廊柱等有规律的排列,唤起了听觉对音乐所产生的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视觉和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心理现象,就是统觉现象。统觉在审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感知事物整体特征和进行审美联想的基础。(另见美学教学专用图库),(4)审美知觉有统觉作用,第二节 表 象 一、表象的概念及特点“表象”在实际语言的运用中,往往是“事物表面现象”的简称。我们这里使用的“表象”不是这种涵义,它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心理学术语,指保存在记忆中的外在事物的形
12、象。朱光潜把表象翻译成“意象”,意象就是心境从外物摄来的影子。没有知觉,就没有表象。有了表象和表象的运动,才有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表象就是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感知过的事物 不在面前时,在人的大脑中再现出来的这一事物的形象。表象作为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保存在人的记忆中。我们前面说过,人的知觉总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补充的,实际上这些知识和经验都是以表象的形式存贮在记忆中的,同时,在感知中又产生新的表象。因此,感知是表象的直接来源,表象又积极地活跃于感知之中。有了表象,我们才能把过去的事物同现在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联想、想象和思维等)。,上
13、图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曲丰国的作品表象。曲丰国的作品有种冥想的性质,这是一种对“手迹”、“空间”和“接触”的冥想,但它呈现的,乃是一层“表象”。磨擦力和引力使液性颜料滞留与流淌,覆盖的或透明的,它们属于行为及后果的范畴,而不涉及目的和隐喻的范畴。这近乎冷漠的作品因其坚持不懈而体现了一种内在的热忱,交织着迷惘、控制、不安、静穆、秩序、它是存在和虚无这一当代体验周期性的表达。,著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的装置艺术梦是一个关于蔡国强的童年记忆与他对现时中国社会的印象的复合体,红布在鼓风机的鼓动下,象滚滚向前的红色巨浪,与蔡在出国前的记忆很相似,而做成灯笼状的一些商业消费符号,则代表了中国当下的物质
14、主义流行的现实。表象之例证。,二、表象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1、表象与知觉的区别 其一,表象与知觉不同,因为知觉是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事物引起的;表象则是曾经感知过的而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是由词或别的事物所引起的。知觉只产生于对外部事物的直接感受,而表象可以通过间接途径获得。例如,根据小说的描绘,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产生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事件和生活情景的表象。此外,表象还具有可塑性和变异性。记忆中的表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会变得模糊,甚至发生扭曲和变化。表象还可以经过不断的分解和综合,重组成就的表象。这对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
15、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其二,表象所反映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比起知觉来,不如知觉反映的鲜明生动。其三,表象所反映出来的形象比较片断,比较流动多变,不如知觉反映出来的形象全面、完整、稳定。其四,表象具有概括性,知觉没有概括性。知觉按照外部事物的外貌来反映它,表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它可以是对同类事物的反映,例如,关于“花”的表象,它就概括了许多花的普遍的形象特征。如果是“牡丹花”的表象,它就比“花”的表象更加具体些,不过仍然有概括性,它概括了牡丹花的普遍的形象特征。至于关于某种独一无二的事物的表象,那么,与其他事物相比,它没有概括性;然而就它自身而言,也有
16、一定程度的概括性。例如,关于天安门的表象,与其他建筑物相比,这没有什么概括性。但是,沐浴着晨曦的天安门和华灯初放的天安门,春风轻拂中的天安门和皑皑雪景中的天安门,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印象。所以,我们对天安门的表象也就有了一定的概括性。,黑光虎用Fireworks画中国画(牡丹图),表象的概括和概念的概括有根本区别,概念的概括是抽象的概括,而表象的概括是具象的概括,即伴有形象的概括。表象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的特点,使它在美感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我们就可以通过表象进行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作中的“画龙点睛”就是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表象的
17、具象概括使我们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去欣赏它。表面来看,表象虽不如知觉反映清晰、完整、稳定,但比知觉反映事物更丰富,更能把握特征。因为表象是在知觉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概括的、是一个或几个同类事物表面特征的综合。例如,说到房屋,大城市的有些人可以想起高楼大厦的公寓样子,小城市的有些人可以想起简易的小楼的样子,农村人可以想起平房样子。但是,这三种表象已不包含有任何一种房屋的实际的个体的许多特点,而是每一种房屋共同特点的综合,是具有每一种房屋的概括性特点的模糊形象。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表象的概括性与概念的概括性是两回事。表象的概括性保留了同类事物的表面特征,且突出了事物的直观性,属于人类认识的“感性认识”
18、范畴;概念的抽象性是对同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舍弃了具体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特征,不具有直观性,属于人类认识的“理性认识”范畴。表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环节。,2、表象与知觉的联系 表象与知觉虽然不同,但表象与知觉不可分离,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其一,它们都是具有直观性的人类感性认识。表象和知觉一样,都具有形象性。这一特点使表象根本有别于概念,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抽象的反映,没有形象性。表象通过知觉产生,在反映外在事物的直接性和形象性上,它们是相同的。其二,表象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天生的盲人从未感知过颜色,因此不会在大脑中产生颜色的表象;天生是聋子的人,也不会
19、产生对声音的表象。,三、表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表象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于在人们感知审美对象时,所有与当前审美有关的表象都积极活动起来,能够补充和加强审美感知活动,从而构成完整而丰富的知觉形象,产生强烈的美感体验。头脑中贮存的表象数量多少,是审美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离开了表象活动,艺术与审美就不能存在了。我们的国画中强调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实际上体现了心理学上“知觉与表象相互为用”的作用。“实”的形象唤起人的知觉;“虚”的空间供审美者借助表象活动补充知觉内容,从而产生玄妙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趣味。,第三节 联 想 一、联想的概念形成联想的客观基础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具有各种联系的
20、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一旦有相应的刺激促使这一暂时神经联系恢复,就形成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既可以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想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也可以在回忆某一事物时又想到与此有关的事物。这里需要注意;“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中的“感知的事物”,包括人的各种感官感知的事物,不仅包括看到的,也包括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到的以及由内部感觉意识到的事物。,二、联想的不同形式及其不同作用 联想具有多种形式,一般根据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区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就是对多种联想形式的广泛运用
21、。各种联想形式的特征及其作用:,1、接近联想 由于甲、乙两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非常接近,人们感知到甲便联想到乙,或感知到乙便联想到甲,这种联想就称为接近联想。睹物思人,看到瑞雪使想到丰年,看到星星使人想到月亮就属于接近联想。如图,接近联想在审美中的作用表现为:使审美主体在感知一事物的审美特征时,想到其他事物的审美特征,使人们能够在艺术创造中因虚得实,虚实相生,给人以象外之境、无穷之意。接近联想指两个事物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经验上相接近,由一个事物的知觉和回忆,会引起对另一个事物的联想,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宋朝诗人陆游的沈园(沈园位于绍兴市区洋河弄内,占地11.8亩)一诗就是接近联想的例证。城上
22、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20岁时和唐琬结婚,婚后感情很好。可是陆母不喜欢儿媳,婚后3年迫使两人离异。后来唐婉改嫁,陆游另娶。陆游31岁时与唐婉夫妇邂逅沈园。陆游哀伤地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不久,唐婉抱恨而亡。陆游75岁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斜阳惨淡,彩绘的管乐器(画角)高亢凄厉。由于年代久远,沈园已经面目全非,唯有桥下春波依旧。沈园是陆游与唐婉离异唯一相见之处,也是诀别之所。他由桥下春波联想到唐婉,44年前唐婉如同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凄楚欲绝。在日常生活中,睹物思人,爱屋及乌,憎恶和尚恨及袈裟,都是接近联想。中国戏剧艺术中,演员手中的
23、马鞭就暗示马的存在,旦角上马简直在骑一只狗,演员一抬腿、一转身就是上马了,没有必要一定得高抬腿、跃起身上马。可是观众都能看懂,这是接近联想的作用。在京剧三岔口中,舞台上灯光耀眼,然而,搏斗的双方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动作,不能感觉到对方的动作。他们的暗中摸索,由于经验上的接近,给观众造成黑夜的感觉。由于灯光如昼,观众不仅看清楚夜斗的双方在战斗过程中的一切表现,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演员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所传达出来的瞬间心理活动,从而取得非凡的艺术效果。,附:1、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
24、在,锦书难托。莫,莫,莫!2、唐婉钗头凤:世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沈 园,曾 是 惊 鸿 照 影 来,类似联想是两种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类似,由一种事物的知觉和回忆而引起对另一种事物的联想。例如,由于甲乙两物在某一点上有相似之处,人们感知到甲(或乙)就联想到乙(或甲),这种联想称为类似联想。黄山的猴子观海等景点的命名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如右图 类似联想是由事物间的相似性引起的,这种相似不仅限于事物在形状、色彩、质地等形式方面的相似,也包括事物在性质、本质方面
25、的相似。同时,事物在这两方面的相似特征引起的联想往往又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形态和性质联想交错进行的复杂形式。,2、类似联想,下图为丝弦天河配剧照,看到春光,想起青年;看到暴风雨,想起革命。这些都是类似联想。类似联想的“类似”,只是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和状貌上的近似,并非完全一致。“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钱钟书语)。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就是拟人。人变物叫做“托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京剧阳平关中曹操站在山上观看曹将和黄忠、赵云在山下恶战,这山就是一张桌子。桌子和山有点相似,它们都高出地面,于是用桌子代替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第六 美感 心理 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6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