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疱疹病毒案例.ppt
《第24章疱疹病毒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章疱疹病毒案例.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疱疹病毒 herpesviruses,HV,第24章,掌握 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熟悉 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了解 疱疹病毒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教学目的,疱疹病毒(Herpesvirus),是一类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现已发现114种,分3个亚科已知的人类疱疹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 1 型和 2 型(HSV 1&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人类疱疹病毒 6型、7型、8型(HHV 6,7,8),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病毒颗粒呈球形,120300nm。核衣壳约100nm。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双链线形DNA,除EB病毒及HHV-6、HHV-7和HH
2、V8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并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多种感染类型: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先天性感染,Herpes simplex virus,HSV,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案例,患者,女,20岁。因经常出现口唇黏膜处水疱而就诊,患者发热时口唇周围常起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1周左右可自愈,反复发作多次,并伴有口腔溃疡、咽炎、舌炎等现象。,思考题:1该患为何种病原体感染?病原体存在于何处?2潜伏感染的定义是什么?,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而得名包括两个血清型HSV-
3、1HSV-2,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特征HSV有两个血清型,即HSV-1和HSV-2。两者DNA的同源性约为50%病毒体有六个包膜相关糖蛋白:gpB、gpC、gpD、gpE、gpG和gpH。gpC是型特异抗原,只有HSV-1有。gpD是病毒中和抗原,是亚单位疫苗的备选蛋白,在多种细胞增殖,病毒复制快(48h),出现细胞肿胀变圆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CPE,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性接触垂直传播,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唾液、阴道分泌物、疱疹液,接吻,共用杯子,牙刷等。,HSV感染较普遍 密切接触和性接触 经粘膜和破损皮肤上皮细胞内复制,水疱浆液充满病毒颗粒,细胞碎片,基底部多
4、核巨细胞;神经细胞则为潜伏感染。,皮肤损伤性水疱,原发感染 表现:粘膜与皮肤的局部疱疹HSV-1:腰以上感染为主,唇疱疹龈口炎角膜结膜炎等,HSV-2:腰以下及生殖器感染为主 生殖系统疱疹、新生儿疱疹等,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HSV由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节 HSV-1: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HSV-2:骶神经节 潜伏的HSV不复制,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复发性感染 非特异性刺激:发热、月经、感染等 激活潜伏病毒 沿感觉神经纤维 下行到末梢 感染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 免疫记忆反应 病程短,组织损伤轻,感染更局限,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妊娠期妇女(HSV-1)影响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 胎儿畸形、智力
5、低下、流产。分娩-新生儿疱疹,HSV-2可能引起宫颈癌,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用免疫荧光检查癌组织HSV-2抗原患者HSV-2抗体效价高宫颈疱疹与宫颈癌好发部位相似分子杂交试验发现HSV-2基因片段尚不能作出结论。HSV-2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因子,或是一种与之无关的“过客”病毒,免疫IFN和NK细胞:限制原发感染发展中和抗体:阻断病毒扩散及潜伏感染细胞免疫:控制和消除HSV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检测核酸 PCR或原位杂交检测抗原 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染色分离病毒 标本:水疱液、唾液 细胞:BHK-21,Vero CPE:细胞肿胀;融合细胞;包涵体,防治原则,预防 避免同患者接触
6、 防止医院内感染 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 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体 包膜蛋白(提纯的gG、gD)亚单位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多肽疫苗治疗正研制 国内用HSV gC gD单克隆抗体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 无环鸟苷(ACV)对疱疹病毒选择性很强的药物,单纯疱疹病毒案例,患者,女,20岁。因经常出现口唇黏膜处水疱而就诊,患者发热时口唇周围常起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1周左右可自愈,反复发作多次,并伴有口腔溃疡、咽炎、舌炎等现象。,思考题:1该患为何种病原体感染?病原体存在于何处?2潜伏感染的定义是什么?,案例提示,根据
7、临床表现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不同的疱疹病毒其体内潜伏部位不同,1主要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或颈上神经节,2潜伏于骶神经节,主要潜伏于淋巴细胞内。,原发感染后少数病毒不被清除,以非活化状态存留于机体内。病毒不增殖,也不破坏细胞,与宿主细胞处于暂时平衡状态。一旦病毒被再激活,可转为显性感染,疾病复发。,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案例,患者,男,58岁。因感冒发热2天后胸部皮肤产生水疱疹,水疱逐渐增多并显著疼痛就诊。查体见患者胸部皮肤有片状水疱,沿肋缘分布形成带状。,思考题:1该患为何种病原体感染?2该病怎样进行预防和治疗?,水
8、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icella),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青春期或成年以后少数人复发可引起带状疱疹(Zoster),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与HSV相似:潜伏神经细胞,引起复发感染 细胞免疫限制和防止重症水痘 皮肤损伤以水疱为特征 与HSV不同:呼吸道感染 通过病毒血症播散至皮肤,一、生物学性状,水痘和带状疱疹,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或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内容物都含有病毒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季春季流行,原发感染:水痘
9、,一般病情较轻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以后如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下行到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称带状疱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躯干中线为界,好发部位为胸、腹和面部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成年人,水痘(Chicken Pox),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
10、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免疫性,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病毒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清除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诊断:似HSV治疗:无环鸟苷 IFN:限制疾病预防:减毒活疫苗,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防治原则,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案例,患者,男,58岁。因感冒发热2天后胸部皮肤产生水疱疹,水疱逐渐增多并显著疼痛就诊。查体见患者胸部皮肤有片状水疱,沿肋缘分布形成带状。,
11、思考题:1该患为何种病原体感染?2该病怎样进行预防和治疗?,提示,根据临床表现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提示,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末患过水痘的儿童和成人。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高效价人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1956年Smith等首先用组织培养方法从患者腺体组织培养中分离出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得名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CMV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艾滋病等
12、因素被激活,形态结构:与HSV极相似宿主范围:较窄,不感染其它动物;仅成纤维细胞中增殖。,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典型疱疹病毒结构对宿主或培养的组织细胞感染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即HCMV只能感染人。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复制周期为3648h(增殖缓慢),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鹰眼状大型嗜酸性包涵体(Owls eye inclusion body),致病性,潜伏部位唾液腺、乳腺、肾脏、白细胞及其他腺体长期或间歇地从尿液、唾液、泪液、乳汁、精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播环节,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传染方式胎盘产道密切接触,通过口口或手口传
13、播输血器官移植,先天性感染(宫内感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发生率为0.5%2.5%,CMV是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只有少部分(10%)感染者表现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是巨细胞包涵体病(黄疸、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紫癜等),极少数患儿表现为先天性畸形(小头智力低下、神经肌肉运动障碍、耳聋、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经产道感染,或出生后数周由母体的病毒(尿或乳汁中的病毒),或护理人员排出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表现为轻声度或明显呼吸障碍、肝功损害通常不表现神经损伤,预后良好,围生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发生于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AIDS、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是由于体
14、内原有的潜伏HCMV被激活症状主要是肺炎、视网膜炎、脑炎、脑膜炎等,预后不好,输血感染,输入大量含有CMV的新鲜血液,可发生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肝炎等HCMV导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检测不到嗜异性抗体和EBV相关抗体,可籍此区别与EBV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症预后良好,接触感染,唾液、乳汁、尿、精液、宫颈分泌物存在HCMV,通过接吻、性接触、哺乳等方式传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HCMV基因组的DNA 片段,体外可转化地鼠胚和人胚成纤维细胞。接种乳鼠可形成肿瘤。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Kaposi 肉瘤组织检出HCMV的DNA 序列。,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生长慢,CPE需26周。,ELI
15、SA:HCMV-IgM;近期感染;胎儿感染,HCMVCPE 包涵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但效果比前者差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第四节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病毒(Epetein-Barr virus),Burkkit先生在研究非洲中部的一种发生于儿童的恶性淋巴瘤时曾预测该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1964年加拿大学者Epstein和Barr从这种恶性淋巴瘤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系中,用电镜观察到一
16、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后被命名为EB病毒,形态结构类似HSV,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典型疱疹病毒,但抗原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不同常规方法不能培养。仅能在CD21+的B淋巴细胞中增殖,转化为可长期传代的类淋巴母细胞株。是一种嗜B细胞的疱疹病毒CD21分子是该病毒的受体,故含CD21的粘膜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该病毒的宿主,增殖性感染产生的抗原: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DNA聚合酶活性,表示EBV增殖 EA抗体:早期抗体,持续几个月,表示近期感染。,衣壳抗原(VCA):结构蛋白,存在细胞质和细胞核 VCA-IgM出现早,消失快 VCA-IgG出现晚,持续几年EBV膜抗原(M
17、A):在细胞表面,属包膜糖蛋白 MA-IgM表示近期感染 MA-IgG可持续存在,潜伏感染 EBV感染B细胞或上皮细胞 潜伏感染细胞含EBV基因组(游离或整合)选择性表达潜伏期抗原,刺激B细胞增生或永生化,EBV潜伏期抗原核抗原(EBNA)B细胞核内,为DNA结合蛋白 感染细胞逃避CTL杀伤 与细胞永生化有关 EBNA抗体:感染晚期持续存在,潜伏膜蛋白(LMP)在B细胞表面,致癌蛋白 改变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凋亡 阻止潜伏病毒激活功能,二、致病性与免疫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
18、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初次感染大剂量病毒,多见青少年,是一种急性全身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症状为发热、咽炎、颈淋巴腺炎、肝脾肿大、血液中大量异形淋巴细胞持续数月后自愈,预后良好,致病性,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512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100%死亡率,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地区性分部,主要东南亚和华南广东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从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找到E
19、BV鼻咽癌患者血清EBV相关抗原的抗体效价高于正常人NPC患者EBV潜伏感染时间通常很长,在30年左右还不能认为EBV是鼻咽癌唯一致病因素,可能是多种综合因素中的一种,免疫性,EBV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成人抗体的阳性率达90%以上出现中和抗体,能阻止外源性病毒再感染细胞和体液免疫不能清除体内已经潜伏的EBV,异嗜性抗体的检测EBV特异性抗体检测,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血清学诊断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检测病毒VCAIgA或EAIgA抗体,滴度1:51:10有诊断意义 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疱疹病毒 案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