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ppt
《第1节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电位分析法,第一节 电位分析原理及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和响应机理,一、电位分析原理二、玻璃(非晶体膜)电极三、晶体膜电极(氟电极)四、流动载体膜电极(液膜电极)五、敏化电极,2023/11/18,2,将离子选择性电极(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试液可以组成测定各种离子活度的电池:参比电极 试液 指示电极电池电动势为:,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正极时,对阳离子响应的电极,取正号;对 阴离子响应的电极,取负号。,一、电位分析原理,2023/11/18,3,(一)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氧化还原体系:Ox+ne-=Red,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
2、金属,活度定为1):,2023/11/18,4,(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膜的敏感元件。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ai未知)内充溶液(ai一定)内参比电极,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定,则电池电动势为:,(敏感膜),2023/11/18,5,二、玻璃膜(非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不同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
3、极。H+响应的玻璃膜电极:敏感膜厚度约为0.1mm。SiO2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水浸泡后,表面的Na+与水中的H+交换,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2023/11/18,6,(一)玻璃膜电极,2023/11/18,7,(二)玻璃膜电位的形成,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生成三层结构,即中间的干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水化硅胶层厚度:0.0110 m。在水化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中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水化层表面可视作阳离子交换剂。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
4、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2023/11/18,8,玻璃膜电位,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25平衡后:H+溶液=H+硅胶 E内=k1+0.059 lg(a2/a2)E外=k2+0.059 lg(a1/a1)a1、a2 分别表示外部试液和电极内参比溶液的H+活度;a1、a2 分别表示玻璃膜外、内水合硅胶层表面的H+活度;k1、k2 则是由玻璃膜外、内表面性质决定的常数。玻璃膜内、外表面的性质基本相同,则k1=k2,a1=a2 E膜=E外-E内=0.059 lg(a1/a2)由于内参比溶液中的H+活度(a2)是固定的,则:E膜=K+0.059 lg a1=K-0.059 p
5、H试液,2023/11/18,9,(三)玻璃电极的特性,(1)玻璃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pH成线性关系。式中K是由玻璃膜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的常数;(2)电极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3)不对称电位(25):E膜=E外-E内=0.059 lg(a1/a2)如果:a1=a2,则理论上E膜=0,但实际上E膜0 产生的原因:玻璃膜内、外表面含钠量、表面张力以及机械 和化学损伤的细微差异所引起的。长时间浸泡后(24hr)恒定(130mV);,2023/11/18,10,(4)高选择性: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电子的得失。其它离子不能进入晶格产生交换。当溶液中Na+浓度比H+浓度高1015倍时,两者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子 选择 电极 分类 响应 机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