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脂代谢Mic演示文稿.ppt
《第10章脂代谢Mic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脂代谢Mic演示文稿.ppt(1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10 章,脂 类 代 谢,Metabolism of Lipid,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痛 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肥胖,减 肥,茶、含片、饼干、纤维膳,药,健美腹带健瘦鞋、紧身衣,泻药、膏药、康丽亭,闻,香味笔,手术抽吸,吃,二十一世纪?,穿,第一节,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脂类lipids,脂类: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 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所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类的分类:,一、脂类的消化,消化条件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消化部 位:主要在小肠上段,(1)小肠参与消化的物质:胆汁酸盐:乳化脂类,促进脂
2、类消化,协助脂类消化产物吸收。胰脂酶:消化脂肪1、3位酯键。在肠腔内受胆汁酸盐的抑制。辅脂酶: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1、脂肪(甘油三酯)的消化,辅脂酶是胰脂肪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因子,分子量约10,000。辅脂酶在胰腺泡内为酶原形式,分泌进入肠腔后被胰蛋白酶从其N端切下一个五肽而被激活辅脂酶本身不具有脂肪酶的活性,但它具有与脂肪和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结合,与脂肪是通过疏水键结合。,辅脂酶,胆 盐 在 脂 肪 消 化 中 的 作 用,目 录,2-单脂酰甘油(主),脂肪酸,(2)脂肪消化过程,胆汁酸盐,胰脂酶,辅脂酶,甘油三酯,-单脂酰甘油,甘油,胆固醇酯
3、胆固醇+脂酸磷脂 溶血磷脂+脂酸,胰胆固醇酯酶,胰磷脂酶A2,胰蛋白酶,胰磷脂酶A2原,Ca2+,2、类脂的消化,3.脂和类脂消化的产物,甘油一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中链(610C)、短(24C)链脂酸构成的TG(甘油三酯)一些胆酸盐,吸收的部位:十二脂肠的下段及空场的上段。,乳化,吸收,甘油+脂肪酸,脂肪酶,门静脉,血循环,肠粘膜 细胞,二.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中链、短链脂酸构成的TG,吸收的方式:,长链脂肪酸和2-甘油一脂,肠黏膜细胞酯化成TG(甘油三酯),甘油一酯途径,脂类的消化吸收,脂肪代谢概况,肝,糖脂肪VLDL,小肠,脂肪,CM,脂肪细胞合成、储存、动员脂肪,心,肌 肉,肾,CM,
4、食物脂肪(外源性),合成脂肪(内源性),CM,VLDL,FFA,动员 FFA,*FFA:游离脂肪酸*CM:乳糜微粒,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动员 二、甘油的代谢三、脂肪酸的-氧化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五、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六、奇数脂肪酸的代谢。,一、脂肪的水解,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HSL),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甘油,脂肪酸,+,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
5、素)、TSH(促甲状腺激素)等。,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因子,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减肥公式:,减肥=饥饿+锻炼?,减肥其实很简单 少吃饭,多锻炼!忍耐饥饿是关键!,管住嘴,迈开腿!,受 体,蛋 白,G,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蛋白激酶,甘油三酯脂肪酶 a(无活性),ATPADP,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ACTHTSH,P-甘油三酯脂肪酶 b(有活性),甘油三酯,甘油二酯,FFA,脂肪酶,FFA,甘油一酯,甘 油,脂肪酶,甘 油,FFA,脂 肪 细 胞 膜,脂 肪 细 胞,脂肪动员示意图,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AC,ATP,cAMP,PKA,HSLa
6、(无活性),HSLb(有活性),TG,甘油二酯(DG),甘油一酯,甘 油,脂肪动员,甘油,脂肪酸,血液,肝、肾、肠,心、肝、骨骼肌,清蛋白,1.甘油的反应部位 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甘油激酶存在于肝脏及肾脏中,在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中,因甘油激酶的活性很低,故不能利用甘油,甘油须入血运送到肝脏氧化利用。,二、甘油的代谢:,2、甘油的代谢过程,甘油激酶(肝、肾、肠),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1.-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概 念,试验证据 1904年德国生物化学家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氧化学说。,脂酰基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
7、下,从脂酰基的、-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等四步连续反应,脂酰基断裂后生成分子比原来少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和1分子乙酰CoA。,苯甲酸 NH2CH2COOH 马尿酸苯丙酸-CO-NHCH2COOH苯乙酸 苯乙尿酸苯丁酸-CH2CO-NHCH2COOH-CH2CH2CH2COOH,尿液中,2.脂肪酸的-氧化过程,脂肪酸的分解氧化发生羧基端-碳原子上,每次降解生成一个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如此循环往复。,部 位 组 织:除脑组织、红细胞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 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亚细胞:胞液、线粒体,脂肪酸的分解,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脂肪酸的-氧
8、化,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Mg2+,脂肪酸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脂肪酸的溶解性差。,(1)脂肪酸的活化生成脂酰CoA,(2)转移从胞液到线粒体,转运载体:肉碱(L-羟-三甲氨基丁酸)。参与的酶:肉碱脂酰转移酶:线粒体内膜外侧面肉碱脂酰转移酶:线粒体内膜内侧面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线粒体内膜内侧面,肉碱和脂酰肉碱转运载体。,肉碱,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脂酰CoA,调节:饥饿 肉碱脂酰转移酶 饱食,肉碱脂酰转移酶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脂肪燃烧因子左旋肉碱 脂肪到
9、线粒体的“搬运工”,?,脱氢:脂酰CoA脱氢酶,FAD加水:、烯酰CoA水化酶再脱氢:-羟脂酰CoA脱氢酶,NAD+硫解(脱乙酰CoA):-酮脂酰CoA硫解酶,HS-CoA,(3)脂酸的氧化(多酶复合体),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其和碳原子上脱氢,生成、烯脂酰CoA,该脱氢反应的辅基为FAD。,加水(水合反应),、烯脂酰CoA在、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成-羟脂酰CoA。,再脱氢-羟脂酰CoA在-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脱去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NAD+。,硫解 在-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
10、产生 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软脂酸为例:脂酰CoA RCH2CH2CO-SCoA反-烯酰CoA RCH CHCO-SCoA L(+)-羟脂酰CoA RCH CH2CO-SCoA-酮脂酰CoA RC CH2CO-SCoA RCO-SCoA CH3CO-SCoA 脂酰CoA(少2C)乙酰CoA,OH,脱氢FADH2,加水H2O,O,再脱氢 NADHH,硫解,再看一遍,软脂酸为例:脂酰CoA RCH2CH2CO-SCoA反-烯酰CoA RCH CHCO-SCoA L(+)-羟脂酰CoA RCH CH2CO-SCoA-酮脂酰CoA RC CH2CO-SCoA RCO-SC
11、oA CH3CO-SCoA 脂酰CoA(少2C)乙酰CoA,OH,脱氢FADH2,加水H2O,O,再脱氢 NADHH,硫解,5,软脂酸经7次-氧化产生8乙酰CoA,氧化的生化历程,乙酰CoA,RCH2CH2CO-SCoA,脂酰CoA 脱氢酶,脂酰CoA,-烯脂酰CoA 水化酶,-羟脂酰CoA 脱氢酶,-酮酯酰CoA 硫解酶,RCHOHCH2COScoA,RCOCH2CO-SCoA,RCH=CH-CO-SCoA,+,CH3COSCoA,R-COScoA,乙酰CoA,产物的去向,脂酰-CoA脱氢酶与呼吸链之间的联系,-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净生成:108 2=106 ATP,例:软脂酸,
12、7次-氧化,8 乙酰CoA,CH3(CH2)14COOH,7 NADH,7 FADH2,10ATP,2.5 ATP,1.5 ATP,108 ATP,能量转换率 40,脂酰CoA脱氢酶,L(+)-羟脂酰CoA脱氢酶,H2O,FADFADH2,酮脂酰CoA 硫解酶,CoA-SH,脂酰CoA合成酶,肉碱转运载体,ATPCoASH,AMP PPi,H2O,呼吸链,1.5ATP,H2O,呼吸链,2.5ATP,线粒体膜,硬脂酰CoA,硬脂酰CoA,2反硬脂酰CoA,-羟硬脂酰CoA,-酮硬脂酰CoA,16C脂酰CoA(继续-氧化),硬脂酸经8次-氧化产生9乙酰CoA,-氧化的功能,产生ATP,其产生ATP
13、的效率要高于葡萄糖。产生大量的H2O。这对于某些生活在干燥缺水环境的生物十分重要,像骆驼已将-氧化作为获取水的一种特殊手段。,食用未成熟西非荔枝果 为什么会中毒?,未成熟的荔枝果中含有大量的次甘氨酸,抑 制了脂肪酸的分解。,牙买加的国果危险的水果。,选择题:脂肪酸氧化分解的限速酶是(),A 脂酰CoA合成酶B 肉碱脂酰转移酶IC 肉碱脂酰转移酶IID 脂酰CoA脱氢酶E-羟脱氢酶,选择题:下列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后,每克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葡萄糖B 糖原C 脂肪D 胆固醇E 蛋白质,选择题: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B 胰脂酶C 脂蛋白脂肪酶D 组织脂肪酶E 辅
14、脂酶,选择题:脂酰COA进行-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A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B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 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D 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E 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选择题:通常生物膜中不存在的脂类是(),A 脑磷脂B 卵磷脂C 胆固醇D 甘油三酯E 糖脂,多项选择: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A 胰脂酶B 脂蛋白脂肪酶C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D 辅脂酶E 胆酸,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FA在肝脏经-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的 三种中间代谢物的总称 乙酰乙酸 acetoacetate-羟丁酸-hytroxybutyrate 丙酮 acet
15、one,血浆水平:0.030.5mmol/L,代谢定位:生成:肝细胞线粒体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1.酮体的结构,(1)酮体的合成原料:乙酰CoA。(2)酮体的合成部位:肝脏的线粒体(3)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合成酶(肝中)(4)酮体的合成过程(反应):,2.酮体的生成,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脱氢酶,HMGCoA 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 裂解酶,酮体的合成过程,再看一遍,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脱氢酶,HMGCoA 合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
16、裂解酶,HMGCoA合成酶是酮体合成关键酶,它存在于肝脏的线粒体中,故只有肝脏能生成酮体。由于肝脏氧化酮体的酶活性低,因此生成的酮体被释放入血,供肝外组织利用。,3.酮体合成的反应特点,肝外许多组织具有活性很强利用酮体的酶。利用酮体的酶有:琥珀酰CoA硫激酶(心、肾、骨骼肌)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乙酰乙酰硫激酶(脑),4.酮体的利用,NAD+,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CoASH+ATP,PPi+AMP,CoASH,酮体的利用,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激酶(肾、心和脑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2乙酰CoA
17、,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乙酰乙酸,HMGCoA,-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2乙酰CoA,5.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大脑不能直接利用脂肪酸,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脑组织的重要能源(25%)。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酮体是酸性物质。在饥饿、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等情况下,酮体大量生成,超过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血中酮体堆积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尿中出现酮体。,6.酮体生成的调节,(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肝内脂酸两条去路,脂肪、磷脂,-氧化酮体生成,饱食、糖供给充足,饥
18、饿、糖供给不足,3-磷酸甘油、ATP,(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糖代谢减弱,脂酸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3)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乙酰CoA,丙二酰CoA,乙酰CoA羧化酶,乙酰CoA,柠檬酸,别构激活,肉碱脂酰转移酶,竞争性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氧化和酮体合成,饱食、糖代谢正常时,饥饿血G 脂肪动员 FA分解,-H2、H2 O、-H2、硫解,ATP,补充能量,肉碱脂酰转移酶,乙酰CoA,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氧化线粒体内,限速酶,肉碱,概念限速酶,H S L,脑,载体,特例,为什么说肝脏是一慈善器官?,肝脏的慈善特性!称为利他性。1.但血液葡
19、萄糖很高时,葡萄糖可不受限制的摄入肝细胞,并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转化为G-6-P,进而转化为肝糖原。当血液中葡萄糖低下时,肝细胞不与脑、肌肉争夺葡萄糖,因为葡萄糖激酶的Km值很高。2.肝脏所有的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葡萄糖-6-磷酸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3.肌肉运动产生的乳糖可运输至肝脏,通过糖异生变为葡萄糖,减轻肌肉负担。4.肝脏制造酮体并输出酮体,但肝脏缺乏辅酶A转移酶,不能利用酮体,只能输出肝外供肝外组织利用。,选择题:严重饥饿时,脑组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的氧化B 脂肪酸的氧化C 氨基酸的氧化D 乳酸氧化E 酮体氧化,选择题:肝脏中乙酰COA合成乙酰乙酸的途径中,乙酰乙酸的
20、直接前提是(),A-羟基丁酸B 乙酰乙酰COAC-羟丁酰COAD 甲羟戊酸E-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判断题: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氧化产能的最终共同通路是三羧酸循环(),判断题: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速度大于合成的速度(),判断题:肉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判断题:甘油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可逆反应(),肉碱不能改变脂肪酸氧化的速率,什么是酮体,说明过量酮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答: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在一些条件下可转变成丙酮,乙酰乙酸,-羟丁酸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称为酮体。正常动物血液及尿中含有少量酮体,在异常情
21、况下长期饥饿、糖尿病时,会耗尽体内糖的储存,肝外组织不能从血液中获得充分的葡萄糖,为获得能量肝中糖异生作用加速,肝和肌肉中的脂肪酸氧化加速生成大量乙酰COA,糖异生作用加强,使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及时回补,其浓度降低,乙酰COA不能进入TCA循环,而大量积累产生酮体。过量酮体的产生会产生酮血症或酮尿症,引起酸中毒,扰乱体内PH值和水盐代谢。,第三节,脂酸的合成代谢,组 织:肝(主要)、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碳链延长:肝线粒体、内质网,一、合成部位,胞液内合成软脂酸。内质网和线粒体进行脂酸碳链加长。非必需不饱和脂酸由饱和脂酸去饱和生成。,二、合成原料
22、,乙酰CoA、ATP、HCO3、NADPH、Mn2+,三、乙酰o及的来源 1.乙酰o的来源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将线粒体内的乙酰o转移到胞液2.的来源 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苹果酸酶(NADPH)。,线粒体膜,胞液,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乙酰CoA,苹果酸,柠檬酸丙酮酸穿梭,三、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1.丙二酰CoA合成(1)乙酰CoA 丙二酰CoA CO2、生物素、ATP CH2CO-SCoA COOHCH2CO-SCoA,(2)乙酰CoA羧化酶,FA合成的限速酶 辅酶:生物素,变构调节,磷酸化调节,乙酰CoA羧化酶,胰岛素,磷蛋白磷酸酶,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代谢 Mic 演示 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6734.html