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脑血管意外康复.ppt
《老脑血管意外康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脑血管意外康复.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年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治疗,一 脑血管意外的定义和分类,我国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国家,脑血管意外又称为脑卒中,其定义为: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小时或死亡。其分类为:1.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2.脑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二 脑血管意外后进行康复治疗的必要性,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意外年发病率:200/1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意外病例15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者8010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和年轻人比较,老年人房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病率更高,再加上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故脑血管意外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危害
2、也更大。,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的致残绝对数增加。防止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是急待解决问题。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序,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将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是防止、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评价,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包括: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其功能评定包括: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 活能力评定、语言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在康复工作中,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并发症、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社会不利的影响应尽可能用标
3、准化的方法来评价。推荐使用以下经过信度、效度验证,并且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级。痉挛:改良Ashworth量表。功能障碍的总体评价:Fugl-Meyer。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DL):FIM、Barthel指数,四 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流程,一般来说,脑卒中的康复流程分为:急性期 恢复期 维持期,急性期的康复由发病后床旁开始,预防废用综合征和早期开始运动再学习,以早期自我照料为最大目标。恢复期的康复,提高坐位耐久性,可以开始在训练室进行训练,以促进最大的功能恢复为训练目标。维持期的康复,以已获得的功能尽可能长期维持为训练目标。,为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强力推荐患者进
4、入卒中单元、脑卒中康复单元等机构治疗,希望组成康复团队进行集中的康复工作。据报道:脑卒中患者进入卒中单元、脑卒中康复单元,进行多方面康复的专业治疗后比入住传统病房的患者出院时的功能恢复好,,1年后的死亡率、护理依赖程度和再住院率低,回归家庭比率高。这个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无关,也与卒中单元组织形式的不同无关。,五 脑血管意外各期康复治疗,(一)急性期(2-4周)目标:预防并发症: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炎;预防关节挛缩、变形。,措施:1.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 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
5、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具体方法如下: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度,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仰卧位时,因受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也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或外踝部发生压疮,因此,脑卒中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
6、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时,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2.肌肉按摩 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3.被动活动关节 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病人,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 意外 康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2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