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指南(精品) .ppt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指南(精品)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指南(精品) .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 述,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一)造血器官和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骨髓是人体最主要的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起始细胞,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增殖的能力,又称多能或全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发育,(二)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浆(55%)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血液,血细胞(45%),红细胞表面积大,利于气体交换。有可塑变形性、渗 透脆性、悬浮稳定性等生理特性。,血小板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白细胞有变形、趋化、游走与吞噬等
2、生理特性。是 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白细胞减 少是易诱发感染!,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尤其是细菌,是机体 是第一道防线,单核细胞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是机 体的第二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和肝素,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具有调节免疫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三)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 如贫血、溶血等(2)粒细胞疾病 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如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 胞增多症等(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5)造血干细胞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
3、血、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症等(6)脾功能亢进(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DIC等,(四)诊断,1、外周血象检查2、骨髓细胞学检查3、止血、凝血功能检查,(五)护理评估,1、病史,一般状态,皮肤黏膜,浅表淋巴结,五官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其他检查,2、身体评估,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出血或出血倾向,骨、关节痛,贫血,发热,出血或出血倾向,【出血或出血倾向】出血程度,是指出血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鼻腔、齿龈和眼底出血最多见。还可发生关节腔、肌肉和眼底出血,内脏出血多为重症,颅内出
4、血可危及生命。,护理诊断:有损伤的危险 恐惧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 观察出血部位及量,特别应注意有无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征象。,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保持排便通畅,2、一般护理,3、出血的护理,皮肤出血鼻出血口腔、牙龈出血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内脏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血液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5、心理安慰,4、预防出血,避免皮肤损伤出血。忌用牙签剔牙及用硬牙刷刷牙,禁用手指挖鼻或剥去鼻腔内血痂。预防消化道黏膜出血。防止便秘诱发颅内出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骨髓穿刺,局部用敷料加压包扎。尽量避免直肠操作。避免使用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5、,发热,【发热】护理诊断:体温过高,由于白细胞数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贫血或营养不良等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继发各种感染,而且感染不易控制。再者为肿瘤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因子。,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食或软食,每天饮水2000ml以上,2、降温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3、病情观察检测体温热型和感染部位的变化,4、皮肤黏膜护理,皮肤护理 口腔黏膜护理鼻腔粘膜护理肛周皮肤护理,5、预防感染,提供单人房间保持地面整洁,房间定期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0.5109/L(粒细胞缺乏症)时,进行保护性隔离,贫血,
6、【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病因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Hb RBC HCT成年男性 120g/L 4.51012/L 0.42成年女性 110g/L(非妊娠)4.01012/L 0.37 100g/L(孕妇),贫血严重度的划分标准:贫血的严重度 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表现 轻度 90g/l 症状轻微 中度 60-90g/l 活动后感心悸气促 重度 30-59g/l 静息状态下仍感心悸气促 极重度 30g/l 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1、一般表现疲乏、
7、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 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2、神经系统的表现3、呼吸系统的表现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5、消化系统的表现6、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7、其他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2、药物治疗3、对症和支持治疗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急性贫血:Hb80g/l或Hct0.24;慢性贫血:Hb60g/l或Hct0.2伴缺氧症状是输血 指征。,临床变现,治疗要点,1、活动无耐力2、营养失调1、休息与活动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预防感染4、输血的护理5、用药的护理6、吸氧的护理严重贫血病
8、人应给予氧气吸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缺铁性贫血,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为3类。,类型 MCV(fl)MCHC()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铁的分布,功能状态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转铁蛋白、乳铁蛋白 及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男性50mg
9、/Kg女性35mg/Kg,2、铁的来源(每天需铁2025mg),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需铁2025mg)食物中的铁(1-2mg/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4mg/d),3、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小肠上皮细胞能调节铁的吸收 二价亚铁易吸收、三价铁不易吸收 胃酸分泌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 维生素C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利于吸收,4、铁的转运与利用 血浆中的 铜蓝蛋白氧化 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 二价亚铁 三价高铁(Fe3+)组织(Fe2+)与转铁蛋白 高铁还原 血红蛋白 血红素 二价亚铁,5、铁的贮存和排泄,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 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排
10、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主要从粪便中排 出,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女每天从 乳汁中排出铁约1mg。,1、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2、铁吸收不良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1、缺铁原发病的表现2、一般贫血共有的表现(1)组织缺铁的表现:皮肤干燥 出现反甲或匙状甲(2)神经、精神系统:过度兴奋 异食癖 末梢神经炎,3、缺铁性贫血特有的表现,1、外周血象: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 减少更为明显2、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反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 的贮存铁为诊断缺铁的金指标3、铁代谢的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12g/L作为早期
11、诊断贮存铁缺乏 的一个常用指标,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正常红细胞,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2、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首选口服铁剂 待血清铁蛋白50g/l后停药 常用药物有硫酸亚铁 注射铁剂治疗 如胃肠道反映严重不可耐受可选用 避免铁过量中毒 应先计算补铁总量注射铁总量=【150-病人血红蛋白】0.33体重(Kg)临床常用静点科莫菲 避免过敏 常用NS100ml+科莫菲100mg前30分钟以15滴/分静点,无不良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静点至结束。3、中药治疗,1、营养失调2、铁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3、活动不耐力4、知识匮乏 1、休息与活动:多卧床休息,避免跌倒等不安全因素发生2、饮食护
12、理: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及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3、用药护理口服铁剂护理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 始。同时服用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避免与浓茶、牛奶、咖啡同服。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避免牙染黑。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按剂量及疗程服药,定时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避免铁中毒。,注射铁剂的护理静点铁剂时,前后可用NS冲管注射铁剂前应做过敏实验。避开皮肤暴露部位,采用“Z”字形注射或留空气注射法。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射器针头后再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4、多向病人及家属宣教疾病的
13、相关知识,病例讨论:男性,36岁。头晕、乏力多年,伴有痔疮查体: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 肤黏膜苍白,毛发稀疏无光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血清铁6.5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缺铁性贫 血。遵医嘱给予硫酸亚铁200mg tid po。问题:现存何种护理问题?给予怎样的护理措施?,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药物的作用,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我国以叶酸缺乏为主。人体贮存叶酸量约
14、为5-10mg 有食物供给 新鲜蔬菜 和水果 由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 经尿液和粪便 排泄。人体贮存维生素B12量约为4-5mg 靠动物性食物供给 特别是是动物肝脏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所分 泌的内因子结合后才能为回肠粘膜吸收 主要经尿液 排泄,1、需要量增加2、吸收不良3、摄入量不足4、排出增加1、摄入量减少2、吸收障碍,临床表现1一般贫血表现2血液系统表现: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反复感染及出血3消化系统的表现:食欲不振 腹胀 部分病人可出现口角炎 舌炎 可出现镜面舌和 牛肉样舌4神经系统的表现和精神症状:末梢神经炎 共济失调 叶酸缺乏可出现易怒、妄 想;维生素B12缺乏可出现
15、抑郁、幻觉、甚至精神失常,人格变态。,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典型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2、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3、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测定是诊断其缺乏的重要指标 血清叶酸3ng/ml 血清维生素B12100mg/l有诊断意义,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2、补充药物治疗 叶酸:给予叶酸5-10mg tid po 维生素B12:可口服 也可肌肉注射,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感知紊乱 4、知识匮乏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跌倒受伤。2、饮食指导: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 少叶酸的破坏 改善食欲。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正确用药。4、多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减
16、轻心理负担。5、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常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1、药物及化学物质:为再障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2、物理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3、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予再障的关系比较明确,主要于 丙型肝炎有关4、遗传因素:5、其他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少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尿、慢性肾衰竭可演变再障1、造血干细胞的缺陷“种子”学说):造血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2、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土壤”学说):造血组织中支持造血的结构成分 与功能异常3、免疫异常(免疫学说):T淋
17、巴细胞可通过免疫介导反应直接抑制骨髓细胞生长,而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抑制造血干细胞的造血,病 因,主要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但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表:重型再障及非重型再障的具体临床表现及鉴别,1、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象:为确诊再障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有较多脂肪滴支持疗法1、预防感染2、控制感染3、控制出血4、纠正贫血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1、免疫抑制剂2、促进骨髓造血 A雄激素-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不良反应:面部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 B造血细胞因子 C造血干细胞移植,1.活动无耐力 2.有感染的危险 3.组织完整性受损4.预感性悲哀 5.潜在并发症
18、:颅内出血、雄激 素不良反应,1、休息与活动:多卧床休息,避免跌倒不安全因素发生2、预防感染:A呼吸道B口腔C皮肤D肛周3、预防出血:避免皮肤损伤出血。忌用牙签剔牙及用硬牙刷刷牙,禁用手指挖鼻或剥去鼻 腔内血痂。预防消化道黏膜出血。防止便秘诱发颅内出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骨髓穿刺,局部用敷料加压包扎。尽量避免直肠操作。避免使用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4、病情监测5、心理护理6、用药护理:雄激素常见不良反应有男性化作用及肝功能损害等。口服 康力龙、达那唑等,应注意有无黄疸,定期检查肝功能。丙酸睾酮为油剂,局部注射常形成硬块,甚至发生无菌性 坏死,须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
19、位,局部 热敷。7、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溶血性贫血,(1)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四肢及腰背疼痛、腹痛,伴寒战、高热、头痛、呕吐、面色苍白;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 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2)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和脾大3大特征。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长骨部分的黄髓可变成红髓。,临床表现,(1)血管内溶血:血清游离血红蛋白40mg/L;血清结合珠蛋白0.5g/L;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Rous试验(含铁血黄素尿)阳性。(2)血管外溶血:溶血性黄疸,长期慢性溶血
20、性贫血可伴发肝细胞性黄疸。(3)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涂片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缓解贫血。治疗措施加强输血管理。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脾切除后仍不能缓解者。脾切除,对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急性溶血时,积极防治周围循环衰竭,防止高钾血症和DIC的发生。输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知识缺乏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衰竭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溶血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饮食指导: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喝水,勤排尿,促进溶血后产生的毒性物质排泄.阵发性睡眠性血
21、红蛋白尿病人忌食酸性食物和药物;G-6-PD缺乏者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和氧化性药物。3、用药护理 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环孢菌素,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环磷酰胺,密切观察有无血尿,防止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输血护理:三查八对 5、急性肾衰竭的防护 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和45碳酸氢钠,以补充血容量和稀释血液,使破坏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碎片迅速排出体外,防止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和肾衰竭。应用多巴胺时,定期测量血压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静脉注射呋塞米4080mg或20甘露醇,使尿量达到每分钟1ml以上,以预防急性肾衰竭。注意防止高钾血症和DIC的发生。记24小时尿量6、病情监测,出血性疾病概述,血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指南精品 血液 系统疾病 病人 护理 指南 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2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