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ppt
《PPT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体液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检验,1,1.掌握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概念与生理功能,常见 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2,熟悉电解质的代谢与调节、水盐代谢紊乱机制以及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3,学习目标,4,能熟练进行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的实验室检测,并具有合理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第一节,钠、钾、氯代谢及其检测,体液、电解质的定义,体液:是指机体内覆盖的液体,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无机盐及一些有机物。,电解质:以体液形式存在的水都含有浓度不等的无机盐成分,这些无机盐和可溶性蛋白质常以离子形式存在,称为电解质。,、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其功用,
2、1、分布 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以细胞膜为界 血浆(5%)细胞外液(20%)细胞间液(15%)脑脊液 淋巴液 消化液等,(一)体液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细胞外液,阳离子:Na+等阴离子:Cl-、HCO3-等,细胞内液,阳离子:K+、Mg 2+等阴离子:HPO42-、蛋白质等,2、分布特点:血浆与细胞间液的大部分电解质含量基本接近,但pr-不同,血浆的明显高于细胞间液,这一差异对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及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水的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细胞内、外渗透压基本相等,这是因为细胞内液二价离子、pr-多,但这些电解质产生的渗透压较小。,(二)
3、体液电解质的生理功用,1、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及容量平衡;,2、可形成缓冲体系,对体液中的酸、碱起缓冲作 用,在维护体液的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HCO3-/H2CO3、HPO4-/H2PO42-、蛋白质盐/蛋 白质;,3、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兴奋性;,体液中的Na+、K+、Ca2+、Mg2+等均可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离子浓度对心肌兴奋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关系是:,心肌兴奋性,4.与骨质的代谢密切相关 钙、磷、镁、钠等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 主要组成成分,机体中99%的钙、86%的磷、60%的镁、40%50%的钠 都分布在骨组织。5.其它 如Ca2+作为凝血因子参与血液
4、凝固、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对 细胞内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等)的 激活剂等;磷参与体内核酸、核苷酸、磷脂、磷蛋白等重要生物分子的组成、参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与多种磷酸化的中间产物的生成等;Mg2+广泛参与人体物质代谢中许多酶促反应。,二、钠、钾、氯的代谢及平衡紊乱,1、钠、氯代谢:,(一)钠、氯代谢及平衡紊乱,正常成人钠、氯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每日需要量约4.5-9g。60Kg重的成年人体内含Na+总量约60g左右,其中约50%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钠为135-145mmol/L,另有40%-45%存在于骨骼中。细胞内液中含钠量较少,约占总量的5%-10
5、%,且主要存在于肌细胞中。氯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中氯含量为96-105mmol/L。,Na+和Cl-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肾脏对Na+的排泄有严格的调节作用,尿中排出Na+量随摄入Na+量的多少而增减,这对于维持体内Na+含量的恒定有重要意义。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吸收与排泄,2、钠、氯与体液平衡紊乱,体液平衡主要由体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和比例决定。,脱水: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也称为水中毒。,根据失水和失Na+的比例不同,可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二)钾的代谢及其平衡紊乱,1、钾的代谢,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蔬菜、果品、肉类均含有丰富的K+。成人每日约需K+2-3g,一个60kg重的成人体内K+总量120g左右,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存在于细胞外液。因而血清K+浓度很低,仅为3.5-5.5mmol/L,而细胞内液中K+浓度为150mmol/L左右。,吸收与排泄,食物中所含的钾90%在消化道以离子的形式吸收。由于食物中K+含量很丰富,很少出现K+的缺乏。K+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肾脏排K+量可根据K+的摄入
7、量和其它排出途径的排泄情况而变化,但对K+的控制能力不如保Na+能力强。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钾代谢平衡紊乱,胰岛素对K+的分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临床上对高血钾(hyperkalimia)病人,常用静脉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血K+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K+降低。,物质代谢对K+分布的影响 引起低血钾:合成糖原 合成蛋白质 组织生长、创伤修复,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加强,K+进入细胞增多;引起高血钾:糖原与蛋白质的分解释放等量的K+到细胞外;严重创伤、感染、缺氧及溶血,蛋白质分解代 谢增强,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3)酸碱平衡与K+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酸中毒 高血钾 碱中毒
8、 低血钾,三、钠、钾、氯的检测,(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血清、肝素化的抗凝全血、尿液和其它体液均可作为钠、钾测定的标本。血浆钾比血清钾低0.10.2mmol/L。避免使用含钾钠的抗凝剂,若使用ISE法或比色法测定,则不能使用肝素铵,以免造成假性升高。避免溶血。尿标本注意防腐。,火焰光度法(FES法)(参考方法),检测方法,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二)钠、钾的检测,火焰的热能使基态原子被激发,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立即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并迅速回到基态。发射光谱线的强弱与样品中钠、钾的浓度成正比。钠的特征谱线为589nm(黄色),钾的特征谱线为766nm(深红色),1、火焰光度法(
9、FES法),定量方法:,外标法:用不同浓度的钠、钾标准液制成标准曲线,然后对血、尿标本进行测定,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钠、钾的浓度。,内标法:内标法是在标本稀释液中加入浓度恒定的锂或铯,同时测定钠、钾和锂(铯)浓度。根据钠、钾的电信号和锂(铯)的电信号作为定量参数进行钠、钾含量的计算。,内标法标本稀释度大,钠、钾测定与标准元素锂(铯)的测定同时进行,可减少由于雾化速度、火焰温度波动所引起的误差,其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较外标法好,多数实验室采用内标法。被推荐为钠、钾测定的参考方法。,2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当今定量测定钠、钾浓度的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选用对Na+或K+敏感的玻璃膜电极或用缬氨霉素膜制成的K+电
10、极,Na+电极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锂。,定量方法:,直接电位法 间接电位法,3酶法,Na+的测定 邻-硝基酚-D-半乳糖苷(ONPG)在钠-依赖性-半乳糖苷酶水解下生成邻-硝基酚和半乳糖,邻-硝基酚的生成量与Na+浓度呈正比。邻-硝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呈黄色,可在405nm处测定吸光度的升高速率,即可计算Na+的浓度。,K+的测定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二磷酸腺苷(ADP)在钾-依赖性丙酮酸激酶(PK)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丙酮酸和NADH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下,生成乳酸和NAD+。反应中NADH的消耗量与样品中K+浓度呈成比,故在340nm处监测吸光度下降速
11、率,即可计算K+的含量。K+、PK PEP+ADP 丙酮酸+ATP LDH 丙酮酸+NADH+H+乳酸+NAD+,应用钾-依赖性丙酮酸激酶。采用掩蔽剂掩蔽Na+,可使血清中Na+降低55 mmol/L,使K+:Na+选择性提高至 600:1。用GLDH消除内源性NH4+的正干扰,利用K+对丙酮酸激酶的激活作用来测定K+的浓度。,【参考范围】,血清钠135145mmol/L血清钾3.55.5mmol/L,【临床意义】,1.钠 血清钠增高:血清钠浓度超过145mol/L为高钠血症,临床上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脱水、ADH分泌不足等。血清钠降低: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ol/L为低钠血症,临床
12、上常见于胃肠道失钠(呕吐、腹泻、引流等)、尿钠排出增多(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等)、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和创伤等)、抗利尿激素(ADH)过多(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等。,2.钾(1)血清钾增高: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溶液过多等。(2)血清钾降低: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钡盐与棉籽油中毒等。,库仑电量分析法,检测方法,(二)氯的检测,硫氰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硝酸汞滴定法,ISE法是目前测定Cl-最好的、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
13、氯电极是由AgCl、FeCl3-HgS为膜性材料制成的固体膜电极,对样本中的Cl-有特殊响应。氯电极总是与钠、钾电极配套使用,测定氯所需的试剂和定标液也是与钠、钾电极应用的缓冲液和校准液组合在一起。ISE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1.ISE法,2硫氰酸汞比色法,利用硫氰酸汞与标本中氯离子作用,生成不易解离的氯化汞和与Cl-等当量的硫氰酸根(SCN-),SCN-与试剂Fe3+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60nm波长处比色,可定量测出标品中的Cl-的量。,Hg(SCN)2+2Cl-HgCl2+2SCN-3SCN-+Fe3+Fe(SCN)3(橙红色),【参考范围】,血清(浆)氯化物 96108m
14、mol/L脑脊液氯化物 120132mmol/L,【临床意义】,1.血清(浆)氯化物增高:临床上高氯血症常见于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失水大于失盐等。2.血清(浆)氯化物降低:临床上低氯血症常多见,常见原因有氯化钠的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及胆汁的丢失等)、阿狄森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钠、代谢性碱中毒等。,第二节,钙、磷、镁的代谢与检测,一、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一)钙、磷、镁代谢1.钙代谢 正常人体内平均含钙量为11.25kg,其中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分布于体液和其他组织中。正常人血钙为2.1 2.7mmol/L,离子钙为1.15 1.42
15、mmol/L。,可扩散钙:60 非扩散钙:40,钙离子 结合钙,血钙,血浆中Ca2+、H+、HCO3-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影响食物中钙吸收的因素:活性维生素D3年龄 钙盐在肠道的溶解状态 乳糖、乳酸和一些氨基酸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 食物中钙磷比例,钙的排泄途径,排泄途经,肠道:食物中未吸收的钙和肠道分泌的钙,占人体每日摄入钙总量的80%。,肾脏:经肾排泄的钙占体内总排钙量的20%,但尿中钙的排泄量随血液中钙浓度的变化而增减,在调节体内钙平衡方面发挥主要作用。,2、磷代谢,含量:正常成人含磷600g左右。每kg无脂肪的组织约含磷12g。分布:体内磷的86%分布于骨,其余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
16、。,血磷:指血浆中无机磷酸盐所含的磷,正常人仅有0.61.6 mmol/L,儿童稍高。,血磷浓度没有血钙稳定,它不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同一天也会有较大的生理变化。,影响食物中磷吸收的因素:,食物中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存在时,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排泄量与血液中磷酸盐浓度呈正比。对磷排泄的调节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来完成的。,3、镁代谢,含量:,血浆中的镁浓度约0.671.23mmol/L约占体重的0.03%正常成人含镁约2028g.,分布:,骨组织(60%)骨骼肌(20%30%)其它组织(10%)中;从体液中镁的分布看,细胞内液的镁的含量约占总量的39%,是细胞内仅次于钾的主要阳离子。仅
17、有约1%的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镁的生理功能,镁是参与正常生命活动及代谢过程必需的元素。,1作为酶的辅助因子,2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吸收率只有3040%。,天然食物中很丰富,很少发生镁缺乏。,排泄:,肾是体内镁的主要排泄途径,也是血浆镁水平调节的主要器官。,(二)钙、磷、镁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进行调节,1甲状旁腺素(PTH):,PTH的靶组织是肾脏、骨和小肠,2降钙素:多肽类激素,31,25-(OH)2-D3:,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维生素D在肝肾经羟化作用转变而成的。它的靶器官是小肠、骨和肾。,(三)钙、磷、镁代谢紊乱,1、钙代谢紊乱:包括高钙血症
18、、低钙血症 与高钙尿症。2、磷代谢紊乱:包括高磷血症与低磷血症。3、镁代谢紊乱:包括高镁血症和低镁血症。,二、钙、磷、镁的检测,(一)血清钙和尿钙的检测,1.血清钙的检测 血清钙检测包括离子(游离)钙与总钙的测定,离子钙比总钙更有临床价值,但在反映机体内钙总体代谢状况上,还是不能完全代替总钙的检测。,血清离子钙(Ica2+)的测定,ISE法是测定Ica2+最常用的方法,也是Ica 2+测定的参考方法。测定原理:离子钙分析仪通常采用比较法来测定样品溶液中离子钙和pH,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标准液中的离子钙和p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内建立一条斜率曲线,然后测量样品溶液中离子钙和p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
19、的斜率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离子钙浓度和pH,并计算出标准化离子钙(nCa2+)浓度,直接在仪器上显示出结果或打印出分析报告。,血液中离子钙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标本pH的改变对Ca2+影响较大,pH降低能使Ca2+增加,反之减少。有的离子钙分析仪在测定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同时,可测量血清pH,再计算出pH7.4时的标准化离子钙浓度。,【参考区间】1.101.34mmol/L【临床意义】1、血清I Ca2+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2、血清I Ca2+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肾移植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呼吸性或代谢
20、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血清总钙测定,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等。,决定性方法:ID-MS,参考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规方法:分光光度法(O-CPC法、MTB法),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OCPC是一种金属络合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钙离子螯合生成紫红色螯合物,与同样处理的钙标准液比色,可求得血清钙的含量。pH11 8-羟基喹啉 Ca2+OCPC 紫红色螯合物,MTB法,M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和金属络合剂,在碱性溶液中与钙离子螯合后,反应从淡绿色变成蓝色,在612 nm处与同样处理的钙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得血清总钙
21、含量。PH10-13、8-羟喹啉 Ca 2+MTB 淡绿色变成蓝色,【参考区间】,OCPC法:成人:2.032.54mmol/L 儿童:2.25 2.67mmol/LMTB法:成人:2.08 2.60mmol/L 儿童:2.23 2.80mmol/L,【临床意义】,血清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而使血钙增高。血清钙降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搐搦,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后。,2.尿钙的检测,尿钙的测定方法、原理及试剂与血钙测定相同。一般采用OCPC法或M
22、TB法。在收集尿标本时,每100ml尿液应加入10ml浓HCL,或调节尿样的pH2.0,以溶解尿液中的钙盐,否则测定结果可能偏低。,【参考区间】,尿钙的排泄量随饮食不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低钙饮食时尿钙3.75mmol/24h;一般钙饮食时尿钙6.75mmol/24h;高钙饮食时尿钙可达10mmol/24h。,【临床意义】,1、尿钙增高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A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高尿钙症等。2、尿钙降低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乳糜泻、尿毒症晚期、阻塞性黄疸等。,(二)血清无机磷和尿磷的检测,人体内的磷元素尚不能直接
23、测定。通常测定的磷是指血浆中无机磷酸盐(H2PO4-、HPO4 2-)所含的磷。测定血清磷的决定性方法是放射性核素稀释质谱法(ID-MS法),WHO推荐的常规方法是比色法,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1997年)推荐的常规方法是以硫酸亚铁或对甲氨基酚硫酸盐(米吐尔)做还原剂的还原钼蓝法,实验室现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血清磷的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血清中无机磷在酸性溶液中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的磷钼酸铵复合物,在340nm或325nm处的吸光度值与无机磷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无机磷的含量。评价:本法反应快速,操作简便,可用于自动化生化分析测定。但黄疸、溶血、高脂血
24、清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必须做标本空白对照。,硫酸亚铁磷钼蓝比色法,还原剂磷酸盐+钼酸 磷钼酸 钼蓝(无色)(蓝色)还原剂有:硫酸亚铁铵、米吐尔、邻苯二胺、氯 化亚锡等。无蛋白血滤液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不除蛋白法: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米吐尔直接显色法,无机磷在酸性溶液中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复合物,用还原剂对甲氨基酚硫酸盐(米吐尔)还原生成钼蓝。在试剂中加入吐温-80以抑制蛋白质的干扰。,(4)酶法,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黄嘌呤氧化酶(XOD)偶联并以过氧化物酶(POD)为指示剂的方法,可用于常规标本的自动分析。PNPHPO42-/H2PO4-+次黄嘌呤核苷 核
25、苷-1-磷酸+次黄嘌呤 XOD次黄嘌呤+2O2+2H2O 尿酸+2H2O2 POD2H2O2+4-AAP+EMAE 醌亚胺,【参考区间】,紫外分光光度法:0.91.34mmol/L 硫酸亚铁磷钼蓝比色法:健康成年人:0.96 1.62mmol/L 儿 童:1.45 2.10mmol/L,【临床意义】,血清无机磷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炎晚期;维生素D过多;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清无机磷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连续静脉注入葡萄糖并同时注入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发生障碍。,2.尿磷的检测,尿磷的检测方法与血磷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 体液 电解质 微量元素 检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2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