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
《药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学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团队项目负责人:自主填写项目组成员:自主填写二、专业建设背景1.医药行业改革发展为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发展前景医药行业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世界经济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医药产业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共有医药生产企业7000余家,医药批发企业2万多家,零售企业近40万家,医疗机构30多万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分离的实行,医药公司和连锁药店随之增多,更多的跨国公司也先后登陆内地,医药行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我国正在实施执业药师制度,据目前的统计结果,我国至少
2、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因此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药品生产、检验、经营、流通、使用和营销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药学人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及GMP、GLP、GSP、GCP等认证工作的全面推行,推动了产业规范化,从而对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门槛的提高必将带动对受过正规药学专业教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药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使农村医药市场成为新热点,为药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前景。2.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近3年,甘肃省医药产业年均增长保持在在20%以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己列入甘肃省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将建设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岷县中医药产业园、民乐中药材产业园四大中医药产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以中药为主导的陇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o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当归、党参、黄注、大黄、甘草、枸杞、板蓝根、柴胡、红匹、半夏等10个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9个陇药加工制造业产业园区。药学专业既是我国人才需求旺盛的朝阳专业,也是武威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人才紧缺的专业IJ十三五期间,医药产业已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重点加
4、强生物制药、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品种开发,加快发展现代中藏药、生物医药产业,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好的发展空间。3.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为药学专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及就业前景分析,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调研,结合甘肃省和武威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将药学专业列入重点发展专业。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学院办学定位以及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确定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医院药剂科、社会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
5、等单位从事药品调剂等药学服务、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本项目的建设旨在通过药学专业建设和发展,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快药学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适应医药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的需求。三、专业建设基础1.确立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药学专业始建于2011年4月,专业建设初期的基本思路是:紧紧依靠医药行业办学优势,充分整合、利用行业内资源,为社会及医药行业培养具有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能够从事药品调剂、临床用药咨询及合理用药指导、药品营销等医院和社会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
6、质实用型人才。2.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药学专业己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保证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为社会及卫生行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面向基层从事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人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3.建成了必需够用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辐射下,药学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建立和完善了由化学实验室、药剂实训室、中药标本室等组成的药学实验实训中心。在甘肃省内设有6家医院、2家药品生产企业和2家药品营销企业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上述医院、
7、药品生产企业均具有现代化的综合药房及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剂室。4.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药学专业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专任教师10人,专业兼职教师5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7人,研究生4人。从医药企业聘请了兼职教师6人。自2011年以来,团队成员共获得校级及以上各类表彰20余人次。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3部。5.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药学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98人,累计为社会和医药行业输送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351人。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
8、认可,近三年考生报名踊跃,新生入学报到率平均为88.31%。学生就业形势喜人,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8%以上,年底就业率达100%。四、专业建设思路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甘肃省及周边区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技术优势,以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运行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9、为基础,建立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突出培养药物制剂与检测和药品经营以及药学服务等一线岗位职业能力的“平台+方向”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建设共享性优质教学资源、创新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药学专业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中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专业建设目标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总要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
10、,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增加引领与辐射能力;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打造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建立校内自主管理与校外第三方监控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将药学专业打造成为甘肃及周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产业支撑型重点专业。1.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共同体运行机制,搭建专业建设平台成立校企(院)专业建设委员会,
11、完善相关制度,构建校企(院)共建共管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围绕甘肃省和武威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体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与管理,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享建设成果。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形成专业建设平台,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2.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医药企业签订培养订单,开设“惠仁堂班”和“德生堂班等订单培养专业班,在学生完成基本药学理论与技能教学任务后,按照订单要求,学生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到订单企业学习,实现学习过程岗位化、实训场景
12、企业化、考核评价员工化,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3.校企合作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平台+方向课程体系。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将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的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程3门;校企合作编写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特色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2部,药学专业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指导书2部;建成以8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药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4.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打造高素质双师双能教学团队一是培养1名校内专业
13、带头人,引进1名医药企业专家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实现双专业带头人。二是培养4名骨干教师,同时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高管,实现骨干教师双重身份。三是培养3名青年教师。四是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聘请8名来自医药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执教能力强、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5.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在原有药学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药学专业不同职业方向的岗位需求,建立具有良好的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具备教学、培训、顶岗实习和技术研发功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整合改建化学实验室、中药标本陈列室和药剂学(中药制剂学)GMP实训室;新
14、建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化学实验室、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精密仪器分析室、中药炮制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模拟药房。新建1个医院药学实训基地和2个校外药品营销实训基地,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6.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面向医药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为医药企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员工提供短期培训、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培训以及药学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药学工作人员的终身学习对接:指导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参与企业的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新剂型开发、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等工作,为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服务。7
1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8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充分利用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培训基地,选拔2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和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教育资源,促进药学专业的发展。9.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
16、平建立院系、行业企业、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激励机制,落实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及教学工作院系督导制度,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10.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药学专业建设发挥药学专业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药学专业建设。完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2门专业核心课程,力争建成1门校级精品课程:完善中药鉴定中心,建成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2名中药专业专职教师。六、建设内容与举措(一)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共同体运行机制,搭建专业建设平台构建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
17、担责任。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审核制度。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订单培养方案由学校和订单单位共同审核。2.制定柔性化的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基于企业生产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刚性需求,科学调整教学计划,企业适度调整生产安排,确保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顺利完成。3.完善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管理与评价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顶岗实习等领域的重要作用。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合作开发产品,进行工艺研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5.制定订单培养教学与管理制度。与订单企业组建
18、订单教学班,校企合作为企业订单培养专业人才。6.共建企业专家工作室和教师流动工作站。企业选拔技术骨干与学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行业影响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对接。(二)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与订单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学习平台课程,在第二学期
19、组织学生到药品经营部门、药物制剂车间和药物检验中心进行认知见习,让学生了解药学工作人员的职场环境和常用仪器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第四学期根据订单培养要求分方向由订单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教学与管理,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第五、六学期到订单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和顶岗实训,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探索任务驱动、工作引领、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和工作引领阶段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导向阶段意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技能,在模拟实训室、仿真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可采取仿真教学或现场教学的方法;工学交
20、替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交替变换中,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学习得到有机融合。为规范管理,保障“工、学”的有效衔接,教学计划安排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的特点;需审查企业的专业对口性和岗位安排的合理性;要强化过程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档案。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与思想品德考核相结合,具体采用综合作业、笔试、项目评审、岗位综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吻合,
21、且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三)校企合作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1.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甘肃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依据,按照药品生产、经营、质量检验等部门对药学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2.课程建设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将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的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设药理学、药剂学2门校级精品课程,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3门优质核心课程;校企合作编写天然药物学、医药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学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6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