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传染病护理隔离、消毒.ppt
《修改传染病护理隔离、消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传染病护理隔离、消毒.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学消毒与隔离,隔 离 技 术,为什么要隔离?,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需要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发生的主要手段是阻断传染链的形成。简单、直接而有效的中断传染链的方法是应用各种屏障技术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技术的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扩散,最终控制和清除传染源。,隔离的定义、分类,隔离(isolation)是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 物中播散的目的。意义: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和认真做好隔离工作,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严格遵守隔离操作原则。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大类,传染
2、病隔离:是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安置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离,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同时,也便于污染物的集中消毒及处理。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一、隔离病区的管理,(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1、以病人为隔离单位 2、以病种为隔离单位 3、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或有强烈传染性及危重病人应住单独隔离室,p288(二)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1、清洁区2、半污染区3、污染区,1、清洁区,清洁区指凡未和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值班室等工作
3、人员使用的场所隔离要求:1)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2)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消毒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2、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区的走廊,化验室等隔离要求:1)病人经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物2)各类检验标本有存放盘或架,检查完的标本及玻璃管、玻片等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3、污染区,污染区指病人接触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厕所,浴室等隔离要求:1)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2)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3)离开该区前脱隔离衣、鞋,消毒双手,p289(三)隔离原则,一般消毒隔离:1、消毒
4、隔离卫生设施根据隔离种类,应在病房和病床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三)隔离原则,2工作人员的要求 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护理人员穿隔离衣进隔离室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计划,以减少 穿脱隔离衣和刷手 的次数。,(三)隔离原则,3、病室消毒每日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用1%氯胺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病人用品如床旁桌、病床等。,(三)隔离原则,4、物品处置不易消毒的物品如病室内纸、布或塑料袋进行包装,避免污染。需送出病区处理
5、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显标记。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入公共下水道,信件、票证、书籍等个人物品,须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5、人员控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终末消毒: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用物、所住病室和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1、病人的终末处理:病人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后一并带出。如病人死亡,须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
6、道、肛门等孔道,尸体用消毒药液浸湿的尸单包裹。尸体放入注有“传染”标记的不透水的袋子内火葬。,(2)病室的终末处理: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如有同病房病人可将被褥等送薰蒸室消毒或日光下曝晒6小时;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后的房间要打开门窗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及听诊器送熏蒸箱消毒;,p289三、隔离的种类,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将隔离分为以下几类,并以切断传播途径为制定措施的依据。(一)严密隔离(二)呼吸道隔离(三)肠道隔离(四)接触隔离(五)血液-体液隔离(六)昆虫隔离(七)保护性隔离,(
7、一)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严密隔离主要措施:,1病人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挂有明显的标志,禁止病人出病房,并禁止探视与陪护。2接触病人时,凡进病室内接触病人时,必须戴好口罩和帽子,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格。3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4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5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二)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
8、腮腺炎、水痘、百日咳等等。,水痘,(二)呼吸道隔离,主要措施有:1病员应住单间,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2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病人离开病室需戴口罩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4为病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5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洒,每天2次。,(三)肠道隔离,适用于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病毒性胃肠炎、脊髓灰质炎等。通过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肠道隔离主要措施,1不同病种病人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一病床应加隔离标记,病人之间不得互相交换物品。
9、2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应戴手套。3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4病人的食具、便器应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的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后处理。5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装袋,作好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处理。,手足口病,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四)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新生儿脓疱病等。,(四)接触隔离,主要措施有:1病人住单间病室,不允许接触他人2接触病人时需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接触病人。3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均应先灭菌
10、,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4被病人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五)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主要措施有: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2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3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如需防止血溅,可以戴护目镜。注意洗手,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破,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病人前也应洗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为防注射针头等利器刺伤,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内,送焚烧处理。被血液
11、或体液污染的室内表面物品,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探陪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六)昆虫隔离,适用于由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等。,(六)昆虫隔离,根据昆虫种类采取隔离措施:、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病室应有蚊帐、纱窗等防蚊设施,以防蚊子叮咬后传播给他人。、斑疹伤寒、回归热病人:病人入院时应彻底清洗、更衣、灭虱等,方可进入病房。其衣物须经灭虱处理后由家人带回。,(七)保护性隔离,又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早产儿、严重烧伤病人、白血病、器官移植病人、免疫缺陷病人等。,保护性隔离主要措施:,1、设专用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隔离。2、凡进入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改 传染病 护理 隔离 消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