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仅供学习)这次会议是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大举措”,打好赶超发展“组合拳”,近期重点要打好“三场硬仗”:第一仗是抓发展,重点是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温商回归;第二仗是抓环境,重点是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三改一拆”和“六城联创”,改善发展硬环境;第三仗是抓作风,重点是整顿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改善发展软环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振兴实体经济工作,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
2、力,努力推动我市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推进赶超发展,讲八点意见。一、科学把握振兴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源泉,是XX经济的重要基础。振兴实体经济,对保持XX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格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XX模式”,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XX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实体经济发展史;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XX的辉煌。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发展形势以及诸多其他因素,XX实
3、体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新的困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低小散”结构特征明显,产业提升步伐缓慢,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下降;工业投资总量偏少、比重偏低,增长后劲明显不足;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明显,部分企业热衷于投资房地产、煤矿等行业,热衷于赚快钱,资产金融化和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企业外迁、资金外流、人才外出的趋势加剧,产业“空心化”现象有所呈现。实体经济的严重削弱,必然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近年来,XX绝大多数经济发展指标下滑、处于全省倒数位置,总量上已从全省第一梯队掉入第二梯队,增速上已掉入最后梯队,正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超”的严峻形势。处于这样的关键
4、时期,我们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巩固XX经济基础和竞争优势的根本,作为XX赶超发展的首要任务。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开展系列调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文件,谋划提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十大举措”,努力发挥XX的产业集群优势、温商群体优势、发展空间优势、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优势,着力破解产业结构的制约、生产要素的制约、体制机制的制约、发展软环境的制约;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正在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解万难”行动,帮助企业克服遇到的困难,解决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振兴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实
5、体经济要回归,首要的是XX人精神回归、温商信心回归。特别是今天的振兴实体经济大会,是在XX实体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召开的,市委、市政府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表明一种态度”:XX是高度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是充分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强调一个理念”:企业的困难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企业排忧解难就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传送一个信号”:党委政府就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绝不会让企业孤军奋战。我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全市上下特别是企业家坚定信心、重振雄风,就是到了最困难的境地,也要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再创辉煌。希望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充分认识X
6、X发展的潜力优势,进一步坚定实业致富的信心、转型发展的决心和艰苦创业的恒心。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与XX实体企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转危为机,就一定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大提升。基于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判断,对XX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对XX未来发展优势的把握,我们提出振兴XX实体经济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到XX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培育一大批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五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小微企业;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2400亿
7、元;建成一批产业链相配套、公共服务相支撑的总面积达2370万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快推进鞋业、服装、电气、汽摩配、泵阀等5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和科技部首批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力争电气、鞋业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争研究与开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到2%;基本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实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产业集聚大平台,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轮驱动”的主阵地。没有大平台,就没有大项目、大企业,也没有大投入、大发展。要切实
8、加强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有效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抓好各类产业集聚大平台的整合提升。加快省级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积极申报设立省级XX浙商回归产业集聚区。加强XX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扩容改造提升,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以高端平台集聚高端产业。结合围垦用地的开发利用,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大平台。抓紧做好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报批工作。要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和用好各类产业集聚大平台的政策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加快发
9、展鞋业、电气等2个冲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服装、汽摩配、泵阀等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印刷包装、仪器仪表、食品制药机械、紧固件等4个2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9个以上重点主导产业集群,力争把重点主导产业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亮点产业。在瓯江口、XX经开区等地规划建设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和临港石化、临空产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提升工程,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强优势主营业务,努力抢占产业链的中高端,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和行业的领先者。实施行业“小巨人”扶持计划
10、,促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要加强配套功能建设。牢固树立“产城联动、综合配套”的理念,努力推动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从“单一工业制造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转变。注重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建设,加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职工宿舍等配套,真正把产业集聚大平台建成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三、大力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小微企业是XX经济发展之源,是老百姓实业致富之道。XX小微企业量多面广,其中70%以上没有自己的厂房,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困扰着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是从XX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支持小
11、微企业发展的根本之策和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老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走出一条XX特色小微企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新路子。要完善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高效、主导产业突出、功能配套齐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结合全市“三改一拆”、标准厂房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对小微企业园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既要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建设规模,又要避免“低小散”布局、低水平建设。要综合考虑规模大小、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建筑要求、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小微园
12、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要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国有公司、投资公司、龙头企业以及抱团联合开发企业团体等市场主体,都可以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取得开发建设资质,开发建设小微园。要加大支持力度。各地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保障小微园建设。对小微园建设涉及到的非建设用地要进行土地性质调整,以满足连片规模建设的要求。要鼓励业主保持统一产权,便于未来对园区的提升,也允许厂房、办公楼、宿舍等通过分割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提供给小微企业使用。对小微园建设项目,予以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并对购置厂房产生的交易税归属地方部分,按企业技改投资额度给予全额补助。要把好小微
13、企业入园准入关。建立小微园对外招商或招租评估备案制度,规范园区产业、环保、能耗、投资强度等管理,重点引导一批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企业入园,并推动广大小微企业在“入园”过程中实现设备更新、产品创新、节能减排和安全发展。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近几年来,我们狠抓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但投资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工业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只有22.2%和2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既是今天XX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体现,也是明天XX企业“脱胎换骨”的基础条件。要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在当前形势下,市场主体
14、投资意愿不足是制约扩大有效投资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从产业规划、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环境整治等方面着手,努力挖掘民间蕴藏的巨大投资潜力,积极引导企业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业、投向主业。要加强大项目建设。缺乏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是我市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也是我市多年来产业结构未能有效提升的关键。要紧跟产业发展前沿,依托产业集聚大平台,谋划和实施一批标杆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高水平项目,加快带动产业整体提升。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普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鼓励信息技术在机械、电器、泵阀等装备产
15、品中的嵌入式应用,促进企业装备改造、工艺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或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品率。加大对企业“空间换地”的扶持,实施一批“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倒逼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发展,提升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和后方基地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要加强温商回归和东引台资工作。明确温商回归的产业导向,加强在外温商与本土产业的紧密对接,发挥国内XX商会和海外侨团的作用,大力引导和推动温商投资实体经济。在推动温商回归的同
16、时,全力推进海峡两岸(XX)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抓紧启动各县(市、区)对台特色平台建设;深化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台招商活动,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央企、省企的经济合作,争取引进一批大的国资项目,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台资一起上的招商引资新格局。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按照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引导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将引发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消
17、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新变革”,也是XX企业市场营销的“新天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蓝海:我们要抓紧行动,抢占先机,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要加快培育网络经济企业群体,引进一批知名网络企业,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孵化一批初创小微企业。加快构建网络经济发展平台,盘活利用中心城区闲置工业厂房,规划建设一批网络产业园区(楼宇)。鼓励实业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XX组建电商联盟,投资建设独立的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切实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业、服务外包产业、物联网产业,构建领域广、产业链长、竞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市 振兴 实体 经济 动员大会 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4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