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诊疗常规诊疗规范-10种常见病.docx
《耳鼻喉诊疗常规诊疗规范-10种常见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诊疗常规诊疗规范-10种常见病.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诊疗常规一、先天性耳前痿管先天性耳前痿管是一种胚胎鲤弓结节融合缺损或第一据裂发育障碍所致的常见的先天性耳科疾病。发病率约1.2%,男多于女,单侧多于双侧。【诊断】一、痿管口位于耳轮角前约90%,少数开口于耳轮,甚至耳垂处。管口很小,或为凹陷,挤压时可有稀薄粘液或乳酪物从管口溢出,微臭,时有痒感,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局部红肿。二、痿管是一种盲管,可有分枝而弯曲。管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及上皮下组织也可因慢性炎症而致纤维化。三、局部可因感染而产生红肿、痛、溢脓。可反复急性发作。四、反复感染者,痿管口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疤痕、肉芽,甚至脓痿。五、痿管长的可向远处伸展,发生深部感染者可在外耳道
2、或乳突部形成脓肿,这需谨防。【治疗】一、无继发感染者,不需要治疗。二、时有感染者经消炎后行痿管切除术。(一)成人局麻,儿童应全麻。(二)在痿管口周围作一梭形切口,分离痿管,注意勿将痿管分破,或撕断,以免内容物溢出污染手术野或不能彻底切除干净。分离时,用泪囊探针插入痿管,以助追寻,直达盲端连同分枝一并切除。(三)因感染而致皮肤溃烂较大者,痿管切除后创面难以缝合者,可考虑植皮或转移皮瓣缝合,术后有复发者亦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二、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音性聋。近20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多为单侧性,双侧者少见。其病因不明,目前公认与病毒感染和(或)内耳血循环障碍有关,疲劳
3、、精神紧张等可作为诱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循环系统疾患易导致内耳供血障碍,也可诱发本病。【诊断】一、病情发展迅速,耳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最长于12天内发生,病人常可诉及确切日期、时间、耳聋一般多较重,且多为单侧性。二、80%患者伴有耳鸣,且多于耳聋前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耳鸣多强烈,常为噪声或潮水声,使患者难以忍受。三、耳内可有胀满感或压迫感,约1/3患者伴有眩晕,发生于疾病初期或呈持续性。四、耳镜检查无异常所见,伴眩晕患者可有自发眼震。五、听力检查纯音听阈示典型感音神经聋,多为中、重度或重度以上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以平坦型及下降型多见,言语测听、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以及听性诱发电位测试符
4、合耳蜗性耳聋,但如听力损失较重,则难以测试。七、内耳道X线片或CT扫描以除外听神经瘤或其他颅内占位病变所致突聋。八、应注意与窗膜破裂、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自身免疫性聋、功能性聋等相鉴别。【治疗】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本病治疗开始愈早效果愈好,超过一周者效果常不满意,因此应作为急症处理,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扩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以及应用激素和维生素类辅助治疗。一、扩血管剂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每日一次,2-3周为宜,口服药可采用地巴陛、烟酸、都可喜、西比灵等,或中药复方丹参片等。三、降低血液粘稠度药物10%低分子右旋糖酊50Oml静点,每日一次,有心衰及出血性疾患者不适
5、用。四、激素类可给予强的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点。五、促进细胞代谢药物ATP、辅酶A、细胞色素C、脑活素、爱维治、FDP等。六、维生素类维生素r、B12等。七、高压氧舱可改善血红蛋白氧化障碍,增加血氧容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早期突聋效果较好。三、鼻骨骨折外力作用于鼻部,而发生鼻骨骨折,骨折类型与外力方向和大小有关,常见于鼻骨下部。【诊断】一、局部压痛,鼻出血,鼻梁上段塌陷或偏斜,严重者可有粉碎性骨折,皮下瘀血,可能皮下气肿。二、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前缘突向一侧鼻腔,外鼻变形,鼻塞,如有血肿则中隔向一侧或两侧膨隆。继发感染可引起脓肿,软骨坏死而致鞍鼻。行穿刺抽吸予以确诊。三、双指触诊查明骨折部位及
6、情况要注意有否骨摩擦音。四、根据病史,X线侧位片或CT检查结合临床体征可作诊断。【治疗】根据病情可行止血、清创、缝合、骨折复位。用复位器复位后,鼻腔填入凡士林纱条,4-6天后取出。两周内勿用力揖鼻或触按鼻部。注意:如脑脊液鼻漏者,不可填太紧,或不填。要注意控制感染。四、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称鼻中隔偏曲.【诊断】一、鼻塞:为单侧或双侧鼻塞。二、鼻出血: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崎粘膜易干燥破损而出血。三、头痛:偏曲部分压迫同侧鼻甲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四、邻近器官症状:易伴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影响鼻窦引流而继发鼻窦炎五、可有嗅觉障碍:高位偏曲阻塞嗅沟
7、或鼻窦炎刺激引起。六、检查鼻腔发现鼻中隔“C”、“S”形偏曲,棘、崎状畸形。【治疗】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或矫正术。棘状偏曲,可切开局部粘膜,行凿除术。五、鼻出血又称鼻佃,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由全身疾病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其原因很多,可分为局部及全身病因两大类,出血部位大多数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LittIe区或KieSSelbaCh区),40岁以上者多见下鼻道后端的鼻一鼻咽静脉丛(WoodrUffSplexas)0【诊断】询问病史,清除鼻腔凝血块,详细检查鼻腔,明确出血部位,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出血较多,可用浸有o1%肾上腺素棉片置入鼻腔,压迫鼻翼,数分钟后
8、取出棉片,出血减少再行检查。【治疗】一、根据病情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低头位,对紧张者予以安慰,必要时给以镇静剂,迅即开始止血。如未出血或经一般局部处理后出血已止,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周密的局部及全身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从而进行病因治疗及局部处理。二、止血:寻找出血点,如血量多,无法发现出血点者,立即采取适当措施止血。(一)简易止血法: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出血时,可自行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头低位、冷敷前额部或浸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塞入鼻腔。(二)烧灼法:出血量不多,可见出血点时采用此法。1.双极电凝法.2.激光凝固法。(三)填塞法: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时用。1.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鼻喉 诊疗 常规 规范 10 常见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5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