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动态数列分析法.ppt
《第5章动态数列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动态数列分析法.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也叫动态数列,它是取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数列。二、时间数列的种类:,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三、时间数列的指标,水平指标,速度指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就是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也叫序时平均数,三、时间数列的指标,水平指标,速度指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四、序时平均数可根据来计算,(1)由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
2、)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5-1),连续,间断,(5-1),(5-2),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5-3),(5-4),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2)由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5-5),1)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而成,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3)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3)由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5-5),1,也叫序时平均数,2,=,(5-1),序时平均数;a 各期发展水平;n 时期的项数;f 各时点间隔的距离,(5-2),(5-3),(5-4),(5-5),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
3、数;,增长量,=报告期水平an-基期水平a0,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二、计算题1、=(13130+13136)/2*5+(13136+12140)/2*3+(12140+13141)/2*4/12=128452、职工月平均人数 月平均营业收入,=,六种相对指标比较表,第五章 动态数列分析法,51 时间数列分析5.1.1时间数列的编制1时间数列的意义时间数列也叫动态数列,它是取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数列。表5-1 某物业公司接管开发商移交有关物业资料,上表可以看出物业公司接管开发商移交的
4、竣工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也能看出时间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也称为发展水平。,2时间数列的种类时间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三种。其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是在其基础上派生出来的。(1)绝对数时间数列也称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把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数列称为绝对数时间数列。它用来反映被研究现象在各期达
5、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它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2)相对数时间数列也称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把同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数列称为相对数时间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在相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是不能相加的。(3)平均数时间数列也称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把同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数列称为平均数时间数列。它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一般水平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也是不能相加的
6、,相加没有经济意义。,1)时期数列在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这种绝对数时间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这种指标就称为时期指标。时期数列的特点如下。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由于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是表示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所以相加后的数值就表示现象在更长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在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所包括的时间长度,称为“时期”。时期的长短,主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可以是一日、一旬、一月、一季、一年或更长时期。一般来说,时期愈长,指标数值就愈大,反之
7、就愈小。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2)时点数列在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瞬间)的总量,这种绝对数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这种指标称为时点指标。时点数列有如下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不能相加的,相加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这是由于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都是表明现象在某一瞬间的数量,相加以后无法说明属于哪一时点的数量。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在时点数列中两个相邻指标数值在时间上的距离叫做间隔。由于时点数列每个指标数值只表明现象某一时点上的数量,年末数值可能大于月末数值,也可能小于月末数值,因此,它的指标
8、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而取得的。,3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通过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因此,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就成为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应注意下列四点:(1)时期长短应该统一在时期数列中,由于各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因此,各个指标所属的时期长短应当前后统一。时间越长,指标数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时期长短不一,往往很难进行直接比较。但这个原则也不能绝对化,有时为了特殊的研究目的,也可将时期不等的指标编成时期数列,如表5-2所
9、示。表5-2 沈阳市两个不同时期房地产投资的情况,从表5-2资料中,可以明显看出,沈阳市2005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都明显超过2002年和2003年2年之和,第2005年房地产市场有了更快的发展。对于时点数列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只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的状态,所以不存在时期长短应该统一的问题,两时点间隔长短,对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没有直接影响,但为了更有利对比,时点间隔最好能保持一致。(2)总体范围应该统一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所包括总体范围前后应该一致。如研究某地区工业生产发展情况,如果该地区的行政区划有了变动,则前后指标就不能直接对比,必须将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总体范围的统一,然后再作动态
10、分析。(3)计算方法应该统一时间数列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应该一致,保持不变。例如,要研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产量用实物量还是用价值量,人数用全部职工数还是用生产工人数,前后都要统一起来。再如,要把不同时期工农业产值对比,就应该注意价格水平的变化,采用统一的不变价格表示。价格标准不同,就不能从指标的对比中,正确反映工农业产量的实际变化程度。(4)经济内容要统一有时时间数列的指标在名称上是一个指标,但经济内容或经济含义不同或有了改变,这也是不可比的。例如,工业企业里的工资指标,按费用要素分组的工资包括全部的工资,而按成本项目分组的工资只包括基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如果把这样一些指标
11、值编成时间数列反映现象的变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5.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认识现象发展变化的结果,根据时间数列可以计算一系列动态指标,分水平指标与速度指标两大类。本节主要介绍水平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平均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就是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它反映现象在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总量或总体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发展水平可表现为绝对数,如工资总额、工业产值、年末职工人数;也可表现为相对数或平均数,如人口出生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在时间数列中,由于发展水平所处的位置不同,有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水平之分。通常用符号a表示发展水平
12、。在时间数列a0,a1,a2,an-1,an中,a0最初水平,an为最末水平,其余a1,a2,a3,an-1为中间水平。在对时间的发展水平作动态对比时,作为对比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基期,作为研究时期的指标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或计算期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在统计上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达到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二者是将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概括出了现象在数量上达到的一般水平。两者区别在于:第一,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
13、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第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被研究现象本身的数量在不同时间上的差异,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差异;第三,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被研究现象本身在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总体各单位某个数量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序时平均数在动态分析中被广泛地运用。,序时平均数可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也可根据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绝对数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1)由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绝对数时间数列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它们各具有不同特点,因而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现分别加以说明。1
14、)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等于全部时期的总量,因此,可直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即将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相加,再除以时期数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5-1)式中,序时平均数;a 各期发展水平;n 时期的项数。,【例5-2】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和辽宁地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分别求出各地区平均每季度的房地产投资额。表5-3 200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东部几个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19,脚注:19资料来源:中国宏观经济与行业景气课题组资料库(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月平均增加值为:,=,(亿元),=,(亿元),=,(亿元),图5-4 北京、上海和辽宁地
15、区2004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点数列分为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它们的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因掌握资料的情况不同而异。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如果时点数列的资料是逐日记录,逐日排列的,则称为连续时点数列。在掌握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如每日的时点)资料时,用公式(5-1)计算求得。例如,已知某企业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人人数,要计算该月内每天平均工人人数,可将每天的工人人数相加,除以该月的日历日数即可。在掌握间隔不相等的连续时点资料时,如被研究现象不是逐日变动,而是间隔几天变动一次,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5-2)式中,序时平均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动 数列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